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從想像到預想

(一)存在「距離感」的想像

基於先前筆者得知搭檔名字產生種種想像之後。有一天,教練跟我說搭檔目前國際 賽程已結束,剛回來臺灣,明天就會來學校和大家一起練球,所以教練要求我們多做混 雙搭配,和模擬比賽的練習。而當聽完教練給予的訊息之後,筆者便開始想像與未來搭 檔相處的情況,預想明日的情況:她明天來到學校時,我該用何種方式與她交談(例如 自在的方式、嚴肅的方式或是朋友的方式……等)。在訓練過程中,我將會先觀察她練 球的情形和習慣,透過從旁觀察瞭解她在體能和各方面技術的狀態。隨後,與教練們一 起討論我和搭檔搭配的策略和訓練內容,接著兩人熱身好之後,我與搭檔搭配混雙和另 一組隊友進行一場模擬比賽。

在這場模擬比賽中,有許多未知的可能,讓人不禁感到緊張和興奮,不知我們兩人

51

是否有足夠的默契或還需多加培養溝通?在賽場上是否能夠產生讓對手有壓力的氛 圍,或是能夠透過眼神及肢體短暫的交會傳達正確訊息?諸如此類的思緒在想像中不間 斷的湧出,促使我明日面對搭檔有更足夠的準備。

筆者當時一邊想像著搭檔打球的樣態,一邊也想像著自己打球的樣態,想像與搭檔 互動的過程……。短短的時間裡,想像有如跑馬燈一樣,快速地在腦海中閃爍,過程相 當細膩且清晰。在聽到教練給予的訊息之後,預期了未來,事先想像明天可能會發生的 事,在那想像當下,搭檔也好像與先前的想像有著不同的感覺。而為什麼會有此種感覺 上的差異呢?

首先,必須先探討這兩種想像的起始是如何發生的。第一種想像是當筆者得知搭檔

「名字」之後,腦海中呈現一連串的畫面;而第二種想像是在教練說出搭檔「人」已在 臺灣的消息之後開展。前者乃是經由語言文字連結對象,並且直接產生想像;後者則是 經由具體人物的存在而產生想像。

也就是說,後者產生一種與「實體」接近的感覺,而這個「實體」就在某處。換言 之,因為人在某處,讓筆者接收到一種「搭檔離我不遠」的訊息。由此可知,第二種想 像實際存在著「距離感」因素,因而讓筆者產生與此前第一種想像的不同想像體驗。簡 言之,在上述的過程,筆者從「想像」搭檔慢慢轉變成「預想」搭檔。

(二)感受的想像

當筆者知道搭檔人已在臺灣時,心想與搭檔認識多年,但兩人很久沒有相互聯繫,

如果明天兩人碰面,會不會跟以前的相處感覺有所不同?而當越是有如此想法時,心中 的緊張感越是明顯。因為在小時候認識時,由於自己年紀較大,相對地,在球技方面也 較為傑出;搭檔後來隨著年齡增長,球技和心理層面也大幅提升,在青少年階段就常常 出國參加青少年國際賽事,也由於這些經歷促使她後來走入職業網球運動。

52

然而,隨著技術停滯、升學壓力以及家中經濟問題等因素,使筆者到後來決定不再 出國參加國際賽會,只在國內代表學校或縣市參加全國性的賽事活動。由於自己網球生 涯沒有繼續轉入職業運動,而搭檔已經是世界雙打排名頗高的職業選手,因此,現在兩 人再次相遇可能會與當初認識的情形有所不同,包括心境、環境、經驗和待人處事等。

這也讓我不禁擔心如果明天與搭檔碰面時,會不會變得和以前所認識的她不一樣。而由 於自己最近一直專心在從事教練工作,所以大部分的時間幾乎花在習得新知與訓練選手 上,好一陣子沒有專心練球,擔心到時候會不會與搭檔練球時,狀況特別差,或是在比 賽中怯場而使她嫌棄,也害怕辜負教練團們對我的期望,甚至在學弟妹們的面前,無法 擔當他/她們榜樣。

自從聽到搭檔隔天要來訓練時,在想像的過程,不知不覺心情一直受到了影響,總 是讓人覺得很緊張,甚至產生莫名的壓力。從上述經驗可以發現,當筆者從教練那邊得 知搭檔是誰之後,腦海中產生了對搭檔面貌的想像、與她過去接觸經驗的想像以及想像 未來兩人在訓練和比賽時的種種過程;到選手得知搭檔人已在哪裡時,產生存在著「距 離感」的想像畫面……。此種預想不僅存在著聯繫「距離感」而產生的變化,這些預想 也讓選手在想像中覺知了一些「緊張」、「壓力」、「擔心」、「害怕」的感受。換言之,筆 者從教練處得知搭檔已在臺灣的消息,心中的想像隨著「距離感」的變化而改換,並促 使選手在想像的過程中,產生了一些情緒上的影響,此即有關感受的想像。

