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第一節 研究發現與討論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旨在瞭解新移民母親參加親子共讀團體的經驗與改變,及親子共讀團 體對新移民母親在自身、親子關係及家庭關係上的變化。研究由新移民母親的感 受出發,探討親子共讀對親子關係所產生的變化。本研究採質量兼併的取向,以 質化為主、量化為輔的研究方法,在質性研究方面,透過深度訪談方式訪問參與 團體的新移民母親,藉以瞭解其在親子共讀團體的經驗;在量化研究方面,透過 親子共讀團體前後之問卷施測,瞭解新移民母親在經由團體後,其個人在前後測 之分數變化。因本研究旨在探討親子共讀對親子關係的影響,因而將量化研究放 在親子關係中進行論述與佐證。

此外,本研究中共有九位大陸和東南亞籍的團體成員,參與團體之成員均接 受研究者訪談。因此,一共徵得九位受訪者,以下將依據研究結果加以整理:第 一節將依據研究目的呈現出本研究的研究發現與討論;第二節根據研究結果提出 相關建議,以作為新移民實務以及新移民社工的參考;第三節為本研究之研究限 制。

第一節 研究發現與討論

根據本研究的結果提出四個主要發現,分別為原生家庭對新移民女性在教養 子女的影響,新移民女性接受親子共讀後對自我產生的改變,透過親子共讀團體,

新移民母親在親子關係上有何不同,以及新移民女性因在共讀團體後,在家庭關 係相處的變化。

壹、 原生家庭對新移民女性在教養子女的影響

有關新移民女性的早期經驗,多以原生家庭的影響為主。受訪的大陸與東南 亞籍新移民女性,小時候在原鄉的生活環境並不是很好,家庭經濟多是較為貧窮 困苦。由於父母忙於家計無暇照顧孩子,因此新移民媽媽們從小就必須自己照顧 自己,上課、吃飯,什麼事情都自己處理,養成獨立、自動自發且負責任的生活 態度。洪藝真(2005)在東南亞外籍新娘來台適應歷程、教養方式及子女氣質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3

個案研究,以及劉秀燕(2002)在跨文化衝擊下外籍新娘家庭環境及其子女行為 表現之研究中,提及新移民女性來台的主要動機,是因為可以減少原生家庭負擔,

改善原生家庭生活之經濟誘因。由洪藝真(2005)與劉秀燕(2002)的研究中可 以推論出,新移民女性之原生家庭經濟狀況較為不佳,因此才會藉由跨國婚姻來 台以改善原生家庭生活狀況,此發現與本研究新移民母親小時候生活較為貧苦之 結果相同。

這些新移民女性的父母雖然缺乏與孩子互動的機會;但是在行為表現上則極 為要求,期望這些新移民媽媽都能孝順、尊重長輩,學習做人處事的道理。而小 時候受父母要求的影響,新移民女性在教養子女時亦極為注重孩子的品格發展。

鄧蔭萍(2007)的研究中指出,新移民女性年幼受父母教導時,其父母重視的禮 貌、孝順等行為,亦成為她們在教導子女時特別重視的部份。此與本研究原生家 庭中父母要求的行為表現,影響新移民女性對子女的教養,亦要求自己的孩子必 須遵守同樣的行為之研究結果相同。

原生家庭中,新移民女性的母親雖作為孩子的主要照顧者,但並非為全職家 務工作者。然而在本研究中,新移民女性亦作為孩子的主要照顧者,唯一不同的 是嫁到台灣的新移民女性多為全職家務工作者,其原因大多是因為新移民女性來 台後幾乎馬上進入懷孕及育兒階段,且在男主外女主內的思維下,加上人生地不 熟的空間環境下,她們選擇或被先生留在家中照顧幼兒是最好的抉擇。另在本研 究中也發現,新移民女性與台灣先生、夫家和原生娘家的相處情形,會受到原生 家庭中母親與父親及上一代公婆、娘家的互動模式影響。此與蕭昭娟(2000)對 外籍配偶的研究指出,外籍新娘對婚姻的期許及其婚姻觀、原鄉父母相處模式會 影響到她們與丈夫的關係,而外籍新娘與娘家的聯繫或原鄉母親與奶奶相處之道 等也會影響到她們與婆婆的關係,因此新移民女性透過與母親在親子互動上的模 仿,將原生家庭之樣貌轉移到與新台灣之子的相處互動上。

貳、 親子共讀對新移民女性在自我認同上的轉變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4

「認同」一直是人們生命中的重要議題。一般來說,在自然的環境底下,人 們面對問題與情境的判斷,通常會反映出他們自身所界定的身分認同;而這一套 身分認同背後,可能隱含著一連串的規範、價值觀與角色(林家五、熊欣華、黃 國隆,2006)。 認同又包括對自我、角色上的認同,還有社會給予的支持程度。

