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傳統與現代的拼貼與並置

在文檔中 民歌中的生活歷史 (頁 147-157)

從上述幾章的分析中,筆者以為早期的阿美族文化傳統在國家勢力、外來文 化尚未進入之前,部落裡的宗教信仰、教育內容、生活機能、娛樂項目……等等 都是可以自給自足的,但進入國家統治後的部落,多方面的社會生活機能被國家 體制所取代,阿美族文化也隨之「空洞化」,這樣的阿美族文化還能剩下什麼?從 以另一角度來看,筆者以為現代化與工業化的日常生活方式所產生的「空洞化」, 反而提供了阿美族人在精神生活上的大量需求空間,所以吳之義作品能夠在此佔

33 Ruth Benedict,前引書,61-62。

有一席之地,即在其作品描述現實生活與想法的同時,也反映了時代中阿美族人 的心聲與需求,所以吳之義的創作與搜羅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與功能性。文化的存 在必須植基於生活,其模式也是由日常生活中慢慢形塑出在空間裡的模樣,處在 現代工業化生活中的阿美族人,面對傳統文化漸漸瓦解,卻藉由吳之義的「靡靡 之音」將過去與現在的阿美族人生活歷史傳播、深耕於阿美族人的日常生活中,

其內容中的傳統特質、呈現銜接了古阿美族人的精神風貌與生活模式,現代特質 則呼應、呈現今日阿美族人的精神風貌與生活模式,在此,吳之義以其「靡靡之 音」做起了文化扎根於生活的工作,以流行帶動文化自主的學習,筆者認為此是 其作品補足「現代化」、「工業化」後阿美族傳統文化「空洞化」的貢獻,也是延 續阿美族生活文化的貢獻之ㄧ。

而台灣原住民自清治末開始,經歷日治時代的積極現代化政策推行與建設,

至今日國民政府時代的工商業化,日常生活上的遽變是前所未有的。在遽變的生 活中,阿美族人如何從中取得生存空間,尤其是文化與精神的生存空間,及這是 否反映出百年來阿美族人的文化結構與型態變化,筆者認為是有必要探討的。在 此,筆者必須先說明「工業化」社會的幾項特徵,一如Siegfried Giedion 曾言:「不 論是哪種形式的連續生產,都遵循著工業資本主義的邏輯,該邏輯就是產出極大 化,並且藉由『一種連續的生產過程』來達到極大化產出的目的。產出極大化的 特徵是『冷酷的紀律性,並且工人必須跟上機械系統的節奏。』34」Karl Marx 在 其《資本論》中,也描述了上述系統所帶來的生活轉變:「在手工藝與工作坊中,

工人懂得利用工具;但在工廠中,工人卻被機器所用。在前者,勞動工具的運作 是工人所發動的;但在後者,工人卻必須跟上機器的運作。在工作坊中,工人是 活生生的機器的一部分;但在工廠中,工人所擁有的是與他相分離的冰冷機器,

並且反而成為機器活生生的附屬品。『那些永無止境的苦役所帶來的沉悶因循,一

34 Siegfried Giedion:Mechanization takes Command:AContribution to Anonymous History , New York:Norton , 1969:77。

如始終重複運作的機械過程,這些就好比是薛西佛斯所遭受的折磨;那苦役的重 擔,就好像是那塊石頭一樣,不停地往下滾回並榨乾了這些勞民』35」對Karl Marx 來說,這種關係的改變是「異化」加劇的一部分,且是由現代資本主義所引起的,

他對異化在感官-精神層面上所產生的情況,特別指出:「在工廠工作會徹底地透 支人們的神經系統,同時它會箝制肌肉多方面的活動,並將身體與思想活動中的 任何一絲一毫自由都予以剝奪。即使是工作的照明都變成了一種刑具,且機器不 容許工人從他們的工作中稍稍解放,而是剝奪了工作本身所有的內容。36」而此種 系統化、量化的型態不僅存在於工作場合,也逐漸進入私生活當中,以因應「工 業化」的需求,如Ruth S. Cowan 的《母親的事更多》(More Work for Mother)一 書提及所有日常生活的文化形式中,機械的使用都有加劇的現象,即言不平衡的 工業化發展,使得藏匿在效率與便利等偽裝之下的工業技術與管理技術,得以進 入家庭,以便規律化與理性化家庭生活的情況。「拖延時間」為我們說明了日常生 活現代性的滋味,即「空洞化」的出現,其最大表徵就是「無聊與乏味。而進入 現代化、工業化生活的阿美族人,是如何與其應對的,筆者以為吳之義的作品在 當時提供了一個宣洩的管道,也因其作品內容裡與原始傳統生活、現實現代生活 貼近程度高,所以獲得阿美族人的喜愛與廣傳,即為充實阿美族人的精神生活所 做的努力。

再如 Ben Highmore 曾言:「如果日常生活的流逝是無聲無息的,那麼觀照它的 時候,第一件事便是使它引人注目。前衛藝術的策略,也就是『奇異化』,並且把 最平凡中的不平凡給表現出來,這些能夠在我們形塑一種社會學的美學時,提供 一種必要的要素;一些美學技術的探討,如『並置』概念。並提供有益的資源,

使日常生活得以從例行的精神習性中被解救出來;如果日常生活習慣地被人理解 成是同質的,而拼貼的形式便是用來干擾這樣一個「平滑的表面」。以上形式志在

35 Karl Marx:Capital: A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y-Volume , translated by Ben Fowkes, Harmondsworth: Penguin. 1976:548。

