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追尋本真性的旅程

第一節 初訪本真性

儘管我們現在獲得了遊戲作為酒神教育的優先探索對象的證成,我們卻還不 知道,我們想要達到的目的是什麼;也就是,面對彰顯著現代性主宰力、由虛無 主義支撐的日神教育,我們希望追求的價值是什麼?或者退一步言,身處在現代 社會的規範與限制中,還剩下什麼價值能夠令我們找回失落的意義、失落的目的,

以及失落的自由?在此問題上,Taylor(1991)和教育哲學界中的 Nietzsche 研究 先驅D. Cooper(1983)提出了相同的答案:本真性(authenticity)。

在深入探究本真性這個概念之前,有兩項必要的預備工作,其一是本真性在 學科上的地位,其二是它的字義初步分析。首先,本真性在哲學史出現的時機相 當晚─我指的是作為一個被放在特定問題脈絡使用的專門術語出現─最早的是 二 十 世 紀 的 Heidegger 。儘管有關本真性 的文獻多半會追溯至 十八世紀的 Rousseau(Cooper, 1983; Guignon, 2004; Lowney, 2009; Splitter, 2008; Taylor, 1991;

Trilling, 1971; Varga & Guignon, 2014; Williams, 2002),但是這些回溯,都是用現 在的本真性概念來解讀過往的哲學史,無論是 Rousseau、Kierkegaard 或是 Nietzsche,他們都沒有有意識地使用本真性這個字。是在 Heidegger 提出了「本 真存有」與「非本真存有」後,本真性才以自己的面貌受到討論。

在這些本真性的文獻當中,又分為「存在主義的本真性」、「政治哲學的本真 性」與「藝術的本真性」三種主流論述。存在主義的本真性自然是承襲著Heidegger 與 J.-P. Sartre 的傳統(有人會將前述幾位哲學家也算進來);政治哲學的本真性 都圍繞著Taylor 的《本真性的倫理》;藝術的本真性則關注於原作、仿作與複製 品之間的關係。

其他學科領域也不乏有關本真性的文獻,但上述三種佔了最多部分。我們要

42

探究的是酒神的教育,酒神的教育是基於對現代性的病徵而提出的新概念,因此 只要將焦點放在存在主義的本真性與政治哲學的本真性即可。

另一項預備工作,是本真性的字義分析,以及為何要翻譯作「本真性」。

Heidegger 一開始用的是 “Eigentlichkeit” 這個字,是來自於加上了抽象名詞字尾

“-keit” 的副詞 “eigentlich” 。 “Eigentlich” 有「其實」的意思,例如「我其實是 個女的」(Ich bin eigentlich eine Frau.)。而去掉了字尾 “-lich” 的 “eigen” ,意思 是「屬於自己的」,例如「我自己親眼看到的」(Ich habe es mit eigenen Augen gesehen.)或「Laura 沒有自己的房間」(Laura hat kein eigenes Zimmer)。由此我 們可以看到, “Eigentlichkeit” 同時具有「真」的意思(取其「真實」義),也有

「本」的意思(取及「屬己」義)。

而在英語世界的本真性,是從 “authenticity” 而來。它的字源是晚期拉丁文

“authenticus” 以及希臘文 “authentikos” ,演變為古法文後,在中世紀傳進了英 文。目前可考據到最早的 “authentic” 的英文用法是在十四世紀,意思是「第一 手權威」。到了十八世紀,它才參雜了「忠於自己」的意思,成為「真正的」(genuine)

近義詞,這時候開始有了真正的自我,以及和該自我維持一致性(self-alignment)

的觀念在其中(Thompson, 2015)。

而到了現代,這個字同樣也有兩種解釋。在 “authentic” 的日常用法中,有 時指的是確實地符合形容詞所描述的對象,例如道地的菜餚(authentic cuisine); 有時, “authentic” 則用來指真正的根源,例如親筆簽名(authentic signature)、

畫作的真跡(authentic painting)。前者和德文一樣有「真實」義(這是真正的火 雞肉飯,不是用土雞肉假冒的火雞肉飯),後者也具有「屬己」義(這是我簽的 名,不是別人簽的)。取這兩種意思,綜合起來翻作「本真性」應當也是沒有問 題。

這項字義分析工作之所以有必要,是因為它正好牽涉了本真性的不同面向:

43

一方面要「本」──自己做決定,而非由外在力量(習俗、大眾意見、法規……

等)決定17,「自由地、完全地做自己」(frei und ganz er selbst zu sein)(Nietzsche, 1874);另一方面也要「真」──你自己做決定的時候,真的是做自己嗎?這真 的是適合自己的嗎?顯然,「忠於自己」(true to himself)(Cooper, 1983)是忠於 那個真正的自己,而非忠於某個可能被灌輸、蒙騙,或催眠的自己。

在他的《本真性與學習》(Authenticity and Learning)中, Cooper 認為,面 對Nietzsche「上帝已死」破壞了傳統價值源頭而導致的虛無主義,唯一的應對方 式就是本真地生活著。儘管Nietzsche 並沒有直接使用「本真」一詞,但 Cooper 認為用這個哲學概念描述克服虛無主義的方式是最適合的。直觀來看,本真性指 的就是忠於自己;但怎樣才算是做自己?以上兩種本真性的語意解釋及其帶來的 兩個面向,分別對應到兩種觀點:取真實義的Polonian 觀,以及取屬己義的 Dadaist 觀。前者主張存在一個「真正的自我」──本真地活著即是去找到它,並按照那 個真正的自我行為;後者則認為,重要的是我的行為是否是「出自於我自己」的 抉擇,而不受到其他外在條件侷限。

Polonian 觀與 Dadaist 觀顯然預設了不同的自我理論(theory of self)。但 Cooper 認為,這兩種觀點要不是會陷入一種自我沉溺,就是忽略了他者的認可在 自我認同中的重要性。若只是做自己,卻又恐淪於漫無目的、缺乏價值性的個人 主義。因此,本真性同時需要「情境的考量」(situational concern)和「投射的考 量」(projective concern)。情境的考量不將「發現自我」視為只與自身有關的孤立 反思;自我總是「在世存有」(In-der-Welt-sein),需要考量到我所身處的環境,

我如何與他人互動。人無法逃脫情境,他總是在情境中(situated)。因此唯有考 量到情境,發現自我、做自己才有意義。投射的考量則強調,自我是不斷變動的,

想要發現一個真正的、不變的自我,容易變得固執、不願意改變。因此重要的是 我的所作所為能夠「投射」到自己、屬於我的人生,而非受到外部力量的控制與

17 這裡的「本」是動態的「回溯其本」的意思,而不是靜止的「本來面貌」。

44

限制。情境與投射的考量兩者缺一不可。

至此,我們還僅停留在藉由語意分析對本真性概念所進行的粗略瞭解上。他 要能成為值得追求的價值,成為酒神教育不同於日神的特徵,還需要其它工作的 輔助。這個輔助工作分為三部分。第一,本真性的來源和理論基礎。這部分將會 是歷史性的考察。第二,本真性和其它看起來相似的概念有何關係?這些概念包 括了「真誠性」(sincerity)、「自律」(autonomy,或譯為「自主性」)以及「認識 自己」(Know Thyself)。第三個部分,則要回到這個工作一開始的探究問題:為 什麼要追求本真性,而不是其他價值?酒神教育為何需要本真性以對抗日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