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新移民家庭親子關係之研究--以伊甸新北市板橋區親子共讀團體為例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新移民家庭親子關係之研究--以伊甸新北市板橋區親子共讀團體為例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7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 立 政 治 大 學 社 會 工作 研 究 所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謝美娥 教授.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新移民家庭親子關係之研究--. ‧. 以伊甸新北市板橋區親子共讀團體為例.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研 究 生:. i Un. 洪若耘. v. 撰. 中 華 民 國 一○一年七月.

(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3) 人生何其有幸,能夠「築夢踏實」! 僅將本書獻給 政 治 大 所有予以支持與愛護我的. 貴人們~. 學 ‧. ‧ 國. 立.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i Un. v.

(4)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i. i Un. v.

(5) 謝. 誌. 回想三年來的點滴,一幕幕頓時浮現在眼前,從青澀的碩一,傻傻卻很拚命地跟 上老師及同學的腳步,到碩二至機構努力的學習,期待從中磨得自我的實務經驗,自 碩三天天到研究室報到的生活,用五味雜陳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在這近一千個日子 裡,因為有許多人的提醒跟指導才有機會將它完成;因著諸多的陪伴、支持和關心, 才有辦法在懈怠時,再次振作往前。 首先我想感謝九位受訪者,及伊甸基金會的莉英主任、碧蓮組長、詠菁的協助, 這篇論文方有產出的機會;也感謝在過程中大力支持的淑雅老師、月蟾姐、靖樺姐、. 政 治 大 然而,一篇學術性論文的產出,幕後必定有一雙溫柔而堅定的推手,我得深深感 立. 麗明姐、世菁、宜雯,因為有妳們的無私奉獻,研究得以順利且圓滿的進行。. ‧ 國. 學. 謝我的指導老師謝美娥教授,老師總在我很徬徨時,適時予以我關懷和指導,協助我 自迷團中找出論文的方向!在研究所期間,呂寶靜老師、傅立葉老師、宋麗玉老師與. ‧. 王增勇老師對於人群的熱忱、對社會現象的關懷,教給我的不僅是對於學術的嚴謹,. sit. y. Nat. 還有身體力行的實踐,啟發我對於社會的關注與社會工作的熱情;另外,溫暖的郁芬. n. al. er. io. 助教,除了是以學姊的身分照顧學弟妹之外,更是所上的精神堡壘,讓我有精神往前. i Un. v. 邁進。感謝潘淑滿老師、修慧蘭老師在寫作過程中的指導與提醒,使整篇文章能更臻 完備。. Ch. engchi.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感謝我在政大社工所的同窗好友玲巧、姿瑩、 宜璇、承揚、玉欣、登閔、千逢、孟菁、臻蔆、湘緣、孟儀和筠雅,研究所期間一起 在42或電腦室的日子,一起討論、導讀、找資料、互相加油打氣,每回在腦力激盪的 過程中,總是有靈光乍現,充滿動力向前邁進。當然,在此期間也有許多人是我要感 謝的,有學長姐宜樺、志南、美磬、舒涵、伊伊、榕芸、映潔,學弟妹海帆、劍凜、 致善、永新、若杰、佩蓉、于婷,社工所就是一個大家庭,因為有著大夥的加入而更 加的熱鬧與活力。 當然,能安穩當一名全職生,我必須感謝我的外婆、父母親、乾爸乾媽及弟弟振 iii.

(6) 庭,予以我全力支持跟愛護,讓我無後顧之憂,只需專研於當下的學業;讓我在任性 之餘,又尊重並支持我在研究所中的任何決定。我要特別感謝我的母親,在我苦思論 文卡關之際,是母親時常在電話中給予精神支持與鼓勵;我在這過程中所做的決定曾 讓她難過與不捨,甚至超出她所能接受的範圍,但沒有她這篇論文沒有辦法完成,是 母親的愛支持我鼓起勇氣完成。也感謝未來攜手共進的孟倫,你在研究所期間的體貼 與陪伴。永遠記得我們一起想著十年後、五十年後的願景跟目標,我知道未來有你, 我不會孤單,一切都會很精采! 還有很多人來不及一一提起與訴說,三年的時間我們彼此共同創造出許多的價值, 想必我們會嶄新我們各自的人生與經驗,屆時在相聚共樂。. 立. 政 治 大. 若耘 謹致.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v. i Un. v. 2012.07.23.

(7) 摘. 要. 本研究目的係為探討新移民母親參與親子共讀團體後,其在自我認同、親子關係, 以及對家庭關係上之變化。本研究採質性為主,量化為輔的方法。質性研究以深度訪 談和參與觀察方式;量化研究以前-後測之親子共讀問卷瞭解新移民母親在分數上的變 化。九位受訪者以立意和滾雪球抽樣取得。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在「原生家庭對新移民女性在教養子女的影響」方面:新移民女性作為孩子的主 要照顧者,並非為全職家務工作者,且新移民女性與台灣先生、夫家和原生娘家的相 處情形,會受到原生家庭中母親與父親及上一代公婆、娘家的互動模式影響;在「自. 政 治 大 養育或管教子女的自我要求極為嚴苛,孩子的成就代表她們人生的成功。並用真誠信 立. 我認同的轉變」方面:新移民女性渴望得到來自夫家或社會的認同,因此,她們對於. ‧ 國. 學. 任且開放的態度去面對團體中的領導者、協同領導者和其他團體成員時,其越能得到 較多的社會支持與正向感受;在「提昇親子關係」方面,從質化與量化加以說明:質. ‧. 化方面:當新移民親子溝通和互動關係變好,在教養上就會順利許多。量化方面:研. sit. y. Nat. 究採個人之自我分數對照方式,深入瞭解每位受訪者的改變。在「家庭關係和諧」方. n. al. er. io. 面:先生非常支持太太上課學習,並願意建立有效夫妻溝通模式,此也影響新移民女 性跟夫家和娘家的互動關係。. Ch. engchi. i Un. v. 最後,針對新移民女性及家庭的需求對實務工作、服務體系及未來研究等三方面 提出相關建議,作為未來實務工作、政策制定以及研究之參考。. 關鍵字:新移民家庭、親子關係、親子共讀團體. v.

(8) Abstract The research discusses the change of self-recognition,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and family relationship after new immigrant mothers join in the parent-child reading group. This qualitative research, deep interview and observation, is assisted with quantitative method, pre- and post- test parent-child reading questionnaire to understand the score changing of new immigrant mothers. 9 respondents were selected from judgment and snowball sampling. The main results are as follows: In the aspect of “the influence of original family on the new immigrant female when raising child”: new immigrant female is the main care taker of the child, not full time house. 治 政 大between their parents from the in-laws, and original family is affected by the interaction 立 original family and the in-laws and the original family of last generation. In the aspect of chores doer. Also, the living situation of the new immigrant female with their husband,. ‧ 國. 學. “the changing of self-recognition”: new immigrant female long for recognition from the husband’s family or the society. Therefore, they are hard on themselves in raising or. ‧. disciplining the child. The achievement of the child is their life success. When they face the. sit. y. Nat. leader, the co-leader, and other group members with sincere, trust, and open attitude, they. io. er. can have more positive social support and feeling. We explain the aspect of “increasing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In qualitatively, when the. n. al. Ch. i Un. v.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parent and child of the new immigrant is better,. engchi. the raising and teaching will be smoother. In quantitatively, the research contrast personal scores and deeply understand the changing of each respondent. In the aspect of “family harmony”: the husband supports the wife to learn and is willing to build effectively couple communication model, which has also influence the interaction of the new immigrant female with the in-laws and the original family. Finally, we propose related suggestions on the need of the new immigrant female and the family in the aspects of practical works, service system, and future research as the reference for future practical work, policy stipulation, and research.. Keywords: new immigrant family,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parent-child reading group vi.

(9) 目 第一章. 錄.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02.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09. 第三節. 名詞釋義……………………………………………………………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親子關係之理論與研究……………………………………………12. 第二節. 親子共讀之理論與研究……………………………………………24. 第三節. 政 治 大 新移民自我認同與社會關係之理論與研究………………………35 立 親子共讀在親子關係之相關研究…………………………………45. 第五節. 團體成效評估的途徑………………………………………………48. ‧ 國. ‧. 研究方法. y. Nat. sit. 第三章. 學. 第四節. 第二節. 資料蒐集方法與研究對象選取……………………………………55. er. 研究方法的選擇……………………………………………………53. io. 第一節. al. 第四節. 親子共讀團體………………………………………………………67. 第五節. 資料分析方法與嚴謹度……………………………………………70. 第六節. 研究倫理考量………………………………………………………73. 第四章. n. 第三節. iv n C 研究工具與研究流程………………………………………………61 hengchi U. 研究結果與分析. 第一節. 九位獨身跨海來臺的母親…………………………………………75. 第二節. 共讀對她們產生的改變……………………………………………80. 第三節. 共讀對她們在親子關係上的影響…………………………………92. 第四節. 共讀帶給她們在家庭關係上的影響 ……………………………116 vii.