36 Karl Marx,前引書,548。

於企圖將日常生活,以其『所有』的複雜性與矛盾性加以記錄。上述亦可看成是 觀照現代化日常生活經驗上,即將開始產生的『另類』美學。37

在現代工業化的日常生活中,人的思考常會被生活的常規與理性化所矇蔽,

所以運用「並置」、「拼貼」來記錄眼中所見的一切,此手法也將成為破除僵化思 考的利器。一如上述所言,日常生活本就是奇妙的組合與存在,而那些真正參與 日常生活,並將日常生活當作活生生經歷的作家,他們更具備直接擁抱「奇異化」

的能力。由此來看,吳之義作品中是否具備呈現阿美族人日常生活「奇異化」的 能力,便是筆者接下來要探討的了。在本論文(附錄二十四:吳之義專輯已發行 之歌曲量與歌曲重複度)中,筆者亦發現下列歌曲的重複性頗高:牧牛歌、淡淡 情愁、請問君名、打魚歌、尋不到蹤影、嗨!朋友、難忘的臉兒、新婚之夜、都 歷之戀、為錢嘆心聲、害羞的小女孩、尋小姐、甘蔗姑娘等等。以下便以上述歌 曲為範疇,來分析吳之義作品中以現代化表現形式「拼貼、並置」呈現的傳統文 化生活及其各種特性。

一、牧牛歌

歌詞「我是正值二十歲的 Pakarongay(阿美族男子年齡階級練習生),我帶著 番刀和飯盒上山牧牛去,牛在山上自由自在地吃草」是屬漫遊式的場景書寫;「我 騎在牛背上,牛兒高興地叫了一聲「哞」,並且很高興地吃著鮮嫩的草,我也高興 地把歌唱,(1/2)牛兒也和我一起高興地唱著歌;(3)牛兒也一起快樂地跳著舞。」

則是以牛擬人之形式,使人與牛的互動「並置」,超現實的意味濃厚。

二、淡淡情愁

歌詞「你是我最理想的對象,我沒有忘記你說的話、你對我的愛,我常常想 起你和我在一起的美好時光」呈現主角內心的爛漫情懷;「但我問你一些事情,你 卻對我生氣,害我不知如何是好,你這樣的個性真是令人好氣又好笑。」則呈現

37 Ben Highmore,前引書,34-35。

出主角的無所適從,二者在情緒上的呈現,乃屬喜與悲的對比「並置」,亦屬超現 實主義的荒繆。

三、請問芳名

歌詞「有一位小姑娘在海邊(河邊)遊玩,她的臉孔像月兒一樣,她的美貌 是讓人羨慕的(她的身影像花朵一樣,她的美貌是讓人羨慕的)」呈現出主角動機

-美好的女孩值得追求;「我試試看去跟她說說話,但那個小女孩對我都沒有任何 回應,唉呀!難道我這一生都沒有辦法跟她說說話嗎?」則呈現出主角的挫敗,

二者將「期待」的「動機」與「挫敗」的「結果」並置,呈現出日常生活中的衝 擊感,也釋放出作者內心的負面情緒力量。

四、打魚歌

歌詞「美麗的台東面對著大海,是最適合漁撈的,也是年輕人每天捕魚工作 的地方,年輕人潛水抓海膽,下網捕蝦子」拼貼出阿美族人的漁撈文化生活型態;

「一點都不怕海水寒冷,因為我是(1)健壯的年輕人/(2)古剌斯(此指都歷阿 美族人羅國光)/(3)阿美族。」則將身體形象、個人形象、族群形象並置;「小 姐們如果要來台東的話,我們家就在都歷」則將現代化代表形象(小姐)與傳統 阿美族聚落的形象(都歷)並置。上述光怪陸離的拼貼與並置看來突兀,卻也是 阿美族真實生活的呈現。

五、尋不到的蹤影

歌詞「妹妹呀妹妹,我不斷叫著你,為何你不回應我?」以言語具象主角被 拒的場景;「你拋棄了我,讓我非常傷心,讓我淚滿全身」則以行動呈現主角絕望 的畫面,二者的具象場景與畫面感,拼貼出作者欲圖呈現的悲情;「除了你,我還 可以再找誰做我的女朋友?我乾脆(1)喝醉 /(2/3) 自殺算了」呈現出主角強 烈否定現實的結果表態影像,與上述悲情場景並置出內心的真實情感糾葛。

六、嗨!朋友

歌詞「現在還有誰是我的女朋友(好朋友)呢?沒了」以言語具象後果的心 意表態與當下情狀;「這一切錯誤都是當初我的不是所造成,我沒有把你的心留住

(我沒有把你當朋友看)」以言語具象前因的心意表態與當下情狀;「如今我在回 家的路上巧遇了你,我想我仍然懷念著你」以行動具象內心的真實情感,亦將上 述前因與後果的具象拼貼圖象統括;「也告訴你:『不論過去,我給你的種種是對 還是錯,我還是堅持過去給你的愛是永恆的(我還是堅持過去站在朋友的立 場。)。』」則呈現出言語具象出內心真實情感,並與前述行動具象相呼應;「或許

(我沒有把你當朋友看)」以言語具象前因的心意表態與當下情狀;「如今我在回 家的路上巧遇了你,我想我仍然懷念著你」以行動具象內心的真實情感,亦將上 述前因與後果的具象拼貼圖象統括;「也告訴你:『不論過去,我給你的種種是對 還是錯,我還是堅持過去給你的愛是永恆的(我還是堅持過去站在朋友的立 場。)。』」則呈現出言語具象出內心真實情感,並與前述行動具象相呼應;「或許

在文檔中 民歌中的生活歷史 (頁 147-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