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冒險遊憩的相關研究

一、 冒險遊憩的定義

(一) 牛津辭典裡的定義(adventure)是指「不尋常的、有刺激性或危險的經歷」,另 外也是「在有危險或承擔風險的情況下所感受到的刺激感受」 (Brown, 1993)。

(二) 冒險遊憩(adventure recreation)或(risk recreation),也可用冒險觀光(adventure tourism) 、 戶 外 冒 險 (outdoor adventure adventure) 或 稱 冒 險 活 動 (adventure activity),與一般的遊憩活動並不相同,是一種具有挑戰性的戶外活動,特徵 是參與者帶著開拓者的精神,實際身處險境,並且藉由身體力行的努力付出,

和冒險與刺激性的活動,盡情體驗並且感受新環境 (交通部觀光局,1997)。

(三) Hall (1992) 定義冒險觀光為一種多樣化的商業觀光活動,通常指參與者離開 自家附近的區域,去從事一種與自然環境的互動,而這些環境通常具備有風 險的要素,參與的結果則來自於實際參與、外在環境以優參與者體驗管理之 間的交互影響。

(四) Priest (1992) 研究冒險遊憩者的心理狀態,認為他們挑戰自然的體驗,主要是 來自於危險情境和個人能力之間的互動,而冒險遊憩之所以受到遊客們的喜 愛,主要是因為這些活動能提供參與者遠離日常的規律生活古繁瑣的工作,

帶給他們不同的體驗,進而在這些緊張又刺激的活動中獲得樂趣。

(五) Ewert 則定義冒險遊憩為一種能啟發自我的遊憩活動,這些活動一般意味著與 外在的環境有緊密的互動,而這樣的環境中包含了實際的風險或危險,至於 參與的結果則會隨著個人與環境的交互作用而帶來不同的感受 (Ewert &

Hollenhorst, 1989, 1994)。

(六) 國內學者則將冒險遊憩定義為遊客以休閒或旅遊目的,暫時離開自家範圍或 居住的地區,出外去參與具有冒險性質的身體性活動,這些活動都發生於野 外或大自然的環境之中,參與的過程則具有風險,而且需要具備個別的勝任 能力(張孝銘、高俊雄,2006)。

綜合上述學者的看法,我們可以定義冒險遊憩是參與者在自然環境之中,從事具 有冒險性或帶有風險的遊憩活動,這類活動必需具備某些足以克服風險的特殊技能,

而且活動的內容迥異於一般的遊憩行為,透過這樣的特殊技巧和體力付出,參與者除 了獲得緊張、刺激的心理感受之外,還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征服感與成就感,充分滿足 參與者的冒險遊憩體驗。

二、 冒險遊憩的相關研究

冒險遊憩的研究起源於 20 世紀的歐美地區,但相關的行為可說早在幾百年前就已 經開始有明顯的紀錄和記載。中世紀到文藝復興時期的尋寶行動、宗教的傳佈、或是 為了拓展王國的疆域,甚至早在 17 世紀的「黃金世代」之前,帶有這種性質的冒險行

動就已經所在多有。在這期間的冒險行動,除了航海還有登山、深入未開發的領域去 探險。儘管主要目的不是涉險,但活動的領域卻具有相當高的危險性 (Roberts, 1985)。

1940 年代,戶外遊憩針對治療以及教育領域開始有較深度的發展與著墨,漸漸衍伸至 Outward Bound 外展教育的發展,至此,冒險遊憩開始分為三個面向的發展,分別是 治療、教育以及遊憩 (Ewert & Galloway, 2001)。

(一) Loewenstein (1999) 根據邊沁(Bentham)功利主義的理論,自經濟學的效益理論 出發,整理登山的相關文獻來分析冒險遠征的動機,試圖建立可用來解釋這 些人冒著生命危險登山的實用理論,但是在這些文獻中,觸目所及的盡是充 滿悲情的悲慘攀登紀錄(The Miseries of Mountaineering)。因為在這些文獻裡 頭,讓大家印象深刻的不是高山的壯麗和美好,反而是極為酷寒的極地環境、

而在這種環境中,經常伴隨著凍瘡、雪盲、失眠還有高山症等飢寒交迫、乃 至於精疲力竭的身體狀況、不只隨時可能會失去四肢,甚至會造成死亡的悲 慘結果。在此之中,個人經常感受到的,除了極度的飢渴、還有讓人畏懼的 孤寂。他分析出四個可能的動機,第一是自我標記(Self-Signaling),他指出人 們攀登高山,有許多時候純粹是為了博取名譽、聲望以其他人的尊敬態度,

為了被讚揚與歌頌,許多的攀登計畫更鎖定人家未曾攀爬的高山或是全新的 路徑,都是期待建立個人的地位。第二點是實現目標(Goal Completion),因為 名望、自我評價和統治力的期望有時成為帶著人們上山的一種驅動力,但是 當現實環境變得更為嚴峻與惡化時,則要靠其他的因素使人們繼續留在山上 撐過這一切,相當重要的一點,就是為了滿足人們需求的自我實現。第三點 是人們對掌控環境的期望(Mastery),這種期望結合了幾個特定的動機,包括 了自我尊重、自我推薦、活動中的全神貫注、減輕家庭生活中的負擔和複雜 性。第四點則是生命的意義(Meaning),許多登山家因為在攀登的過程中,遭 逢接近死亡的經驗、對生命的威脅甚至是失去部分的身體器官,這些置之死 地而後生的經驗,不只讓他們對生命產生了新的認知與理解,也找到生命真

