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特殊題材所反映的阿美族人生活觀點

在文檔中 民歌中的生活歷史 (頁 139-147)

如本論文第二、三章裡敘及阿美族日常生活與文化百年來的劇烈變化,當族 群的自主權被國家勢力取代之後,族群也只能隨其政策擺佈而走向不確定性更高 的未來。而族群的文化風貌與核心精神在進入國家勢力統治的時代之後亦隨之轉 型,最明顯的部份便是年祭裡的宗教儀式與神聖性不斷被剝削殆盡的部分。所謂 的現代化與科學化取代了自古便有的原始神聖信仰,而隨著原始信仰的瓦解,阿 美族人對自我的原始價值觀與文化核心精神便開始質疑或放棄。但是經過長時間 的摸索與體悟,阿美族人也已產生了另一種思考模式,如Ruth Benedict 所言:「極 為原始民族或少數民族比環境裡的主流社會族群更能體會文化特質所扮演的腳色

30 Ruth Benedict,前引書,頁 48-57。

與影響,其原因是他們對異文化有切身的體驗。他們曾經目睹自己的傳統制度隨 著外來文化的入侵而崩毀,他們捨棄前者而接納後者,雖然他們常常未經權衡就 做了這個選擇,卻也明白人類的生活方式並非只有一種。31」在原鄉生活數十年至 今的吳之義,是否在他的歌裡表達出自我的另一種想法與體悟,即都歷阿美族人 是如何面對「外來文化」與「現代化」的衝擊,與對自我與外在環境的觀感,便 是本節急欲探討的部份。

故本節試以本論文第二章第一節國民政府時代(1950 年代起)的阿美族人生 活,檢視出其歌中內容所呈現的日常生活觀點。即以下列歌曲為分析對象:送漁 郎歌、懷念遙遠的故鄉、行船的人、李小龍、為錢嘆心聲、都歷情歌、甘蔗姑娘、

打魚歌、米酒一瓶兩瓶喝不醉。

一、甘蔗姑娘

台灣甘蔗種植盛行的時代是日治時期與國民政府大力推展工業化政策之前。

歌詞內容敘述的是阿美族人在花東地區廣植甘蔗的農業生活,且充滿著互助與分 享、鼓勵的傳統務實精神。但從經濟生活的轉變,即由農牧的自給自足型態進入 大社會環境的貨幣經濟型態後,經濟作物的種植也改變了原鄉的生活。筆者從其 文句「我們阿美族天生就是勞碌命」中,看出國家勢力進入後,原住民生活百年 來長期受人宰制後的無奈自我認定,此亦可從日治時期大量現代化建設的興建,

大量徵用原住民為免費或廉價勞工的歷程裡,可看出其心態形成的端倪。另外,

從「趕快把工作做完,就可以去買保力達、生魚片了」句中,並無古時農牧自給 自足時代的豐收期待感,只呈現出期望一日工作能夠趕快結束,並且能獲得保利 達、生魚片慰勞的小小願望,在此筆者看到的是貨幣經濟型態下,原始價值觀的 改變,及產生「今朝有酒今朝醉」心態的根源。

31 Ruth Benedict,前引書,頁 11。

二、打魚歌

吳之義自言:「當時的年輕人常做的生計是捕魚維生,出去工作的人大部分也 是去遠洋,所以寫下了當時的場景。」由歌中自豪自薦語可見當時對外互動關係 已頻繁,即國民政府時代自1950 年代起的經濟發展情況與影響,引起的鄉村青壯 人口大量外流的景象。由歌之敘述來看,其自豪語可見當時阿美族人曾改善了原 鄉裡務農生活的窮困。但相對地,青壯人口的外流,也逐漸改變改變了原鄉的文 化結構與生活觀。

對照大環境的變化,筆者在其歌詞中「小姐們如果要來台東的話,我們家就 在都歷。」看見的是阿美族人的自豪語也是自卑語,需要由外人來肯定自我的存 在。另外也透露出當時青壯人口中女性出外的工作比例不在少數,外婚的情形越 來越嚴重,男子的情形亦如此,但受限於主流社會對男子的高度期待,經濟能力、

學歷必須優於女性,故在主流觀點下趨於弱勢的阿美族男子,能夠外婚的情形並 不高。而當原鄉女子不斷外婚後,適婚年齡男女比例的懸殊,逐漸形成原鄉羅漢 腳或晚婚男的出現,所以此句也呈現出追求、徵婚的意味。

三、行船的人

此歌對照本論文第二章第一節來看,可見國民政府時代經濟發展情況與影 響,當時都歷男子如同東海岸各地阿美族人一般,生計除務農外,漁撈亦是主要 生計,進入國民政府階段後,工商業化政策的推動及農業推動機械化,造成原鄉 人力過多,務農更是不足以為生,所以東海岸的阿美族男子便一窩風從事所得較 高的遠洋漁業。

而由其歌中「男人的使命本來就是要去行船捕魚,雖然這使我們分離三個月,

但是又能怎麼辦?」筆者看到的是從事遠洋漁業的阿美族男子對宿命的感受與無 奈。此宿命與無奈表面上是起因於經濟生活的壓力,但以國家勢力與經濟型態的 轉變來看,卻不難發現其感受淵源於大社會人文環境因素,而非自然環境的影響。

