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挖洞技術應用於營建產業知識管理-以基礎工程專利技術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挖洞技術應用於營建產業知識管理-以基礎工程專利技術為例"

Copied!
14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 立 交 通 大 學 土木工程學系 碩 士 論 文. 挖洞技術應用於營建產業知識管理 -以基礎工程專利技術為例 Finding Technology Blanks for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ial KnowledgeUsing Patented Foundation Technologies as an Example. 研 究 生:陳怡欣 指導教授:曾仁杰. 教授. 中華民國九十四年八月.

(2) 挖洞技術應用於營建產業知識管理 -以基礎工程專利技術為例 Finding Technology Blanks for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ial KnowledgeUsing Patented Foundation Technologies as an Example 研 究 生:陳怡欣. Student:Yi-Hsin Chen. 指導教授:曾仁杰. Advisor:Dr. Ren-Jye Dzeng. 國 立 交 通 大 學 土 木 工 程 學 系 碩 士 論 文. A Thesis Submitted to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College of Engineering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Science In Civil Engineering August 2005 Hsinchu,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四 年 八 月.

(3) 挖洞技術應用於營建產業知識管理 -以基礎工程專利技術為例 學生:陳怡欣. 指導教授:曾仁杰 教授. 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班. 摘. 要. 在如今強調知識管理與知識經濟之時代下,知識是唯一具有長期價值之生產要素, 因此能有效管理知識以促使產業中知識不斷地創新、儲存、擴散與應用,是創造產業持 續競爭優勢之關鍵所在。本研究擬以基礎工程類之專利知識為主要研究範疇,透過專利 地圖等專利分析工具,瞭解產業技術發展現況與技術知識缺口之未來發展方向;並透過 專家訪談與問卷調查方式獲得重要專利技術之知識特徵與功效,以統計分析方法探討技 術知識特徵與功效間之關連性,最後配合促進知識循環之目標提供政府補助技術知識之 建議,以期加速營建技術知識創新與應用,創造產業持續競爭優勢。. 關鍵詞:知識管理、專利分析、專利地圖、知識特徵。. i.

(4) Finding Technology Blanks for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ial KnowledgeUsing Patented Foundation Technologies as an Example Student:Yi-Hsin Chen. Advisor:Dr. Ren-Jye Dzeng Institute of Civil Engineering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ABSTRACT Since managing knowledge is highly emphasized nowadays, knowledge is the only productive factor that has sustained and long-term value. Therefore, effective performanc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which can promote the generating, storing, distributing and applying of the knowledge, is the critical point to create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is research selects the patents of founda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to be the main researchable category. Using the analytic tool, patent map, this research will realize the developing circumstance of the technology and the blanks of technologies (the developing trend of future) can also be found. Through interviewing the experts and anglicizing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his research will get the critical technologies, and discussing the relationship of characteristics and benefits by some statistically methods. Finally, this research provides the government some technology subsidization suggestions by the goal of promoting the knowledge circle, expecting to accelerate the creation and use of the technologies within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promote the sustained industri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Key Words: Knowledge Management, Patent Analysis, Patent Map, and Knowledge Characteristic.. ii.

(5) 誌. 謝. 本研究論文之完成,首要感謝指導教授曾仁杰老師與博士班王世旭學長以其專 業、豐富之學識和經驗,給予學生在文獻探勘、論文架構、分析方法與簡報表達等多 方指導與建議,使學生論文得以順利進行並完成。外審口試期間亦承蒙洪士林老師與 林昌佑老師詳細審閱論文,並給予學生精闢之建議與指正,使學生論文能更臻完善, 在此謹表誠心之敬意與感謝。 論文進行期間,感謝研究相關受訪專家與填達問卷廠商不吝賜教熱心提供專業資 訊,方能使學生順利獲取研究相關資訊,論文得以順利進行。修課期間感謝同窗同學 睿陞、雅貞、燕青、忠宏、重堯、志平、大秉、啟綸、家立等人,在課業與論文上之 切磋指導與生活瑣事上之幫助扶持;而學長們之提攜關照與學弟妹們之支持鼓勵,亦 讓學生心中充滿溫馨。 最重要地要感謝爸爸媽媽對我無怨無悔之支持與鼓勵,能有今日之所有成就都歸 功於爸爸媽媽長年以來給我的諄諄教誨與關懷照顧,讓我能有自信無後顧之憂地完成 如今的學業。最後,僅將此論文獻給我最愛的家人,願他們能與我共享這份榮耀。. iii.

(6) 目錄 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 ...........................................................................................................................................iii 目錄 ...........................................................................................................................................iv 表目錄 .......................................................................................................................................vi 圖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1.1 1.2 1.3 1.4. 研究動機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對象與範圍 .........................................................................................................3 研究方法與流程 .........................................................................................................5. 第二章 文獻回顧 ......................................................................................................................7 2.1 知識管理概論 .............................................................................................................7 2.1.1 何謂知識 ..........................................................................................................7 2.1.2 內隱知識與外顯知識 ......................................................................................9 2.1.3 知識管理之定義 ............................................................................................10 2.1.4 知識管理架構 ................................................................................................ 11 2.1.5 知識管理輔助工具 ........................................................................................13 2.2 專利分析 ...................................................................................................................18 2.2.1 專利地圖 ........................................................................................................18 2.2.2 專利資訊分析與視覺化 ................................................................................22 2.3 知識特性 ...................................................................................................................31 第三章 營建基礎工程專利分析 ............................................................................................37 3.1 專利檢索與蒐集 .......................................................................................................37 3.1.1 專利檢索 ........................................................................................................37 3.1.2 專利資訊蒐集項目 ........................................................................................38 3.1.3 營建產業專利蒐集 ........................................................................................40 3.2 專利地圖分析 ...........................................................................................................41 3.2.1 專利件數分析 ................................................................................................41 3.2.2 國家別分析 ....................................................................................................42 3.2.3 申請人(專利權人)與公司別分析 .................................................................46 3.2.4 發明人分析 ....................................................................................................51 3.2.5 專利分類分析 ................................................................................................53 iv.

(7) 第四章 建立產業技術分析模式 ............................................................................................61 4.1 建置產業技術分析指標 ...........................................................................................61 4.1.1 知識特徵指標 ................................................................................................61 4.1.2 知識效益指標 ................................................................................................63 4.2 專家訪談與問卷調查計畫 .......................................................................................64 4.2.1 專家訪談 .........................................................................................................64 4.2.2 問卷調查 .........................................................................................................67 4.3 分析流程與方法 .......................................................................................................68 第五章 產業技術分析之相關指標分析 ................................................................................73 5.1 技術知識普遍度分析 ...............................................................................................73 5.2 技術特徵分析 ...........................................................................................................74 5.2.1 技術特徵效信度分析 ....................................................................................74 5.2.2 技術特徵之集群分類與特徵分析 ................................................................76 5.2.3 技術類別分類之特徵分析 ............................................................................80 5.2.4 技術企業型態分類之特徵分析 ....................................................................81 5.2.5 技術類別與企業型態之綜合特徵分析 ........................................................82 5.3 技術效益分析 ...........................................................................................................83 5.3.1 技術效益效信度分析 ....................................................................................83 5.3.2 技術效益之集群分類與特徵分析 ................................................................84 5.3.3 特徵集群與效益集群關係分析 ....................................................................88 5.3.4 技術功效矩陣分析 ........................................................................................88 5.3.5 技術特徵功效矩陣分析 ................................................................................90 5.4 技術趨勢統計分析 ...................................................................................................94 5.4.1 專利分析技術趨勢 ........................................................................................95 5.4.2 技術功效矩陣趨勢分析 ................................................................................97 5.4.3 問卷調查統計技術趨勢 ................................................................................99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01 6.1 結論 .........................................................................................................................101 6.2 後續研究建議 .........................................................................................................103 參考文獻 ................................................................................................................................105 國外文獻 ........................................................................................................................105 國內文獻 ........................................................................................................................108 網路文獻 ........................................................................................................................109 附錄一 專利分析之專利指標 .............................................................................................. 110 附錄二 基礎工程國際專利分類項目(第七版) ................................................................... 114 附錄三 營建基礎工程關鍵專利技術摘要表 ......................................................................121 附錄四 營建基礎工程關鍵專利技術之知識特徵與技術功效調查問卷 ..........................125 v.