(10) 第五章. 結果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發現與討論 …………………………………………………122.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30. 第三節. 研究限制 …………………………………………………………133.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135 二、英文部分…………………………………………………………………144. 附件. 立. 政 治 大. 附件一:親子關係運用在新移民家庭之相關研究…………………………148. ‧ 國. 學. 附件二:親子共讀原則………………………………………………………151 附件三:國內外親子共讀之相關研究………………………………………153. ‧. 附件四:研究同意書…………………………………………………………157. y. Nat. sit. 附件五:親子共讀問卷………………………………………………………158. n. al. er. io. 附件六:親子共讀對親子關係之研究………………………………………162. Ch. i Un. v. 附錄七:訪談大綱……………………………………………………………164. engchi. viii.

(11) 表次 表 1-2-1. 東南亞、大陸(含港澳)及其他地區配偶人數………………………03. 表 2-2-1. 親子共讀技巧…………………………………………………………33. 表 3-2-1. 受訪記錄時間表………………………………………………………58. 表 3-2-1.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60. 表 3-4-1 【親子共讀】團體課程表 ……………………………………………68 表 3-4-2. 兒童組課程活動表……………………………………………………69. 表 3-4-3. 親子共讀繪本…………………………………………………………70. 表 4-3-1. 親子共讀五大題組之前測、後測摘要表……………………………107. 表 4-3-2. 親子關係四大題組之前測、後測摘要表……………………………108. ‧ 國. 學. 圖次. 立. 政 治 大. 2010 年新移民女性(原屬)國籍人數………………………………04. 圖 3-1-1. 研究流程………………………………………………………………66. 圖 4-2-1. 【娜娜】前-後測分數變……………………………………………109. 圖 4-2-2. 【阿清】前-後測分數變化…………………………………………110. er. io. sit. y. Nat. al. iv n C hengchi U 【小紅】前-後測分數變化…………………………………………111 n. 圖 4-2-3. ‧. 圖 1-2-1. 圖 4-2-4. 【阿豔】前-後測分數變化…………………………………………111. 圖 4-2-5. 【阿英】前-後測分數變化…………………………………………112. 圖 4-2-6. 【燕子】前-後測分數變化…………………………………………112. 圖 4-2-7. 【NINA】前-後測分數變化…………………………………………113. 圖 4-2-8. 【小金】前-後測分數變化…………………………………………113. ix.

(1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x. i Un. v.

(13) 第一章 緒論 兒盟愛調. 四成小孩 心事不告訴媽媽. 八成受訪者給媽媽 85 分 三成認為母子像「鄧不利多與哈利波特」 (2005-05-08/聯合報) 兒童福利聯盟昨天公布「母親節愛的大調查」結果,孩子如何形容與母親的關係?調 查發現,有三成覺得與媽媽的關係像「鄧不利多與哈利波特」,顯示媽媽具有愛、睿 智與包容的長者形象;近四分之一的孩子覺得和媽媽關係像是「皇帝與老百姓」,一 定要聽母親的話;少數小孩覺得與媽媽之間,好像「警察與小偷」,充滿對立。. 都會親子認知有落差 6 成小孩:父母難溝通 6 成 5 媽媽:溝通沒問題(2005-08-03/聯合晚報). 政 治 大. 由兒童福利聯盟與味全林鳳營合作的「臺灣三大都會區親子關係品質與溝通大調查」 顯示,都會區的小孩有高達 7 成 2 的不會和母親說心事,主要原因是怕被責罵,會告. 立. 訴兄弟姊妹的也僅有 2 成,反而是有將近 7 成的小孩是會將心事告訴同儕。. ‧ 國. 學. 心事誰人知 臺灣兒童快樂嗎? 僅 77 分. (2010-04-05/聯合報). ‧. 兒盟董事長、臺灣大學學務長馮燕表示,近年發現許多兒童問題都是由於「親子關係 失調」 :有的家長管太多,子女不敢說心事;有的爸媽管太少,讓孩子只能孤單長大。. sit. y. Nat. io. er. 近年來,由於社會環境的變遷,現代父母親常因工作上的忙碌,而忽略與孩 子相處的時間,或是只滿足孩子們物質上的需要,而忽略孩子心靈層面上的需求。. al. n. iv n C 根據兒盟執行長指出,親子之間認知差距主要來自相處、溝通時間不足,且因雙 hengchi U 方想法、價值觀不同及同理心的缺乏,以致於小孩與母親溝通時,不會坦白心裡. 想法,反而採取迎合母親的說法尋求認同;其他調查也指出,現在家庭和孩子一 起共進晚餐的比率只有七成,而「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先進國家平均 比率是七成九。臺灣孩子跟父母的溝通也不是很順暢,只有半數的孩子覺得把煩 惱告訴父親很容易,認為對媽媽說很容易的也只有六成五,在四十一個先進國家 中吊車尾。 此反映出現代家長與孩子的溝通只有噓寒問暖的狀況,缺乏探知孩子的心理 層面,因此容易與孩子間產生認知上的落差。研究者深認為,除了本國籍女性所 生育的孩子外,新臺灣之子的人數亦不斷的攀升,國家的未來與幸福是掌握在這 1.

(14) 群主人翁手中,我們應如何培育我們的下一代是研究者所關切的議題重心。.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壹、 新移民女性躍升為第五大族群 在國際化、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下,臺灣社會也在經濟自由化、政治民主化中 展現多元文化的樣貌。現代女性因性別意識的抬頭,職場上經濟能力的提升,對 於結婚生子擁有主導權,且在離婚率的攀升下,根據內政部統計通報(2010)指 出,近十年來離婚對數之平均年增率為 1.5%,導致「海蒂族」1數量的增加,亦 為許多本國籍女性不生的原因(楊艾俐,2005);相較於農漁村的未婚和失婚的. 政 治 大. 男性,因社會經濟條件及學歷與現代女性相對較低,在婚配市場中不具吸引力,. 立. 甚至在本土婚姻中被排除,不得不轉向國外婚姻市場尋找對象(紀玉臨,2009)。. ‧ 國. 學. 根據內政部移民署(2011)統計資料顯示,自 1987 年 1 月開始,截至 2011 年 1 月底為止(詳見表 1-2-1) ,臺灣的東南亞與大陸籍(含港澳)新移民女性人數共. ‧. 達 44 萬 5,113 人,其中隸屬於東南亞和大陸籍的新移民女性有 433,003 人,占全. y. Nat. sit. 體人數的 97.3%(港澳地區有 1 萬 2,110 人,僅有 0.7%) 。在所有新移民女性人. n. al. er. io. 數中,東南亞女性配偶占全部移民人數的 33.0%(有 14 萬 7,026 人,女性 134,733. Ch. i Un. v. 人) ;大陸及港澳地區女性配偶占全部移民人數的 67.0%(有 29 萬 8,087 人,女 性 280,014 人)。. engchi. 若進一步分析內政部移民署 2001 年至 2011 年 3 月份之十年「與國人結婚之 外籍配偶的統計」數據,配偶為外國人者占 21.7%,主要集中於大陸地區 184,500 對(占外國籍配偶總對數之 12.2%);東南亞地區配偶則占總對數的 7.56%。按 照新移民女性(原屬)國籍分析 2010 年結婚對數(詳見圖 1-2-1) ,以大陸 12,245 人居冠(占全部女性新移民配偶的 69.15%) 、越南的 2,982 人居次、第三為印尼 的 933 人(內政部統計處,2010)。再者,根據內政部戶政司(2011)中外籍結 1. 「海蒂族」 (HEIDIs)-英國「未來實驗室」提出的新興女性族群,即指 HighEducated(高等教 育程度) 、lndependent(獨立自主) 、Degree-carrying(專業學位)的 Individuals(個人) ,是一種 文化現象,由受過高等教育與獨立自主的女性所組成(曹麗蕙邵,2008)。 2.

