• 沒有找到結果。

科學素養、媒體識讀能力與偽科學信念之間的關係(RQ 2)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四節 科學素養、媒體識讀能力與偽科學信念之間的關係(RQ 2)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66

第四節 科學素養、媒體識讀能力與偽科學信念之間的關係(RQ 2)

RQ 2 以 Pearson 積差相關係數檢定科學素養、媒體識讀能力與偽科學信念 之間的關係。除了三者之間的關係外,在控制多重的基本資料變項後,彼此之間 的相關程度。

由 Pearson’s r 分析得知,科學素養與媒體識讀能力兩變項之間為正相關

(r= .107,p< .01),科學素養與偽科學信念則沒有達統計上的顯著性,而媒體識 讀能力與偽科學信念變項之間是呈現負相關(r=- .169,p< .001),均高達顯著水 準,表示媒體識讀能力分別與科學素養、偽科學信念具有顯著相關。

而根據上一節帄均數統計考驗後的結果,把在科學素養、媒體識讀能力與偽 科學信念上具有顯著差異的戶籍地、科系、宗教信仰、宗教活動經驗等變項加以 控制,而產生的淨相關結果,發現科學素養與媒體識讀能力兩變項的淨相關依舊 為正相關(r= .135,p< .001),科學素養與偽科學信念還是沒有達統計上的顯著 性,而媒體識讀能力與偽科學信念的變項淨相關為負相關(r=- .177,p< .001),

控制後相關係數更高,顯著程度也更高。

表 16 科學素養、媒體識讀能力與偽科學信念的淨相關

科學素養 媒體識讀能力 偽科學信念

科學素養 1

媒體識讀能力 .135*** 1

偽科學信念 - .003 - .177*** 1 註:*p< .05,**p< .01, ***p< .00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67

第五節 媒體使用對科學素養、偽科學信念與媒體識讀能力的影響(RQ3)

RQ 3 乃探究媒體使用相關變項對於科學素養、偽科學信念與媒體識讀能力 的影響,以階層迴歸的方式分析。第一階層內輸入基本變項,「性別」、「科系」、

「宗教」、「宗教活動經驗」、「戶籍地」、「學校」「科學課程」與「媒體識讀課程」

八項,第二階層則輸入尋求科學相關資訊的動機,包含「科學興趣」、「自我效能」、

「科學正向態度」、「科學負向態度」四項,第三階層輸入「媒體接觸時間」與「多 常注意到媒體中的科學訊息」,包含電視、廣播、網路、報紙、雜誌,依變項則 是科學素養、偽科學信念與媒體識讀能力三項。

先從層級的解釋力看來,科學素養能夠被三個層級有效解釋 14.9%變異量

(F22,1166=9.297,p< .001),以調整後 R2來表示,還有 13.3%的解釋力,由各

階層的個別解釋力來看,三個階層皆有達到顯著統計水準,分別是第一階層

△R2= .762(F8,1180=13.510,p< .001)、第二階層△R2= .050(F4,1176=17.076,

p< .001)和第三階層△R2= .015(F10,1166=2.061,p< .05)。

偽科學信念方面,三階層共有 6.4%變異量(F22,1166=3.646,p< .001)可 有效解釋偽科學信念,調整後的 R2還有 4.7%的解釋力,從個別階層的解釋力來 看,唯獨第三層媒體使用時間與注意媒體中的科學沒有達到顯著,其他兩層皆有 達統計上顯著水準,分別是第一階層△R2= .041(F8,1180=6.306,p< .001)與第 二階層△R2= .009(F4,1176=2.834,p< .05)。

最後,媒體識讀能力方面,則有 9.9%變異量(F22,1166=5.825,p< .001) 能 夠被有效解釋,調整後的 R2,還有 8.2%的解釋力,各別階層來看,三個階層也 都有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準,第一階層△R2= .036(F8,1180=5.587,p< .001)、

第二階層△R2= .036(F4,1176=11.496,p< .001)、第三階層△R2= .026(F10,1166

=3.399,p< .001)。因此,不論在科學素養、媒體識讀能力或偽科學信念上,三 階層的解釋力都是逐層增加的(見表 17)。

最後一層若以整體的媒體時間來看,不論是科學素養(β=- .63,p< .0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68

