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其他影響因素分析

第四章 研究個案之非法規因素分析

第三節 其他影響因素分析

在政治環境層面,除了包括執行機關及人員之外,尚有大眾傳播媒體、利益團體 及一般民眾之支持或反對;也就是對於首長及公所員工是否能確實力行,傳媒及環保 團體是否能支持該政策的實施,民眾對該政策實施是否能充分支持與配合。在政治層 面,土城市官派市長展現決心與支持,市公所各相關課室亦能相互協調溝通,及執行 人員積極主動落實執行;由於該政策確實達到垃圾減量與提高回收率,故亦能獲得傳 播媒體的支持;從環保局的統計及媒體的報導顯示,絕大多數的民眾已能理解垃圾分 類與資源回收的重要性,亦願意配合,故土城市民已普遍接受且支持垃圾費隨袋徵收 制度。

在經濟及社會環境層面,至少包括經濟制度與社會結構、科技發展、人口特質、

社會文化及規範、教育水準等因素。在經濟及社會層面,臺北縣土城市雖屬半都會型 的城市,在社會經濟結構以中下階級為主,對於新政策的實施、以及該政策的立意目 標,經過合宜的宣導政策,民眾也較能給予配合與支持,此亦為政策能夠執行成功的 基礎。

ㄧ、在民意代表方面:

(一)民意代表對政策內容的認知議題

受訪者認為過去垃圾處理的不公平性,不符合使用者付費的公平原則,而隨袋徵 收是一套比較公平的作法,亦符合台灣現實環境。尤其是在不景氣的時候,亦應考量 民眾的感受,以及民眾接受的程度,加強提昇民眾對於垃圾費隨袋徵收瞭解與認知,

使政策可確實達到推動目的,教育宣導工作是必須紮實執行之工作,期望政府推動政 策改變時,政策執行單位應加強溝通及說明,另外對於亂丟垃圾的情形有比較擔憂的 看法。

受訪者 B1 表示:

「現行隨袋徵收較以前的隨水費徵收公平,清潔隊有去宣導大家都漸漸知 道了,它比較公平,符合使用者付費原則,但市公所對於民眾觀念仍要

再溝通及加強宣導教育,因為一些老一輩不識字的老人家還會埋怨倒垃 圾要另外買袋子,埋怨政府在幹什麼,另外亂丟垃圾的狀況不少。而且 隨袋徵收和隨水徵收二者的差異性一定要讓民眾知道,要將省下來的數 據說明清楚民眾才會知道自己節省多少錢,基本上我們是非常贊成這個 計畫,向別人說起我們是非常有面子的,因為土城是一個很進步的城 市,這部分要更詳細執行這樣的計畫及未來我們要如何做。」(B1)

受訪者 B2 表示:

「這個政策很好,以前公所的垃圾費含在自水費徵收的方式,可能有很多 民眾不知道倒垃圾要付垃圾費,所以剛開始做這個新政策時,一定要說 的清楚,否則當民眾知道要用錢買垃圾袋才能倒垃圾時,可能會引起反 彈。我觀察公所實際執行時仍然發生很多問題,像里民亂丟垃圾覺得變 嚴重了,公所稽查應該要去抓亂丟的人,以免亂丟的情形更加嚴重,因 此配套措施一定要事先規劃妥善好。」(B2)

(二)民意代表對政策內容的評價議題

受訪者擔心實施隨袋徵收將造成公所公庫垃圾費歲入短缺,影響市政建設及地方 未來發展,對於垃圾費的收入存有疑慮,因此,在規劃實施垃圾費隨袋徵收的同時,

應先實際估算各鄉鎮市垃圾清除處理成本,並實際反映垃圾清除處理成本,將可免除 民眾的質疑與反對。另有受訪者表示,如果為了增加收入而提高專用垃圾售價,則應 考量民眾的收入與支出,尤其是在不景氣的時候,更應小心處理,對於徵收費率的調 整所帶來的影響,亦應進一步了解各鄉(鎮、市)實際執行的困難點,提出有效之解 決方法。受訪者甚至建議可以考慮作調低售價或提出一些優惠方案等回饋措施。

受訪者 B1 表示:

「主要是反映垃圾處理成本,適度反映就好了,不要造成民眾經濟上負 擔,或造成民眾以為政府加稅的感覺,其他的我個人是沒有什麼意見。」

(B1)

受訪者 B2 表示:

「本人有接到非常多陳情電話,對於水利公司費用計算不是很暸解, 垃 圾袋是公所自己作的,我們所收清除處理費是包括清運及處理費,所以 不是因為那個袋子貴而是將清除處理費轉為隨袋徵收,以前收費是隨水 費,現在轉成隨袋子了,公所所收是清除處理費,而不是收這個袋子本 身製袋的費用。若實施順利一陣子之後建議可否調低售價或提出一些優 惠方案,袋子費用不能再降嗎?我們可以用其他方式,譬如我們鼓勵他 們垃圾減量及回收,所以應該鼓勵回收獎勵金,我們看到他每個月減量 或拿水費單就有什麼獎品,或回饋獎金,甚至以後買垃圾袋可以補助他 多少錢類以這種補助方式,這才是真正鼓勵民眾落實到隨袋徵收垃圾減 量,隨袋徵收是為了垃圾減量,就是因為要花自己的錢買袋子,我們用 一點誘因,鼓勵大家隨袋徵收,就會做好資源回收的工作。」(B2)