(8) 表目錄 表 1 營建相關 IPC 類別專利件數統計..................................................................................3 表 2 知識管理成熟度各層級之能力與特質 ........................................................................14 表 3 專利地圖分類表 ............................................................................................................19 表 4 專利應用分析方法 ........................................................................................................23 表 5 級序分析組合表 ............................................................................................................25 表 6 1999、2000 年某分類申請人件數前 5 名級序表 .......................................................26 表 7 技術功效矩陣圖 ............................................................................................................28 表 8 技術生命週期與專利申請件數之關連性 ....................................................................28 表 9 知識特性之相關文獻彙整 ............................................................................................35 表 10 國際分類號類別層級表 ..............................................................................................37 表 11 營建產業技術專利地圖 ..............................................................................................39 表 12 蒐集專利資訊項目 ......................................................................................................40 表 13 國內專利蒐集統計表(1994-2003) ..............................................................................40 表 14 USPTO 專利蒐集統計表(1994-2003) ........................................................................41 表 15 中華民國與美國專利局專利資料庫近十年專利件數統計表 ..................................41 表 16 中華民國專利資料庫近十年國內外專利申請件數統計 ..........................................42 表 17 中華民國與美國專利局基礎工程相關專利件數排名前十名國家 ..........................44 表 18 中華民國專利資料庫基礎工程相關專利件數前五名國家近十年件數統計 ..........44 表 19 日本於我國申請專利技術類型之件數與百分比統計 ..............................................45 表 20 中華民國國內外專利申請人申請類別之個別件數與權重百分比統計 ..................46 表 21 中華民國前十大公司企業歷年件數統計 ..................................................................47 表 22 中華民國專利資料庫前後五年間(’94~’98&’99~’03)公司企業排名級序表...........48 表 23 1999~2003 年列入國內排名企業發明人/專利項目/專利申請公告日期列表.........49 表 24 專利申請之國內民間企業、國家研究機構及民間研究機構名單與件數統計 ......50 表 25 中華民國專利資料庫基礎工程相關專利近十年發明人數統計 ..............................51 表 26 中華民國專利資料庫基礎工程相關專利件數前十名發明人 ..................................52 表 27 中華民國專利資料庫專利件數前十名發明人主要申請專利類別 ..........................53 表 28 美國專利局專利資料庫專利件數前十名發明人主要申請專利類別 ......................53 表 29 中華民國專利資料庫基礎相關專利 IPC 四階分類件數統計表..............................54 表 30 中華民國專利資料庫基礎相關專利前五大 IPC 四階類別歷年件數統計..............55 表 31 中華民國專利資料庫基礎相關專利前五大 IPC 四階類別前後五年成長率分析..56 表 32 中華民國專利資料庫基礎相關專利 IPC 五階分類件數統計表..............................56 表 33 前六大 IPC 五階類別之國內外申請分佈與專利類型統計......................................58 表 34 中華民國專利資料庫基礎相關專利前六項 IPC 五階類別歷年件數統計..............59 vi.

(9) 表 35 表 36 表 37 表 38 表 39 表 40 表 41 表 42 表 43 表 44 表 45 表 46 表 47 表 48 表 49 表 50 表 51 表 52 表 53 表 54 表 55 表 56 表 57 表 58 表 59 表 60 表 61 表 62 表 63 表 64 表 65 表 66 表 67 表 68 表 69. 中華民國專利資料庫基礎相關專利前五大 IPC 五階類別前後五年成長率分析..60 技術知識特徵指標說明 ..............................................................................................63 技術知識功效指標統計 ..............................................................................................63 技術知識功效指標說明 ..............................................................................................64 中華民國與美國專利局專利資料庫前五大類別之專利件數及佔有百分比統計 ..64 技術發展型態分類 ......................................................................................................65 基礎工程相關專利技術發展類型分類表 ..................................................................66 CRONBACH’S Α信度參考範圍表 ................................................................................70 技術特徵與效益填達次數統計表 ..............................................................................74 技術特徵獨立樣本 T 檢定報表..................................................................................75 技術特徵集群群數凝聚過程 ......................................................................................76 技術特徵集群分佈與技術類型分佈 ..........................................................................78 技術特徵集群判別 WILKS' LAMBDA 值......................................................................78 技術知識特徵集群分類結果驗證 ..............................................................................78 技術集群特徵指標特性 ..............................................................................................79 技術類別分類之特徵統計表 ......................................................................................80 技術企業分類之特徵統計表 ......................................................................................81 技術類別依企業型態之特徵統計表 ..........................................................................82 技術效益獨立樣本 T 檢定報表..................................................................................83 技術效益集群群數凝聚過程 ......................................................................................84 技術效益集群分佈與技術類型分佈 ..........................................................................85 技術效益集群判別 WILKS' LAMBDA 值......................................................................86 技術知識效益集群分類結果驗證 ..............................................................................86 技術集群效益指標特性 ..............................................................................................87 特徵集群與效益集群之關聯 ......................................................................................88 技術類別分類效益指標等級 ......................................................................................89 技術效益差異比較表 ..................................................................................................90 技術特徵集群技術類別效益差異比較表 ..................................................................94 近十年基礎工程專利技術件數排名 ..........................................................................95 基礎工程專利技術發展成長率分析 ..........................................................................95 USPTO 近十年基礎工程專利件數排名 ....................................................................96 USPTO 與國內專利件數排名級序表 ........................................................................96 USPTO 基礎工程專利技術發展成長率分析 ............................................................97 技術效益缺口歸納 ......................................................................................................98 技術未來發展類別趨勢問卷調查統計表 ..................................................................99. vii.

(10) 圖目錄 圖 1 研究範圍專利 IPC 層級細目表......................................................................................4 圖 2 研究流程圖 ......................................................................................................................6 圖 3 資料、資訊、知識與智慧層級關係圖 ..........................................................................8 圖 4 內隱知識與外顯知識之交互作用 ..................................................................................9 圖 5 知識管理的核心程序與相輔作業活動(註 1) .............................................................. 11 圖 6 知識管理模型 ................................................................................................................13 圖 7 知識社群架構 ................................................................................................................17 圖 8 專利檢索蒐集流程圖 ....................................................................................................20 圖 9 專利地圖製作流程圖 ....................................................................................................22 圖 10 專利類別申請件數統計圖 ..........................................................................................23 圖 11 技術開發進度圖 ..........................................................................................................24 圖 12 國內外專利申請二山分析圖 ......................................................................................24 圖 13 群組分析矩陣圖 ..........................................................................................................25 圖 14 專利佔有率分析 ..........................................................................................................26 圖 15 歷年來專利佔有率變化分析圖 ..................................................................................26 圖 16 預鑄技術發展圖 ..........................................................................................................27 圖 17 矩陣分析圖 ..................................................................................................................28 圖 18 專利資訊投資組合矩陣圖 ..........................................................................................29 圖 19 新技術係數分析圖 ......................................................................................................30 圖 20 技術關連性分析圖 ......................................................................................................30 圖 21 技術知識標準化量表 ..................................................................................................34 圖 22 IPC 體系層級架構示意圖...........................................................................................38 圖 23 基礎工程相關專利近十年件數成長變遷圖 ..............................................................42 圖 24 國內外申請件數二山分佈與比率變遷圖 ..................................................................43 圖 25 中華民國與美國專利局專利件數排名前五名國家件數統計圖 ..............................44 圖 26 中華民國專利資料庫前五名國家近十年專利件數變遷圖 ......................................45 圖 27 日本於我國申請專利之技術類型比例圖 ..................................................................46 圖 28 中華民國國內外專利申請人申請類別之權重百分比圖 ..........................................46 圖 29 國外前五名企業歷年件數發展圖 ..............................................................................48 圖 30 國內前五名企業歷年件數發展圖 ..............................................................................48 圖 31 中華民國專利資料庫基礎工程相關專利近十年發明人數變遷圖 ..........................51 圖 32 中華民國專利資料庫基礎相關專利 IPC 四階分類件數統計圖..............................54 圖 33 中華民國專利資料庫基礎相關專利前五大 IPC 四階類別分析圖..........................55 圖 34 中華民國專利資料庫基礎相關專利前五大類別歷年件數統計圖 ..........................55 圖 35 中華民國專利資料庫基礎相關專利 IPC 五階分類件數統計圖..............................57 viii.

