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傳播與禁毀——《隔簾花影》的匿名轉化

第三章、 增刪的意味: 《隔簾花影》與《金屋夢》的多重回應

第一節、 傳播與禁毀——《隔簾花影》的匿名轉化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5

截然不同的刪改本,二者的存在與歷史、社會、文學語境密不可分。《隔簾花影》

與《金屋夢》,一者問世於《續金瓶梅》遭焚的康熙年間;一者是在清代禁書運 動結束後,方才出現,增刪的內容體現了百餘年的時空差異。即使《金屋夢》已 泰半恢復《續金瓶梅》的面貌,但因其主要是參考了坊刻本再進行增刪,坊刻本 不僅錯訛、漏刻比比皆是,還有一些字句上的刪改、更易4,這些全被繼承了下 來,此現象不正顯示出文學傳播過程的變異性,早已使刪節本脫離《續金瓶梅》

而獨立,彼此各有千秋,成為另外兩本《金瓶梅》續書。然而以往研究者一逕根 據刪改內容來評價刪者者的功過5,或是進而評斷《續金瓶梅》、《隔簾花影》、《金 屋夢》三者的優劣次序6,以檢討的角度切入研究,僅針對小說的文學語境加以 析論,總不無蓋棺事定的意味。是以,本章即欲從「所刪為何」、「所留為何」追 索至「因何而刪」、「為何而留」,一併考察與之攸關的歷史、社會語境,觀察不 同時空下所造就的二部續作,各以何種姿態回應前作、回應時代,又或刪改者是 否在書寫中寄寓不同的觀點,從而衍生出迥別於前作的思維?

第一節、傳播與禁毀——《隔簾花影》的匿名轉化 

《續金瓶梅》以宋金易代之事為背景,記載了「寧固塔」、「魚皮國」等涉及 清王朝發祥地的字眼7,被認定係為違禁撰寫,觸犯時忌,遂使丁耀亢身陷囹圄 百二十天,《續金瓶梅》亦隨此劫難化為焦土。而後,《隔簾花影》以增刪、匿名……

等手段,重新刊刻流傳,小說中不僅不見與禁毀之由相關的情節,亦不復見與《金 瓶梅》、《續金瓶梅》相涉之字眼,原本在《續金瓶梅》中佔據大量篇幅的邊緣文 字一併消失,僅存一篇署名四橋居士的題序,為新的文本提供一些創作思維的蛛 絲馬跡。

根據孫楷第所著錄的資料以觀,《隔簾花影》可能就是題序者——四橋居士 刪改而成,但亦有可能是康熙時期的書肆所為,無論出自何人手筆,在文網嚴密 的康熙時期,刪改者不畏朝廷禁令,將被禁毀的書籍改頭換貌、重新刊刻的行為,

4 孫言誠指出坊刻本的刪改,大體上有三種情況:一、刪去了明顯的反清詞句;二、刪去了刪 改者認為是冗贅的詞句和段落;三、個別地方的改動,是刪改者誤解了原著。進而指出這些 改動對《續金瓶梅》的流傳以及後來《金屋夢》的改編,都產生了不良的影響。同上註,頁 322-324。

5 例如朱眉叔、王旭川即是以此論斷《隔簾花影》的價值。朱眉叔:〈論《續金瓶梅》及其刪改 本《隔簾花影》和《金屋夢》〉,《明清小說論叢》(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84 年),第 1 輯,頁 276-278。王旭川:《中國小說續書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2004 年),頁 282-283。

6 例如侯寶源便是通過比較、分析三者的內容,得出三種續書中《金屋夢》最好,最合乎情理,

《續金瓶梅》次之,《隔簾花影》拖後的結論。侯寶源:〈《金瓶梅》續書三種比較談〉,《聊城 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 4 期(1998 年),頁 94-96。

7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順康年間《續金瓶梅》作者丁耀亢受審案〉,《歷史檔案》第 2 期(2000 年),頁 29-3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6