(15) 婚對數截至 2011 年 3 月底統計,臺灣現今每七點三對新婚夫妻之中,便有一對 是國人與外籍配偶聯姻。由此可知,異國通婚正漸漸改變臺灣人口的組成,也影 響未來社會福利資源的分配及提供。 表 1-2-1. 東南亞、大陸(含港澳)及其他地區配偶人數 單位:人.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 2011.1 年. 小計. 121,962. 123,708. 125,550. 128,071. 130,390. 130,391. 男. 3,849. 3,624. 3,430. 3,503. 3,508. 3,524. 女. 118,113. 120,084. 122,120. 124,568. 126,882. (1.64%). (1.67%). (1.97%). (1.82%). 小計. 238,185. 男. 10,677. 女. 227,508. 小計. 大陸籍 配偶. 12,488. 12,530 273,447. (5.27%). (4.43%). (4.14%). (3.86%). 23,057. 24,132. 25,170. 27,402. 28,668. 28,745. 男. 11,104. 11,640. 12,254. 13,541. 14,278. 21,299. 女. 11,953. 12,492. 12,916. 13,861. 383,204. 399,038. 413,421. 429,495. Nat. 總計. 285,977. ‧. 區配偶. 285,158 272,670. 學. 其他地. 262,701 治 274,022 政 11,033 11,408 11,867 大 立 240,165 251,293 262,155 251,198. 126,867. 14,390. 281,313. 444,216. 445,113. y. 籍配偶. sit. 東南亞. ‧ 國. 類別/年度. n. al. er. io.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自內政部移民署「臺閩地區各縣市新移民女性配偶人數」自 1987 年 1 月至 2011 年 1 月底止之總計人數。2. Ch. i Un. v. 依前述的相關數據資料可知,臺灣的人口結構因新移民女性的大量入境,社. engchi. 會結構於近一、二十年中產生劇烈的變化。新移民女性在整個臺灣社會的移民人 口數中佔有極大的比例(王碧霜,黃淑玲,2009)。若大陸及東南亞新移民女性 依照每年 4%及 2%等人數增加,可預期新移民女性人數今後亦將朝向穩定倍率 的成長;加上她們和臺籍配偶所共同孕育的下一代的新臺灣子女,儼然成為臺灣 繼原本的四大族群-閩南、客家、外省(指 1949 年移入臺灣的中國大陸人)以 及原住民之後的第五大新興族裔。. 2. 表 1-2-1 中之「東南亞地區配偶」 、「其他地區配偶」以《各縣市外籍配偶人數按性別及原屬國 籍分》中的國籍按性別區分。前者包括越南、印尼、泰國、菲律賓及柬埔寨五個國家;後者以日 本、韓國、其他、港澳為主。 3.

(16) 單位:人數 菲律賓 1.35%. 馬來西亞 0.67% 印尼. 新加坡 0.16%. 泰國 1.24%. 緬甸 0.56%. 越南 16.84%. 5.27%. 大陸 港澳 印尼 馬來西亞 新加坡 菲律賓 泰國 緬甸 越南 柬埔寨 寮國 其他. 柬埔寨 寮國 0.23% 0.01% 其他 2.94%. 港澳 1.58%. 大陸 69.15%. 圖 1-2-1. 治 政 大 2010 年新移民女性(原屬)國籍人數 立. ‧ 國. 學. 貳、 新移民女性在臺灣社會的困境. 3. 婚姻對於女人和男人,一直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多數女人想利用婚姻改變. ‧. 自己的處境,尋求較高的生活品質(朱玉玲,2002),而多數男人是為了繁衍後. Nat. sit. y. 代與家庭責任(杜淑霞,2005:127) 。邱琡雯(2005)指出,新移民女性很早或. n. al. er. io. 很小就開始扮演「協助改善家庭經濟」的角色,因此經濟因素是新移民女性正式. i Un. v. 踏上婚姻移民的主要考量(夏曉鵑,1997a、2002;唐文慧及蔡雅玉,1999) ;而. Ch. engchi. 迎娶新移民女性之臺籍配偶其社經地位亦較低,學歷以國中畢業居多,職業多集 中在工、農、司機及自營商(攤販)等藍領階級。身體狀況多為身心障礙、年邁、 長年疾病或無工作能力者居多(王宏仁,2001;夏曉鵑,2000、2001)。娶新移 民女性的男性家庭會限制新移民女性的行為、不信任她們或是家中其他成員對於 新移民女性的不尊重或輕篾,似乎顯示出將新移民女性視為是「外來者」或「外 傭」,而非是家中的一份子。張素真(2008)研究顯示,絕大多數外籍配偶都無 法以國語、閩南語、客語流暢地溝通,對先生會產生過度依賴的情況,造成雙方 生活上的不便,再加上觀念的互異,更容易造成夫妻、婆媳、妯娌之間關係的緊 3.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自內政部統計月報「國籍別結離婚登記」自 2010 年 1 月 1 日~12 月 31 日止。 4.

(17) 張與衝突(黃森泉、張雯雁,2003)。 其次,臺灣媒體在報導有關於新移民女性時,會以「窺視」的角度來看待她 們,或是以社會新聞事件之「歧視」的眼光,將她們與「非法打工」、「買賣婚 姻」等負面形象劃上等號。然而劉美芳(2001)的研究提到,在菲律賓的文化傳 統中,姻親是外人,加上嫁的又是「外國人」,更顯得疏離,所以菲籍妻子把錢 寄回娘家,在其文化規範是合情理,甚至於被讚許;可是在臺灣家庭卻會認為有 「吃裡扒外」的評價,文化上的誤解,也會引起對於新移民女性的不諒解和負面 的想法。根據張超聖、李復興(2005)研究「臺灣民眾對新移民女性之刻板印象 研究」中,有 64.4%的研究對象很少接觸新移民女性,其中超過 50%的研究對. 治 政 象多以刻板印象來填答。此導致多數社會民眾對於新移民女性跟其家庭,乃至下 大 立 一代新臺灣子女呈現較差的社會觀感(張翊群,2004)。 ‧ 國. 學. 事實上由移民遷徙所組成的跨國婚姻家庭,對新移民女性而言,她們可能遭. ‧. 到移民社會的歧視,以及喪失對自己原有文化的認同或成為雙方文化的被邊緣者,. sit. y. Nat. 尤其是因婚姻移民逾越了族群的界線,打破既有的社會習俗及遊戲規則。根據學. io. er. 者研究指出,新移民女性除了要面對婚姻與移民的雙重適應、文化,以及仲介婚 姻的污名化所引致的道德質疑的挑戰外,她們更身處階級、性別、種族的三重弱. al. n. iv n C 勢(夏曉鵑,2000;邱琡雯,2001) h e;亦面臨個人適應(例如:語言溝通障礙、 ngchi U. 跨文化的調適、婆媳相處問題的桎梏、精神壓力 vs.家庭衝突 vs.家暴事件持等)、 角色轉換(例如:親子關係、親職教養壓力)、及與接待社會互動(例如:就業 困難、人際關係、社會支持網絡缺乏及國籍取得不易難享社會福利),造成社經 地位的邊緣化(李瑞金、張美智,2004;張雅翕,2006;翁毓秀,2006;廖雪如, 2007;顏朱吟,2009),對生活造成不利的影響而出現諸多的困難。 在我們的社會文化脈絡中,持續把家務工作定義為女人的責任(藍佩嘉, 2004),新移民女性不僅要挑起照顧先生的責任,更要受到「傳統美德」的衡量 尺度,盡責扮演起侍奉公婆,打理家庭的任務;也為臺灣提供低技術的廉價勞動 力,特別是作為傳宗接代的再生產工具、培育臺灣勞動力的養兒育女任務。相關 5.

(18) 研究亦指出,在傳宗接代、香火傳承的壓力下,國內一般跨國婚姻家庭中,新移 民女性早婚、且於結婚第一年懷孕比例偏高(張芳全,2009:14)。根據研究顯 示:95%以上的跨國聯姻家庭,於婚後第一、第二年便有下一代(夏曉鵑,2000); 而越南新娘孕育第一胎的時間只需十六個月,時間上比臺灣婦女懷第一胎的 2.6 年提早一倍(王宏仁,2001);另有研究表示,新移民女性來臺後在半年至 一年的時間內懷孕的比例相當高,待孩子出生後,她們便需要在短期之內 學會語文能力及教養孩子的能力, 均非易事(楊詠梅,2003)。由此可知, 新移民女性在尚未適應臺灣生活,就需面臨懷孕生子、承擔初為人母的重責大任 (翁毓秀,2006)。如此更衍生出對於下一代的新臺灣之子在親子關係和教養方 式的問題(林燕宗,2005)。. 立. 政 治 大. 當新移民女性必須面對因移居、婚姻、語言、文化、生育、勞動、經濟等,. ‧ 國. 學. 種種生活角色與方式的轉變而帶來的多重適應問題(Sheu, 2007 ; Hattar-Pollara &. ‧. Meleis, 1995),特別是下一代的新臺灣之子迅速的到來,讓她們在措手不及之下,. sit. y. Nat. 得硬著頭皮去扮演「好媽媽」的角色,且在身兼女性與移民的雙重身分的前提下,. io. er. 不僅是新移民女性本身,連帶的整個社會結構之鉅視層面也會隨之變化,尤其是 在新移民女性與新臺灣之子間的親子關係的樣貌上,必然會是較複雜且多重問題. al. n. iv n C 的。雖然從多元文化角度上,我們期待這群新移民女性為臺灣帶來的是新的文化 hengchi U 與新的生活習慣,此樣態改變臺灣的生命力、經濟力,並傳達出不同於以往的婚 姻模式,更帶出多元文化的思維,為臺灣建立更多元的國際型社會價值觀(鍾鳳 嬌,2009);然而基於上述多項因素,新移民女性既無法利用婚姻改辦自我的生 活層次,更再次陷入期待與失落的漩渦中,任命運宰割。 參、 新移民女性在親子關係上的困境 父母與子女的親子關係是大多數人一生中的第一種親密關係。家庭為兒童學 習生活的起點,其語言、行為模式、價值觀都始於家庭(蔡文輝,2010),父母 將其本身的種族習慣、族群文化的信仰與風俗或傳承給下一代,特別是在幼兒階 6.