(11) 圖 36 圖 37 圖 38 圖 39 圖 40 圖 41 圖 42 圖 43 圖 44 圖 45 圖 46 圖 47 圖 48 圖 49 圖 50 圖 51 圖 52. 中華民國專利資料庫基礎相關專利前五大 IPC 五階類別分析圖..........................57 各 IPC 類別國內外申請分佈圖..................................................................................59 中華民國專利資料庫基礎相關專利前六大 IPC 五階類別歷年件數統計圖..........60 指標間關係圖 ..............................................................................................................61 問卷架構圖 ..................................................................................................................67 研究分析模式 ..............................................................................................................68 分析流程與方法圖 ......................................................................................................69 技術特徵集群分析樹狀圖 ..........................................................................................77 技術特徵集群特徵曲線圖 ..........................................................................................79 技術類別特徵曲線圖 ..................................................................................................80 技術企業型態特徵曲線圖 ..........................................................................................81 技術效益集群分析樹狀圖 ..........................................................................................85 技術特徵集群特徵曲線圖 ..........................................................................................87 未考慮技術特徵集群之技術效益比較 ......................................................................91 高變動高路徑相依技術集群之技術類型效益比較 ..................................................92 低複雜低專屬技術集群之技術類型效益比較 ..........................................................93 技術特徵集群對應效益示意圖 ..................................................................................94. ix.

(12) 第一章 緒論 全球競爭核心內涵已由傳統勞力輸出提升為腦力激盪之知識競爭,知識被視為最 具經濟價值之長期生產要素,考量國際環境與政經需求趨勢,政府期將國內傳統營建 業轉型為知識密集之產業,並致力於知識技術之創新升級,以維持營建業持續競爭優 勢。另有鑑於近年來智慧財產權意識高漲,專利發展漸廣為企業所重視,專利分析與 專利地圖資訊將有助瞭解產業技術知識發展現況並預測技術知識未來發展趨勢。是以 本研究擬透過專利分析工具分析產業技術發展現況,並找出產業技術未來發展方向, 探討改善產業技術知識特徵,作為促進知識循環之依據,提供政府推動知識管理之相 關建議。. 1.1 研究動機 1996 年經濟合作暨開發組織(OECD)發表之知識經濟報告,提出以知識為本之經 濟(The knowledge based economy)概念,說明「知識經濟」係一種以知識資源之擁有、 分配、生產與應用為經濟重心之經濟型態。並指出以知識為本位之經濟將改變全球經 濟發展型態;知識成為生產力提昇與經濟成長主要驅動力,隨著資訊科技快速發展與 高度應用,世界各國之產出、就業及投資將明顯轉向知識密集型產業(OECD, 1996)。 目前政府為配合國際經營環境推動「知識經濟方案」,期建造創意、品質與速度領先 的新經濟產業結構。 往日國人之努力締造了台灣經濟奇蹟,與民生相關之食、衣、住、行、育、樂各 項經濟建設,營建工程功不可沒,顯示營建工程與民生生活其實密不可分。然隨著生 活品質之逐漸提升,各項民生相關建設慢慢達到飽和,以致近來營建業之蕭條。然配 合政府提出之知識經濟方案,營建工程可藉此轉機歸納整理產業長久以來延續發展之 龐大知識,找出產業目前應用發展之核心技術,推行知識管理促進內隱知識轉化成外 顯或共同性知識,促進知識之循環創新,提升整體產業智能與競爭力。 營建產業知識廣泛多元、量多且複雜性高等之環境背景與知識特性,致使在執行 知識管理上難以明確地劃分歸類;營建產業產品之單一性、地域性及施工團隊為臨時 性組織(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1999)及人力資源調度頻繁等特性,造成存在於臨時 性組織與個人內之知識往往隨工程專案結束後而流失,產業技術知識之分享擴散面臨 障礙;而營建產品生產成本高,降低業者對於承擔風險之態度,規劃與設計作業無太 大意願引用新式工法或技術,寧願採用舊技術、勞力密集之傳統作業方式以降低風險, 是以缺乏技術知識創新動力,加以無適當之推動研發機制,導致國內營建產業技術知 識水準一直無法提升(胡偉良、張景河、謝浩明,1997)。而在加入 WTO 開放國內市場 之環境下,國內目前重大工程多採國際標,或委託國外顧問公司作設計,工程與設施 1.

(13) 所需之高附加價值材料、零組件、新營建材料及技術多倚賴國外引進。故若無法突破 傳統營建產業型態所存在之知識發展阻礙,未來國內營建產業知識水平成長將愈趨緩 慢,生產力亦然無法有效提升與改善,競爭力將大幅落後其他國家,因過度依賴外來 技術而喪失全球競爭之優勢。是以為因應國際環境與政經發展趨勢,政府將致力於提 升國內營建產業技術知識水平,突破產業環境特性障礙,重新整合產業知識架構型態, 以期提升產業技術知識智能,維持營建業持續競爭優勢。 本研究有鑑於上述說明,產業技術知識量多且範疇廣泛界定不明,產業知識難以 蒐集分類。故擬採近十年之專利技術作為限定之研究對象,本研究即有明確之技術分 析樣本來源,並可依國際專利分類號予以明確分類,以專利技術為分析研究對象之原 因除可解決資料來源與分類問題外,亦有鑑於近年來智慧財產權意識之日益高漲,專 利為分析國家、產業或企業競爭力之重要技術發展指標,企業擁有專利數多寡不僅影 響企業競爭力,亦關乎國家整體競爭力,專利儼然已成為衡量無形知識之最佳指標。 加以專利資料較易取得,且其表徵資訊可量化,將有助於較客觀之資訊分析。近年來 國內在其他領域如視訊技術、多晶片模組、DVD、平面顯示器、語音辨識系統及材料 研發等,已有不少以專利資訊作專利地圖分析之研究案例。故本研究擬透過專利分析 與專利地圖建置等技術,作為分析產業技術現況與未來趨勢之工具。 現階段政府之知識管理推動,仍處於初步導入階段,目前已完成之相關推動發展 機制僅限於提供產業環境經營知識查詢之知識經濟入口網站及智庫、知識經濟推動進 度公告及辦理相關教育訓練與研討會議等。然在政府 e 化尚未全面完成之當下,知識 管理目前僅以單純之知識傳遞為主,並未配合各產業之知識特性進行分享與應用,加 以缺乏知識回饋之機制,無法提供知識的擷取與創新,因而未能達到知識的不斷循環 升級。目前營建產業之知識管理尚在萌芽期,為有效推動知識管理,本研究認為應先 瞭解營建產業之知識特徵與未來之技術發展情況,方能建置最適合營建產業之知識管 理。. 1.2 研究目的 本研究重點擬透過專利之檢索、蒐集及分析,建置基礎工程技術知識專利地圖, 分析國內產業基礎工程技術發展現況與未來發展方向;並以集群分析方法劃分專利技 術知識特徵,配合集群知識特徵、知識管理概念與國內產業背景條件與特性,提供營 建產業技術知識發展之建議。綜合歸納本研究期達成之目的有: 1.瞭解基礎工程技術發展現況與未來發展趨勢。 2.瞭解基礎工程專利技術知識特徵與效益間關係對知識循環之影響。 3.提供政府促進知識管理之建議。. 2.