是否潛藏著欲藉增刪「以利傳播」進而「取而代之」的意圖?那些被刊落、改易 的內容,以及為了填補情節空隙所增補之處,勢必也將轉化丁耀亢寄寓於《續金 瓶梅》之思想,從而呈現出刪改者的閱讀視角、所側重的閱讀效果,並且重新聚 焦小說續書的思想與功用……這些都是《隔簾花影》可能涉及的相關議題,須從 文本提供的信息逐一釐析、探究。

一、匿名:匿影藏形與續衍傳播的矛盾性 

四橋居士於《隔簾花影》卷首題〈序〉指出:

《金瓶梅》一書,雖係空言,但觀西門平生所為,淫蕩無節,蠻橫已極,

宜乎及身即受慘變,乃享厚福以終。至其報復,亦不過妻散財亡,家門冷 落而止。似乎天道悠遠,所報不足以蔽其事。此《隔簾花影》四十八回卷 所以繼正續兩編而作也。至於西門易為南宮、月娘易為雲娘、孝哥易為慧 哥,其餘一切人等,名目俱更,俾閱者驚其筆端變幻,波瀾綺麗,幾曾識 其所自始。其實作者本意不過借影指點,去前編有相為表裡之妙。故南宮 吉生前好色貪財等事,於卷首輕輕點過,以後將人情之惡薄、感應之分明,

極力描寫,以見無人不報,無事不報。8

此段話已然宣示《隔簾花影》是繼正編《金瓶梅》、續編《續金瓶梅》而作,表 彰其獨立性,並且點出此書隱匿了《金瓶梅》中人物的名稱,但同時又強調其與

《金瓶梅》有相為表裡之妙。究竟《隔簾花影》的刪改者是如何調和「隱匿聯繫」

與「續衍傳播」這兩個似為相互矛盾的創作行為?以下即就其改易的內容以一窺 堂奧。

就康熙年間《金瓶梅》的傳承影響與對話關係以觀,當時除了有《隔簾花影》

以增刪《續金瓶梅》而刊刻流傳外,張竹坡亦於此時刊刻了《皋鶴堂批評第一奇 書金瓶梅》,它們共存於同一時代,同樣是對《金瓶梅》的回應,但因分屬不同 脈絡,前者偏向於傳承、影響的層面;後者則以詮釋、評論為主,故二者在內容 與形式上自是截然不同。除此之外,二者在文學傳播上更有著大異其趣的表 現——《隔簾花影》是匿名流傳,《第一奇書》則反之,張竹坡直言無忌地強調 作者「顧意命名」的創造:

稗官者,寓言也。其假捏一人,幻造一事,雖為風影之談,亦必依山點石,

借海揚波。故《金瓶》一部,有名人物,不下百數,為之尋端竟委,大半

8 [清]四橋居士:《隔簾花影‧序》,《金瓶梅續書三種》,上冊,頁 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7

皆屬寓言。庶因物有名,托名摭事,以成此一百回曲曲折折之書。9 又於〈金瓶梅寓意說〉中逐一指出小說人物名稱所蘊藏的寓意、微旨,並由此連 結人物之間的生發關係,例如:「瓶因慶生也。蓋云貪欲嗜惡,百骸枯盡,瓶之 罄矣。特特撰出瓶兒,真令千古風流人同聲一哭。因瓶生情,則花瓶而子虛姓花,

銀瓶而銀姐名銀。」10由西門慶為起始,因「慶」、「罄」同音,進而連結至李瓶 兒,再帶出花子虛、吳銀姐等人。張竹坡主要是藉由同音或近音字的聯想法,將 人名與情節結合,建立一套相互聯繫的意義網絡。而道德觀照則是其詮釋人名寓 意的基礎,多數人物的名號總與各自的人格特質、道德缺陷相符,從他為幫閒人 物所進行的名號釋寓,即可見一斑:

應伯(白)爵(嚼),字光侯(喉)、謝希(攜)大,字子(紫)純(唇)、

祝(住)實(十)念(年)、孫天化(話),字伯(不)修(羞)、常峙(時)

節(借)、卜(不)志(知)道,吳(無)典恩、雲裡守(手),字非(飛)

