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第三節 共讀對她們在親子關係上的影響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2

母親彼此間得以互相交流教養心得、相互參考後學以致用,更可以互相回應對方 的感受且提出具體之相關育兒或教養之建議。如 Garbarino & Sherman(1980)指出,

父母的社會網絡豐富性對其育兒品質有顯著的影響;相關研究亦指出,Crnic &

Booth(1991)分別以 9-12 個月、18-24 個月、30-36 個月等三個團體的嬰幼兒父 母為研究對象,其結果說明了,父母親職困擾的察覺與社會支持、社交認知(social cognition)有關,且父母的社交網絡支持會影響父母對待其子女的態度,此外在 某些情況之下,社會支持確實能夠緩和親職壓力所帶來的不利影響;母親參與家 庭支持方案的三個月之後,其社交孤立感與親職壓力比起控制組的母親有明顯減 少的現象,且母親對孩子有更多正向的情緒與合理的要求(Telleen, et., 1989)。本 研究發現,有些新移民媽媽更以過來人心情,在課堂中協助新手媽媽的育兒照顧,

且也生動分享自己在養兒中的困境,讓新手媽媽受惠無窮。因此,透過共讀團體 的方式,新移民姊妹彼此間不分國籍、年齡與育兒經驗,在同一條船上她們彼此 扶持與鼓勵,支持對方往前邁進,為了自己、為了親子關係,也為家庭關係創造 多贏的局面。

第三節 共讀對她們在親子關係上的影響

家庭對兒童的影響是經由親子關係直接而來的,親子關係良好與否會深深影 響著兒童的一生。有史以來,親子共同學習一直是相當具有成效的,父母和孩子 之間也不愁沒有話題,其實「故事」就是親子教育裡最佳的素材(劉瑩,1992);

此外,父母透過書籍與孩子共讀,可享受閱讀的樂趣、知道孩子的想法,與孩子 的感情將因共同相處而更密切(Fisch, Schulman & Akerman, 2002),當然這其中也 可以讓孩子感覺溫暖和愛。親子共讀帶給幼兒、父母的好處及樂趣其實是無窮的

(胡美智、段慧瑩,2003),在親子共讀過程中,會產生溫馨的氣氛及感人的畫 面。在親子共讀的氣氛中,自然可以感受到空氣中充滿了互相關心、共同參與、

彼此分享以及積極對話的氣氛(方隆彰,1999;廖永靜,2000)。曾昭旭(2001)

表示父母和孩子從閱讀中自我檢視,建立自信,使閱讀能增進親子雙向溝通的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3

果。因為孩子是父母的寶貝,因此親子共讀是父母引領孩子的珍貴天職之一。親 子共讀的目的不只是為了學習,而是親子間發生閱讀、思維、溝通的交會中,增 進相互的瞭解,以形成家庭成員之間良好的感情連結,「共讀」會讓家人之間溝 通無礙(張瀞文,2002),對於建立家庭中良好和諧的親子關係有實際及正面的 意義。

綜上所述,本節將特別對親子關係進行質化與量化上的描述,首先在質化上 分為「親子溝通技巧」、「親子互動的模式」及「教養子女態度的改變」等三部分 探討;在量化上是透過十二次親子共讀團體後之分數變化進行描述、分析與討 論。

壹、 質化分析

一、 親子溝通的技巧

「溝通」係指訊息或信息的傳送與接收的過程;亦是表情達意,說話是溝通 方法之一,還可用表情、動作等肢體語言和孩子溝通,也可以使用圖畫、文字等 書面工具來和子女表達彼此的感情、思想和意念。父母與孩子的親子關係是否良 好,首重在親子溝通的技巧,良好的親子溝通可以讓家庭和諧,提升生活品質,

也會使父母在教養子女上變得輕鬆許多。受訪的新移民表示「我不知道,因為我只 能這樣,因為妳解釋太多沒有用,我說變成會怎麼樣,小孩子不懂,小孩子很單純的想法,所以 我只能這樣子講(指用比喻)吧!我第一次會解釋…不是我愛講比喻我是讓他們瞭解意思,就我的

(教育)方法跟小孩子很像玩(比喻)。(娜娜,1231-32;1130-33;2225-26)」顯示在跟孩子的對話上,

是應該依照因材施教進行引導,而非一味以固著的方式給予。以下將從「運用指 物認名技巧,時常與孩子交談」、「媽媽先穩定自己情緒,提昇與孩子溝通的耐性」、

「善用同理心與孩子相處,增進孩子的安全感」、「支持孩子自己去克服跟解決問 題」四方面進行分析:

(一) 運用指物認名技巧,時常與孩子交談

指物認名的概念亦是跟孩子在對話過程中的一種教導方式,孩子對於世界是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4

充滿想像力跟旺盛好奇心,所以利用此概念不僅可以協助孩子熟悉外在的生活環 境,更可以提昇孩子在語言能力之發展,更可以因為溝通和互動的雙向模式,提 昇親子之間的關係。小紅每天帶孩子上菜市場,孩子學會金錢的運用,學會日常 生活中的規範;小金表示,當孩子在問話時,就要回應孩子,給孩子正確的觀念,

如此對孩子來說是最好的:

他(指孩子)幾乎對市場都很熟悉,每天回去都說這個幾塊幾塊,都在家裡擺賣菜的東 西。(小紅,15,21-27)

他在家一天看多少遍一直看那本書。他(指孩子)不知道他會來問媽媽這什麼,媽媽這 什麼,他會問我,那問我他知道了他就不會問我…妳做媽媽妳可能有聽到,妳就要馬 上提醒他,妳不提醒他他就忘記了,沒有人提醒他他就忘記了,這樣對小朋友會比較 好。(小金, 1424-26;2106-09)

在引導或教導孩子時,阿英表示不是只有說一次就好了,家長反而是需要更 多的複述,讓孩子明白事情的重要性,也藉著一次次的提醒,孩子會慢慢知道他 可以做和不可以做的事情;娜娜提到,她有時候也會用恐嚇的方式達到效果,孩 子也會因而有所謹惕;現在的她沒有在做手工後,在家裡常常跟孩子對話,將注 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

我有時候跟我老公講恐嚇他們,好像會害…可是我覺得是不然你講它好,他們就不知 道怕…可是你原因你看書原因只有這樣教一點點,你沒有感覺說很重要…我是這樣啦!