(14) 1.3 研究對象與範圍 本研究有鑑於營建產業範疇廣泛且知識量龐大,故以專利技術為本研究主要之研 究技術來源,並參考國際專利分類號作為本研究之分類依據。國際專利分類號 (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 IPC)係目前國際間最廣為各國所採用之專利分類 法,1968 年 9 月 1 日發行第一版,迄今已修正發行至第七版。本研究係以第七版國際 專利分類號作為蒐集與分析專利資訊之依據,有關營建工程相關類別之 IPC 分類階層 如圖 1 所示。本研究初步蒐集營建相關 IPC 類別由 1994 年至 2003 年十年間之各項專 利件數統計,如表 1。由表 1 可知,營建相關之專利總件數高達一萬多筆,數量十分 龐大,為便於研究之進行乃擬將研究範疇縮小。考量因基礎工程涵蓋之範圍較廣,包 含建築與土木,加以其專利技術數量適當,適於研究分析,故本研究擬以近十年來之 基礎工程專利技術為本研究之主要研究範疇與對象。 本研究擬以自公告日期 1994 年 1 月 1 日至 2003 年 12 月 31 日近十年已通過核准 公告之基礎工程專利知識做為本研究之研究對象與範圍(基礎工程相關 IPC 之分類項 目見附錄一)。本研究之基礎工程專利資料來源除自智慧財產局中華民國專利資訊網 (http://www.twpat. com/ Webpat/Default.aspx)之專利公報資訊取得國內專利資訊,另尚 自美國專利商標局(U.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USPTO)專利資料庫取得國外於 IPC 分類中基礎工程前五大項類別之基礎專利資訊,擬進行國內外專利件數之比較, 做為國內專利技術發展之參考。專利地圖與技術知識特徵分析則仍僅以國內專利為主。 表1. 營建相關 IPC 類別專利件數統計. IPC 類別內容敘述 專利件數 E01 道路、鐵路及橋樑之建築 243 E01C 道路、體育場或類似工程之修建或其鋪面;修建及修復用之機械及附屬工具 152 E01D 橋樑 91 E02 水利工程;基礎;疏浚 1560 E02B 水利工程 357 E02D 基礎;挖方;填方;地下或水下結構物 1203 E04 建築物 9698 E04B 一般建築物構造;牆,如間壁牆;屋頂;樓板;頂棚;建築物之隔絕或其他防護 2762 E04C 結構構件;建築材料 1439 E04D 屋面覆蓋層;天窗;檐槽;屋面施工工具 606 E04F 建築物之裝修工程,如樓梯、樓面 1697 E04G 腳手架、模殼;模板;施工用具或其他建築輔助設備,或其應用;建築材料之現場 1422 處理;原有建築物之修理,拆除或其他工作 E04H 專門用途之建築物或類似的構築物,游泳或濺水浴槽或池;桅桿;圍欄;一般的帳 1772 篷或天篷 E21 鑽進;採礦 361 E21B 鑽進,如深井鑽進 156 E21C 採礦或採石 33 E21D 豎坑孔道;隧道;迴廊道;大型地下隔間 157 E21F 礦井或隧道中或其自身之安全裝置,運輸、充填、救護、通風或排水 15 總計 11862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3.

(15) 鑽進;採礦. 建築物. 水利工程;基礎;疏浚. 礦井或隧道中或其自身之安全裝 置,運輸、充填、救護、通風或 排水. 豎坑孔道;隧道;迴廊道;大型 地下隔間. 採礦或採石. 鑽進,如深井鑽進. 專門用途之建築物或類似的構築 物,游泳或濺水浴槽或池;桅桿; 圍欄;一般的帳篷或天篷. 腳手架、模殼;模板;施工用具 或其他建築輔助設備,或其應 用;建築材料之現場處理;原有 建築物之修理,拆除或其他工作. 結構構件;建築材料. 屋面覆蓋層;天窗;檐槽;屋面 施工工具. 結構構件;建築材料. 一般建築物構造;牆,如間壁牆; 屋頂;樓板;頂棚;建築物之隔 絕或其他防護附註. 基礎;挖方;填方;地下或水下 結構物 水利工程. 橋樑. 4. E21 道路、鐵路及橋樑之建築. 道路、體育場或類似工程之修建 或其鋪面;修建及修復用之機械 及附屬工具. 研究範圍專利 IPC 層級細目表 圖1. E21F E21D E21C E21B E04H E04G E04F E04D E04C E04B E02D E02B. 鑽進;採礦 建築 次部. E04 E02 E01 類. E01D. E01C. 次類. E 部-固定建築物 部.

(16) 1.4 研究方法與流程 根據前述之研究目的與範圍,本研究之研究方法與步驟流程如圖 2 所示。在確立 本研究之研究動機與目的後,初步透過國內外文獻蒐集與整合歸納知識管理、專利分 析與知識特徵等相關學理,並提出研究範疇、對象與限制。其後各階段之研究方法敘 述如下: 經文獻回顧結果與研究範疇限制,擬定專利資訊蒐集策略,使專利資訊蒐集過程 中得確保相關資訊蒐集之完整性,歸納專利分析所須之專利資訊項目應包括專利公告 號、專利名稱、公告日期、IPC 分類、專利國別、發明人、專利摘要等等,以提供後 續專利分析與圖表建置使用。 將蒐集完之專利資訊經各分析需求予以統計量化進行相關專利資訊分析,主要包 括以圖表方式表達之專利地圖(年度發展、IPC 類別、專利類型、國別…等多項分析) 及專利指標分析(數量、引證、R&D 與科技等四個面向指標),瞭解比較國內外技術發 展現況與未來趨勢,作為日後技術研發創新方向之參考。然於專利指標部分,多項指 標係以引證率為計算值,然實於國內專利資訊蒐集後,發現由於國內外專利體制之差 異,國內專利發展體制尚未十分成熟,缺乏引證次數之資訊記錄,專利說明書亦無強 制須列出其所引用之先前專利技術,致使重要之引證資訊難以蒐集統計;以致專利指 標部分之分析無法進行。 本研究後續原擬篩選專利引證次數高或係授權次數多之專利作為關鍵專利技術, 然同前述缺乏引證資訊;加以國內營建產業對於使用技術普遍缺乏專利概念,相關專 利之授權使用記錄貧乏;二者皆無法作為本研究篩選關鍵技術之依據。是以最後修正 之研究方法擬參考 USPTO 前五大重要專利技術類別,比較國內外發展差異,以專家 訪談方式來挑選關鍵之專利技術。後再經問卷方式取得關鍵技術之知識特徵與技術功 效,並調查業界對未來技術發展趨勢之看法。 問卷回收經效信度分析後,知識特徵部分擬做集群分析,分析各集群特徵值與集 群中技術功效差異;技術功效部分則以技術功效矩陣分析(挖洞技術)方法,建置技術 功效矩陣以顯示國內目前技術發展密度與技術缺口,針對缺口空白技術分析未來需求 價值性與可行性,掌握未來發展關鍵技術項目。綜合集群特徵分析、技術功效矩陣挖 掘技術缺口,並配合知識管理促進知識循環概念與營建產業現有條件背景,給予政府 促進知識管理之建議。. 5.

(17) 確立研究動機與目的. 國內外文獻蒐集與歸納. 確立研究範圍與專利檢索策略. ‧依國際專利分類號(IPC) ‧資料來源: 中華民國專利資訊網 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 ‧專利名稱、公告日期、申請人、 發明人、IPC 分類號、專利國 別……等。. 蒐集專利資訊. ‧專利地圖分析 -年度、IPC、國別、專利 類型、技術發展等分析。 ‧專利指標分析 -數量、引證、R&D、科 技指標等分析。. 專利分析. 專家訪談決定關鍵專利技術. 問卷設計、寄發與回收. 技術功效矩陣分析. ‧知識狀態特徵值專家評定 ‧技術功效專家意見 ‧效信度分析. 專利技術集群特徵分析. ‧技術數量指標 ‧技術效益指標. ‧依專家評定之知識特徵值 ‧集群分析 ‧區別分析. 技術缺口需求可行性分析. 知識集群特徵與功效比較分析. 政府促進知識管理之建議. 結論與建議. 圖2. 研究流程圖. 6. ‧綜合專利分析、集群特徵分析、技 術功效矩陣分析結果配合知識循環 理論。.