(19) 段是親子關係最親密的時期,亦是兒童學習及模仿最佳時機(謝筑紅,黃永寬, 2007) 。父母對子女之間進行的「親職教育」實際上是整個「家庭教育」的核心。 雙親和子女的互動所形成的親子關係,就成為「親職教育」 ,乃至於「家庭教育」 成敗的一個主要關鍵。研究顯示,有 79.5%的育兒家長相信單只是愛孩子是不夠 的,親職技巧也是重要的。換言之,學童在家庭中的生活經驗對其的行為發展具 有重大的影響。 在生命週期的循環上,特別是學齡前的幼兒時期最受重視,許多發展理論和 研究認為此時期的經驗,對一個人的一生的行為、態度和價值觀,帶有不可磨滅 的影響。目前臺灣社會一般家庭中的親子互動型態,母親仍為孩子的主要照顧者,. 治 政 對孩子的影響最大,也最能反映出親子系統的壓力;研究顯示,學齡前幼兒的情 大 立 緒及行為問題,盛行率由 11%到 21%,因此擁有學齡前幼兒的母親在履行親職 ‧ 國. 學. 角色時,常會感受到很大的壓力。此與學者根據「臺灣社會變遷調查資料分析」. ‧. 提出,臺灣男性比女性更認同「男人的責任是賺錢、女人的責任是照顧家庭和家. sit. y. Nat. 人」;並反映在家務勞動項目上,除「簡單修理東西」主要由男性負責外,多數. io. er. 家務仍是由女性負責操持,尤其洗衣、煮飯由女性負責的比例更是高達七成(田 晶瑩、王宏仁,2006)的論述不謀而合。在文化差異中,不同文化的父母在教養. al. n. iv n C 孩子時將產生不同的信念,而這些獨特的信念將會影響兒童的成長。 hengchi U. 若將親子互動焦點自本籍母親轉移至新移民母親身上,這群新移民母親在親 子關係的互動的處境上更是雪上加霜。相關研究顯示,新移民母親在面對嬰兒照 顧時,常處於完全零經驗、亦缺乏相關方面的知能(田閔如,2005;熊辛蘭,2006; 李明臻,2007;姚舒淳,2009);且新移民女性往往位居家庭核心權利底層,更 難以獲得家中權力角色與協商討論的空間,此反應在教養上是種無力的感覺(黃 森泉、張雁雯,2003;熊辛蘭,2006;張素真,2008)。王宏仁(2001)的研究 發現,沒有一位越南新移民女性的先生願意擔任「照顧或陪伴子女」的家務工作; 且因新移民女性的臺籍配偶常是家庭主要經濟來源,時常未能給予新移民女性足 夠協助與子女照顧,教養的壓力與重責大任紛紛落在新移民女性肩上(Bowser & 7.

(20) Hejazinia-Bowser, 1990;Ishii, 1996;引自唐文慧、蔡雅玉,2000;夏曉鵑,1997a、 1997b;鐘鳳嬌,王國川,2004;鄭予靜,2004;倪佳華,2006;姜涵淋,2006)。 依據上述研究並未呼應新移民女性飄洋過海旨在改善個人或家庭的經濟情況 (Nnirr, 2000,引自吳秀照,2009);亦與邱琡雯(1999)研究提到,移民女性 「從很早或很小就開始扮演『協助改善家庭經濟』的角色、努力賺錢貼補家用」 之事實不符合。 當新移民女性在教養經驗和知識不足的壓力下,以及未能達致當初來臺的自 我期許外,其本身處在一種矛盾又困惑的自我框架中,影響最大的是與新臺灣之 子間的親子關係(內政部,2003;田閔如,2005;倪佳華,2006;姜涵淋,2006;. 治 政 熊辛蘭,2006;李明臻,2007; 張素真,2008;姚舒淳,2009) 。在許多新移民 大 立 家庭中,母親以祖國的方式來照顧孩子,價值觀與文化環境、社會結構、家庭經 ‧ 國. 學. 濟因素交互作用下(柯瓊芳、張翰璧,2007),反映出因父母雙方語言和文化背. ‧. 景的不同,新移民子女也正在經歷一個嚴酷的文化適應過程(Piedra &Engstrom,. sit. y. Nat. 2009)。依此前提下,這群新移民母親常被視為只滿足孩子的生理需求,只懂得. io. er. 養育卻忽略了管教(陳美惠,2002);且新移民母親由於語言隔閡,不會用複雜 的情意語詞與孩子溝通,無法適時引導孩子的行為表現,使得她們常直接以體罰、. al. n. iv n C 打罵的方式教養孩子;但隨著新臺灣子女的成長,新移民母親瞭解使用體罰方式 hengchi U. 容易造成親子關係衝突(黃森泉、張雯雁,2003;Piedra &Engstrom, 2009;鐘鳳 嬌,2010:13;Lincroft &Bettencourt, 2010) ,在執行教養的成效上也會大打折扣。 學者 Varela et al.(2004)實證研究發現,墨西哥、墨裔美國人與白人等三個種族之 間的教養差異,可能受到文化不同所致(引自郭宜瑾,2007);在其他關於家庭 分享價值、態度及信念的研究中更發現,有高達百分之七十的年長兒童認為,父 母教導及他們本身知覺與家庭價值極為相似。以美國父母為例,其認為培養子女 擁有獨立自主能力是重要的,這使得他們在教養子女時,傾向於採取民主的教養 方式(引自陳美蓁,2007) 。因此在不同文化之中的學習模式、教養方式的差異, 通常可以解釋為文化規範和價值觀念的不同。 8.

(21) 現今臺灣社會建構下的不友善環境,促使新移民母親不敢、也不願以母語和 孩子互動,造成部分新臺灣之子產生語言發展遲緩現象(夏曉鵑,2005)。針對 亞州和美洲婚姻的研究中更指出,因為語言能力的不足,更容易造成新移民女性 與社會互動不足(Kitano and Chinn, 1986)。根據 2003 年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曾委託 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在南投縣十三個鄉鎮外籍配偶之未滿六歲 子女進行「身心發展篩檢活動」,篩檢結果為發展遲緩兒童比率有 5%,符合世 界衛生組織的盛行率,並未高於本地兒童;其中「語言遲緩」的比率最高,其次 為「認知功能遲緩」(引自廖雪如,2007);對應 2008 年「大陸與外籍配偶生 活需求調查」顯示,有 11.0%的新移民女性希望可以開設親職教育、育嬰常識等. 治 政 課程(內政部,2008);民間投入新移民服務之伊甸基金會,在 2009 年與 2010 大 立 年的成果報告也說明相同的情形,新移民女性有缺乏教養資訊及不知道如何教導 ‧ 國. 學. 孩子功課需求(伊甸基金會,2009、2010)。就結果顯示,新移民期盼能增加她. ‧. 們在育兒上的知識,從中找到與孩子相處的教養方式,增進雙方的親子關係。. sit. y. Nat. 綜上所述,新移民女性因應自身在台灣所面臨的困境,會對新臺灣之子在親. io. er. 子溝通、互動和教養上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若能適時透過團體之參與強化新 移民母親在自信心的建立,以及提昇其社會網絡上的關係,勢必會帶動新移民母. al. n. iv n C 親融入臺灣社會的生活,降低對於陌生環境的不安與焦慮,此也有益於新移民母 hengchi U 親對新臺灣之子的照顧與養育。故,本研究期待透過親子共讀團體瞭解新移民母 親在自信心的建立、親子關係上的變化,以及跟家庭關係的改變。以下說明本研 究之研究目的與問題。.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依據研究動機,本研究希望針對新移民母親在參與團體的經驗上,進行進一 步的探討,本研究目的如下: 一、 瞭解新移民母親參與共讀後對於自我的改變。 二、 瞭解新移民母親在親子關係上的變化。 9.

