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建立產業技術分析模式

4.3 分析流程與方法

整體分析模式架構如圖41 所示。以集群分析將技術依知識特徵進行分類,定義各 集群之特徵,比較各集群間之特徵差異。技術功效指標除提供建置技術功效矩陣圖,

以挖掘產業技術缺口,找出政府須予以補助之技術知識(數量少但未來功效需求高,或 數量多但未提供理想功效之技術);並藉矩陣分析方法比較各技術集群於特定功效之高 低程度分佈(圖 35),比較功效高與功效低技術間之特徵差異,配合知識循環之理論基 礎,克服或改善知識特徵差異以促進知識循環。

圖 41 研究分析模式

本研究擬定之分析流程與方法如圖42。本研究之分析流程主要包括專利資訊專利 分析、專家訪談、問卷調查、知識特徵分類、技術功效分析、知識特徵與功效矩陣分 析與最後之產業技術知識補助策略等過程。

問卷回收知識特徵

集群1 集群2

集群3 集群特徵A,C,D,F

集群分析 特徵分析

A,B 集群特徵

C,E 集群特徵

A功效 B功效 C功效 矩陣分析

圖 42 分析流程與方法圖

S

H:高分組某題變異數 SL:低分組某題變異 NH:高分組樣本數 NL:低分組樣本數

CR 值之 t-test 檢定進行,係先將高分組及低分組之群組變異數進行相等性之 F 檢 定,判斷高分群及低分群之變異數是否相等(相等與否將影響 t-test 之自由度),後再分 析各群組 t 值是否顯著,若顯著表示問項可明顯判斷不同技術知識對該問題之態度差 異,若不顯著則顯示各工程對於該指標之狀態相似,故無法表現出對於該問題之差異,

因此可將該問題剔除。

信度分析用以分析量表之可靠性或穩定性,信度高之量表其測量結果較具一致 性。信度可分為外部信度(External Reliability)與內部信度(Internal Reliability)兩種,外 部信度係指不同時間評量同一量表之一致性,內部信度則指每一量表是否可評量單一 概念,並判斷量表內部之一致性程度。由於本研究所建立之特徵值項目為初次建立之 探索性研究,且限於知識管理體系實際導入之進度,無法長期觀察作多次之評量,故 本研究之信度分析著重於內部信度分析,問卷量表尺度之設計係採用李克特態度量尺 建立,並採用Cronbachα值為判斷問卷內部信度一致性之指標項目,其分析式如下:

α=

⎜⎜

⎛ −

s

s

i

I I

2 2

1 1

I:測驗項目總數

s

i2:第I 項問項之變異差

s

2:測驗總分之變異量

Cronbachα值之判斷原則,係利用各題累計之變異差與總層級之變異量比值,探 討變異量是否相似,若相似度越高,則該層級問項越具可信度。故本研究依Cronbach’s α為標準。吳統雄(1985)建議以下α值相對可信度之參考範圍,如表 42。

表 42 Cronbach’s α信度參考範圍表

ALPHA(α) 可信度

α≦0.30 不可信。

0.30<α≦0.40 初步研究,勉強可信。

0.40<α≦0.50 稍微可信。

0.50<α≦0.70 可信(最常見之信度範圍)。

0.70<α≦0.90 很可信(次常見之信度範圍)。

0.90<α 十分可信。

資料來源:吳統雄(1985)

2.集群與區別分析

(1)集群分析

集群分析為多變量分析之程序,目的係將資料分成幾個相異性最大之數個群組,

使群組內相似程度最高,適用於資料探索性研究(吳明隆,1999)。藉由集群分析之理 論,本研究依知識特徵將所蒐集到之關鍵專利知識分成數個群組,依各群組之知識特 徵項目進行系統化歸納,預期可獲得不同知識狀態集群之特徵項目,以及各集群知識 特徵項目權重及評分結果分數分佈,以做為擬定政府促進知識循環之依據。

集群分析是一種邏輯程序,目的是辨識樣本的相似性與相異性,客觀地按照不同 特性樣本依序歸類在不同集群。因此在同集群的樣本之間會有高度同質性,不同集群 之間的樣本則具有高度異質性。換句話說,原始樣本資料若是存在於高維度的空間,