(18) 第二章 文獻回顧 本研究擬以促進產業知識移轉循環之知識管理目標,採專利分析方法為分析產業 現今與未來發展之工具,依關鍵專利技術之知識特徵與功效,配合知識循環之理論基 礎,分析因知識特徵差異造成知識效益與知識移轉循環過程之影響,提供政府規劃產 業知識管理之建議。故本章將歸納知識管理、專利分析與知識特徵之相關學理。. 2.1 知識管理概論 知識管理廣為許多企業經營者所吸引,原因在於知識管理能適時矯正早期傳統使 用方法之超額量,如企業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和縮減開支 (downsizing),而提供企業關鍵問題與趨勢適時適當之庇護。人、物、錢是傳統類型資 源,然在實際經濟活動中,知識不但可結合傳統類型之資源,並可再加以活用造就更 多元之價值觀,提升組織內創造性知識之質與量,強化知識之可行性與價值(Arthur Andersen Business Consulting, 2000)。除此之外,在面對愈來愈多間斷性環境變化下, 知識管理能迎合組織適應、殘存及勝任之關鍵議題,促使組織加強資料結合效用、資 訊技術處理容量及人類創造革新能力之過程更加具體化(Yogesh Malhotra, 1998)。基於 上述優點,近年來無論國家、產業至企業對知識之管理議題欲趨重視,文獻資料眾多, 本章節依研究需要將簡要歸納知識管理之相關文獻。 2.1.1 何謂知識. 隨著知識管理之風潮日盛,近年來多位學者對知識分別提出不同之定義,各學者 提出定義說明如下: Badaracco. J. (1992) 認為知識係從人類活動中所獲取之真理、原則、思想及資訊; 它也包含了企業創造及採取之各種形式知識,可以銷售或改良現有之產品、創新新產 品或改變生產過程或至管理方式等之知識。 Davenport & Prusak (1998) 定義知識是一種流動性質之綜合體,包括結構化經 驗、價值及經過文字化之資訊,此外亦包括專家獨特見解,提供新經驗評估、整合及 資訊等之架構。 Zack (1999) 認為知識是一種策略性資源,具有不易模仿、難以取得、難以藉由增 加投資縮短取得,知識具有加乘效果、收益遞增等特性。而知識之取得、整合、儲存、 分享和應用是企業建立持續性競爭優勢之必備條件。. 7.

(19) Papows (1999) 認為資料係簡單、沒有限定範圍之事實,資訊係包含若干資料內 容,知識則係把資訊與相關工作 know-how 連結,再據以做出決策,就變成了知識。 知識就是如此循環不已累積之結果。 Thomas Housel & Arthur H. Bell (2001) 定義知識是一種藉由人類心智活動,直接 或間接產生之觀念構思。但在現今新經濟時代的商業知識不僅包含傳統商業應用領域 知識,還包含所有人文社會與科學性知識,因而要釐清知識之定義十分困難。 Arthur Andersen Business Consulting(2000)則認為知識管理的「知識」二字,廣義 地包括了「資料」、「資訊」、「知識」和「智慧」四項概念(。而這四項概念則總稱 為「知的資產」。四者層級關連如圖 3 所示。 所謂「資料」即原始資料,為定量或統計之數字資料,可用以表顯某一時間點之 狀況。「資訊」係把所得之資料視為題材,有目的地予以整理,藉以表達某種訊息。 而「知識」則為一種藉由分析資訊來掌握先機之能力,也是開創價值所需的直接材料。 將以上三項予以組織歸納後,便具有通用性,可整理成人人皆可使用之資源。「智慧」 是以知識為根基,運用個人之應用能力、實踐能力以創造價值之泉源。. 圖3. 資料、資訊、知識與智慧層級關係圖. 綜合以上學者所述,本研究歸納所謂知識凡係由人類心智產生之各種見解、思想、 直覺、信念或文件記載、數據分析及個人經驗等有形或無形價值資產皆稱之。具有不 易模仿、加乘效果與收益遞增等特性,係為一種可不斷創新循環、應用累積之高流動 性策略資產,亦為最具長期經濟價值之生產要素。. 8.

(20) 2.1.2 內隱知識與外顯知識. 依知識之表現特性,Polanyi (1958,1996) 將知識分為內隱知識(Tacit Knowledge) 與外顯知識(Explicit Knowledge)兩種。 1.外顯知識 常存於團體。係可以客觀加以捕捉之概念,具備語言性與結構性,可用文字、科 學公式、有系統之程序等方式來表示之知識。如:報告書、手冊、電腦程式等(Arthur Andersen Business Consulting,2000)。 2.內隱知識 常存在於個人。是主觀的,難以口語化、形式化、共同化與具體化,多為抽象之 直覺、主觀之眼光與專門知識技術等(Dutta, 1997;Wagner & Sternberg, 1985)。在個人 或組織層級中須透過個人之經驗、印象、熟悉之技術、文化與習慣等方式表現(Arthur Andersen Business Consulting,2000)。 知識之轉換有四種模式,內隱外顯知識轉換交互關係如圖 4。(Ikujiro Nonaka & Hirotaka Takeuchi,1995). 內隱知識 共同化 i. g. i. i. 內隱知識 i g. 外化 i i. g. o. g. 內化. o g. g. 個人層面 團體層面 組織層面. i. i. i. 外顯知識. 連結 i:個人 g:群體 o:組織 外顯知識. 圖4. 內隱知識與外顯知識之交互作用. (資料來源: Ikujiro Nonaka & Hirotaka Takeuchi,1995。). 9.

(21) 「共同化」係由內隱知識至內隱知識,即經由分享經驗,身體力行以致知,進而 達到轉移內隱知識之過程。「外化」係由內隱知識至外顯知識,係將內隱知識透過語 言、隱喻、類比、觀念、假設等將想法表現為外顯觀念。「連結」係由外顯知識至外 顯知識,係將觀念加以系統化而形成知識體系之過程,牽涉到結合不同外顯知識體系。 「內化」則係由外顯知識至內隱知識,以語言、故事傳達知識,或將其製作成文件手 冊,均有助於將外顯知識轉換成個人內隱知識。 Ikujiro Nonaka & Hirotaka Takeuchi(1995)強調組織內部創造知識之過程即係外 顯知識與內隱知識這兩種知識交互作用之結果。知識轉換過程中彼此相互並列與交互 作用,才能提升組織之知識層次,加強知識之可行性或組織力,使知識成為創造競爭 力之來源。 2.1.3 知識管理之定義. 由於全球目前對知識管理課題之廣泛重視,近代有許多國內外學者分別對知識管 理下了不同敘述之定義,其中較常見與較為多人所理解認同之學者定義,歸納內容說 明如下: Jeff Angus and Jeetu Patel (1998)提出知識管理係一種經營企業之方式與概念,基本 上係一知識蒐集、知識彙整、知識昇華及知識轉移四個階段之循環流程。所謂知識蒐 集係指將外在取得之資訊及資料等型態知識帶入組織系統中。知識彙整是將各種資 料、資訊、議題等加以分類並建立關連,讓使用者易於搜尋使用。知識昇華則是將知 識加以精鍊,經由發現知識關係、抽象化、綜合及分享,進一步增加其附加價值。知 識轉移則係將知識傳送給需要之使用者再加以利用。 Hanley(1999)將知識管理定義為一個能夠管理知識之創造、擴散與影響力,以實現 組織目標之程序活動,綜合展現組織之設計、經營原則、製程、組織架構與應用技術 等,幫助知識工作者以驚人之效率展現其創造力與能力,為企業創造價值。 Sarvary(1999)提出知識管理係一種商業程序(Business Process),係企業創造和使用 其組織知識的程序,其中包括組織學習、知識生產及知識分配等。 國內學者劉常勇(1999) 定義知識管理為有關知識之清點、評估、監督、規劃、取 得、學習、流通、整合、保護、創新活動,並將知識視同資產進行管理,凡是能有效 增進知識資產之活動均屬之。 林煌興(1999)則認為知識管理所代表之意義係收集在企業中流通之所有資料,並 且透過現代科技化方式,將這些資料整理、分析成有用之資訊及企業經驗。 知識管理至今仍無一明確之定義。雖然某些管理顧問公司和調查報告都有定義, 但這些都不是公認之知識管理定義(Arthur Andersen Business Consulting,2000)。本研 10.

