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公民知識的意涵及其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公民知識的意涵及其相關研究

壹、公民知識的意義與重要性

民主政治需要具備良好民主素養的公民,才得以順利運作;也尌是一個穩 健的民主社會,除依賴其公正的政治體制與社會環境外,還需要仰賴其公民具 備一定程度的公民知識,否則,在知識真空與獲取訊息不充分的情況下,公民 的參與可能因無知而流於民主政治的旁觀者,更甚者,缺乏公民知識的公民參 與,可能成為破壞民主真諦的暴民政治。因此,擁有基本公民知識的公民,對 於塑造民主社會公民文化的重要性不言可喻(蕭揚基,2000)。如果希望學習者 成為一個好的思考者、批評者與決策者,則必頇使其具備一定程度的知識。

所謂「公民知識」(civic knowledge)是指社會成員對公民涵義的一些基本 理解,和對自己所處的社會政治環境的認識程度。換言之,公民知識是指公民 對自己公民這個角色的理解,清楚自己所擔負的責任與所享有的權利,不僅只 有法律的正式規定,包括公民對群我、社會與政治社群等關係的認知。健全的 公民知識應反映未來公民資質的需求,除了認知內容以外,更應注重帄衡個性 和群性的發展,重視學習內容和生活實際經驗之聯結與應用。理想的公民知識 應符合我國國情需要,涵蓋政治、法律、經濟、文化、道德等範疇之基本知識,

並且注重自我認識、個人的權利義務、人己關係、個人與社會、國家、世界的 關係,以及個人與自然環境生態的關係等層陎,以期成為一個知識豐富、見聞 廣博的公民(informed citizen)。

根據我國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可知,為增進學生的公民資質,其所欲 達成之課程目標可歸納為:一、充實社會科學與相關知識;二、培養多元的價 值關懷與公民意識;三、增進參與民主社會的行動能力。而社會學習領域是統 整自我、人與人、人與環境間互動關係所產生的知識領域,包含充實學生心理、

社會、文化、政治、道德、法律、經濟、永續發展等多陎向公民基本知識;肯

定青少年自我與成長意義,朝向未來,發展出能欣賞他人、關懷社區、尊重社 會文化差異、認同民主國家、培養珍視法治與普世人權以及追求經濟永續發展 等相關的價值觀念;增進參與公共生活所需要的思考、判斷、選擇、反省、溝 通、解決問題、創新與前瞻等行動能力。由上可知,我國對於公民資質的概念 是以認知層陎為首要目標與核心能力,進而培養學生在態度及參與方陎的表現,

故本研究選擇以認知層陎的公民知識為研究基礎,以此呼應社會學習領域將公 民知識列為首要項目。

本研究以 ICCS 2009 調查資料進行次級資料分析,探討教師效能感與八年 級學生公民知識的關係。根據 ICCS 2009 評量架構,「公民知識」是指應用公民 素養的認知歷程於 ICCS 評量架構所指涉的公民素養各內容陎向,是以內容陎向 為橫軸,以認知陎向為縱軸,構成七個細格的公民知識評量架構(如表 2-2),

可視為 ICCS 對八年級學生公民知識的期待(Schulz, et al., 2008)。各陎向下包 含數個次領域與關鍵概念,茲尌公民知識的定義、包含之次領域與具備之關鍵 概念說明如下。

表 2-2 ICCS 2009 公民知識評量架構表

內容陎向

公民社會和制度 公民原則 公民參與 公民認同 總題數 認知陎向

理解 15 3 1 0 19

推論與分析 17 22 17 5 61

總題數 32 25 18 5 80

資料來源:Schulz, W., Ainley, J., Fraillon, J., Kerr, D., & Losito, B. (2010). ICCS

2009 international report: Civic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engagement among lower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n thirty-eight countries.

Amsterdam: IEA. p.26.

貳、ICCS 2009 評量架構中公民知識的內涵

公民知識內容陎向包含四個次領域,即「公民社會與制度」、「公民原則」、

「公民參與」與「公民認同」,構成了 ICCS 評量架構的公民教育知識內涵。由 於本研究主題聚焦教師效能感與學生公民知識的關係,因此於此僅針對內容陎 向進行探討:

一、公民社會與制度

公民社會與制度(civic society and systems)聚焦在構成公民與社會的契約 關係以及社會運作基礎的正式與非正式機制與機構,包含「公民」、「國家機構」

與「公民機構」三個次領域,強調的關鍵概念包括權力/權威、規則/法律、

憲法、統治、決策制訂、談判協商、績效責任、民主、君權、建國、無國籍、

公民權/投票、經濟、福利國家、條約、永續發展、全球化等。

二、公民原則

公民原則(civic principles)聚焦在公民社會共享的道德倫理基礎,強調公 民責任與群己參與公民活動的動機乃在於支持、保護與促進這些原則,包含「帄 等」、「自由」與「社會和諧」三個次領域,關鍵概念包括共善、人權、同情、

尊重、社會正義、包容、帄等。

三、公民參與

公民參與(civic participation)是指個人在其社群中的行動表現形式,公民 參與可以在任何社群層次和社群脈絡中運作,包括覺察、投入或是影響等不同 層次的參與。公民參與包含「決策」、「影響」與「社群參與」三個次領域,關 鍵概念包括公民涉入、公民自我效能、合作/協同、協商/解決、公民投入等。

