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傾聽同理的師生互動關係之現況分析與討論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傾聽同理的師生互動關係之現況分析與討論

導師可說是學生在學校一天中,與學生接觸最頻繁的師長,其重要性不言而 喻。在課堂上,教師除了要扮演傳遞知識的「經師」,當學生遇到問題時,教師要 能轉換為 的「人師」,理想的良師應該是「經師兼人師」(張春興,1996)。教育 的主體是學生,教育的目的是培養身心健全發展的全人。

本節主要探討,導師傾聽同理學生的具體行為,及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造 成的師生感受及影響。研究者進行文獻探討後,歸納出「傾聽同理」係指導師能 站在學生的立場,用心傾聽學生的聲音,給予應有的尊重,滿足其心理需求,進 而建立更良好的師生溝通模式。

壹、導師傾聽同理學生之具體行為

研究者根據在研究場域中所蒐集資料歸納出,導師傾聽同理學生之具體行為 包括:一、導師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二、給學生一個安全的對話環境;三、導師 要注意溝通技巧;四、多贊同少責備;五、主動關心學生;六、日記是師生情感 交流的園地;七、長時間的情感累積。茲分述如下:

92

一、導師要站在學生的立場

Spears(1995)認為,服務領導者應該是一個「同理的傾聽者」。並不是要求 教師要完全贊同學生的看法,而是能站在學生的立場去感同身受,讓學生感受到 教師發自內心的關心,有被了解的感受,並能得到應有的尊重。

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不管是學生或任何人都是一樣,你能夠站在他的立場 去聽他所要表達的想法,即便他所表達的內容是不夠成熟的,學生也會比較願意 跟你談,尤其國中學生正值狂飆期,更是如此。(訪 T1/20140214) 

傾聽同理是指教師能以同理心尊重、接納不同學生個體,並且設身處地為學 生著想,滿足學生生理或心理需求(施美如,2010)。善用同理心可強化師生雙方 互動的情感連結,雖然教師不再是學生,但如果教師能採取同理心的角度來思考,

如果我是學生,我會有什感受?如果我是學生,我會希望得到什麼幫助?更可以幫 助教師瞭解成人與青少年之間的差異,拉近彼此的距離。

我常想在我求學的過程中,希望以前老師是怎麼對待我,所以我在講每一句話、

做每一件事時,會用這樣的方式去引導我自己,用以前對老師的期望去體會學生 的感受。(訪 T2/20140310) 

真正的服務領導人對於任何問題的回應都是傾聽第一(胡愈寧、周慧貞譯,

2004)。耐心傾聽學生的心聲和需求,是師生溝通的基礎,透過傾聽,才能走入學 生的心裡,洞察其動機、感受與想法。

老師要先專心聽學生講的內容,然後了解他內心的想法,然後給予認同,學生如 果有什麼問題,內心一定有一個自己的想法,當學生在表達時,老師必須要去聽 懂它。(訪 T6/20140331)

吳康寧(1988)提出師生互動模式來分析師生互動過程,發現學生的界定取

93

決於學生的一般觀念及對教師的認識與期待。導師如果能夠適度的自我揭露,跟 學生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感受,透過生活經驗的重疊與共通性,讓學生更容易認識 教師,因為被了解,而願意卸下心防。導師願意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站在學生的 立場的話,學生一定能感受到用心與關心。

我大概每一屆都會遇到一個身世背景跟我還蠻像的學生,因為我是單親家庭,我 就會舉我自己為例子。在這個年紀的學生,來自單身家庭他們可能會不好意思跟 別人提到。但以自己為例後,學生會發現原來老師可以了解我、我的家庭背景,

讓學生感同身受,覺得我是真的關心他們的。(訪 T2/20140310) 

二、給學生一個安全的對話環境

如果是單一學生的問題,導師可以在課餘時間將學生帶到辦公室或諮商室談,

有助於深入瞭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幫學生營造一個自在和沒有緊張感的對話環境,

可以使其沒有後顧之憂的暢所欲言,表達內心真正的想法,是開啟師生溝通之門 的第一步,只有學生願意敞開心房,教師才有施力點進行輔導。Haim Ginott 的和 諧溝通理論中提到,和諧溝通是教師以毫不譏諷的方式針對情境而非學生個人的 人格或品德,傳送關於情境的「理性訊息」(單文經譯,2004)。因此,提供學生 一個安全、接納、保密、不壓抑的環境,在適當的場所、時間進行一對一的溝通 晤談,是有效對話的前置作業。

如果學生是想表達較心理層面的問題,……,我會把他帶到辦公室或跟到輔導室 借個諮室,就是比較獨立的空間。因為如果旁邊有同儕在的話,他的嘴巴就會關 起來。有時候在辦公室也是要斟酌,因為辦公室有其他老師在,他也會關起來,

所以要看事情的程度來選擇場地。(訪 T1/20140214) 

就會在單獨的環境談,因為可能有些學生會顧慮到有其他老師在場,就不會講自 己內心的事情,我覺得環境還蠻重要的。(訪 T2/20140310) 

94

再者,導師所做的每一個決定,都會影響學生的感受。若導師用心為學生挑 選一個適當的溝通場地,學生會感受到導師的誠意,反之則否。因此,導師提供 學生一個能暢所欲言表達思想的情境,則建立了平等、理性溝通的基礎。