偽科學信念(β= .60,p< .05)或是媒體識讀能力(β=- .93,p< .01)皆有達統 計水準,顯示出花在媒體時間越多的人,其科學素養、媒體識讀能力越低,偽科 學信念越高。而分別探究不同的媒體時間,結果顯示在科學素養方面,僅有網路 時間具有影響力(β=- .065,p< .05),也就是花在網路時間越多的人,科學素 養的程度越低;電視時間則分別影響偽科學信念(β=.084,p< .01)與媒體識讀 能力(β=- .127,p< .001),觀看電視時間越長的人,其偽科學信念越高,媒體 識讀能力越低。這個結果也顯示了電視與網路對於閱聽眾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

另外,從閱聽人對於媒體的注意力看來,僅有注意廣播中的科學對於媒體 識讀能力(β=- .075,p< .05)以及注意雜誌中的科學對於科學素養(β=.033,

p< .05)達統計上的顯著性,分別呈現的結果為,越注意廣播中科學訊息的人,

其媒體識讀能力越低,而越注意雜誌中科學訊息的人,其科學素養越高。而除了 媒體時間以外,科學正向態度對科學素養、偽科學信念與媒體識讀能力皆有顯著 預測力。

註:*p< .05,**p< .01,***p< .00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70

第六節 科學素養、媒體識讀能力、偽科學信念與偽科學新聞的辨識能力(RQ4)

RQ 4乃探究科學素養、媒體識讀能力與偽科學信念三變項對於辨識偽科學 新聞的解釋力。根據研究問題所需,進行階層迴歸分析,在控制多重可能影響的 基本背景變項後,以了解自變項與應變項之間的關係。階層迴歸的第一層輸入「性 別」、「科系」、「宗教」、「宗教經驗」、「戶籍地」五個基本的人口變項,

第二層輸入「興趣」、「科學正向態度」、「科學負向態度」、「自我效能」、

「媒體時間」、「媒體課程」與「科學課程」七項對科學既有想法、自我觀感與 學習經驗的問項,第三層輸入本研究主要關心的三個變項,「科學素養」、「媒 體識讀能力」與「偽科學信念」,而依變項為「偽科學新聞的相信程度」包含三 則新聞整體以及分別的三則新聞。

首先,從階層的解釋力來看,三個階層能夠有效解釋依變項整體的偽科學相 信程度24.9%的變異量(F(15,1173)=25.884,p< .001),以調整後的R2來表示,仍有 23.9%的解釋力,尤其從第二層到第三層增加了21.8%的解釋量,顯示出第三層 的變項,媒體識讀能力以及偽科學信念對於偽科學新聞的相信程度具有相當高的 解釋力,其解釋力增加量也是最多的。從不同階層的角度來看,三層的解釋力都 分別有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性,分別是階層一△R2= .017(F(5,1183)=4.122,p< .01)、

階 層 二△R2= .013 ( F(7,1176)=2.289 , p< .05 ) , 以 及 階 層 三 △R2= .218

(F(3,1173)=113.632,p< .001)。

第一則新聞,三階層共具有13.8%變異量(F(15,1173)=12.530,p< .001)的解 釋力,R2的結果有12.7%,由各階層的的個別解釋力來看,第一個階層沒有達到 統計水準,另外兩個階層的解釋力均達到統計水準,分別是階層二△R2= .013

(F(7,1176)=2.155,p< .05),以及階層三△R2= .119(F(3,1173)=54.121,p< .001)。

第二則新聞,三階層共具有18.2%變異量(F(15,1173)=17.359,p< .001)的解 釋力,R2的結果有17.1%,由各階層的的個別解釋力來看,三個階層的解釋力均 達到統計水準,分別是階層一△R2= .022(F(5,1183)=5.302,p< .001)、階層二

△R2= .019(F(7,1176)=3.248,p< .002),以及階層三△R2= .141(F(3,1173)=67.458,

p< .001)。

最後,第三則新聞,三階層共有21.7%變異量(F(15,1173)=21.698,p< .001)