因為妳沒有這樣他們(指孩子們)都不知道痛,是這樣子的原因…現在就是可能沒有在 做手工,所以我都跟她(指大女兒)講很多話、都關注她。(娜娜, 2323-28;2727)

我 是 用 說 教 的 , 就 是 反 覆 跟 他 ( 指 孩 子 ) 溝 通 , 而 不 是 說 講 一 次 就 算 了 。 ( 阿 英,0726;0728-29)

(二) 媽媽先穩定自己情緒,提昇與孩子溝通的耐性 1. 媽媽情緒的重要性

一般孩童的照顧重責大部分落在母親身上,發現絕大多數的母親亦認為自己 是主要照顧者,教養的壓力比父親高出許多,由於母親與孩童的互動機會多,透 過母子之間互動行為,會內化成為孩子的人格特質。因此,母親的人格特質影響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5

其對幼兒教養的互動模式,而幼兒與母親的互動又是塑造幼兒早期社會、情緒和 認知發展的關鍵,可見母親的人格特質對孩童人格發展的重要性(Mcquaid, Bibok,

& Carpendale, 2009)。C002、小金均表示,媽媽好、孩子自然就好了:

我覺得說新手媽媽其實要先穩定自己的情緒,才看到自己小孩可愛…然後我知道…

XX(指孩子)因為常跟我在一起,我覺得我的影響對他很大,所以我覺得如果我越 來越好,他也會越來越好,我是覺得。(阿清,3325-26; 3425-27)

媽媽的想法會影響到小朋友,人家說怎麼樣的媽媽就生什麼樣的小朋友。因為小朋友 都是媽媽在帶的,那媽媽帶什麼事情都是…因為他在學東西都是媽媽教的,當然會跟 媽媽一樣。(小金,2024-27)

2. 提昇與孩子溝通的耐性

孩子會有很多的童言童語,甚至有很多非理性的行為,在非理性的前提下,

家長有時候很難去瞭解孩子的實際需求,甚至會因為孩子的非理性而動怒。然而,

常常就因為在一方(家長)沒有耐性、一方(孩子)處在非理性的情緒下,親子 間常常會有爭執或不愉快的事情發生。小紅、小鄧及小金在過去常常因為自己受 不了孩子而發脾氣,跟孩子間的關係常適得其反;阿清學到跟孩子相處的耐性來 源,就是要先穩定自己的脾氣,如此才有辦法在情緒穩定下跟孩子好好溝通:

我上一次在網路上看到有一句話說什麼,媽媽要先穩定自己的情緒才可以穩定他(指 孩子)的情緒,所以我就覺得我要想辦法讓我不要為了他常常生氣,如果我常生氣他 也會嫌我常生氣…之前去外面會碰到一些人一些那個,就搶玩具什麼的…他現在不要 了,然後有啦!有小朋友來拿他在玩的玩具他也不生氣,我覺得有一點改善了這樣(阿 清,1225-27;4031; 3018-19;3025-27)

就可能會那個一點吧!就會想到老師講的那些方法,就是好好跟他講,就是有耐心一 點可能。然後就會試著把一個事情講很多遍,因為我想小朋友可能也不會說跟他講一 次他就會聽,跟他講很多遍很多遍很多遍,他可能才會那個(聽的懂)。(小紅,14,30-33)

唯一一點的話可能…我的…對小孩子的耐性可能要好一點,以前容易…很容易激怒妳 知道,很容易爆,脾氣很容易沒辦法控制,現在稍微好一點,我覺得。(小鄧,0811-14)

其實以前比較好像受不了小朋友那麼吵;後來上親子班上了自己就是…自己在思考就 是要怎麼去做,怎麼去調整自己來教小朋友…有時候就是工作,有時候就很忙碌,那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6

你還給我搗蛋,有時候一下子就氣就會上升,那經過上這幾堂課,後來就比較不會發 生。後來就改變就是改變這個理念說,要好好的跟他講,他就比較有辦法接受。(小 金,1217;1219-20; 1525-27;1529;1531)

(三) 善用同理心與孩子相處,增進孩子的安全感

受訪者阿英認為在共讀團體後,方法用對了,在跟孩子相處上也輕鬆很多。

她提到:「他(指孩子)如果吵鬧不然就是肚子餓,他如果肚子餓的時候他不會表達他會情緒不好,

他想睡覺的時候,有時候也會情緒不太好,需要我抱抱他、哄哄他。我是態度也好,我說你要用 講的,你要用講的不可以用哭鬧的,我說你想要看電視可以,但是你要用講的,才能做某一件事

他想睡覺的時候,有時候也會情緒不太好,需要我抱抱他、哄哄他。我是態度也好,我說你要用 講的,你要用講的不可以用哭鬧的,我說你想要看電視可以,但是你要用講的,才能做某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