(22) 究綜合以上學者所述,歸納所謂知識管理係將知識視同資產進行管理,舉凡與知識相 關之儲存、維護、分析、評估、規劃、擷取、學習、應用、流通、整合及創新等種種 可促使知識循環升級之相關作業活動均屬之。 2.1.4 知識管理架構. Heisig (1998) 將知識管理架構分為核心知識轉換流程與其他輔助作業活動兩部 分,整體知識管理架構圖如圖 5 所示。其中知識管理之核心流程係提供一知識循環之 概念,包括知識之創造、儲存、擴散與應用等四個階段,其旨即係在促使內隱外顯知 識間之轉換,進而由創新升級之知識創造更高價值。而外圍之輔助作業活動如資訊技 術、領導力、共同文化、人力資源管理、控制與管理、企業程序組織等,即係一系列 促使知識循環之輔助工具或管理方法。是以依 Heisig 提出之知識管理架構,知識循環 係知識管理之核心精神與目標,而輔助之作業活動即係在管理知識過程中較具體化之 應用工具與實際策略。 企業程序組織. 規劃知識目標. 定義知識 資訊技術. 控制與管理. 知識創造. 知識應用 價值創造 企業流程. 知識擴散. 知識儲存. 人力資源管理. 領導力. 共同文化. 圖5. 知識管理的核心程序與相輔作業活動(註 1) (Heisig, 1998). 在 Heisig 提出之知識管理架構中,核心之知識循環過程包括了知識地創造、儲存、 擴散與應用四個階段。各階段內容與輔助作業間之交互關係說明如下: 1.知識創造. 11.

(23) 舉凡可促進創造知識之各項手段和工具,如外顯知識之獲得(整合歸納、顧問諮詢 和專利取得等);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專案團隊之訓練機制應強調顧客與經驗學習之 應用和引發內隱知識之方法(註 2)。 2 知識儲存 透過資訊技術所儲存之知識手冊、資料庫、案例、報告甚至組織之程序與法規等 具體化文件檔案,可視為儲存知識之一部份。然仍有大部分知識之儲存主要表現在組 織中各個知識工作者腦中所吸收之知識(註 3)。 3.知識擴散 在正確時間將正確知識提供給正確之知識使用者係擴散轉移知識之最終目標。然 以資訊技術而言,如企業內外之網際網路系統,僅能在企業組織團隊間存在彼此間之 互相信賴與瞭解時,方能提供最大化附加價值。因此要使資訊技術能發揮最大功效, 將儲存之具體化文件再透過資訊技術達成知識之轉移與擴散前,需先建立組織之共同 文化基礎,培育共同性之語言與文化方可使組織成員間增加信賴並較能掌握正確之知 識意念傳達,此對於知識擴散係非常重要的。然從另一觀點而言,部分知識係存於各 知識工作者腦中,此可利用邊做邊學(training-on-the-job)、技術顧問指導或訓練研討會 等方式,傳遞員工知識經驗予其他組織成員(註 4)。 4.知識應用 知識擴散之目的即係為達成知識之應用與創新,發掘組織問題進而能運用適當之 知識予以解決問題,並以知識應用之結果提出改善,除表現知識管理階段性成果,並 可促進適應於組織之知識創新,是以知識之應用係知識管理最重要之課題。知識管理 主要就是提供方法與工具來克服無法發明創造(not-invented-here)知識之障礙,創造知 識之障礙包括單一思維思考,或以現存不正確有瑕疵之資料與資訊作為發展、尋求解 釋之基礎等(註 5)。 綜合以上,可知在知識管理中,知識之循環與組織內其他輔助作業息息相關,知 識需在良好之知識循環環境下,方得以觸發或移轉應用。配合企業流程運用資訊技術、 培養有效領導、建立企業共同文化、改善人力資源管理及發展控制技術等管理手段與 技術方法,促使知識不斷地循環而創新升級,此方為知識管理之最終目的。. 12.

(24) Arthur Andersen & APQC (1996) 則提出知識管理架構則係由發展、充實組織知識 之管理流程和相關促動因素所構成(圖 6),然為促使知識量之成長與提升知識品質,各 項要素並非各自獨立,而係在緊密相關聯繫中產生作用。在實際執行知識管理時,促 動要素之確認係為重要之前置工作,因為促動要素之控制將影響知識管理執行時發揮 綜效效果,有助於知識管理之達成,並提升知識管理帶來之實際與潛在效益。 知識管理流程 策略&領導 應用. 創造. 適應 知識. 績效評估. 確認. 分享. 組織文化. 蒐集. 組織. 資訊科技 知識管理促動要素. 圖6. 知識管理模型. (Arthur Andersen & APQC, 1996)). 知識之創造、確認、蒐集、導入、組織、應用與共享等過程,皆會受到促動因素 之影響,相互連結以形成資訊與知識之擴增。然這些過程並非僅單方向作用,而係彼 此間相互影響。透過這些過程之反覆循環進行,知識資訊獲得更多累積,進而提升組 織智能。 綜合上述學者理論可知,導入知識管理之主要目的係不斷創造新知識,其主要之 核心作業乃促使知識狀態之轉換與擴散,以利知識不斷地循環與創新;進而大量提升 知識數量並加以有效應用。此外知識管理之相關輔助作業猶如知識管理之基礎建設, 其目的係提供一個良好之知識循環工具與環境。 本研究以知識管理核心理論為基礎,即以促進營建業技術之知識循環為目的,擬 定產業各類技術相關建議,進而奠定營建業技術知識管理之基礎。 2.1.5 知識管理輔助工具. 本節概略性之歸納推行知識管理所需之輔助工具,以採用適當方法作為本研究後 續之分析工具。本節歸納輔助推動知識管理之輔助工具包括知識管理成熟度評估、文. 13.

(25) 件管理、智慧財產管理、企業資訊入口網站、知識社群、線上學習與協同作業等工具。 各類工具簡要說明如下: 1.知識管理成熟度評估 許多企業或組織在推行或導入知識管理時,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不知組織內部是 否已準備好導入知識管理系統。企業必須先瞭解組織中之知識管理程度及企業本身現 況條件,方能成功而有效地達到推行之知識管理目標。 知識管理成熟度評估系統主要係以知識成熟度整合模式(Knowledge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CMMI)為基礎,其規劃理念與能力成熟度整合模式(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CMMI)一致,由組織在不同知識實務領域(Knowledge Practice Area)所執行之狀況來加以協助,瞭解組織在知識管理上目前所達到之成熟 度,組織可在哪些知識實務領域上做進一步之改善與規劃,以提升至下一個成熟度等 級。藉由此成熟度評估模式可讓企業或組織了解自身之知識管理成熟度,並能藉由欲 達到之成熟度等級,清楚地設定知識管理改善目標與方向,有系統地實踐與導入知識 管理。 在 KMMI 知識管理成熟度模型當中,以組織、流程、技術三個領域來作為觀察組 織知識管理目前進行狀況之三個主要面向。在評估知識管理成熟度時,將分別自這三 個領域當中,調查組織的重視程度以及推動的規劃活動等,瞭解組織是否已經有足夠 之證據(Evidence)來顯示組織已經達到某一種知識管理的成熟度等級。根據 CMMI 之 階段層級,KMMI 將組織之成熟度分別定義為初始、重複、定義、分享管理與創新五 個層級,各層級具備之能力與特質如下表 2: 表2. 知識管理成熟度各層級之能力與特質. 成熟等級 初始階段 (Initial) 重複階段 (Repeated) 定義階段 (Defined) 分享管理階段 (Sharing Managed) 創新階段 (Innovation). 具備之能力與特質 組織中沒有經過整體規劃的知識管理相關活動。對於知識的取得和創造,全賴個人 的本事和使用的工具。 組織具有簡易的知識管理措施或活動,讓組織成員可以仰賴可以重複利用的資訊來 執行任務 。 知識管理已經與組織的策略目標、願景相結合。組織中已經建立了一致的管道和方 法來管理知識以及分享知識。 組織中建立了有效率的方式來取得、再利用知識,並且知識分享與交流暢通且積極。 組織得以發揮現有知識來強化組織本身的創新競爭力。 資料來源:碩網資訊,2003。. 2.文件管理 文件管理系統係用來處理企業組織資訊流通之工具,可整合 Fax、E-Mail、各種表 單及記錄等類型文件,把資訊適時地提供給適當之需求者。知識管理之主要活動即係 管理資訊之流動,收集、整理企業組織過去或現在之知識與資訊,讓需要者能即時快 速獲得正確之資訊。知識管理之目的係要提升企業智能;企業智能之高低可說取決於 14.