(22) 三、 瞭解新移民母親在家庭關係上的改變。 四、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供日後研究工作、新移民女性成人教育 及新臺灣之子之學前幼兒啟蒙教育實施之參考。 依照上述的研究目的,擬出研究問題: 一、 探討新移民母親在參與親子共讀後對於自我改變有何影響? 二、 探討新移民母親在參與親子共讀後對親子關係上的影響歷程? 三、 探討新移民母親在參與親子共讀後對家庭關係上有何不同和影響?. 第三節 一、 新移民女性. 立. 名詞釋義. 政 治 大. 根據學者顏錦珠(2002)指出臺灣對於菲律賓、越南、印尼、泰國、柬埔寨. ‧ 國. 學. 等東南亞地區因跨國婚姻來臺的女性,泛稱為「外籍新娘」、「外籍配偶」,為表. ‧. 示對這群上嫁至我國的女性之尊重。婦女新知基金會在 2003 年 3 月 3 日,為這. sit. y. Nat. 群女性舉辦「請叫我……」正名活動,以投票的方式決定稱謂,最後「新移民女. io. 之(夏曉鵑,2005)。. er. 性」為正式稱謂;因此,在 2005 年 1 月 1 日政府規定使用「新移民女性」來稱. al. n. iv n C 研究者亦基於尊重其選擇,且相關研究學者亦指出「外籍」此稱謂有排他的 hengchi U. 意味,故以「新移民女性」取代先前文獻所指的透過各種通婚方式與管道,與臺 灣男子結婚外籍與大陸配偶、新娘。 二、 親子共讀 親子共讀」一詞,以學者 Diehl(2000)為代表;而於 2000 年首見於教育部「全 國兒童閱讀實施計畫」,此計畫期待在家庭生活中,籍由閱讀增進親子互動(教 育部,2001:8) 。在國內也有人稱之為家庭共讀、家庭共學、親子共學等,為學 習型家庭的雛形。父母透過與孩子的對話、討論,分享彼此的感動與思想(吳幸 玲,2001;Haas & Haas, 2000)。 10.

(23) 「繪本」係指包含文字與圖畫的故事書,而且文與圖必須是統合完整,出現 在書本上的插畫並非只是伴隨正文,還須適度披露真實情結與觀念,以刺激讀者 的想像力與好奇心。此種書籍強調視覺傳達的效果,不僅具有輔助文字傳達的功 能,更增強突顯主題內容的表現(林敏宜,2002:5)。 在本研究中以「親子共讀」簡稱之,意指由熟悉的父母帶領兒童在舒適的環 境中養成一起閱讀的習慣。不論是父母唸故事給孩子聽、孩子唸故事給父母聽或 是親子共同討論故事書內容皆屬之(鄭碧招,2004)。 三、 親子關係. 政 治 大 親密的人際關係。學者 Hartup 於 1978 年認為親子關係是子女在社會化過程中的 立 親子關係是指在家庭中父母與子女間進行自然交互作用後,所形成的一種最. ‧ 國. 學. 互動過程,大量的研究亦證實親子關係是一個雙向的互動關係(引自 Kuczynski, 2003);另外,在一般的研究中,父母教養方式、親子互動、親子溝通與家庭氣. ‧. 氛等,常是用來探討親子關係的研究變項(曾端真,2002)。本研究所指的交互. sit. y. Nat. 作用包括母親對子女的教養態度與方式、親子間的溝通跟互動等,根據盧蘇偉、. al. n. 越佳,反之則否。. er. io. 湯惠珠(1998)之「親子關係自我評量」之得分為指標,得分越高代表親子關係. Ch. engchi. 11. i Un. v.

(2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天皇皇,地皇皇,無邊無際太平洋;左思想,右思想,出路(希望)在何方? 天茫茫,地茫茫,無親無戚靠臺郎;月光光,心慌慌,故鄉在遠方。 ……日久他鄉是故鄉。 ~識字班之歌. 4. 以一首「美濃外籍新娘識字班」之歌,描寫從東南亞飄洋過海嫁來臺灣的新 移民女性的心情與故事,讓許多人深受感動,詞曲裡流露著她們在時空交錯、異 土異民的環境下,許多無奈的愁思。曲子是溫柔婉約的越南古調,歌詞中沒有慷 慨的激情,卻透露出豐富的故事和無比深厚的感情。. 政 治 大. 其中,「天茫茫,地茫茫,無親無戚靠臺郎」點出在這陌生異鄉中的新移民. 立. 女性,她們只能依靠夫家的支持與鼓勵,成為她們安穩來源的避風港;而「出路. ‧ 國. 學. (希望)在何方?」則隱含對下一代子女在親子關係和教養上的期待與盼望。最. ‧. 終的「日久他鄉是故鄉」反映出新移民女性勇於面對生活,並擁有堅韌不拔的精. y. Nat. 神,去闖蕩未知的挑戰。. er. io. sit. 由此可瞭解,隻身來臺的新移民女性除了自身需要面臨諸多的適應外,尚需 扶老攜幼去照顧家庭,特別是對於下一代新臺灣之子的養育,讓她們倍感受挫與. n. al. ni Ch 無奈。本章將分五節分別闡述,如下: U engchi 第一節. v. 親子關係之理論與研究. 親子關係是存在於兩人之間一種主動、情深、雙向的關係。在家庭中以父母 與孩子的互動最直接與密切,畢竟家庭是人出生後最早的生活環境,也是人類生 活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一個組織系統。因此親子彼此相處良好,家庭和諧,有助 於對孩子日後的身心靈發展與成就具有深遠的影響(Deforg, 2002)。本節將探討親 子關係的定義、影響親子關係因素、親子關係相關理論及親子關係之研究,敘述 如下: 4. 此是美濃愛鄉促進會所辦「『外籍新娘』識字班」的歌曲名稱,由夏曉鵑和鍾永豐作詞。 12.

(25) 壹、 親子關係的定義 親子關係可分為廣義與狹義之解釋,廣義的解釋可包括孩子與祖父母、叔伯、 阿姨甚至保母等長輩之間的關係,在此以狹義的親子關係為主,是指家庭中父母 親與孩子互動所構成的一種人際關係(蔡春美、翁麗芳、洪福財,2011:4) ,是 一種能彼此感受到的氣氛,包括是否有情感上的交流、彼此間是否信任、相互的 依賴程度以及互相對待的態度,以形成對孩子對自我的最初觀感。 親子關係是一種親代與子代之間雙向的人際關係,在互動的過程中,隨著孩 子的成長而改變,是一種持續的過程。Kuczynski(2003)亦指出親子關係有互動型 態多樣化、長時間的親密關係、互相依賴但不對稱的權力狀況、及不自覺的產生. 治 政 關係的特質,因此,孩子從依附親代到成熟發展,親子之間也會產生複雜的變化。 大 立 陳光安(2009)認為親子關係的元素包含情感之交流、溝通、依賴、信任、對待 ‧ 國. 學. 方式等,其將焦點置於親子之間的互動。張曉萍(2004)則認為親子關係為母親. ‧. 與孩子之間有關管教態度、方式、行為、觀念等方面的交流與溝通,包含心理及. sit. y. Nat. 行為層面,涵蓋關愛、情感、溝通三向度的親子關係。劉泰一(2005)指親子關. io. 三個向度的程度。. er. 係是家庭中父母與子女互動所構成的一種人際關係,此關係含關愛、情感、溝通. al. n. iv n C 家庭中親子溝通才能產生互動,訊息彼此交流,才能促進互相瞭解。溝通是 hengchi U. 家庭互動不可或缺的條件,親子間良好的溝通有利於協助、修正子女認知與行為 發展。張曉萍(2004)引用 Hurlock(1974)指出:個人一生中,生活在家庭比在 其他任何場所都來的長久,與家人所建立的情緒接觸也最具持久性、父母對子女 的控制也最深廣;在行為、態度、情感與價值上,個體莫不深深受到家庭的影響。 親子溝通是父母與子女之間交流思想、意見、分享情感的過程,透過這種訊息交 換的過程,使親子之間更加瞭解並能增進親子關係的和諧品質(張曉萍,2004)。 綜合上述,發現母親與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溝通,才是避免家庭衝突產生的原 因。當親子雙方都能以開放、積極、坦誠、關注的態度,做雙向溝通,則親子互 動關係自然良好。親子關係也對是一種父母與孩子交待互動的歷程,父母親的成 13.