正的意義。

(二) Weber (2001) 從認知心理學出發,不同意過去認為,冒險遊憩的主要經驗來 自個人能耐與風險間的交互作用而產生。他認為最主要的差別是因為個別參 與者因為之前遊憩經驗的不同,而造成對遊憩需求的不同認知。並且建議以 質性的研究來進行深入的探討和研究。而且他認為流暢體驗的特徵能夠相當 程度詮釋參與者的體驗過程。流暢體驗包括了挑戰與個人技巧的一致性、個 人意識能融合行動,擁有明確的目標、非義務性的回饋、專注於所面對的考 驗當中、掌控感、失去自我的意識,時間上的轉變以及自發性的體驗。

(三) Buckley (2012) 從心理學的角度,認為突如其來的強烈情感(Rush),是技能需 求類型的冒險遊憩的一個主要動機。從社會科學的觀點來看,冒險遊憩的參 與者有意識的投資和花費時間與金錢來從事遊憩的內容,卻不求物質上的回 饋或獲取。因為這帶給他們心理上的洞察或理解,足以取代物質上的商品或 物質。Buckley 是學界中首位試圖要將這種抽象概念正式化,並且加以描述、

介紹和說明的人。他認為這種強烈情感(Rush)是一種不尋常的經驗,包括了強 烈的心理集中與專注,生理上的協調,加上腎上腺素的分泌,所帶來的一種 情緒上的感知。相當接近許多作家所闡述冒險遊憩的經驗。在此之前,參與 商業化冒險遊憩行程中的顧客已經大部分能普遍理解和接受這個概念。過去 大多在民族誌或自我民族誌中可看見作者闡述這樣的感覺。經過深度訪談、

錄音紀錄、還有內容分析,將參與者所闡述的要素切割到不可再細分的最小 意義單元,再來檢視這些因子所預示的內涵。透過這些因子,能找出一些不 尋常的元素,並且試著向讀者們傳達那些他們從不曾體驗過而且無法描述的 經驗。藉由這樣的方式,有別於傳統學院派的條理化,而是以類似小說或電 影劇本的方式來呈現。

(四) Ewert, Gilbertson, Luo, 與 Voight (2013) 針對六年中,801 位參與攀岩、激流 獨木舟、海洋獨木舟和輕艇活動的成員進行調查。藉由問卷,他將冒險遊憩

十四個不同的動機變項,區分為社會環境、刺激尋求以及自我形象的三大類 別,最後整理出一個包含有多元因素的動機結構。透過生理和挑戰的參與能 滿足刺激的尋求,但通常在社會環境的支持下,不論是內在或投射於外,都 能提供給參與者一個獨特的意象。並非所有人從事冒險遊憩都是為了相同的 理由,所以如果要以現代人的語彙來回應 Mallory 的答案“Because it’s there”,

應該要改成“It depends”因為不同的活動,不同的狀態,都會因為個別的參與 者、特定的冒險遊憩內容以及個人參與後獲得的經驗層級而有不同的感受與 體會結果。

現今遠征高峰的挑戰,即便是地表最高的聖母峰,也有商業團隊的組成。只要登 山者花錢,這些負責的探險或登山公司,便會想盡辦法把客戶送上山頂。使得過去攻 頂挑戰的英雄行徑,也蒙上商業色彩,成為一種風險很高的冒險遊憩行為。撇除聖母 峰這種極端地形,這類冒險遊憩行為格外具有吸引力。因為山地是既粗糙又原始的原 生地形,不但有自然的天候變化,也有各種不同地形潛在的危險因子。而在這樣崎嶇 不平的山地區域中,能提供各種不同的遊憩形態來分別進行。也提供各種真實或象徵 性的冒險環境,而整個參與的過程中,讓參與者暴露在極端自然的環境之下,鬆落的 石塊,陡峭的地形,使得山岳遊憩原本就具有風險和危險,但就是這種不確定性和潛 在傷害的可能性,更帶給尋求挑戰和冒險的參與者興奮的感覺,這是有別於一般遊憩 的旅遊方式,是參與者在經過深思熟慮後追求冒險與未知結果的一種遊憩行為。這些 活動都需要具備特定的技術、技能,而且當參與者在戶外來進行這類的活動時,有可 能對個人身體健康或是生命安全造成威脅,而在攀登的過程中,每個人追求的目標和 獲得的感受各自不同,有的尋求登頂的快感和控制感,有的為了享受美景,還有的則 享受在參與過程中的各種身、心的細微感受。如同 Buckley 所說的,像是(rush)這樣情 緒上的體驗,參與者可以明顯感知,但要傳達給更多人瞭解,則需要透過更深入的去 分析文本中的意義,再透過轉化的形式,比如小說,或是故事,讓更多人能夠瞭解。

Loewenstein 所描述遠征時的悲慘狀況,但就是在遭逢生死關頭的危難狀況之下,往往

讓登山者對生命有了新的體悟。而這些結果或感受,都無法藉由量化的表格填答來呈 現,走向敘說,讓登山者講出自己的經歷,自己的故事,才是讓這些情緒和感知,讓

讓登山者對生命有了新的體悟。而這些結果或感受,都無法藉由量化的表格填答來呈 現,走向敘說,讓登山者講出自己的經歷,自己的故事,才是讓這些情緒和感知,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