(26) 企業資訊分享之廣泛程度。文件管理系統即係提升企業組織知識分享之工具,企業組 織內之資訊經由文件管理系統辨識、分類與儲存,被轉化為結構性之文件,透過網路 機制提供所有知識工作者輕易取得之相關文件,可以達到廣泛分享資訊的目的。(黃順 昭,1999) 建立完整之文件管理系統端賴於整個企業組織中所有人員之配合及所有管理資訊 系統之整合與建置。在建立組織架構與管理資訊系統架構時,即應先行考量對於知識 管理及企業營運之需求和期許,進而逐一架構各個相關之管理資訊系統。廣義之文件 管理應包括前端之情報管理、行動文件管理與後端之專業知識庫管理或係所謂之企業 知識入口管理。而文件管理執行上應考量文件資料型態、文件儲存架構、文件分類與 關鍵字、不同文件之歸檔與數位化、數位文件尋找與檢索、數位文件行動化、數位文 件群組分享與權限管理、文件版本管理維護與更新與文件備份與安全保護等重點,讓 需求者迅速獲得相關文件,並使任何型態之文件都能很容易地進入文件管理系統運作 之管制中(楊舜仁,2000)。 3.智慧財產權管理 在知識經濟時代中,企業擁有之知識或稱為無形資產價值,已經逐漸超越一般有 形資產。根據美國紐約大學財務會計系 Baruch Lev 教授於 1999 年之研究報告,研發 能力是影響企業未來盈收與企業價值之主要因素,而公司專利數量與品質正好可以反 應該公司之研發能力。因此,知識經濟時代之獲利模式即係對智慧財產(尤其是專利) 進行「對內管理、對外分析」(李柏靜、康銘元,2003),對內係管理自有智慧財產之 現況與運作,並避免專利間侵權問題之發生;對外係分析整體技術知識發展局勢,衡 量未來具競爭力之研發方向,以降低創新研發之不確定風險。 智慧財產管理(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係將企業內部所有知識化之價值 資產視為企業之智慧財產加以管理運用。智慧資產之來源多仰賴專利或學術論文等技 術文獻來獲得知識內容,其中因專利為具有產業利用性、新穎性和進步性,且根據世 界智慧財產局組織(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WIPO)之報告,專利說明書 包含全球 90~95%之研發成果,其他技術文獻(如論文或期刊)僅佔有 5~10%。故專利 資訊係各產業中最尖端、最能創造競爭優勢之技術指標,專利資訊分析結果將係企業 在永續經營策略標的之重要參考依據,知識管理過程中實不能忽略專利資訊所帶來之 重要訊息(劉淑德,2002)。 智慧財產分析最主要係指專利分析。專利分析係以專業之專利資訊分析,瞭解科 技目前發展現況,更進一步的瞭解產業與科技的發展趨勢。協助決策者評估研發方向、 提供研發策略建議、判斷技術之可行性,加速並掌握技術價值的研發方向,都是企業 在做好研發規劃管理所不可不知的重要議題。內容包括:(亞太智財科技,2003) (1)進行專利檢索、書目資料統計與分析 (2)進行專利統計與分析 15.

(27) (3)分析技術發展趨勢、技術發展階段、技術難度與技術層次 (4)尋找技術發展空間,提供技術改良參考資訊 (5)根據統計分析後所設定評估標準,提供企業研發策略擬定建議 專利分析係輔助知識管理過程中知識研發創新方向之重要指標,避免人云亦云盲 從之錯誤發展決策,確保知識發展之正確性,使知識管理配合趨勢之發展得以效益最 大化。 4.企業資訊入口網站(EIP) 企業資訊入口網站係單一之傳遞介面型態,整合企業內、外部環境中所需之各樣 資訊,使員工、顧客及企業之合作夥伴,透過此介面可依各別權限即時獲得所需資訊, 以提昇企業的競爭力。「企業資訊入口網站」之概念來自於 Yahoo、Kimo 這些企圖扮 演網際網路單一進入及瀏覽點之「入口網站」,這些入口網站最早期之功能便是「搜 尋引擎」,協助使用者在廣泛之網際網路中搜尋所需資訊之網站連結,而搜尋引擎後 來也成了入口網站最基本必備功能之一。 然由於網際網路發展快速,使用者面臨的不再是資訊不足,而是如何獲得有效之 資訊,因此入口網站便依據網站所提供之內容類別,將其結集、歸納於不同之群組(如 氣象、股市及新聞等),讓使用者能便利地從這些分類中找到所需資訊(遠擎管理顧問, 2003)。 故企業入口網站建置之重點,首先必需係透過單一介面來有效率地整合不同資訊 來源;並透過角色設定及權限管理,提升組織內文件管理及傳遞之安全性;而為加速 使用者之使用效能,須建立個人化桌面設定,以協助使用者安排例行工作,提昇員工 工作效率,同時可根據所需知識來源自行訂閱或搜尋(陳永隆,2003)。 5.知識社群 所謂社群(Community),係由來自同樣團體組織之人員因互動之需求所凝聚而成。 知識社群(Knowledge community)即係透過網路社群之互動與分眾特色,輔以實務社群 之搭配運作,建立以專業技術與知識領域為主之討論區、專欄區、留言版、聊天室、 研討會、公佈欄等等,讓企業內部之知識工作者能夠經由選擇特定專業領域,與其他 具有相同專業領域或對該專業領域有興趣之跨部門員工,進行互動並創造知識、分享 知識之平台。透過知識社群的持續性互動,可以達到共同創造知識、分享知識,不僅 可提昇員工個人知識,並可增加企業競爭優勢。 完整之知識社群除包括「虛擬」知識社群外,尚須建置「實體」知識社群(圖 7)。 「實體」知識社群可以藉由企業本身核心競爭力定位、個人核心專長調查、讀書會、 定期講座、專業評鑑等活動設計,找出跨部門但具相同知識領域或專業背景者。「虛. 16.

(28) 擬」知識社群則透過網路社群互動平台,提供相同知識背景或知識專業者一個互動之 空間,讓個人之隱性知識得以自由發揮(陳永隆、金元宇,2001)。 知識社群. 實體社群. 讀書會. 定期講座. 教育訓練. 虛擬社群. 專長評鑑. 圖7. 討論區. 留言版. 聊天室. 即時會議 文件交換. 知識社群架構. (陳永隆、金元宇,2001). 知識社群之價值與意義是讓經營者與企業員工能夠透過實體或虛擬之互動機制成 爲知識經營者與知識工作者;同時,並讓企業早日導向智慧型企業與學習型組織。另 外,結合知識社群跟企業智庫,可進一步協助企業創造、儲存、分享與更新知識,進 而發揮知識分享與再使用之價值。 6.線上學習(e-Learning)平台 所謂線上學習係指透過數位工具,經由有線或無線網路取得數位教材,進行線上 或離線學習以提高成效之學習活動。然學習之內容並非侷限於瀏覽網頁,其最大特色 在於結合通訊、電腦與影音多媒體技術作為學習之表現與互動方式(陳永隆,2003)。 線上學習僅突破時空限制,從傳統教室之教育訓練型態,轉型成為運用網際網路之學 習方式,更提供使用者隨時隨地進行學習之環境。在此架構下,學習與教學者雙方可 不再受限於傳統面對面教學形式,學習者可依自我習慣與狀態調整學習進度。對於教 學單位或企業組織而言,線上學習亦可降低教室設備等實體成本之費用支出,據統計, 線上學習可為組織節省 15%~50%之訓練成本(CNET, 2003)。 線上學習概念涵蓋範疇廣大,大致可分為學習者與教學者、數位教材與線上學習 管理系統(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LMS)為主。其中線上學習管理系統則係線 上學習之核心,負責提供虛擬之學習環境以進行線上教學、討論、學習活動、評量、 學習紀錄及進度追蹤等功能(CNET, 2003)。其所代表之意義,不僅止於將教育訓練 e 化,而係藉由學習、討論與傳授知識,改變整體企業組織型態與競爭能力。 7.協同作業 協同作業(Collaboration)係指一種協調組織作業與提供組織效率之服務。當組織中 成員之間,為達成各項工作或專案之目標時,彼此分享時間、工作、資源等資訊。並 17.