(26) 長背景、教育程度、宗教、社經地位等,都將影響父母對孩子的認知和教養方式、 態度;而相對的,孩子也對於父母的認知和教養方式、態度兩者相互影響,相對 回饋,因此如何耕耘、什麼樣的收穫,也應證到親子關係。 貳、 親子關係的重要性 多年來,心理學家一直強調,早期親子關係對嬰兒之態度及其行為發展有極 大的重要性。親子關係適應良好者:(一)親子間相互信任,表現一種信賴與安 全的情感,父母協助與指導子女處理困難的問題,並提供子女自我表達的機會; (二)親子間能彼此瞭解與關懷;(三)父母不倚賴權威與控制教養子女;(四). 政 治 大 與重要他人的親密關係會提供孩子保護與安全感並影響孩子的社會能力。因此, 立. 對家庭中的事務,父母與子女均共同參與並相互忠實。學者 Hartup(1989)亦指出. ‧ 國. 學. 親子關係不只是陶冶人格的養成,還影響子女與外在世界的接觸和適應。研究亦 指出,如果幼兒與母親分離的時間不超過三個月,則親子關係容易再建立,嬰兒. ‧. 的發展也很快可以恢復;若在五個月以上,則親子間的關係受到很大的阻滯,孩. y. sit. n. al. er. io. 2011:4). Nat. 子的發展與同年齡幼兒相較下,會有衰退的傾向(引自蔡春美、翁麗芳、洪福財,. i Un. v. 因此,一個人的基本態度、行為模式、人格結構在嬰兒時期透過親子互動過. Ch. engchi. 程已奠定其基礎,換言之,親子關係直接影響子女之生理健康、態度行為、價值 觀念及未來成就,特別是在語言發展、人格形成及社會人際關係等三方面影響之 重大。 在語言發展的影響方面,語言的學習是親子關係所產生之重要教育功能。語 言是連傳遞結自然與文化的重要工具,也是聯絡人與人之間與思想的工具。在代 代相傳的接替之間,也要由語言來傳遞。語言本身是客觀,沒有主觀的成分存在, 它可以事一種社會的溝通工具來比擬;同時語言也是教育的媒介,父母與子女間 是用語言來對話,語言包括肢體語言在內,對聽覺障礙或語言發音困難的孩子, 則通常用肢體語言來表達意思。在一個需要一種共通性的生活裡,語言促進了社 14.

(27) 會的關聯與共同生活,所以語言成了思想的表達、意見的溝通、輿論的行程,以 及陶冶協同個體中的重要工具。兒童語言的學習,首先接觸到的通常是母親,其 次是家中其他人,再其次才是玩伴。兒童語言學習最初是要靠母親的教導,採用 重複、簡單到複雜、單字到成句,及耐煩地矯正錯誤。根據 Hurlock 研究,幼兒 的語言能力發展有很大的差異,主要是由於學習機會多寡的不同,很少是由於智 力的差別(引自蔡春美、翁麗芳、洪福財,2011:5) 。可見父母與子女間的親子 關係如果互動良好,常可教給子女較正確優美的語言,促進孩子的語言發展。 在人格形成之影響部分,根據心理學家 Freud、Erikson 等的研究結果,認為 人在四歲以前,尤其自出生到週歲這一段時期,是一個人一生人格基礎的建立時. 治 政 期。兒童出生的最初教育場所是家庭,而家庭中以母親為中心的各種活動對孩子 大 立 的人格發展影響最大;沒有獲得母愛教育的兒童,其心理的正常發展將受到很大 ‧ 國. 學. 的影響(陳幗眉、洪福財,2001:201) 。對社會關係之影響方面,孩子在良好關. ‧. 係中感受到被愛、被欣賞、被接受,就奠定了孩子與他人間良好適應的基礎。親. sit. y. Nat. 子關係不和諧,常被家長冷淡對待的孩子,長大也不易信任別人,產生和別人相. io. er. 處困難的情形,當然也就不易和他人建立和諧的友誼。親子互動不僅提供家長教 育子女的機會,也為孩子提供行動的榜樣,讓孩子藉由親子互動與父母同化,逐. al. n. iv n C 步發展合宜的社會行為模式與觀念,以及如何於他人合作的態度,這對孩子社會 hengchi U. 人際關係有莫大的助益。而一個有人緣,能和別人和睦相處的孩子,其學業及其 他方面的表現皆能維持一定的水準。 可見要維持良好的親子關係,不但可以增進父母與孩子間的情感,幫助孩子 語言正常發展,有效教養孩子的健全發展,對其社會人際互動能力的提升亦頗有 助益,親子關係的重要性由此可見。 參、 影響親子關係因素 影響母親教養態度的因素眾多,根據楊佳穎(2008)的研究,其認為相關變 項包括年齡、教育程度、社經地位、原生家庭、婚姻狀況、父母管教的一致性、 15.

(28) 家中信仰與族群等;張鐘文(2009)認為影響親子互動關係的因素有許多,包括 性別、家中是否有特殊兒童、家庭狀況、父母教育程度、教養方式、親子溝通等; 張曉萍(2004)也認為親子關係的過程相當複雜,每個家庭當時的環境及狀況, 皆影響互動情況的差異,其綜合(Bigner, 1989; Bronfenbrenner, 1984; Sameroff, 1986; Scarr, 1989)的影響因素而歸納出以下四大類別: (一)父母特質:年齡、性 別、健康情形、婚姻和諧、養兒育女的想法和態度、過去與兒童接觸的經驗、行 為示範、人格特質等;(二)子女特質:性別、排行、年齡、發展階段、氣質、 身體健康狀況、從小學習得到的行為反應模式、與父母親密或疏離的程度等; (三) 當時環境狀況:社會流行之養育哲學或方法態度、同儕壓力、事件發生的時間、 地點、週遭狀況。. 立. 政 治 大. 親子關係就在上述影響下,形成交互作用,有些因素能產生善性或惡性的循. ‧ 國. 學. 環作用。例如:父母身體健康、婚姻和諧,對待子女能理性溫和,子女感受到父. ‧. 母的慈愛,又能以正向的溝通回饋;反之,如父母體力較差,家庭經濟艱難,則. sit. y. Nat. 無暇關心子女,任由子女率性而為,則其親子互動品質必差,也就無法建立良好. io. er. 的親子關係(張曉萍,2004)。. 因此,父母除必須瞭解孩子的身心發展,走進孩子的世界外,設身處地去體. al. n. iv n C 諒孩子的心態(引自蔡春美、翁麗芳、洪福財,2011:58)外,要維持良好的親 hengchi U 子關係的方法,包括:父母教養子女的態度、教養上的類型、親子溝通的方法, 以及獎勵與懲罰的策略。以下分別說明: 一、 父母教養子女的態度 有 關 父 母 的 教 養 態 度 可 區 分 為 權威 專 制 型 (authoritarian) 、 自 由 放 任 型 (permissiveness)及民主權威型(authoritative)。專制權威型的父母常以絕對標準來 衡量孩子,非常重視父母的權威,強調父母是至高無上,常忽略子女的心理需求, 較會以懲罰來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自由放任型的父母對子女的控制最少,甚至 忽略子女的存在,給孩子自己成長的空間;民主權威型的父母以理性的態度執行 16.

(29) 親權,訂定合理的行為標準供子女遵行,親子間採開放的溝通。 通常很少有家長是屬於上面三種類型的某一種,多數運用混合教養類型於教 養行為當中。但不論父母教養行為類型如何區分,大體與父母對子女行為之控制 程度及對子女情感的表達層面有關,而且是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行為表現。因此, 要維持良好親子關係的第一步,就是要讓自己的教養態度、教養行為能趨向或成 為民主權威型,善用親權才能引導孩子健全發展。然一個有效能的父母應在孩子 不同發展階段時,採取不同的教養態度與行為。 二、父母教養的類型. 政 治 大 甚大。目前探討父母教養子女的類型眾多,研究者歸納相關學者( Baldwin, 立. 母子關係是奠定個人終生在各種人際關係上的基礎,影響個人在人格的發展. ‧ 國. 學. Kalhoun &Breese, 1945; Elder, 1962; Roe &Siegelman, 1963; Baumrind, 1971; Berk, 2000;引自陳美惠,2002;邱珍琬,2005;呂念慈,2007;王淑清,2010)的分. ‧. 類 , 大 致 可 分 為 單 向 度 (single-dimension) 、 雙 向 度 (two-dimension) 及 多 向 度. sit. y. Nat. (multi-dimension)三類。. n. al. er. io. 單向度採取清楚劃分方式,即非此即彼的方法。在 Elder(1962)提出的七種教. i Un. v. 養類型中,他發現對子女獨立與自信有所影響,在民主與寬容下,子女有較高的. Ch. engchi. 自主性;而 Baumrind(1971)提出的三種教養類型則是最常被引用的,包括威權民 主式(authoritative)、縱容寬鬆式(permissive)、威權專制式(authoritarian)。威權民 主的父母會提出明確的方向指引子女行為,以雙向溝通為主;縱容寬鬆的父母對 於孩子有越矩的行為,不採取控制和懲罰的方式;威權專制的父母會依照自己的 標準來控制和塑造子女行為,親子關係較不溫暖。 提出雙向度的學者 Berk(2000)和 Roe & Siegelman(1963)認為父母的管教行 為應有不同的層面,任何一種管教方式都有可能與其他層面的管教方式,對兒童 產 生 影響 。而 在雙 向度 教 養層 面上 的分 類較 周 延。 其中 , Berk(2000) 認 同 Baumrind(1971)的理念架構,以回應和要求作為區分,並依高、低層次組成四種 17.

