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

第一章 緒論

本章說明本研究的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問題與假設及名詞解釋,作為本研 究之基礎,茲分節敘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壹、 研究動機

劇校生為一群離鄉背井的學生,不僅要面對長期住宿的生活環境,且學習 內容與目標與一般學校學生大有不同。他們多來自於破碎的家庭,也有部分是隔 代教養的家庭背景,因此這些學生成長多較為辛苦,且得到的關愛也較少。此外,

這些劇校生主要年齡層為青少年,研究者對於此族群之幸福感及他們術科學業成 就表現相當有興趣。而本研究也因此從青少年幸福感與學業成就表現方面切入,

由此探討劇校生之生活適應狀況。

過去對於幸福感定義有許多轉變,最後以 Andrews 與 Withey(1976)對幸福感 定義最為大家接受,也就是幸福感是由對生活的滿意程度,及所感受到的正負向 情緒強度整體評估。雖然不同學者對幸福感所建構的定義各有差異,但基本上可 劃分為四個不同的層面,分別為「情緒層面」、「認知層面」、「情緒、認知層面」

及「身心健康層面」。青少年幸福感是影響其行為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多位 學者都曾針對青少年幸福感概況作探討。許多研究結果顯示,青少年整體幸福感 呈現中高程度,顯示目前青少年幸福感狀態尚可。而分層來看青少年幸福感概況,

則發現人際和諧上分數偏高(黃資惠,2002;林麗玲,2006;陳鈞屛,2007),

自我肯定感受、學業滿足則偏低(黃資惠,2002;徐嫚淳,2006;陳鈞屛,2007)。

王佳禾(2006)研究發現國小學童的生活環境以家庭與學校為重心,因此幸福感 的來源多半和家人、師長與同儕之間的互動品質有關。然而,本研究以劇校生來 說,他們主要的生活環境是以學校為主,且學習過程中經常需要在人群前表演,

不管生活環境還是學習內容都與一般學生較為不同,故其幸福感概況成為一個值 得探討的重點。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學業成就表現在青少年的生活中具有一定的指標性,我們通常可以透過學生 的學業成就,去了解他們的學校生活適應品質及個人能力特質等面向,且青少年 學業成就表現常被視為青少年在學校中是否扮演好學生角色的指標。從許多研究 中可以知道人際關係、幸福感、家庭狀況等皆會成為影響學業成就表現優劣的來 源,另外性別、年級等背景變項也被視為影響青少年學業成就表現的因素。儘管 許多研究顯示女性整體學業成就表現優於男性,但若是各科去細看則不一定是這 樣的結果,Kinard 與 Reinherz(1986)研究顯示在數學方面男性的表現狀況高於女 性,語文方面則恰好相反。在本研究中,教師在劇校生做完所指定的表演項目後,

所給予的成績作為其術科表現之評量分數,由於劇校學生的學業成就表現與一般 學校評量的方式不同,因此研究者對其學業成就表現的概況亦深感興趣,而成為 本研究的重點之一。由於劇校生的生活環境與學習內容與一般學生不同,且幾乎 未見特別針對劇校生探討其幸福感及學業成就表現概況的研究,研究者認為有探 討之必要,乃成為本研究的首要研究動機。

此外,大多學者認為不同性別的青少年,幸福感沒有顯著差異(李素菁,2002;

林麗玲,2006;梁琬晴,2008;許怡婷,2010)。但林怡玲在 2007 年的研究顯示 男性整體幸福感高於女性,而石佳音(2010)研究結果亦顯示在「自主性」與「自 我接納」幸福感方面男性高於女性。至於在不同年級方面,有些學者認為不同年 級青少年的幸福感無顯著差異(石佳音,2010;林麗玲,2006;許怡婷,2010;)。

但李素菁(2002)則認為青少年的幸福感會隨著年級增加而有下降的趨勢,但林 怡伶(2007)的研究結果卻顯示高二生幸福感高於國二。另外,到底性別不同青 少年的學業成就表現是否會有差異,至今研究結果發現,多為女生學業成就表現 上會優於男生(陳怡君,1994;陳美娥,1996;葉和滿,2002;陳江水,2003)。

但 Tsai 與 Walberg(1983)從科目上的探討顯示男生數學成績優於女生。至於在 年級方面,不同學者所得之研究結果也不一致。有些結果認為不同年級在學業成 就表現上並無顯著差異(徐慕蓮,1987;Sriampai, 1992;Echols, 1992)。但亦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

學者認為年級不同,會影響學業成就表現(Kinard & Reinherz, 1986;Landsberger, 1981)。關於在性別及年級之背景變項不同下,青少年的幸福感及學業成就表現 的研究甚少,且至目前所得之研究結果並不一致,再加上針對劇校生的生活環境 與一般學校不同,因此,在不同背景變項下,他們的幸福感及學業成就表現的差 異如何?則成為本研究極欲探討的第二項動機。

人格(personality)這個字意指古希臘劇場中演員所戴的面具,也代表了演 員所扮演角色的人物性格與角色特點。當把面具隱喻為人格時,意指人格是一個 人表現於外的公眾形象,更包括了蘊藏在內的真正自我,其涵蓋了一個人的內在 動機、思想、情緒與習慣。人格特質理論創始人 Allport(1961)認為人格是個體內 部心理、物理系統的動力組織,它決定一個人行為和思想的獨特性。Norman(1963) 根據 Allport 和 Cattell 及其他特質論者的早期研究,將同儕相互評量結果進行因 素分析,結果在不同的人格向度中,歸納出五種不同的人格因素,分別為外向性、