互動的環境很重要,可以找一個安靜的地方,沒有人干擾,讓學生不會有所懼怕,

講的時候可以很安心並敢於敘述,如果帶學生到很多人的地方,談話時他會覺得 有所顧忌,也會覺得老師在敷衍他,因為選的環境不一樣,帶給學生的感受就不 一樣。(訪 T6/20140331) 

三、導師要注意溝通技巧

人往往容易選擇有利於自己的資訊去解釋外在的行為,受主觀感覺所表達出 來的言詞,並非全然公正客觀。所以,在溝通的過程中,導師應先將說話的權利 交給學生,待傾聽學生的想法後,再進行剖析,調整學生的價值觀,以臻至客觀。

傾聽方式可以透過感受對方的情緒和心聲,摘述學生談話的內容,讓學生感受到 導師不但是注意聽,而且都聽懂我的意思了。

我可能會先說:「嗯,我了解你所說的話。」然後,我就會先贊同他說的話是有幾 分道理的,然後再從他的話開始引導,例如說:「老師覺得你這樣做也是沒錯,但 是如果可以換什麼方式,也許你下次會更順利,說不定可以解決你的困難。」(訪 T5/20140326) 

在談話的過程中,老師要先聽學生講完,再慢慢引導、分析,並不時贊同他的方 式,例如:「這個感受我也有過……」(訪 T6/20140331) 

其實要看事情,如果是情緒方面的問題,通常我會先讓學生抒發,等他抒發完,

我會問需不需要老師給你一些建議,提出 A.B.C 的解決方案,直接給他建議,讓他 做選擇。如果他已經知道怎麼解決,我就只是聽他抒發。(訪 T1/20140214) 

95

在 Blackledge&Hunt(1985)所提出師生交互詮釋的研究中可知,學生會先由

「對教師的認識」來「詮釋」教師的行為,再決定如何反應(陳奎憙、王淑俐、

單文經、黃德祥,1996)。因此,導師可善用其他同學的想法來切入,讓學生發現 同儕間的差異感受,進行新的詮釋與反省。

我們班就曾經一開學就很排斥上張老師的課,他們覺得張老師過嚴了、太兇了,

我就會試著跟學生說:「老師能夠了解你們的感受,但是呀,一個嚴格的老師,會 督促我們更進步,我相信我們適應力是很好的,像某幾位同學就已經慢慢在聯絡 簿上反映,覺得老師上課非常的認真,他收穫很多,所以我相信這樣的同學會越 來越多的。」還有,可以多跟學生講一些正面的話,並且在聯絡簿上跟學生溝通,

譬如說班上在聯絡簿上反應張老師的問題,我就會直接給他回應。(訪 T5/20140326) 

想要建立起一個良好的師生互動關係,就必須把牆打破,善用溝通策略是破 除心牆的方法,當雙方意見能夠充分溝通時,訊息才能確實傳達。導師可以透過 適切的身體語言與眼神回應,微笑的眼神能夠鼓勵學生,生氣的眼神能夠提醒學生,

再輔以適時的言詞,讓學生感受到導師的關注與尊重,進而願意闡述內心的想法,

開啟師生互動之門。

例如說:眼神要看著對方、身體前傾……等,都是一些常見的技巧。我個人的經驗 是,學生在講的時候,我一邊聽會一邊以「嗯嗯」點頭來回應,然後會問些開放 式問題來引出他想表達的內容,比較不會是問為什麼或者 Yes or No,這比較沒有 太大的幫助。(訪 T1/20140214)

幽默是師生關係的潤滑劑,用幽默的態度去跟學生相處,會讓師生的關係更 彈性。服務領導者強調說服而非強制服從,不以脅迫強制或職權上的權威來領導

(Spears,1995)。一句妙語可以帶來輕鬆與力量,讓學生更樂於接受導師的教導,

使教育效果顯著,師生都能樂在其中。同時,導師若能在溝通時,不斷反省溝通

96 的歷程與效果,會讓每一次的溝通更有品質。

我以前可能比較不會講細膩的話,比較不會跟學生開玩笑,可能是跟我自己的人 格和成長背景有關,我在我們家排老大,被要求比較穩重的感覺,但是在我陪伴 小孩成長的過程中,我覺得我可以換個比較幽默的方式跟孩子相處,而且這樣相 處的感覺其實很快樂,所以我覺得我現在這幾年在教書的過程中,是蠻愉悅的。(訪 T3/20140314) 

四、多贊同少責備

教師必須使用接納性的新語言,多使用正向的言語表達。導師理解學生的想 法和態度後,才能進而客觀分析問題、給予輔導與建議(張篤群譯,2005)。Haim Ginott 的和諧溝通理論中提到,教師應該運用輔導而不是批評,盡量避免將學生貼 上負面標籤(單文經譯,2004)。以正向的態度與方法來指導學生,協助學生發展 自尊、自我控制的能力,才能建立健康和諧的師生關係。

用贊同語氣去進行回應,學生比較能感受,而不是一開始就劈頭說你不對。慢慢

用贊同語氣去進行回應,學生比較能感受,而不是一開始就劈頭說你不對。慢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