(30) 父母管教類型:「威權民主」屬高回應高要求,父母傳遞溫暖與情感並耐心傾聽 孩子的觀點;「寬鬆放任」屬高回應低要求,父母允許孩子在該有的年紀自我做 決定;「權威專制」屬低回應高要求,此類型父母少以平等的理場對待孩子,以 暴力和處罰制止住; 「忽視冷漠」屬低回應低要求,此種教養方式稱為疏忽管教, 並觸犯兒童福利法。 在多向度方面,Becker 為能更完整說明父母教養方式的不同,以「限制-溺 愛」 、 「溫暖-敵意」與「焦慮情緒的涉入-冷靜的分離」交織成八個教養方式(引 自陳美惠,2002)。林惠雅(1994)分別以母親和孩子為主提出單向取向,母親 和孩子為主提出的雙向取向作為研究發現。另外,王震武、林文瑛(1995)認為. 治 政 傳統的家訓代表中國父母的教養觀,包括嚴教觀、磨鍊觀、打罵觀、懲戒取向、 大 立 尊卑觀、決定論等。 ‧ 國. 學. 綜上研究,雙向度的類型是較適合的教養方式,父母在教養子女的過程中會. ‧. 發掘自己的教養方式。國內外的研究皆指出,父母為兒童的重要他人,因此最能. sit. y. Nat. 發揮潛移默化的功用。所以,父母對子女的教養方式,對子女的影響尤為重要。. n. al. er. io. 三、親子溝通的方法. (一) 親子溝通的類型. Ch. engchi. i Un. v. 「溝通」係指訊息或信息的傳送與接收的過程。 「溝通」是表情達意的方式, 說話則是溝通方法之一,還可用表情、動作等肢體語言和孩子溝通,也可以使用 圖畫、文字等書面工具來和子女表達彼此的感情、思想和意念。權威式親子溝通 如同臺灣俗話「园仔有耳無嘴」,此種溝通模式為由上向下壓制,孩子怨氣無法 發洩,當然會有不良行為的出現;溺愛式親子溝通為單向溝通,子女說什麼、父 母就回應什麼。孩子不能體諒父母所做的體諒,反而更囂張,無自制能力的為所 欲為;和諧式親子溝通是民主管教的親權教養者常用的溝通方式,大人與孩子可 以進行雙向溝通,大家用理性態度充分表達自己的感覺和想法,互相接納尊重。 有關親子溝通的方式,尚有談天式的親子溝通、談心式的親子溝通、資訊提 18.

(31) 供式的親子溝通、說服式的親子溝通。其中親子談天基本上不受時間、空間、事 情和話題的限制,親子談天在整個親子溝通的過程中相當重要,談天式親子溝通 是建立與增進良好親子關係,並促進良好親子溝通的主要基礎。另外,在進行談 心式親子溝通時,父母要努力保持親子溝通管道的開放和暢通,一方面要留意自 己的情緒(是否情緒穩定、是否能穩定情緒),另一方面要關心子女,及時提供 情緒上的協助。 (二) 親子溝通以愛為基礎 Dr. Jeanne Galliham 曾提出「兒童的行為,反映出親子溝通的品質」、「親子 之間應該用愛來溝通」等觀念。她認為親職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家長用正面、有建. 治 政 設性、關心的、體貼的、支持的、賞識的、設身處地的態度與子女溝通,這才是 大 立 以愛來溝通的真義(引自蔡春美、翁麗芳、洪福財,2011:64)。根據相關研究 ‧ 國. 學. 顯示,親子溝通是不斷以不同形式傳遞訊息,包括父母整個身心及一言一行,包. ‧. 括有心或無心的舉動、口語及非口語的訊息,孩子都會全部接受並應用。而這些. sit. y. Nat. 所產生出的訊息,不只影響下一代,也影響到未來的世世代代。因此,溝通越帶. io. er. 有正面肯定的意義,成效也越好。可謂任何形式的溝通,都要含有更多的愛心、 子女在各階段的成長都要不斷溝通,以及運用各種適合年齡、適合發展的溝通方. n. al. 式。. Ch. engchi. i Un. v. (三) 營造親子良好溝通的建議 許多研究對於父母需與子女溝通、以及如何溝通有諸多建言,綜合相關研究 (陳雅琴,2003;陳麗華,2007;賴彥君,2008)顯示,提供舒適的外在條件、 提供促進和培養子女情緒平衡的環境、幫助孩子發展健全的自我觀念與自尊、示 範並教導孩子做決定跟選擇、以言教和身教引導兒童的道德發展、支持孩子自己 去克服跟解決問題、協助孩子適應群體生活跟人際關係,以及幫助孩子表達她內 在的創造力。 四、 獎勵與懲罰的策略 19.

(32) 由於孩子不是天生的服從者,孩子有其自我的想法,做父母的一定要善用自 己的獎勵與懲罰的權柄。獎勵是一種鼓勵、讚美,當孩子做好事或表現好的行為 時,大人可以給予口頭讚美或獎勵,讓孩子感到愉快;當孩子表現不好或做錯事 情時,讓孩子心中不愉快,這就是一種懲罰。 獎勵與懲罰都是一種改變行為的手段,獎勵的目的是給孩子快樂,以刺激孩 子表現良好;懲罰是在給孩子痛苦,使孩子不敢再做不好的事情。根據行為主義 學派的增強原理,人類的行為會因行為後果的受獎勵或懲罰而有持續或中斷的現 象。所以當我們希望孩子做某見事情時,則在他做這件事或剛做完後馬上懲罰她, 使他下次不敢再做類似的事情。. 立. 肆、 親子關係理論. 政 治 大. ‧ 國. 學. 個體出生後第一個接觸的場所便是家庭,家庭中父母的言行舉止直接或間接 透過與子女互動中成為子女的範本。父母的言行深深影響到子女的人格及價值觀,. ‧. 可謂父母的親子互動跟教養方式對子女往後影響深遠。相關學者也提出不同的理. sit. y. Nat. 論以因應,以下分別闡述:. n. al. er. io. Mead(1976)試圖用六種心理學理論說明親子關係及教養方式的概念,其重視. i Un. v. 從不同理論的觀點解說在子女的社會化歷程中,父母教養方式會經由何種途徑來. Ch. engchi. 影響子女。包括心理分析論、發展成熟論、社會學習論、認知發展論、存在現象 論及行為論(引自施玉鵬,2002)。在心理分析論中,Freud(1961)認為兒童早期 與父母的相處經驗,會影響其社會化及人格發展,故心理分析論者建議父母節由 瞭解子女的內在驅力,建立一個無壓迫環境,以體諒和寬容的態度教養子女; Erikson(1965)也強調親子關係,認為人格成長的八個階段,均會受到家庭、學校 和社會的影響。由 Gesell 提出的發展成熟論認為父母必須對子女進行因材施教的 教養方式,除需尊重個別差異,也透過給予必要的協助與指導,等待孩子健全的 發展(引自李惠加,1997:27) 。社會學習論對於成長的看法著重在行為強化與 觀察學習上,他提出身教和言教對孩子有重要的影響(Maccoby & Martin, 1983)。 20.

(33) 認知發展理論的 Piage(1969)認為父母的教養方式,需強調教育子女為父母的責 任,父母應配合孩子各個時期的發展並適時協助子女,其方式不外乎協助子女發 問具有意義的問題、瞭解其內心世界的思考、接納子女解決問題時所犯的錯誤、 及協助子女對自己具有信心等「認知」及「認同」的過程。存在現象論中的 Rogers(1947)鼓勵父母需學會聆聽孩子說話,以及瞭解孩子所欲傳達的訊息,讓 孩子較易接納父母意見,親子之間才有更多交流的機會(引自施玉鵬,2002)。 Skinner 的行為論強調人的行為是有可塑性的,將其增強與削弱的原理轉換而應 用在父母的教養上,可適時運用增強、削弱、報酬及懲罰原理來建立子女的行為 規範(引自吳美玲,2000)。. 治 政 其他三個理論包括互動論觀點、系統論觀點和依附理論。Schaffer(1997)藉由 大 立 互動理論說明母子互動的行為,其發現在嬰兒時期的幼兒會模仿母親的行為,以 ‧ 國. 學. 達成溝通的目的,而母親也常以模仿嬰兒的行為當做是一種回饋(引自吳美玲,. ‧. 2000)。此強調孩子的個別差異與因時制宜成為此理論最大貢獻;反觀系統觀點. sit. y. Nat. 是將父母的親子關係、教養方式從家庭心理學發揮至極致。若以鉅視的角度觀之,. io. er. 系統觀點乃在彌補微觀個體和家庭互動的不足。一般可分為三類:一般系統理論、 家庭系統理論、整合歷程系統理論。其中,一般系統理論僅停留在相關概念的探. al. n. iv n C 討;家庭系統理論因家族治療領域的採用而出現,但被抨擊忽略外部文化及受社 hengchi U 會的影響,因此 Pinsof(1992)所主張的整合歷程系統理論對父母教養系統觀點呈 現出,一種對主觀經驗與相關理論的敏感度,以及對研究對象所處世界的敏銳度, 經由家庭知識的建構、解構與再建構,面對真相產生洞察力。 最後,最常被提及與廣泛被使用的親子關係理論為 Bowlby(1950)所提出的依 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此理論係認為嬰兒從與依附對象(主要照顧者)的 互動經驗及自身認知的發展,會逐漸形成一種內在運作模式,而此模式會成為他 評估環境及採取行動的反應內容,並影響他成長後的人際關係模式(孫世雄, 1994)。此外,Bowlby(1980)提出不良的親子依附關係類型可分為兩種(引自吳 美玲,2002) ,分別是逃避依附型和焦慮/雙歧依附型。前者的嬰兒母親時常對嬰 21.

