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內外控信念與青少年幸福感及學業成就表現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表 2-11 內外控信念定義 吳武典

(1978)

認為內外控信念係指個人對其生活事件,責任歸屬的信念。

張春興

(1996)

內控信念的人是自主導向者,其行為決定於內在動機,外控的人 是他主導向者,其行為決定於外在動機。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Rotter 又於 1982 年將控握信念區分為內控及外控兩大向度,進一步定義控 握信念為:「當個人認為其行為所得之增強並非完全由其行動所決定,而是運氣、

機會、命運的結果,或由有力之他人(powerful others)及不可預期之因素(個 人周遭強大且複雜的力量)所決定。當個人以這樣的方式詮釋一件事情時,即是 所謂的外控信念;相反的,當個人認為事件是由其行為或個人永久性的人格特質 所決定,即是所謂的內控信念(引自陳筱瑄,2002)。」

內外控信念對於社會學習理論者而言,有許多名詞與之相關,如能耐、無助、

支配、自我強度、疏離等,均經常被用來描述個人相信他能控制其生活空間中的 重要事件之程度,而其中內控信念常與是否能有效的達成其目標有關,而外控信 念則與沒有效率和無能為力的感覺有關。

由以上我們可以瞭解內控信念(belief in internal control),簡稱為內控。是 指對於發生於個人的正性、負性增強或事件,都相信是由於自己的能力、努力或 個人特質所決定,是自己能預測、控制及掌握的(Rotter, 1966);亦即,內控者相 信自己的行為能否得到增強,操之在己,因此可以推測,當內控者面對問題時便 傾向於主動去解決,因為他相信個人的努力能有所作為(吳武典,1977)。至於 外控信念(belief in external control),簡稱為外控,其相信行為之後所得到的增 強或發生在身上的事件之責任歸屬,並不是由於行為造成的結果或個人所能控制 的,而是運氣、機會、命運、或權威者的支配等個人週遭環境中強大且複雜的力 量所操縱,個人對之既不能預測也無能為力;因此,外控者相信自己的成敗多半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3 

受外在因素影響,故外控者面對問題時更可能聽天由命、怨天尤人,因為他相信 問題解決的結果是自己無法控制的(吳武典,1977)。

因此研究者對於內外控信念者有一些基本的推測跟想法,內控信念者將行為 結果的成敗歸諸於己,對成功會有較強烈的動機與認同,即使在遭遇挫折時,也 比較會採用合宜的調適方法來改善環境的不利條件。外控信念者將成敗原因歸於 運氣或他人阻礙等外在因素,自己不用承擔責任,欠缺追求成功的動機,易受環 境的影響,遇到挫折,有較強烈的憤怒、攻擊、憂鬱,甚而自我放逐的傾向(黃 堅厚,1979;廖相如,2003)。另外,內、外控信念屬於個人內在的人格特質,

雖然會隨著生活經驗而改變其認知,但基本上這是一種持久且不會在短時間內就 會快速改變的人格特質,且個人的學習行為亦會隨內外控信念的差異而呈現出不 同的行為表現。關於內外控信念的分割上,我們必須知道內外控信念猶如直線的 兩端,得分一端傾向內控信念,另一端則傾向外控信念,接近平均分數為中間型。

也就是說內、外控信念的傾向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別,對多數人而言,內、外控實 際的行為表現僅是介於較傾向內控信念或傾向外控信念的程度有所差異,並非絕 對可以劃分為二。

總而言之,內外控信念是一種類化的預期,是由以往的增強經驗養成,其為 個體對於自己的行為與行為結果增強間的信念。我們相信內外控信念的測量,可 以反映個體對自己能力的信心、負責任的意志力,甚至反映了個體的其他人格特 質。本研究以劇校生在面對事件時,對於事件的歸因方式,是內在的還是外在的 作為內外控信念的概念型定義。研究者希望能透過內外控信念的測量,瞭解劇校 生的內外控信念的概況,並進而瞭解劇校生的內外控信念是否會對其幸福感及學 業成就表現帶來影響,這些議題的探究,亦為本篇論文另一項深感興趣的重點。