相同集群樣本將是聚落在同一區域,而不同集群樣本之間存在空間中不同區域。多變 量統計分析之集群分析方法,則提供一客觀快速之數值分類程序,可得精密且合理結 果。

集群分析法之分類原則,是依其變量疏密程度分類。係利用尤式距離及馬哈拉諾 畢斯距離計算空間中樣本與樣本間之距離值或類似度值,再依此距離值或類似度值為 準,依照不同之準則,愈接近之樣本點則規劃為一群。再計算新樣本群與其他樣本間 之距離,直到預定之歸類群數或全歸於一類而止。

相似性為判別樣本與樣本之間變數的相似性程度,最常以距離衡量表示之。點距 間之計算主要有明科夫斯基距離(Minkowski distance)、歐氏距離(Euclidean distance)、

絕對值距離(city block distance)與馬氏距離(Mahalanlobia distance)等四種。其中以歐氏 距離應用最為廣泛(高士傑,2001;易任和葉惠中,1990)。故本研究即係採取此方 法進行集群分析。其假設有n 個樣本、m 個屬性,則第 i 個樣本與第 j 個樣本間之歐 氏距離為:

( )

( )

2 1/2

1

=

= m

k

jk ik

ij

x x

d

E 其中 i ,j =1,2,…,n

集 群 方 法 主 要 分 為 層 次 集 群 方 法(hierarchical methods) 與 非 層 次 集 群 方 法 (nonhierarchical methods) 兩 大 類 。 層 次 集 群 方 法 基 本 上 分 為 集 結 式 集 群 方 法 (agglomerative methods)和區分式集群方法(divisive methods)兩大類。「連鎖法」(linkage methods)與最小變異數法(minimum variance methods)為最常用之集結式集群方法。非 層次集群分析方法則分為逐次關鍵值法(sequential threshold)、平行關鍵值法(paralleled threshold)與最適劃分法(optimizing procedure)三種(Paul Green, 1978)。「K-means 集群 分析法」(K-means method)為最廣泛使用之非層次集群方法。然本研究由於專利知識 樣本量大,若採用層次集群方法,因為觀察值數量太多,冰柱圖(icicle plots)與樹狀圖 (dendrograms)二種判別圖形,呈現時會過於分散,不易閱讀與解釋。通常樣本個數較 多或資料檔非常龐大(通常樣本數在 200 個以上),採用「K-Means 集群分析法」較為

適宜,故本研究將使用 K-Means 集群分析法作為後續集群分析理論。並配合 SPSS 軟體分析,期歸納出知識循環狀態集群及其知識狀態特徵特等資訊。

K-means 集群分析法(K-means method)。K 均值法之演算步驟如下(黃俊英,2000):

a.將所有樣本空間資料分割為 K 個原始集群,或是隨機產生 K 個重心,此 K 個 集群重心稱為種子點(seed point)。

b.計算所有樣本資料與各集群種子點(重心)距離(本研究使用歐式距離),將樣本資 料分配到其距離最短的集群。

c.重新計算各集群得到或失去樣本資料後的重心位置,令其為各集群新種子點。

d.重複步驟 b.直到其收斂,各樣本不需重新指派到其他集群中,便可完成分群。

(2)區別分析

區別分析係用於判斷樣本所屬集群之手法,其主要目的在計算「預測變數」之線 性組合,對依變項加以分類,並檢查其分組之正確性,然自變項間之線性函數(或馬哈 諾畢斯(Maharanobis)一般距離)即為區別函數。依此種判斷基準,可用於分辨樣本之判 別準確率及誤判機率,依SPSS Inc.(1998)建議,區別分析可用於描述下列情況:

1.在多變項條件下,辨識何種變項最能有效區別不同群體。

2.一組變項應如何可與其他群組有相同表現。

3.哪些群體最為相似。

4.群體間哪些個體不同質。

然應用區別分析前,應符合事前組別分類標準具可靠性、變項數不可過少、變項 與加權總和有顯著區別力及應先篩選出重要變項等原則(Tacq 1997),故本研究將利用 區別分析驗證知識特徵及知識狀態集群分類之正確性,並依群組內之區別函數,對各 知識特徵及知識循環狀態集群進行命名。以下為區別函數判斷樣本集群之一般表示法:

t=

k

1

x

1+

k

2

x

2+...+

k

p

x

p

此外在區別分析中,通常會利用變異數分析進行組別平均數顯著差異考驗,並利 用Wilks’ lambda 值判斷樣本間之差異度,Wilks’ lambda 值為組內離均差方和與總離 均差方和之比,Wilks’ lambda 值會介於 0 至 1 之間,若 Wilks’ lambda 值越小,則表 示離均差平方和越小,則表示群組間樣本差異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