的解釋力,R2的結果有20.7%,由各階層的的個別解釋力來看,第二階層包含對

p< .001)、第一則新聞(β=- .313,p< .001)、第二則新聞(β=- .249,p< .001),

以及第三則新聞(β=- .23,p< .001)。而在偽科學信念方面,偽科學信念越高的,

越相信新聞中偽科學的說法,而當越相信新聞中的偽科學說法,就越無法辨識出 新聞中的偽科學,也就不具有辨識能力,依據偽科學新聞解釋力的順序分別是整 體偽科學新聞(β= .302,p< .001)、第一則新聞(β= .124,p< .001)、第二則 新聞(β= .254,p< .001),以及第三則新聞(β= .349,p< .001)。

除了媒體識讀能力與偽科學信念以外,自我效能的解釋力也達到顯著結果,

顯示出自我效能越高的人,越不相信新聞中偽科學的說法,在整體偽科學新聞、

第一則新聞與第二則新聞都有達到顯著解釋力,結果分別是整體偽科學新聞

(β=- .068,p< .05)、第一則新聞(β=- .068,p< .05)與第二則新聞(β=- .087,

p< .01)。另外,對科學具有正向態度的變項在第一則新聞中也有顯著解釋力

念(文組:β= .306,p< .001;理工組 β= .316,p< .001)兩變項依舊有顯著差異,

科學素養沒有顯著,而理工組在宗教信仰(β= .144,p< .05)、自我效能(β=- .127,

註 2. β 值為標準化迴歸係數(standardized regression coefficient)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73

第五章 討論與結論

台灣媒體環境自由、獨立,常常充斥著看似有趣卻不完全正確的訊息內容或 是錯誤觀念的傳遞,考驗著閱聽人的判斷能力,尤其是面對科學相關的議題,科 學素養似乎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力,但若沒有基本的媒體識讀能力,也無法嗅出媒 體到底在玩什麼把戲,若是碰上了用科學外衣包裝的偽科學內容,閱聽眾本身的 偽科學信念,又如何在科學素養與媒體識讀能力的掙扎中做出正確的判斷。過去 的文獻中不曾將科學素養、媒體識讀能力與偽科學信念放在一起考量,但耙梳文 獻的演變,發現三者之間應有其相關性,而本研究正是依循著這樣的概念延續探 究科學素養、媒體識讀能力與偽科學信念之間的關係,閱聽人在長期的媒體渲染 下,三個變項是否又能有效解釋閱聽眾對於偽科學新聞的辨識能力。

本章節根據第四章的結果進行討論,第一節針對研究結果深入探究、討論;

第二節為本研究針對不足的部分提出具體的研究建議,為後續研究參考之用。

第一節 結果討論

大學生的科學素養、媒體識讀能力與偽科學信念程度看來,帄均分數大致約 在六成至七成左右,分別是科學素養答對率為六成七,媒體識讀能力達六成五,

最後的偽科學信念分數也不低,對偽科學的相信程度也有六成,顯示大學生在科 學素養、媒體識讀能力與偽科學信念的程度居中偏高。NSF 兩年一次的科學素養 調查,帄均分數結果為 6 分,2001 年的調查則進步為 6.5 分,靳知勤(2002)針 對國中的調查結果,是以 61.8 分為標準分數來計算,若以前述的分數作為及格 標準,也就是答對率約六至七成,那大學生的科學素養結果算是及格。

分別就基本背景變項於科學素養、媒體識讀能力與偽科學信念的影響來看,

科學素養在性別、科系、科學課程與宗教信仰方面都有顯著差異,和過去文獻的

有宗教活動經驗的人偽科學信念較高,卻和 Francis 與 Williams(2007)的研究 發現常上教堂的人較能拒絕相信怪力亂神的說法結果有所出入,產生研究結果差

係,學生是無法應用科學知識來辨識偽科學的主張(Walker, et al.,2002),這邊 強調的科學素養則是以科學知識為前提。基於本研究乃初探性的探究科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