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 信度

本研究工具之信度審核乃是根據評分者信度(analyst reliability),即是將兩個

(含)以上的研究者在時間內同一點的研究結果,進行比較以審核其信度。主要 為檢核不同的評分者,是否能將同樣的文本分析出同樣的結果,以追求本研究的 穩定性(王文科,1998)。

本研究從事內容分析法之信度檢測,依下列步驟進行:

(一)評分員的邀請與溝通

本研究邀請評分員甲,連同研究者共兩位,進行相互信度檢定。為提高研究 之品質,評分員之選定應考量其學經歷,其介紹如下。評分員甲畢業於政治大學 民族學系,現為台師大公領所碩一之在學學生,曾修過「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文 化人類學研究」等多項專題課程,對於多元文化教育與原住民文化有相當程度的 專業知識與學識。

研究者在評分前向評分員甲逐項地說明類目定義、分析單位、歸類劃記方式 等,並舉例說明之。在解說過程中,研究者與評分者共同釐清問題與討論,討論 之後,由評分者各自獨立進行樣本之歸類劃計的行動。

(二)評分員與研究者之討論

力求本研究之研究信度,研究者與評分員對於樣本之劃記有所差異之處,進 行相互討論,以提高本研究之信度。例如:在南一版第七冊圖片提到「現代原住 民作家瓦歷斯•諾幹的作品,傳達原住民的生活智慧」,評分員甲認為應歸於主 題類目中的民族楷模與其他類中劃記,但研究者認為應在民族楷模與價值體系中

劃記,因為原住民的生活智慧,應包括了原住民的價值觀,經討論之後,決定於 民族楷模與價值體系中劃記。在仁林版第一冊圖片介紹原住民的石板烤肉,評分 員甲認為應歸於主題類目中的其他類,但研究者認為認為石板烤肉為傳統食物之 處理方式,應列為主題類目中的生計文化中劃記,經討論之後,決定於生計文化 此一類目中劃記。經過相互的討論,以提高本研究之信度。

二、 效度

本研究的研究工具主題類目表是根據過去研究的成果,和參考各版本之教書 所發展而成的。再經過各專業領域的專家教授提供寶貴意見,與指導教授討論 後,修正研究工具的可行性與適切性。本研究徵求到元智大學洪泉湖老師、臺北 市立教育大學郭大玄老師、臺師大張樹倫老師、屏東教育大學陳枝烈老師、臺師 大譚光鼎老師與臺中教育大學黃森泉老師,進行專家效度分析。以下依序說明六 位專家給予的意見,以及研究者對於研究工具的修訂與改進。

(一)洪泉湖老師

洪泉湖老師認為在文化內涵類中,其中「人工技藝」的次類目,應改成「工 藝技術」。在文化內涵類中的「居住建築」,應多增加說明有關原住民居住屋舍用 途之說明;在「祭典信仰」的次類目,增加神話傳說的說明;「社會體系」應多 增加經濟制度的說明。在文化發展類中,將「涵化認同」改為「涵化與認同」。 社會歷史類中,將「對外關係」改為「族群關係」;將「當局政施」改為「族群 政策」;將「社會困境」改為「族群處境」。

(二)郭大玄老師

郭大玄老師認為主題類目表的製定,已趨於完備,只要再將主題類目表中的 主類目、次類目一一審視即可。

(三)張樹倫老師

張樹倫老師認為在民族概說類中,將「民族起源」更改為「民族起源與遷徙」, 增加「臺灣原住民族的遷徙」文字說明。

在文化內涵類中,採用洪老師的意見,將「人工技藝」改用「工藝技術」; 將「價值體系」改為「價值體系」與「規範系統」,將價值體系的文字說明改為

「原住民族持有的世界觀、時間觀、價值觀、信念、看待事物觀點等」,將價值 體系的文字說明增加為「原住民族約定成俗的社會規範、道德規範,例如:罰則、

讚揚等行為方式」;採用洪老師的意見,社會體系的文字說明增加「經濟制度」。

在文化發展類中,採用譚老師的意見,增加「基督宗教化」的次類目和文字 說明「原住民族經過荷、西、日本據領,以及臺灣光復後國民政府時期,關於宗 教信仰上逐漸「基督宗教化」的問題」;採用洪老師的意見,將「涵化認同」改 為「涵化與認同」。

在社會歷史類中,採用洪老師的意見,將「對外關係」改為「族群關係」; 採用譚老師的意見,將「當局政施」改為「行政措施」,說明改為「荷西佔領臺 灣時期、明鄭時期、清朝治台時期、日劇時期、國民政府光復臺灣後等時期,直 到現在,關於中央與地方政府設置處理原住民族事務之機構、政府對原住民族所 採取的政策或相關措施,如,早期之同化政策、山地平地化政策、到現在的母語 教學、鄉土環境保護措施、農產品生產運銷之現代化等」;採用洪老師的意見,

將「社會困境」改為「族群處境」,說明改為「包含原住民族之社會困境及社會 成就。在社會困境方面意指過去到現在,原住民族所面臨的各種問題與困境、原 住民族所面臨的各種問題與困境歸因、解決方式;在社會成就方面,意指原住民 族在社會中能掌握本身的制度、生活方式、經濟發展、族群認同等,進而感到優 越感」。

(四)陳枝烈老師

陳枝烈老師建議在民族概說類中增加「族群遷徙」。在文化內涵類中增加增 加「歲時祭儀」、「世界觀」、「時間觀」、「性別文化」等次項目。

(五)譚光鼎老師

譚光鼎老師認為在民族概說類中關於歷史上的遷徙,平埔族的漢化,還有尚 未明確界定的族群,都需多加說明。在文化內涵類中的「生計文化」應多增加關

於傳統食物處理方式;「價值體系」的次類目應分為「價值體系」與「規範系統」

兩個次類目。在文化發展類中,增加「基督宗教化」的次類目。在社會歷史類中,

將「當局政施」改為「行政措施」,內容說明增加關於中央設原民會、地方政府 設原民會(局)」的問題,還有鄉土環境保護措施、農產品生產運銷之現代化等;

將「社會困境」改為「社會成就」。另外,譚老師認為關於部落中的文化復振運 動(母語教學、藝術工作坊),有自發性的、政府主導的。而在文字描述時,不 要只有傳統的,也要有現代的,不要只有負面的,也要有正面的。

(六)黃森泉老師

黃森泉老師認為主題類目表中的主類目、次類目的項目已相當地完備,但對 於文字的說明應更精鍊,減少「的」、「之」等贅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