貳、 內外控信念與青少年幸福感

直至目前為止,較少直接探討內外控信念與幸福感關係的研究。陸洛(199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及 Kopp 與 Ruzicka(1993)研究發現內控與幸福感間存有正向的關係。而學者們也 提出內控信念者常會表現出較自動、積極、自主,有較高的自我概念的人格特質,

會採取較為任務導向的因應行為,甚至有較佳的學業成就與較高的工作滿足感。

而那些外控信念者則較常顯現出焦慮、攻擊性、缺乏自信,及較多消極的心理防 衛傾向,且會採取較為情緒導向的因應行為,會表現出較低的成就動機與學業成 就。因此,內外控性格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生活品質,內控者因為認為個人的生 活品質是由自己負責與控制,所以較會努力的去追尋自己想要過的生活,因此對 生活的滿意度也較高;反之,外控性格者,因為較容易將事情歸因於外在的影響,

因此,當情況非自身所能控制時,就容易對生活產生不滿,因此生活的滿意度也 容易較低。

綜合以上對於內外控信念的描述,雖然鮮少研究特別針對內外控信念與幸福 感間的關係做研究,但研究者認為內外控信念屬於人格特質的一種,經由個體對 於事情的發展予以不同的歸因下,亦會對個體的情緒與生活滿意上產生影響,因 此,研究者相信內外控信念對於個體幸福感是會帶來影響的。因此對劇校生來說,

他們的內外控信念與其幸福感間的關係,亦為另一項研究者深感興趣,極想探索 的議題。尤其在人口變項不同的劇校生其內外控信念不同對其幸福感的影響亦為 一深感興趣的議題。

參、 內外控信念與學業成就表現

內外控信念與學業成就表現間的關係,由文獻中可以知道已有不少研究對此 變項有所探討。茲將研究結果分述如下表:

Nowicki & Roundtree

(197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雖然由上述研究結果發現,那些愈傾向內控信念者,學習的表現會愈佳(吳 武典, 1977;林淑娥, 2003;陳璨玲,2006;黃琪媚,2005;熊英君,2007;Nowicki

& Roundtree, 1971),這種現象的發生,可能是因為內控傾向的學習者對事物的 學習動機會表現的比外控傾向者強烈,且這類內控型學生的自我控制力會較高,

會對自我的學習行為表現的要求較多,在學業成就上亦會要求較高,因此而導致 有較佳的學業成就表現。但秦夢群(1992)卻獲得外控學生在學業成就上表現較 優的結果,關於這些結果的不一致,學者探究其原因可能為研究對象的異質性,

如:年齡、地區、人格特質,或者是研究工具、研究方法、研究時間的差異而獲 得不同的結論。關於此,內外控信念到底會對於學業成就的表現帶來何種影響,

研究者認為是一個很值得繼續探討的議題。

從教育的角度言之,由於不同的內外控信念的學生,會將學業上的成敗歸因 於不同之原因,而這樣的行為反應勢必會影響學生未來不管在學業還是其他事情 上的動力與動機。因此,老師若能因此而先了解學生的內外控信念傾向,也許能 引導學生對學習有較高的興趣與動力,因此而提升他們的學習成效。在本研究中,

所指之學業成就不同於一般學校中所指的學科成績,而為劇校生根據其主修項目 作表演而獲得之評量,但研究者認為內外控信念在這樣不同的學習環境中,仍然 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因此更有興趣想要瞭解劇校生的內外控信念對其學習表演上 所帶來的影響。尤其在人口變項不同的劇校生其內外控信念不同對其學業成就表 現的影響亦為一深感興趣的議題。

展,Homans(1950)以社會學的觀點提出社會交換論(social exchange theory),認 為在人際互動的歷程中的各種社會行為皆屬於一種商品交換,個人所付出的行為,

同事等互動關係(Heider, 1959)。不同學者對人際關係定義如下:

表 2-13 人際關係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