因此,本研究欲探討親子共讀團體對新移民女性在認同上的改變,將以「自我認 同」、「角色認同」和「社會支持」三方面探討。

一、 「自我認同」方面

首先在自我認同上,代表是個體對自我價值的評量,它通常來自於日常生活 中對自己的看法。

本研究發現新移民女性渴望得到來自夫家或社會的認同,簡言之,她們很在 乎台灣社會所賦予的眼光及意義。然而透過親子共讀團體,新移民女性瞭解應該 先學會愛自己原來的樣子,並且要看重自己身份的價值,在照顧好家人之前要先 照顧好自己,要愛別人之前要先愛自己,最後帶出一個全然且嶄新的自我;因著 自信心的提昇,新移民女性方有能力去追求自我的想望,參加讀書會或是政府舉 辦的相關課程等,加上用開放的心與周遭朋友結識,讓自己能更加融入台灣社 會。

二、 「角色認同」方面

就角色認同而言,根據Danielewicz(2001)說法,一個人的角色認同攸關對自 己存在意義的瞭解,不僅是在理解我們是誰以及我們認為其他人是誰,同樣地也 包含其他人對他們自己和其他人(包含我們)的理解。

本研究發現,新移民女性對於養育或管教子女的自我要求極為嚴苛,都希望 自己是一個好媽媽,孩子的成就代表她們人生的成功,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 待上一覽無遺,甚至會幫孩子規劃未來的人生路,期待孩子可以完成自己過去生 命中未完成的夢想。另外,新移民女性對經濟獨立是抱持著必然的決心,她們不 認為自己嫁來台灣後要處處依賴先生或夫家。因此,她們不希望被侷限成為一個 全職家務工作者,對她們而言是抹煞她們的能力,她們從不以來台照顧孩子自居,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5

反而期待能共同與先生為家庭打拼,她們對自己的期許是成為獨立自主的新女性,

在照顧孩子的同時能兼顧工作與家庭層面;再者,她們從不滿足於現狀,不管是 在親子關係或是家庭關係上,或是對自己的學習知識上,新移民女性都期待自己 好還要更好,並發揮積極學習的精神。

三、 「社會關係」方面

從「社會關係」而論,社會關係是個體與他人進行社會互動時,所產生的過 程或結果;此必須是個體主觀的感受到他人給予的支持具有實質的效果,對個體 而言才是有效的社會支持。

本研究發現新移民女性在社會關係方面,當其越能用真誠與信任,且開放的 態度去面對團體中的領導者、協同領導者和其他團體成員時,其越能得到較多的 社會支持與正向感受;在情緒上的抒發也會越完整與認同。另外,在過程中有些 新移民媽媽更以過來人心情,在課堂中協助新手媽媽的育兒照顧,且也生動分享 自己在養兒中的困境,讓新手媽媽受惠無窮。因此,透過親子共讀的方式,新移 民姊妹彼此間不分國籍、年齡與育兒經驗,在同一條船上她們彼此扶持與鼓勵,

支持對方往前邁進,為了自己、為了親子,也為家庭創造多贏的局面。

參、 親子共讀提昇新移民家庭的親子關係

本研究除了用質化探討到新移民親子關係的變化外,同時也用量化測量團體 進行前後新移民親子關係的改變。

新移民母親於課程中學到許多教養孩子的觀念與親子互動的技巧,如站在孩 子的立場思考、好媽媽的壞方法、讀故事書的方法等,都讓她們對於教養子女的 知能有更深的認識,也使她們對於親子共讀課程印象深刻。新移民母親在上完親 子共讀課程之後,都能將所學之內容應用在生活中教養子女上,透過改變與孩子 的互動方式,以及和孩子做約定等,增進對孩子的了解,改善親子間的關係。

一、 「質化」方面

從質化分析發現,父母和孩子從閱讀中檢視自我,建立自信,使閱讀能增進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6

親子雙向溝通的效果。因為孩子是父母的寶貝,因此親子共讀是父母引領孩子的 珍貴天職之一(曾昭旭,2001)。然而,親子共讀的目的不只是為了學習,而是 親子間發生閱讀、思維、溝通的交會中,增進相互的瞭解,以形成家庭成員之間 良好的感情連結,「共讀」會讓家人之間溝通無礙(張瀞文,2002),對於建立家 庭中良好和諧的親子關係有實際及正面的意義。因此,在深度訪談部分有「親子 溝通技巧」、「親子互動的模式」及「教養子女態度」等三面向。

(一) 在「親子溝通技巧」方面

父母與孩子的親子關係是否良好,首重在親子溝通的技巧,良好的親子溝通 可以讓家庭和諧,提升生活品質,也會使父母在教養子女上變得輕鬆許多。因此,

在跟孩子的雙向對話上應該用因材施教方式進行引導,而非一味以固著的方式給

在跟孩子的雙向對話上應該用因材施教方式進行引導,而非一味以固著的方式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