(三)過去經驗的再現

除了存在著距離感與一些情緒感受之外,預想還將引發過去成功經驗的再現。由於 前一年筆者與另一位搭檔在全國大專院校運動會中,奪得公開男子組的雙打金牌。當時 我們兩人全心全意地投入在訓練之中,在接近比賽的那一個多月裡,我們兩個每天從早 到晚不斷地在討論這次比賽的戰術,相互瞭解彼此之間的雙打站位與跑位,以及探討比 賽中任何時刻會發生的種種情況,甚至連吃飯都不放過機會地繼續討論。那時候的教練 與隊友們,皆以走火入魔一詞來形容我們當時的一舉一動,當時我們滿腦子就只想著我

53

們該如何打,如何贏得這次的比賽。當時,整個球隊的氣氛因我們而凝聚在一起,有些 大一的學弟妹還對我們透露說:「兩位學長,大一剛入學的我們面對全大運比賽,心裡 總是感到驚慌又失措,看著學長們的認真投入練球,不知不覺地帶領我們球隊進入備戰 狀態,促使我們決定不再墮落下去,學長們認真將我們帶進到比賽的氛圍之中」。

在預期搭檔隔天會來到學校一起練球的當時,心中卻浮現過去比賽成功的場景。筆 者在當下預想的過程中,不知道為什麼也回想起去年的比賽感受,回想起與上一位搭檔 接近完美的搭配,與他一起練球的情況以及比賽的種種畫面。為什麼當下會想起去年的 比賽經驗呢?是不是想讓自己去年的經驗延續下去呢?筆者試問,在這次全大運公開混 合組雙打比賽的預想,不時出現這種過去比賽經驗的想像,這意味著什麼?這些過去經 驗的再現或許在這次的比賽中,運作著影響筆者在比賽中的某種密切關係,此即下一章 會進行探討的主題。

二、從預想到真實

(一)接近「真實感」的想像

由上述可知,從一開始的「想像搭檔」到這裡的「預想搭檔」,在這過程慢慢地由 空虛的意象逐漸增加了一些身體感受,即選手的想像中存在著距離感、緊張感、壓力 感……等,也重現一些過去自身的經驗,這些想像慢慢地、逐步漸進地有著越來越真實 的感覺。以下筆者試舉一例證對比,以說明這種從想像到預想的想像轉變。

假設筆者有一天和朋友說:「總有一天,我們一定要去臺北小巨蛋的網球場看海碩 國際女子網球挑戰賽。」於是我們兩人便開始想像臺北小巨蛋的場景,觀眾席坐著滿滿 的民眾,看到許多來自各個國家的優秀選手,也看到一些在國際賽事中發光發熱的臺灣 選手,看到她們在球場旁邊的練習場練球。最後並想像如果我們有去看比賽的話,一定 要看到中國選手李娜的打球風采……。

54

到目前無止,這場球賽並未真正出現,但我們卻想像著它。後來我們得知比賽就在 明天舉行,賽事大會也公布確定中國選手李娜會來臺灣參賽,而且她人也已在臺灣適應 天氣及生活作息。於是我們便開始預想明天的種種畫面,想像到能看到自己偶像的心情 真是讓人緊張又興奮,而當下感覺與自己的偶像相當接近……。這種「預想」當然比原 先的想像要來得真實許多。

從此舉例對照本研究案例來看,筆者的想像轉變乃是從「空虛感」的想像循序漸進 至「滿實感」的預想。就主體端來說,這是兩種不同的想像形式;相對地,對客體端而 言,此想像對象也會隨之變化,而從「虛無」進階到「存在」。

總而言之,雙打選手從想像到預想乃是呈現兩種不同的想像形式,以及兩種不同的 想像對象,雖然就事件或經驗本身來說,兩者存在著同質性,但卻不能因此將它們的本 質視為等同。簡言之,雙打選手從想像與搭檔相遇到真實與搭檔相遇,是以不同層次的 想像質地,逐步、漸進地進行。

(二)實際相遇的經驗

初次真實地與搭檔相遇經驗,是在她回國來到學校裡練球。搭檔來學校練球的那一 天,當我到球場的時候,搭檔已經開始與球隊的學妹們練習,熟悉學校的練習環境。而 我到現場時,卻突然感覺到自己的身體疲累,由於來得突然,當時的疲累感至今仍讓我 印象非常深刻。

由於世界排名百名多的搭檔就在眼前,可能在無形之中產生巨大的壓力,即使經過 先前無數的想像與預期,並確認自己已做好準備;但是當搭檔就出現在眼前時,仍讓我 有退卻的想法。當天看到搭檔時,總覺得對練球產生排斥,有種意圖逃避的奇怪感受,

這在筆者運動生涯中是極為罕見的。

回想筆者當天到球場時,連從球袋裡拿出球拍的動機都沒有,只想在一旁觀看著搭

55

檔練球。當時心想,搭檔會不會好奇為什麼我不練球?而她看到我的感覺又是什麼呢?

檔練球。當時心想,搭檔會不會好奇為什麼我不練球?而她看到我的感覺又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