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內在環境

在文檔中 民歌中的生活歷史 (頁 42-48)

在本章第一節外在大環境的描述裡,可以看出阿美族生存空間自日治時期便 逐漸縮小、經濟生產方式由傳統農、獵、漁撈業進入現代化農、工、商業及傳統 文化價值觀轉變的外在影響因素。到了國民政府時代,阿美族人的原鄉與異鄉生 活風貌呈現,更呈現其大環境影響下的結果。其中尤以經濟生產模式影響最大。

而外在環境在都歷阿美族人的精神風貌與文化傳統上,到底產生了何種影響,筆 者試以訪問都歷阿美族耆老廖錦章(1928-)、林學明(1936-),由其口述中,瞭解 有關都歷名稱的由來、自然生態資源特色、部落形態、歷代人物紀、歷代英雄人 物紀、各年齡階級組織名稱及由來、信義里任職地方首長暨各級民意代表名人錄、

信義里歷任里長名錄等,並以此探討、分析都歷阿美族村落內部與外部環境的對 應與變化。

一、都歷部落之名稱由來與釋義(2005 / 06 / 01,林學明口述,莊新路整理)

台東縣成功鎮行政區域最南端的信義里,有一個阿美族聚落社-都歷部落

(Torik),屬信義里第九鄰至第二十一鄰轄境,位於信義里中心之聚落,都歷部落

之南端為小馬社(Piyoxo),北端為八翁翁社「豐田」(Paongaongan) 或又稱為

(Pangaongan),都歷部落因設聚落歷史悠久、人口不斷增加,原村落的居住空間 已達飽和,因此於台灣光復後,部份族人陸續由都歷部落,分別遷徙至北方約一 公里的清泉之鄉-豐泉(Ciinawa’ng),及遷徙到南方約二公里處,有ㄧ阿美族人 傳說中的男人陽具龜頭石 (Kotidan)座落處,又名「新村」(Sinpulak’)。因為二 處聚落是由原都歷部落所分出者,其親屬關係、年齡組織的聯繫與生活文化的相 同,所以原都歷部落舉辦如豐年祭、親族會、運動會、傳統年齡階層之組織活動 時,就會委託里長(由里長指派優秀人士如鄰長,亦多為本族人)分別通知,活 動仍以都歷為中心,並一同參與。所以本部落出外謀生者聽到都歷之名,也以都 歷為榮。

都歷名稱說法之一是從前有一名叫 Torik 的男人,攜家帶眷由 Alapanay(現台 東市區)向北(’Amis)遷徙,尋覓可以立足或暫居、糊口之處,所以他們往北方 尋找好山好水的地方,最後,上帝不負苦心人,選定好所在而定居了。他們開始 墾荒,並勤苦力耕,終於有了一片可足以生活的天地,而外地遠方的他人因為聽 說也欽羡Torik 所開發之土地肥沃,所以相繼的前來墾殖,但此地仍未定名並不知 道,所以大夥們便把此地稱為Torik。爾後,問起你到那裡?後人均以 Torik 為地 名,久而久之, Torik 的人名就成為這裡的地名。

都歷名稱說法之二是在都歷部落裡的阿美族人,習慣用竹片、藤莖片等,編 製成與日常生活有關的物品,此手藝技術稱為Tolik。也因從前部落人擅長於編製 各種物品,故外來採購製品及觀賞之人士非常讚賞,因此將編製(Mitolik)為部 落之名『都歷』。都歷名稱說法之三是在阿美族語言中說到:「把物品編成架設後 必須先要固定位置然後綁妥、釘牢」,以上的動作,稱為「Torik」。據說早期最早 到來定居的一對夫妻,因妻子懷孕即告生產,夫婿為了禦寒在外牆面認真做活,

當時妻子問夫婿說:「孩子出生後要取甚麼名字?」夫婿誤以為是問他正在做什 麼,所以答為:「在外頭編架釘綁牆垣的東西!」妻子也誤認便取名為 (Torik),

所以,地名就以(編、架、釘、綁)而得來為『都歷』。

從上可知,在都歷阿美族人的觀念裡,即使外在統治勢力所規劃的行政區域,

使族人分散各地而居,但因親屬關係及年齡組織的傳統制度仍在,原聚落裡的各 項活動仍足以號召族人回歸原聚落參與。

都歷地名由來的始末可知,證驗阿美族人為生活所需而遷移自古有之24,所居 之地亦以當時著名之人事物定之;而就地取材的生活習慣,實因生活所需,不得 不然,但都歷人巧手做工具的名聲能藉由口傳而名揚於外,甚至成為其部落之起 名原因,可見其作工之巧足以口碑相傳,吸引他人來聚居,而漸成一大聚落,此 人才與經濟效應亦如現代大都會足以吸引人前往,有異曲同工之妙。以發生事為 人、事、物地定名的習慣,人類皆然,在此都歷阿美族人取名之真實性與寫實風 格,亦反映在其年齡階層的命名(馬蘭型創名制)25上。

二、都歷部落自然生態資源特色(資料由廖錦章提供 / 96/06/01 / 莊新路整理) 都歷部落早期耕作方式以旱田燒墾,在預選耕地的四隅或中央結芒草,意謂 表示有人先占有的預定形式;後期因接受外來水田稻作的耕作方法,開始有了水 利措施,引導水源至耕作地上,而且進入農業定耕時代。在大家勤勞努力之下,