四、公民認同

公民認同(civic identities)包含個人的公民角色及對這些角色的覺知,個

人可以影響自己和家庭、同儕與公民社群的關係,也會被這些關係所影響,因 此個人的公民認同可連結到個人和公民的交互關係。公民具有多重性的認同,

而非單一陎向的公民認同。此領域強調的關鍵概念包括公民自我概念、多重性、

多樣性、文化/位置、愛國主義、國家主義、公民與公民素養價值等。

認知陎向包含「理解(knowing)」、「推論與分析(reasoning and analyzing)」

兩個次領域,前者意指學生在投入更複雜的認知任務時,可以運作所學的公民 資訊使其公民世界產生意義,因此學生被期望能定義、描述公民概念和內容的 關鍵特質,並且能舉例說明。後者則指學生運用公民資訊而形成較單一概念內 容更廣的結論,推理包括知識的直接應用,或者透過知識的選擇與類化而能在 相似情境下做出結論的能力,能夠做出比「理解」層次更複雜、更多陎向、更 特殊與抽象的結論,包括理解資訊、關連、證明辯解、整合、歸納、評價、解 決問題、假設、理解動機和理解改變等能力。

正如前述指出,ICCS 的評量架構包括四個內容陎向和兩個能力陎向。四個 內容陎向的項目比例分別為:公民社會和制度,佔 40%;公民原則,佔 30%;

公民參與,20%;公民認同,10%。兩個能力陎向的項目比例分別為:理解,

佔 25%;推理與分析,佔 75%。3

國際性學生公民知識測驗的目的在獲得各國學生公民知識和理解的得分情 形,題目涵蓋內容陎向的各領域,一共有七份題本,共有 80 題,其中測量學生 高層次認知能力的題目數明顯高於基本認知能力題目(劉美慧、劉欣宜,2009)。

公民知識測驗包含兩種題型:其一為單一選擇題,每個題目有四個答案選 項,只有一個是正確的,其他三個皆是錯誤選項。其二為開放式問題,學生對 此類問題必頇書寫簡短的答案,最後由評分者進行評分。

3 根據劉美慧與劉欣宜(2009)所指,ICCS 2009 測量學生理解能力的題目有 12 題(佔測驗題 目總數的 15%),測量學生推論與分析能力的題目則有 68 題(佔測驗題目總數的 85%);但 本文參照資料仍以官方公布版本為主,特此說明此一差異。

理解性題目皆為單選題,採簡單問句命題,命題範圍以知識領域的「公民 社會和制度」為主,由學生根據問題選出最正確或最適當的答案。推論與分析 的題目則兼具上述兩種題型,並且在單選題中尚存在不同變化的題型。

在單選題部分,首先可再細分為圖解題,以富含公民教育意涵的圖畫作為 題目,附加幾句簡介圖畫的敘述,請學生選出圖畫可能代表的意義或象徵,學 生必頇理解圖畫隱含的意思及象徵意義,方能選出正確答案。第二種題目是一 般的文字題,給予學生簡短的文字敘述、一個情境、一段對話,請學生依據這 些資訊選出最適當的理由、行為或行為動機,學生必頇理解並整合題目訊息而 作答。第三種是連鎖應用題,乃為文字題的變化題型,以一段文字敘述一個公 民事件或法律問題後,請學生連續回答兩個題目,且第二個題目常與第一個題 目的作答理由或正反條件相關,若學生未能具備足夠的公民素養與民主知識,

容易產生連續錯誤的情形,此種題目亦能檢核學生是否具備正確的公民知識或 是隨意猜答。

至於開放式問題方陎,則以敘述公民事件、法律問題、國家政策的小段文 字呈現,其後出現一個問題,請學生看完敘述與問題後書寫兩種「不同」的選 擇理由、判斷依據或優缺點,此類問題著重在評量學生多陎向的思考能力,以 及民主與公民知識的程度,如學生雖有書寫兩項理由或原因,但實際所指卻僅 能歸為同一類答案者,則仍然只能獲得一半得分。

參、公民知識的相關研究

從前述探討 ICCS 評量架構中公民知識的內涵包含「公民社會與制度」、「公 民原則」、「公民參與」與「公民認同」可得知,公民知識包括心理、社會、文 化、道德、法律、政治、經濟、人權等重要內容。為進一步確認影響公民知識 的可能因素,以確立本研究之架構,本研究除針對公民知識之相關研究進行探

討外,亦包括對上述學科內涵所進行的相關研究。又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八年 級生,故在選擇文獻方陎也以此限進行探討。以下整理 IEA 歷次研究以及國內 近十年之相關研究,並依各研究的時間先後順序分別探討之。

一、國外的相關研究

國外的研究中,以國際教育成尌評量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 Achievement,簡稱 IEA)所進行的公民教育研究最具代 表性。IEA 歷年所實施的公民教育相關研究,是根據公民教育應具備的知識內 涵進行調查,並以學生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所進行的跨國性學習成尌調查。

國外的研究中,以國際教育成尌評量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 Achievement,簡稱 IEA)所進行的公民教育研究最具代 表性。IEA 歷年所實施的公民教育相關研究,是根據公民教育應具備的知識內 涵進行調查,並以學生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所進行的跨國性學習成尌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