(29) 以自動化流程之方式將所有作業串連,如透過遠端互動工具之協助,進行電子文件交 換、聲音傳遞、影像輸送,以完成非面對面之專案執行、多邊會議、線上學習等遠距 溝通作業。所謂遠端互動工具包括 BBS 網站、討論區、留言版、聊天室、視訊會議系 統、電子白板、線上學習系統、遠距專案時程管理等工具(陳永隆,2003)。如配備行 動辦公室,可自手機上處理傳真、電子郵件等,就是極佳之協同作業加值功能。 綜合上述,文件管理、企業資訊入口網站、知識社群、線上學習與協同作業等輔 助工具,多屬於建置企業內部或企業與其他企業及產業間外部知識交流之系統環境, 而知識管理成熟度評估與智慧財產管理兩大工具,則屬於在推動知識管理之策略執行 面上,提供推動知識管理發展之參考資訊與方針。在營建業如今欲引進產業知識管理 之初,政府已陸續建置不少之系統環境,然推動知識管理之實際方法與策略卻較無明 確之依據與政策,故本研究擬採智慧財產權管理之工具,分析目前產業知識現況與未 來發展趨勢,以輔助政府作為推動知識管理之參考依據。. 2.2 專利分析 本研究擬利用智慧財產權管理中重要之分析工具-專利分析,來瞭解國內產業技 術知識近十年來之發展歷程,並建置營建產業技術功效矩陣,預測未來技術發展可能 之趨勢。專利分析一般主要可分為專利地圖與專利指標,專利地圖主要係視覺化之專 利分析方法,利用圖表顯示專利統計之相關資訊,配合相關專利與技術發展數量統計 之專利指標,可評估技術發展狀態。由於專利資訊蒐集上之限制,本研究無法進行專 利指標之分析,故本節僅針對專利地圖作歸納與介紹。(相關專利指標之定義歸納請參 閱附錄一) 2.2.1 專利地圖. 新井喜美雄(1989)提出專利地圖(Patent Map),係指將一次、二次、三次等專利 資訊及各種與專利相關之資料,以統計分析之方法,加以縝密及精細之剖析繪製成各 種可分析、解讀之圖表訊息。所謂一次資訊,係將專利申請書之說明書及圖式,原始 地複製其內容者稱之;二次資訊,即將一次資訊再加以分析,如由說明書內歸納出摘 錄,或僅看申請人、發明人、專利分類等之書目事項,統整成目錄化之文件者稱之; 三次資訊,即將一或二次資料就某一特定項目加以綜合整理,如依申請人之順序排列, 或依分類順序整理成索引,或將內容做高度之分析整合而成為專利資訊解析書等者稱 之。 陳傳芳(1993)認為專利地圖簡單來說係將專利文件中包含之資料加以分類及整 理,運用各式圖表來表現競爭趨勢與技術發展情報;也就是將個別專利文獻加以整合, 發掘出技術發展趨勢、競爭者技術動向、分析技術範圍及規劃研發項目。專利地圖之 18.

(30) 運用乃由品管七大手法演變而來,所謂品管七大手法,乃指將混沌未明之資料加以搜 集,經過周延性、互斥性之分類後,將問題顯得明確化。 張瑩珠(1999)解釋專利地圖係將專利「資料」轉換為「資訊」之系統化分析過程, 並透過企業之專利知識進行目的性分析,產生專利「情報」,以提供企業或研究機構 在投入一項嶄新技術或產品研發之前,可以掌握現行技術產品領域之「專利地圖」, 以避免闖入他人專利禁區,瞭解可以切入研發之利基與範疇。 張智翔(2000)歸納專利地圖係一種以系統化整理專利資料之方法,以地圖性視覺 化效果,讓使用者一目了然以掌握許多重要之專利資料,經由整理和分析之後,可得 到專利競爭對手、專利發明人、專利技術、專利市場及該等專利指標之優劣勢等相關 可貴專利情報。 以上,專利地圖係經現有專利資料之蒐集整合,透過數量化之數據統計分析方法, 將專利資料(如:各項專利公告之 IPC 類別)系統化轉換為具有意義之專利資訊(如:IPC E04 類專利歷年來申請件數增減變化統計),並利用各式地圖視覺化效果匯集而成之一 系列圖表系統稱之。專利地圖之圖表系統能提供更高附加價值之專利情報(如:IPC E04 類別專利發展之成長趨勢),係為將專利資訊(Information)轉換為專利情報(Intelligence) 之重要分析工具,以促使情報價值更易於讀取瞭解。 專利情報兼具經營情報及技術情報,專利地圖依不同之製作目的可區分為專利管 理地圖(Patent Management Map)及專利技術地圖(Patent Technology Map)兩大類。專利 管理地圖(如歷年專利件數動向圖、各國專利占有比例圖重要專利等)係將大量資料依 據申請件數、發明人別、申請人別、國家別、競爭公司別、相互引證情形與專利分類 等不同之方向來作歸納分析,其目的在於解析競爭公司動向、產品開發趨勢、市場參 與狀況與人才投入分析等整體經營之趨勢動態。專利技術地圖(如專利技術功效矩陣 圖、發現挖洞技術顯微圖等)則係將相關專利說明書與圖式作進一步詳細之內容研讀, 歸納各種專利之技術與功效分項指標,其目的則在於瞭解技術擴散狀況、技術開發方 向、研發主題之選定與挖洞技術解析 (陳碧莉 1999)。其相關內容彙整如表 3(新井喜 美雄 1989): 表3. 專利地圖分類表. 種類 性質 目的 圖例 專利管理地圖 經營情報 競爭企業動向; 申請件數動向圖 產品開發趨勢; 申請人分佈圖 用途開發; 發明人圖 市場新參與者狀況;構成要件圖 人才動向。 專利佔有率圖 企業相關性圖 雷達圖 專利技術地圖 技術情報 技術擴散狀況; 技術分佈圖 技術開發潮流; 技術潮流圖 研發主題選定; 挖洞發現空白技術。矩陣圖 技術相關性圖. 19.

數據

圖 1  研究範圍專利 IPC 層級細目表
圖 2  研究流程圖 確立研究動機與目的 國內外文獻蒐集與歸納 確立研究範圍與專利檢索策略  ‧專利名稱、公告日期、申請人、發明人、IPC 分類號、專利國別……等。 蒐集專利資訊 ‧依國際專利分類號(IPC) ‧資料來源: 中華民國專利資訊網 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專利分析 ‧專利地圖分析 -年度、IPC、國別、專利類型、技術發展等分析。‧專利指標分析 -數量、引證、R&D、科技指標等分析。 問卷設計、寄發與回收 ‧知識狀態特徵值專家評定 ‧技術功效專家意見 ‧效信度分析技術功效矩陣分析 專家訪談決定
圖 4  內隱知識與外顯知識之交互作用
圖 9  專利地圖製作流程圖  2.2.2  專利資訊分析與視覺化  專利蒐集資訊內容大致包括國際專利分類類別(IPC)、申請日期、申請人、發明人 等直接載明於專利公告之項目,及專利說明書內較抽象概念之技術內容。然所謂專利 分析係將現有專利資訊予以數據化表示並加以分析,依照傳統數據分析方法,大致可 分為定量分析、定性分析與相關分析三種。專利分析可應用上述定量、定性與關連分 析之分析方法整理如表 4:  確定專利分析主題 研擬專利檢索策略驗證專利檢索策略 下載專利資料 人工篩選相關專利 相關專利技術分類  繪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一、 能因應美髮技術的發展及社會需求,提升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術與素養,落實

二專 工業機械 二技 工業電子科技(高級技術員) 二專 汽車製造維修 二技 無塵室設備(高級技術員) 二專 紡織機械 二技 自動化科技電子(高級技術 二專 機電整合 二技

(1. International arts organization: A foundation, association, company, group, or unit whose mission is geared toward culture or the arts. Examples include the American Theatre

Content of employment contract: The name, job title or description (sufficient to identify the scope of work actually performed by the foreign worker), employment

This paper presents (i) a review of item selection algorithms from Robbins–Monro to Fred Lord; (ii) the establishment of a large sample foundation for Fred Lord’s maximum

Transforming Graphene Moire Blisters into Geometric Nanobubbles Jiong Lu, Antonion C.. Decouple graphene and merging of

從視覺藝術學習發展出來的相關 技能與能力,可以應用於日常生 活與工作上 (藝術為表現世界的知

 培養具有檔案學基礎知識與文化知識,掌握現代資訊技術的基 本技能,能在檔案館、國家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的檔案機構、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