去、白賴光字光湯、賁(背)第(地)傳、傅(負)自新(心)、甘(乾)

出身、韓道(搗)國(鬼)。因西門慶不肖,生出數名也。11

大致說來,張竹坡主要是從個人對生命與道德的觀照出發,勾勒作者為小說人物

「命名」的符號化過程,設想符號背後的寓意,其中雖不免有穿鑿附會之嫌,但 是卻體現了漢語字詞在形、音、義的有機結合下,足以蘊藏豐富且多元的意涵,

既是命名者的社會理想和審美趣味的表現形式,也是詮釋者得以進一步解讀小說 思想旨歸與藝術意蘊的切口。

相較於張竹坡在《第一奇書》中反覆彰顯人名寓意,並以道德角度翻轉了淫 書的罪名,貫徹清廷的文化政策,甚至使《第一奇書》成為有清一代流傳最廣的 典範性文本12,《隔簾花影》卻反倒刻意以匿名作為傳播的掩護,斷絕與《續金瓶 梅》之間的聯繫性,亦不直言此為《金瓶梅》續書,凡與前作相關的名稱,包括 題名、回目名、人物名、地名、佛寺廟宇名稱……等,大多有所更易,徹底將《續 金瓶梅》改頭換面,並更易題名為《新鐫古本批評三世報隔簾花影》,一反既往 以「奇」確立文本正典性的作法,而改以「新」為號召,此一則是為了避免禁書

《續金瓶梅》之諱,故重新增刪並以新作之姿問世;一則是利用康熙時期讀者對

9 [清]張竹坡:《第一奇書‧金瓶梅寓意說》(臺北:里仁書局,1981 年),頁 1。

10 同上註。

11 同上註,頁 11-12。

12 李梁淑指出張評本將讀者引向「妙文」的鑑賞角度,從思想內容上徹底改造了原書的形象,

使《金瓶梅》擺脫了淫書的罪名,為《金瓶梅》的合法流傳做出了貢獻。李梁淑:《金瓶梅詮 評史研究——以萬曆到民初為範圍》(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年),頁 3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8

當代新文本的關注13,企圖使之順利傳播。在新的文本中,從故事發生的地點乃 至於人物,全被賦予新的名稱,諸如山東清河縣改為山東東昌府武城縣,永福寺 改為普福寺,尤其是人物名,無論是主要人物,抑或是次要人物,幾乎無一不改,

如主要人物西門慶改為南宮吉、吳月娘改為楚雲娘、孝哥改為慧哥,潘金蓮改為 紅繡鞋、李瓶兒易為銀紐絲,僕役玳安改為泰安、丫鬟小玉改為細珠,尼姑妙趣、

妙鳳改為幻音、幻像……等等,這些新的名稱多數似為隨意抽換、點染,但倘若 逐一細審,則可從中察見帶有戲謔、遊戲的意味。有的刻意使語詞「多一點、少 一橫」,產生猶如「三豕涉河」的文字訛誤效果,例如:老馮改成老馬、汪蠻子 改成江蠻子、斡將軍改成幹將軍;有的則是以相近或相反的詞語意義來替代,如

「西門」易為「南宮」,「慶」易為「吉」、月娘易為雲娘,「雲」與「月」即為相 近的、容易聯想的詞語,另外,「金」桂易為「丹」桂、「秋菊」易為「金橘」、 翟「雲峰」易為高「秋嶽」……皆是如此,是為作者最常採用的命名策略;亦有 以同音、諧音字取而代之的,如「劉」學官易為「柳」學官、「翟」員外易為「皮」

員外。由此可知,作者在改易主要人物的名稱時,往往透過字義聯想、類比推理 的方式,例如西門慶(南宮吉)、吳月娘(楚雲娘)、孝哥(慧哥)、潘金蓮(紅

員外。由此可知,作者在改易主要人物的名稱時,往往透過字義聯想、類比推理 的方式,例如西門慶(南宮吉)、吳月娘(楚雲娘)、孝哥(慧哥)、潘金蓮(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