(三)民意代表的政策主張議題

民意代表強調當政策是對環境保護有利的,只要多加溝通及教育宣導後,家戶垃 圾費隨袋徵收政策仍是可行的,對土城市民的水準抱有很大的信心。

受訪者 B1 表示:

「土城市開始試辦時民眾的接受度如何?其實剛開始我相信市公所也沒 有把握,經過一番宣導及拿到市公所的贈送袋後,民眾開始覺得公所玩 真的,實施隨袋徵收,這個政策算是成功,公所該做的都做了,也規劃 了一些措施,我在外面跑行程時常跟民眾說隨袋徵收對市民來講並沒什 麼特別的麻煩,也有省錢的好處,如果說今天這個政策的配合度到

99%,大多數人配合,你今天只有 1%的人不配合,市公所有多少的人 力去防這些人才是重點,因為這種東西是靠強制的,所以我個人對那種 東西覺得根本沒什麼問題。」(B1)

受訪者 B2 表示:

「實施前公所宣導的很多,在實施過程中我們的建議清潔隊都已經把那些 缺點改正過來了,其實我對土城市民的水準是抱很大的信心的,很多人 認為說台灣人會到處亂丟,我是覺得太低估了民眾的程度,現在很多民 眾可以到國外去玩,到處都可以看到世界各國的進步,沒有人會願意自 己的家裡或是自己的國家很髒,民眾能不能配合在他的方便性,例如買 垃圾袋方便、丟垃圾方便等,民眾方便性的問題解決了政策自然會成 功,因此先決條件還是先要把配套措施做好,如果只是隨便說說、交差 了事,以後實施了執行效果不好就推託,倒不如就不要做,維持現狀,

如果配套措施規劃的很周全,有成功的把握,那就去做,我們也會配合,

不要只做表面或是喊口號,這樣政策才能成功。」(B2)

(四)民意代表的政策回饋議題 受訪者 B1 表示:

「我在為民服務當中,偶爾會聽到民眾質疑隨袋徵收後,丟垃圾時要使用 專用袋會造成不便與增加生活花費,我都會幫公所解釋;還有垃圾不落 地政策要更加落實,否則會發生民眾未使用專用垃圾袋,事先將垃圾包 丟在地上等清潔隊來收,將使政策實施結果,大打折扣。」(B1)

受訪者 B2 表示

「我都直接打給清潔隊長啦,由他直接向民眾說清楚比較快。」(B2)

(五)民意代表對實施結果的評價議題

受訪者 B1 表示:

「應該還好啦,因為台北市早就做了,民眾比較快習慣。」(B1)

受訪者 B2 表示:

「對於垃圾費隨袋徵收這個政策,是你丟多少垃圾就買多少的袋子,我想 跟過去「垃圾費隨水費徵收」的政策比較起來是比較公平一點,所以說 垃圾費隨袋徵收,如果能好好做,然後推行到全國其他地方,這是一個 很好的政策,尤其隨袋徵收之後,我們可以順便做垃圾回收的動作,包 括回收舊報紙、寶特瓶…等等的工作,重點還是希望,能夠做好垃圾資 源的回收再利用,其實久了民眾習慣就好了。」(B2)

(六)民意代表的整體回饋議題 受訪者 B1 表示:

「像剛剛說的一樣,不要造成民眾經濟上負擔,造成民眾以為政府加稅的 感覺,其他的我個人是沒有什麼意見,尊重市公所的作法。」(B1)

受訪者 B2 表示:

「習慣就好了,我沒意見。」(B2)

二、在村里長方面:

(一)基層意見領袖對政策內容的認知議題

受訪者大多認為實施垃圾費隨袋徵收會產生偽袋、髒亂點、垃圾流竄到其他鄉 鎮、公寓大廈及偏遠山區的垃圾收集管理、以及如何防範公園等公共場所的果皮箱遭 民眾棄置垃圾等問題,且清潔隊員在收集垃圾時要花費更多時間確認偽袋,會延長垃 圾收集時間,造成執行的困難。

受訪者 C1 表示:

「垃圾費原來是隨水費徵收,比較瞭解的人知道,他用的水與垃圾沒有直 接關係,所以說他的水費一增加,那垃圾費也增加,但是卻沒有那麼多 的垃圾,因此就產生許多的不公平,因為我們這裡有學府市場,以後水 費就不會扣垃圾費,這樣就得使用專用垃圾袋,大家就會把垃圾中可以 回收的撿起來,這樣垃圾就減少了,很多實施垃圾費隨袋徵收後,里內 常常有亂丟垃圾,如何防範將產生困難,尤其是像我們土城有部分村里 有偏遠山區,有些民眾為節省購袋費用,騎機車上山隨手將垃圾往山溝 一丟,防不勝防,市公所清潔隊應該要想辦法加強取締、埋伏,應該要 24 小時監視,才能有效遏阻投機者隨意丟垃圾包。」

「故建議公所可於各重點道路、山區或易棄置點裝設監視器,以固定監視

「故建議公所可於各重點道路、山區或易棄置點裝設監視器,以固定監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