(34) 兒表現出現斷然拒絕來和親近,尤其是身體的接觸,使嬰兒在長時間挫折中飽受 難過與失望,故常以逃避方式和人保持距離,害怕與他人建立親密的關係;後者 之嬰兒母親以非一致性回應和嬰兒互動,促使嬰兒過度且專注於母親的可利用性, 而阻礙對外界探索,故此常呈現焦慮、憤怒與不安等不穩定的情緒現象。 伍、 新移民家庭在親子關係之研究 有鑑於親子關係在相關實證研究之研究對象上包羅萬象,研究者為能聚焦於 本研究之主題及目的,研究對象以新移民家庭為主軸,進一步整理出過去研究中 的相關結果(詳見附件一),加以佐證及支持本研究之概念。. 政 治 大 家庭為主,共 13 位受訪者。其研究認為在子女教養的親子互動中,父母分別扮 立. 楊慧真(2005)在「越南籍女性配偶家庭親子互動經驗之研究」中,以四個. ‧ 國. 學. 演黑臉與白臉,若家人予以尊重及接納的態度,使得母親的國籍與文化差異並非 影響親子互動的主要因素;另在生活中的親子互動方面,母親是家庭親子互動的. ‧. 關鍵人物,孩子在親子互動中成為外籍母親的教導者。陳麗華(2007)「跨國婚. sit. y. Nat. 姻家庭子女教養方式與親子溝通之研究」結果顯示,打罵是跨國婚姻家庭在無計. n. al. er. io. 可施之下所回應的教養方式、新移民女性之先生在子女教養上扮演重要角色,且. i Un. v. 社會情境與家庭經濟壓力影響跨國婚姻家庭之子女教養,並提出孩子的氣質及性. Ch. engchi. 別影響跨國婚姻家庭之子女教養在不同層面呈現出的個別差異現象。此與陳慧玲 (2008)在「新移民家庭教養態度與親子關係之探究」所得之研究結果有相似處, 即夫妻共同承擔教養職責,對孩子的管教採奬懲並行方式,且新移民家庭仍遵循 「男主外、女主內」分工模式,教養觀念仍受原生家庭影響。然而,新臺灣子女 對學習母親的原鄉語言並不積極,而母親也不重視,母親原鄉語言並未下一代造 成雙語優勢。 另針對新臺灣之子所進行的親子關係研究中顯示,李鴻瑛(2006)「外籍配 偶國小子女親子溝通與親子關係之研究」以 740 位高雄地區公立國民小學三、四、 五、六年級之外籍配偶子女為對象。研究結果為外配在親子溝通、親子關係會因 22.

(35) 性別、子女的年級、子女的學業成績、子女的人格特質、母親的國籍、管教方式、 家庭型態及教育程度而不同。吳宗曄(2006)「雲林縣本籍與東南亞外籍配偶之 國小高年級子女親子關係對其生活適應之影響」以雲林縣國小五、六年級學童共 361 位。其研究結果顯示學童知覺親子關係愈和諧,則其生活適應的表現亦較理 想。陳宜亨(2005)的「新移民女性子女的親子關係、家庭氣氛與生活適應之相 關研究」結果提出,新移民女性子女的生活適應會因其本身的性別、家中排行順 序、就學年級,以及家庭社經地位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且新移民女性子女生活 適應的良窳,與其親子關係的優劣有關。然而蔡玲雪(2005)的「外籍及大陸配 偶家庭子女之親子關係、師生關係及其生活適應之關係研究-以臺南市為例」 ,針. 治 政 對臺南市國民小學四至六年級的外籍配偶家庭之子女共 大 61 人為研究對象則有不 立 同的解釋,她提到不同國籍、不同教育程度的母親其國小兒童之親子關係無顯著 ‧ 國. 學. 差異。. ‧. 陳啟瑄(2008) 「無國界的學習─ 高雄市國小中高年級外籍配偶子女之親子. sit. y. Nat. 關係與學習適應之研究」 ,以高雄市國小三至六年級的外籍配偶子女為研究對象。. io. er. 研究結果表示與非外籍配偶家庭研究結果相較,親子關係是影響孩子學習適應的 主要因素,因此外籍配偶子女的家庭型態若是小家庭者會較中型家庭與大家庭擁. al. n. iv n C 有較佳的學習適應。林淑華(2009) h e「大陸籍新移民母親之親子關係與其子女自 ngchi U 我概念之探討」。研究結果為新移民女性在臺仍受歧視,夫妻關係佳且親子關係. 融洽,新子自我概念尚可,而父母對子女的教養會影響其自我概念,尤以母親影 響至鉅,此與母親國籍無關。然而林于勛(2009)「國小新移民子女知覺母親管 教方式、親子關係與情緒智力之研究」。母親國籍為大陸籍之新移民子女在「知 覺母親管教方式」和「親子關係」上均明顯優於母親為東南亞籍者;且雙親家庭 之新移民子女知覺母親管教方式「回應」面向及「正向親子關」均明顯優於單親 家庭者。 由上述九篇研究可知,僅針對新移民家庭進行的親子關係研究並不多見,反 而多以教養方式跟新移民女性之間進行的研究較多;另從親子關係看新移民家庭 23.

(36) 的相關研究亦可發現,此與新移民女性在生活適應及新臺灣之子的學校適應有關。 顯示以新移民家庭在親子關係之相關研究中尚有不足之處,可成為未來研究之取 向。. 第二節 壹、. 親子共讀之理論與研究. 親子共讀的意涵 自古以來,徜徉宇宙,遨遊於無垠無際想像世界中, 在世界上最美的動畫,應該是「親子共讀」的畫面。 (引自莊慧美,2001). 政 治 大. 所謂:「知識可以美其身。」提倡經營書香家庭,有助於提昇整個社會的文. 立. 化品質。如清朝大文學家-蔣士銓,他寫的《鳴雞夜課圖記》為當時最膾炙人口. ‧ 國. 學. 作品。他能有當時如此高的成就,全靠母親從小的教育方式。大文學家蔣士銓當 時的家境相當於今日的低收家庭,蔣母得從早到晚辛勞紡紗織麻養家,但她在忙. ‧. 碌之餘,從不忘給蔣士銓識字讀書。他自四歲就開始認字、六歲學寫字、七歲一. y. Nat. sit. 字一句跟蔣母學習讀書。因為有母親一針一線下的教導,蔣士銓方能有當朝的成. n. al. er. io. 就與地位,蔣母實為功不可沒。. Ch. i Un. v. 除了蔣士銓文學家外,孟母三遷也教育出一代儒家經典傳奇人物。上述偉人. engchi. 的事蹟往往作為現代人成功的基石,並在他山之石的國外啟蒙教育的經驗後,我 國教育部也仿效倡導閱讀運動,尤其從家庭做起,意義深遠。自文藝復興時期以 來,歐洲各地便有所謂「推廣閱讀人口號」,以讀書作為榮獲成為一個文化人或 知性人(Homo Sapiens)。此有賴我們經營一個書香家庭,使家人在閱讀中獲得啟 發、樂趣與陶冶,而成為有修養的公民(引自廖永靜,2000)。 一、. 親子共讀的意義. 學齡前到國小階段為兒童成長最快速的時期,此時期的孩子就像一塊海綿, 不斷地吸收外界給予的資源;如同南北朝《顏氏家訓》 :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說明選擇環境的重要性;國際閱讀讀書會會長 Williams(2003)也曾說父母是孩子 2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One technique for determining empirical formulas in the laboratory is combustion analysis, commonly used for compounds containing principally carbon and

Then, it is easy to see that there are 9 problems for which the iterative numbers of the algorithm using ψ α,θ,p in the case of θ = 1 and p = 3 are less than the one of the

• Contact with both parents is generally said to be the right of the child, as opposed to the right of the parent. • In other words the child has the right to see and to have a

無論你找到多少個證據,你也會發現,不少答案都是由圖畫告訴你的。先看

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 The tested way to raise responsible children. Parent-child relations: An introduction to parenting

EdD, MEd, BEd Adjunct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Member, Centre for Child and Family Science The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Hong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 To address the developmental needs of young children (0 to 5 years)..  An integrated community-based child and fa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