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三、 研究設計

3.6 分析方法

本節針對本研究之研究假設,將回收的資料以SPSS 12.0 進行敘述性統 計、t 檢定、變異數分析、相關係數分析及信度分析,再以 AMOS 5.0 進行 驗證性因素分析以及線性結構模式分析。

3.6.1 敘述性統計

針對填答者之基本資料,求算其次數分配、百分比等統計量,以及將 各衡量變數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求得各變項的平均值與標準差,平均數 愈高表示填答者對此題項愈重視,標準差愈小則表示填答者對此題項較有 一致的看法。

3.6.2 t檢定

t 檢定的目的在考量樣本個別差異及測量誤差後,二個群體在依變項測 量分數之平均數是否相等,若不相等則表示二個群體的平均數值達到統計 上的顯著水準(吳明隆, 2006)。因此本研究將填答者的性別與所使用的網路 服務型態,分別與各變項間檢測是否有顯著差異。

3.6.3 變異數分析

本研究使用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測量填答者的年齡、

學歷、職業及月所入在各變項平均數的差異值是否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 準,若平均數的差異性達到顯著水準,則進一步以Scheffe 事後比較法,比 較其差異程度。

3.6.4 相關係數分析

為瞭解研究架構中各變項間的關聯程度,以Pearson 積差相關分析來衡 量研究構面間的相關性是否顯著。相關矩陣中對角線數值均為1,為構面本 身的相關係數,非對角線的值表示變項間兩兩的相關係數,係數數值愈大 則二個變間的關係愈密切。

3.6.5 信度分析

信度指的是一份測驗所測得分數的可信度或穩定性,也就是同一群受 測者在同一份測驗上測驗多次的分數要有一致性,本研究以Cronbach (1951) 提出的Cronbach’s α係數值分析內部一致性,係數愈高表示量表內部一致 性愈穩定。依據DeVellis (1991)與 Nunnally (1978)認為可接受的最小信度值 是0.70 以上。

表3-12 Cronbach’s α值的可信度

Cronbach’s α值 意 涵 α≦0.30 不可信 0.30<α≦0.40 勉強可信 0.40<α≦0.50 稍微可信 0.50<α≦0.70 可信 0.70<α≦0.90 很可信

α>0.90 十分可信 資料來源:Cuieford (1965)

3.6.6 效度分析

效度是指衡量工具的正確性,即真正可以測得變數性質之程度。效度 通常分為內容效度、效標關聯效度及建構效度。本研究以內容效度及建構 效度來測量問卷之效度。

1. 內容效度:

內容效度是指測驗或量表內容或題目的適切性與代表性,即測驗內 容能反應所要測量的心理特質,能否達到測量到所要測驗的目的或行為 構念(吳明隆, 2006)。本研究問卷係以 Yang and Jun (2002)、Ribbink et al.

(2004)與 Srinivasan et al. (2002)學者,於相關學術期刊發表的衡量項目,

作為本研究衡量工具,因此本研究應能符合內容效度的要求。

2. 建構效度:

建構效度係指測驗能夠測量出理論的特質或概念的程度,通常必須

以某一理論為基礎,以建立和某一理論相關連之能力。本研究將以驗證 性因素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CFA),來測量衡量工具之建構 效度。

驗證性因素分析用於測驗效度,主要在考驗潛在變項之意義與結 構,常被用來驗證因素結構之正確性,適用於待研究的建構具有理論或 實證研究之基礎,不適用量表發展初期階段(Byrne, 2001)。

3.6.7 結構方程式模式分析(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

結構方程模式實質上是結合因素分析與路徑分析,即SEM 統計模式包 含測量模式與結構模式,測量模式為建立指標與潛在變項間之關係;結構 模式為考驗潛在變項間之因果路徑關係。本研究係使用AMOS(Analysis of Moment Structure)分析工具,先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以考驗測量模式的效 度,並建立結構方程式模型,驗證研究架構之合理性,瞭解變數之間的路 徑關係,以驗證本研究之研究假說。茲說明如下:

AMOS 中常用的各類適配度指標(index of goodness of fit)的定義與解釋 如下:

適配度指標是評鑑假設的徑路分析模式圖與搜集的資料是否相互適 配。以下就適配度指標作一說明:

1. 絶對適配指標(Absolute fit measres)

(1) 卡方值(chi-square;X2)與NCI(Normed chi-square index)

卡方值是用以對整體模式之因果徑路圖與實際資料的適配度,因此,若 卡方值越大,代表理論模式與實際資料的配適情形越差,但是卡方值對 樣本數極為敏感,容易隨著樣本數的大小而改變;當樣本數太大時,卡 方值將會相對提高,而容易達到拒絕虛無假設的現象;若樣本數大小,

卡方值容易不顯著,使研究者容易接受虛無假設,因此,卡方值並不適 宜作為適配度指標。是故學者建議以NCI(X2 / df,卡方值除以自由度) 作為適配度的判斷指標,當NCI<3 時,表示模式適配度可以接受。

(2) 適配度指標(goodness of fit index;GFI):

GFI類似於迴歸分析中的R平方,其值在0與1之間,此值越大表示適合 度越佳,通常採GFI>0.9。

(3) 殘差均方和平方根(Root Mean Square Residual, RMR)

RMR是配適殘差變異數除以共變異的平均值之平方根。RMR值越小,

表示理論模式與觀測資料的配適情形越佳,其值的可接受標準為0.05 以下。

(4) 漸進殘差均方和平方根(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

RMSEA)

是用來比較理論模式與完美契合的飽和模式的差距程度,其指數越小,

表示模型適配度越佳,當RMSEA值高於0.10以上時,則模式的適配度 欠佳,其值在0.08至0.10之間則模式尚可,在0.05至0.08之間則模式良 好,而數值小於0.05表示模式適配度非常優良。

2. 增益性適合度指標(Incremental Fit Measures)

(1) 調整後的適合度指數(Adjusted goodness-of- fit index, AGFI)

AGFI 是表示由理論模式所能解釋實際觀測資料的變異數與共變異的 量,因此,AGFI 越接近1 表示此模式的解釋能力起高,適配度越佳。

其可對不同自由度的模式進行比較,一般而言,AGFI 的值至少應大於 0.8,此模式的適配度才可被接受。

(2) 標準化配適指標(normed fit index; NFI):

為接近完全適配模式的比值,當值為0.96即表示提議模式接近完全適配 模式,而值為0時即表示提議模式完全不適配,通常要在0.9 以上才能 算是好的模型(Bentler &Bonett, 1980; Doll, Xia, & Torkzadeh, 1994)。

(3) 非基準適配度指標(TLI):

TLI是考慮樣本大小的情況下,將卡方值轉換所導所來的指標,其適配 值須大於0.9,其值愈接近1則適配度愈佳。

(4) CFI指標(comparative-fit index):

CFI指標反應了假設模型與無任何共變關係的獨立模型差異的程度,其 值越接近1越理想,此值最好是大於0.9,一般以0.95為通用的門檻

(Bentler, 1995)。

3. 精簡適配指標(Parsimonious Fit Measures)

(1) Akaike訊息效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a, AIC) AIC值愈小表示模式適配度佳且愈精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