有不少農產品是阿美族人常用者,包括:(1)食用作物:粟(小米)、稻、玉蜀黍

(玉米)、甘藷(地瓜)等。(2)工藝作物:甘蔗、煙草、麻、花生等。(3)園藝 作物:香蕉、檳榔、鳳梨、芋頭等。

都歷部落阿美族人對種植非常慎重,有盛大隆重的農業祭儀祝祭活動,如播 種祭、收粟祭(小米祭)、豐收祭(豐年祭)……等。因為非常尊重農作物,所以 幾乎視之為神聖物品。在部落的原始生產方式中,狩獵也是都歷部落男子最喜好 的娛樂與工作之一,獵物中以山鹿、山猪、山羊及山雉為主,但現在的青年男子,

由於受到現今時代政策與產物之衝擊與影響,均往都會區找工作討生活,因此狩

24《成功鎮誌阿美篇》,2002,頁 15-21。

25《成功鎮誌阿美篇》,2002,頁 64;阮昌銳,《台東麻荖漏阿美族的社會與文化》165。

獵已不盛行了。而年邁的老人家在原鄉僅以務農、簡單的漁撈維生。

都歷部落阿美族人的漁獵包括有:(一)海獵:都歷部落阿美族人的漁獵以娛 樂兼獵獲為目的,並非為稼業來維生,漁獵方式計有張網、拖網、海釣(岸釣鰻 魚)及拾貝類等漁法。(二)河獵:都歷部落阿美族人均集居靠近海濱,且居住地 附近並無大河川,也無棲息在小溪流之魚類可獵獲,所以並不重視河川漁獵。但 從精巧的漁具、複雜之漁獵技巧及全年無休頻繁漁期,可知早期漁獵生活在都歷 部落文化史上,必有其悠久的歷史及重要性。不過現代的都歷部落生活中,主要 憑藉農耕之稻作、玉米、鳳梨等為生計來源,只有在農忙或工作之餘,才會去捕 魚、釣海鰻、拾貝類及拔擢海草(藻)類,作為生活的娛樂罷了。

由上可知,都歷部落阿美族人歷經清治時的自主生活、日治時的廣泛水稻定 耕,及國民政府時代進入工商業現代化生活的狀態。而在阿美族耆老們眼中的祖 先世代相傳的傳統生活情形,自給自足態度與經驗傳承之教育是融為一體的,同 樣地,生活的趣味與意義衍生。

三、都歷部落形態 (資料由廖錦章老師提供 / 96/06/01 / 莊新路整理)

都歷阿美族人的生活居地方式以定居集中和幅員廣大為特色。阿美族過去為 典型的母系社會,女性在親族中佔有優勢地位,而男性著力於部落年齡階級組織 之權力的發展,造就部落有嚴密的組織。有關家庭親族事務與財產管理由女性戶 長作主,唯重要事務如婚姻、分戶財產分配,則必須由出贅之叔、舅級以上人物 返家共同決策;然而部落性之政治、司法、戰爭、宗教、等公共事務,則由部落 組織之男子年齡階級組織來處理,因此,阿美族雖然屬典型之母系社會,卻非完 全意味著「母系社會」等字眼之意義。傳統祭儀活動以部落性豐年祭為主,其過 程以表達部落男子年齡階級新成員之進入意義為重,所有過程均以適當之歌舞活 動配合表現,豐富而多采多姿,而阿美族歌舞除祭儀性以外,休閒生活性亦極為 豐富。而男子年齡階級組織是都歷部落阿美族人,團結合作、延續旺盛生機的優

良傳統制度,期盼青年、青少年階級組織成員,共同努力把文化傳承的任務延續 到永遠。

在廖錦章(1928-)耆老的口述中,阿美族男女的權利與權力是以分工的態度 而來,「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形式一點都不影響女子的發展空間與重要性。另 外,也呈現出其幼至老階段,即原鄉裡的童年生活;進入年齡階級後訓練、學習 領導、領導、顧問等階段的歷練等等。自年齡階級退休後(1983),耆老們對都歷 部落變化的記憶實具有世代環環相扣的特性,即其幼時所得之古早傳統文化的薰 陶與記憶,乃藉由其生活中之長輩如祖父母輩、父母輩所傳者,往前追溯至少可 到其出生之前50 年以上的口傳記憶(1878-1928),再加上自古即有的傳說故事在 其口傳史詩歌曲或民謠中的傳遞,其對古早都歷的印象,實可相映出後續所述清

治、日治、國民政府時代各種外來政權,加諸都歷部落所產生的種種影響與記憶。

四、都歷部落歷代人物紀(附錄十四)

在此口述紀錄裡,廖錦章耆老記憶中的歷代人物,除顯現領導族人抵抗強權、

力求生存者,亦顯現各階段的領袖人物在外來政權統治下的世俗地位。相應之下,

可顯現阿美族人進入現代化社會後,在主流文化影響下價值觀的改變、制約學習,

及為求個人生存所做的努力。

五、都歷部落日治、國民政府初治時代之特殊人物紀(附錄十五)

在廖錦章記憶中的日治、國民政府初治時代特殊人物,尤以二次大戰末、日 治末期被徵調至南洋充軍的阿美族人居多。由此可想見都歷阿美族人進入日治末 期後,開始認同國家勢力的正當性與從屬性。另外,這些在外來政權統治下的犧 牲者,廖先生稱此類人為特殊人物,筆者以為其特殊緣自於可悲的是並非為族人

在廖錦章記憶中的日治、國民政府初治時代特殊人物,尤以二次大戰末、日 治末期被徵調至南洋充軍的阿美族人居多。由此可想見都歷阿美族人進入日治末 期後,開始認同國家勢力的正當性與從屬性。另外,這些在外來政權統治下的犧 牲者,廖先生稱此類人為特殊人物,筆者以為其特殊緣自於可悲的是並非為族人

在文檔中 民歌中的生活歷史 (頁 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