開放性、親和性、責任感與神經質,此分類架構後續廣泛地為不同的研究者所引 用,到了 1981 年,Goldberg 正式將其命名為五大人格特質,此模式後廣泛地為 許多研究學者探討及運用。

多位學者研究發現在五大人格特質中,以「外向性」、「開放性」及「審慎性」

特質與青少年的幸福感存有正相關的關係,而「神經質」則與幸福感受呈現負相 關,且這些特質都能有效的預測幸福感(李美蘭,2006;施建彬,1995;胡家欣,

2000;陳鈺萍,2004;陳嬿竹,2010;Argyle&Lu, 1990;DeNeve&Cooper, 1998;

Diener, Horwitz&Emmons, 1985;González Gutiérrez, Jiménez, Hernández&Puente, 2005;Martin, Ward&Clark, 1983;McCrae&Costa, 1987)。換言之,那些擁有正 向人格特質的人,在面對事件時較能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因此較能產生開心、

快樂的感受。反之,具負向人格特質的人較容易以負向思考的方式面對事件,結 果容易導致對生活的滿意度較低,且與幸福感之間呈現負相關的關係。此外,由 以往的文獻中亦可以確定人格特質對青少年學業成就表現是有影響的(林正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008;林粲倫,2010;高玉樹,2010;許佩玲,1981;黃淑玲,1995;黃靖分,

2005;薛世杰,2010)。因此,綜合這些研究結果可以瞭解,個體的人格特質與 其在面對事件時的反應是否正向與樂觀,會同樣的反應在其學業成就表現上。由 於國內較少專門針對人格特質對青少年幸福感及學業成就表現影響的研究,更未 見任何特別針對劇校生為樣本的研究,因此劇校生的人格特質能否有效的預測其 幸福感及學業成就表現?則成為本研究極感興趣的第三項動機。

控制信念正式以心理學架構出現,是在 1954 年由 Rotter 所提出,Rotter(1966) 提出的控制信念的理論,解釋個體對所發生的事件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反應,是受 到自己的信念所影響。Corsini(1994)認為內外控信念是關於行為和行為發生原因 間關係的信念。Rotter 認為內、外控信念是一種類化的期待,強調「期待」在刺 激與反應的過程中扮演中介的位置,是一種個體對自身行為與行為結果增強之間 的信念傾向(Rotter, 1975)。而我們也知道個人對於自己能力的知覺會影響自己生 活的品質,因此不同的內外控信念所造成的行為差異,一直是心理學界、教育學 界等極感興趣的課題。

雖然人們對內外控信念的描述有初步的了解,但特別針對內外控信念與幸福 感間關係的研究卻不多見,但研究者認為內外控信念屬於人格特質的一種,經由 個體對於事情的發展予以不同的歸因下,亦會對個體的情緒與生活滿意上產生影 響,因此,研究者深信內外控信念對於個體幸福感是會帶來影響的。此外,不同 學者嘗試探討內外控信念與學業成就表的關係,研究結果顯示那些愈傾向控信念 者,學習的表現會愈佳(吳武典,1977;林淑娥,2003;陳璨玲,2006;黃琪媚,

2005;熊英君,2007;簡茂發,1978;Nowicki&Roundtree, 1971)。由於不同內 外控信念的學生,會將學業上的成敗歸因於不同的原因,而這樣的行為反應,勢 必會影響學生未來不管在學業上,還是其他事情上的動力與動機。因此,老師若 能因此先了解學生的內外控信念傾向,也許能引導學生對學習有較高的興趣與動 力,因此而提升他們的學習成效。由於,幾乎沒有研究特別針對劇校生探討其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5

外控信念與其幸福感及學業成就表現的關係,因此,究竟內外控信念對劇校生幸 福感及學業成就表現之影響為何?乃成為本研究期望瞭解之動機之四。

人類生活於這個世界上,身邊會有許多角色出現,不管是父母、同學、老 師、朋友、同事等,這些皆是人類必須接觸且與之互動的對象,因此人際關係在 個體成長過程中就顯得很重要。從不同學者對人際關係的定義可以了解人際關係 牽扯到許多人類內心的滿足與慾望層面,且涵蓋了許多不同角色的互動關係。研 究者認為對青少年來說,人際關係是影響他們生活與學業的重要變項。人際關係 主導了個體在生活中與他人相處的各種情況,而這些與他人相處的情形,對於個

人類生活於這個世界上,身邊會有許多角色出現,不管是父母、同學、老 師、朋友、同事等,這些皆是人類必須接觸且與之互動的對象,因此人際關係在 個體成長過程中就顯得很重要。從不同學者對人際關係的定義可以了解人際關係 牽扯到許多人類內心的滿足與慾望層面,且涵蓋了許多不同角色的互動關係。研 究者認為對青少年來說,人際關係是影響他們生活與學業的重要變項。人際關係 主導了個體在生活中與他人相處的各種情況,而這些與他人相處的情形,對於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