另外,進入國家體系後的阿美族男子除了當兵外,就屬遠洋工作時離家最久,在 此階段裡原鄉的婚姻關係與家庭結構往往處於分崩離析的狀態,由此來看歌詞內 的男子的無奈感就更深沉了。

四、為錢嘆心聲

吳之義自言:「歌詞是我寫出當時自己的遭遇與處境,那時村子裡的人都流行 抓魚苗。」由此可見,國民政府時代的經濟發展情況與影響也影響了原鄉的生活 型態,當時大多數年輕人多至外地工作,少數留鄉者則多以務農及打零工維生,

此為當時最流行的打工方式之ㄧ。歌詞中的每一句都是經典,「有錢人說起話來嗓 門大,窮人卻只能低聲下氣」現實生活中即是如此,以焦點表述富人、窮人的外 在舉止,雖無任何刻意的指稱對象,長久以來對立的貧富團體位置始終沒有太大 的改變,唯一的改變只是彼此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而已,所以會在第三句結論出

「每個人的命運有天地之別」以此自我定位與結論,是釋懷,生活再苦也不過如 此,也是訴苦,為何自己的命運偏偏如此。簡單一句「勞碌命的人永遠都要為生 活忙碌奔波」,說出了底層人民生活的現狀,有如螻蟻苟生殘存,末再以「看看那 些有錢有勢的人,坐在椅子上就有錢滾滾而來。」寫出殘酷的事實,是底層人民 永遠達不到的幻境,再一次提醒貧富的對立與差距是個永遠絕對存在的宿命。

俗諺有云:「一塊錢逼死一個英雄」,是這首歌予筆者的震撼,即使是富有才 華的吳之義也只能向現實低頭。中國古有杜甫、白居易說出中國人民生活的苦難 與悲情,在此,吳之義無心的自抒之作也說出了時代的悲劇,它離我們並不遠,

現代化的貨幣經濟型態對原住民的生活影響由此可見。

筆者採訪吳之義時,彷彿是個樂天知命的人,但他卻在 35.36(1984-4985)歲 時,寫出阿美族現實生活中的精髓,其「反差」不禁令筆者想到隨遇而安、知足 常樂的生命哲學,而貧苦的人是否必須如此才能激起自己的生存動力與現實搏 鬥?貧苦的人如阿美族等原住民,其樂天知命的生活與個性表象,是否是在現實

生活中不得不如此的平衡之舉?頓時,筆者原本以為阿美族樂天知命的民族圖 像,只是個幻影。同樣地,酗酒、唱歌、跳舞、同樂……每一種看來狂放的抒發 方式,都找到了形成原因的源頭。

五、都歷情歌

此為吳之義的親身經歷,有感而發之作。在 1950 年代後,遠到高雄都會區工 作的阿美族人多以南草衙為落腳聚居處,顯見當時出外工作的族人對原鄉與原有 生活型態的依戀,藉由族人聚居之處以解鄉愁的情形,歌詞中將異鄉與原鄉的地 位等高並置,且一同稱讚,可見將異鄉化為家鄉的觀念亦在此時期開始形成,之 後的都市原住民名稱的出現,也不難想像其形成之因了。

歌詞中敘及原鄉「都歷部落」與異鄉「南草衙」是個「好去處,這裡可以休 閒、閒聊」,在此,吳之義將異鄉與原鄉的地位並論,是否影射出阿美族人不管到 何處,有族人處便為家鄉的隨遇而安心態。另外,二者也是「很好會晤/會見的地 方,是各地來觀光的旅客所喜歡/稱羨的地方 / 大都會區民眾所喜歡/稱讚的地 方」,是否也指射出只要有阿美族人在的地方就是一個美好、予人舒展身心的地 方,再次間接的指出阿美族人對自己的自信。

六、米酒一瓶兩瓶喝不醉

此歌白描呈現出醉話連篇的酗酒過程,「拉住我、拉住我。我沒有那麼愛喝酒!

/倒酒給我,到酒給我,我沒有那麼愛喝酒!我只是喝了一兩瓶。」可見吳之義描 繪酗酒者之切入點細膩且深入精髓,在「我要一乾而盡,我沒有喝醉,我還是個 清醒的人」句中,也見其戲謔之處。一般情況下,迫於經濟生活的壓力、工作的 辛勞而借酒抒發,原因人人能解。但是,逃避現實而一再酗酒,卻是自尋死路,

面對此種情況,吳之義以此種「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式描繪族人日常生活中 的情況,可謂「自謔謔人」,其不直責共同之謬誤,卻以直陳現狀的戲謔方式,發 人深省。

七、李小龍

此歌可見當時島內流行風使村裡族人漸漸崇外,亦即國民政府時代經濟發展 下的情況與影響。進入國民政府時期之後,推動工業化及加工出口業的政策使然,

全台各地的鄉村人口多湧入城市的加工區工作,鄉村裡青壯人口流失的現象普及 至東海岸各地阿美族的村落裡,都歷亦不例外。流行事物也藉由這些入城的鄉村

全台各地的鄉村人口多湧入城市的加工區工作,鄉村裡青壯人口流失的現象普及 至東海岸各地阿美族的村落裡,都歷亦不例外。流行事物也藉由這些入城的鄉村

在文檔中 民歌中的生活歷史 (頁 139-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