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俄羅斯反恐案例

第一節 別斯蘭事件始末

壹、車臣共和國簡述

車臣共和國隸屬俄羅斯聯邦,地理範圍在北高加索經濟區(North Caucasus Economic Area),現已成為北高加索聯邦區的一部分。車臣地區面積大約一萬五 千八百公里,人口為一百二十六萬人,人口構成以車臣族、俄羅斯族為主。104共 和國外部東鄰達吉斯坦共和國(Dagestan Republic)、西觸印古什共和國

(Ingushetia Republic)、南銜喬治亞(Georgia)及南奧賽提(South-Osetiya)、北 接斯塔夫羅波區域(Stavropol Krai),車臣共和國地理位置圖請參考下圖 3-2。

圖 3-2 車臣共和國地理位置圖

資料來源:Wikimedia Commons,<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Atlas_of_Chechnya>,

2015/1/31。

104俄羅斯全國人口普查網站,<

http://www.gks.ru/free_doc/new_site/perepis2010/croc/perepis_itogi1612.htm>,2014/12/28。

69

Enderi,這是俄羅斯正式侵入車臣的開始。106俄羅斯對車臣地區的治理大致可分 為三階段:帝俄時期、蘇聯時期以及蘇聯解體後。

一、帝俄時期:帝俄時期的俄羅斯對高加索地區政策大致可以葉爾莫洛夫

(Aleksei Yermolov)的治理為界,分為早期的懷柔統治;以及後期葉爾莫 洛夫的征服高加索計畫,包括一些其他對車臣人的歧視政策以及對車臣的掠 奪,這些政策進一步導致了一八四 0 年的高加索戰爭(Caucasus War),一 直到一八六四年才平定。107

105John B. Dunlop, Russia Confronts ChechnyaRoots of a Separatist Conflict(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pp.3-6.

106Ibid,p.6.

107Ibid,p.23-28.

108山地自治共和國的六個行政區包括車臣(Chechnya)、印古什(Ingushetia)、奧賽提(Ossetiya)、

卡爾巴達(Kabarda)、巴爾卡爾(Balkariya)及卡拉恰(Karachai)。

70

策,也就是將車臣人、卡拉恰人及巴爾卡爾人等驅逐到所謂的「特別殖民地」

(Special Settlement)中進行勞動,109因而導致高加索地區行政區疆域的改 變;最後則是在史達林死後,於一九五七年通過的「重建俄羅斯蘇維埃聯邦 社會主義共和國的車臣-印古什蘇維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On

Reconstituting the Chechen-Ingush Autonomous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 within the Russian Soviet Federative Socialist Republic)命令,取消了先前對 車臣人及印古什人居住的限制,110在一九六 0 年到一九九 0 年則持續了一段

(Anti-Terrorism War),而在巴薩耶夫(Shamil Basayev)所發動的「達吉斯

109Robert Seely, Russo-Chechen Conflict,1800-2000: A Deadly Embrace(Portland, OR:Frank Cass,2001), p.82.

110Valery Tishkov, ChechnyaLife in a warTorn Society(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4),pp.29-33.

111在車臣-印古什蘇維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中的三個印古什區域於一九九一年十一月三十日及 十二月一日所做的公民投票中,超過百分之九十的印古什人贊成在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 和國下成立新的印古什共和國。

112並於該年於莫斯科簽訂「俄羅斯聯邦與伊奇開利亞車臣共和國和平與相互關係原則條約」

(Treaty on Peace and the Principles of Interrelations Between the Russian Federation and Chechen Republic Ichkeria),而此條約在國際法上的解讀,則是俄羅斯承認車臣唯一獨立國家的條約。

71

坦危機」,113促成爆發第二次車臣戰爭的導火線,在普京的領導下,俄羅斯 隊車臣的態度漸轉強勢,以武力解決車臣內部問題。

113巴薩耶夫在一九九九年,帶領一、二千名武裝人員進入達吉斯坦共和國,準備將車臣與達吉斯 坦合而為一,為「達吉斯坦危機」之始。

72

(Chechen-Ingush Popular Front)開始一連串的民族分離運動,包括車臣人民全 體大會(OKChN)、一九九一年的八月政變,以及後來的兩次車臣戰爭。可以看

114依本文所列的俄羅斯統治時期來看:帝俄時期有一七八五年的曼蘇爾(Sheikh Mansur)七年 抗爭、一八一七年到一八六四年由穆拉(Kazi Mullah)、嘎姆札特別克(Gamzat-Bek)、夏米爾

(Imam)等人領導的高加索戰爭;蘇聯統治時期的恐怖攻擊;以及車臣戰爭後的「黑寡婦」、民 族分離恐怖份子等。

115Paul Gilbert, Terrorism, Security and NationalityAn Introductory Study in Applied Political Philosophy(London:Routledge Press,1994), p. 109.

73

116Daniel Byman,“The Logic of Ethnic Terrorism”Studies in ConflictTerrorism, vol. 21, no. 2

(1998), pp.156-159.

117John B. Dunlop, Russia Confronts ChechnyaRoots of a Separatist Conflict, p.50.

118訴求包括:1.集體化政策的停止 2.釋放被捕人犯 3.任命車臣血統的行政首長 4.回復伊斯蘭教法 庭組之 5.車臣議會決策權的擴大等。

119Michael Fredholm,“The Prospects for Denocide in Chechnya and Extremist Retaliation Against the west”, Central Asia Survey, vol. 19, no.3/4(2000), pp. 318-21.

74

可定義為恐怖主義組織,不過在實際的區分上,仍須將恐怖主義的界定明確化,

在進行恐怖組織的討論。

75

肆、別斯蘭事件

本文在針對俄羅斯的反恐政治系統討論,選用的案例就是別斯蘭事件(Beslan school hostage crisis)。因為本案例是依非常具代表性的車臣民族分離份子展開恐 怖攻擊的例子,可以從其中看出非常典型的北高加索地區的民族、歷史對立情緒 的對立。另一方面,對於俄羅斯來說,也因為別斯蘭事件後開始調整俄羅斯對北 高加索的新安全機制等,俄羅斯政府從中體察俄羅斯反恐機制、部隊的指揮監督 等的不足,由此開始真正的改革俄羅斯反恐的相關措施。因此別斯蘭事件,在俄 羅斯的反恐歷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例證,對於建立俄羅斯反恐與中央集權的關 聯性,以及研究俄羅斯反恐的議題等是十分重要的一個切入點。

筆者將自別斯蘭攻擊事件前的車臣地區恐怖攻擊行動整理為下表 3-1,藉以 了解別斯蘭事件對俄羅斯造成危害程度的重要性。

76

表 3-1 1999 年至 2004 年恐怖攻擊活動統計表

恐怖事件發生時間 地點 傷亡統計(死/傷/人質)

1999 年 9 月 3 日 莫斯科(Moscoww) 1/40/0 1999 年 9 月 9 日 莫斯科(Moscoww) 93/249/0 1999 年 9 月 14 日 莫斯科(Moscoww) 40/0/0 1999 年 9 月 16 日 聖彼得堡(Saint

Petersburg)

2/3/0

2000 年 7 月 10 日 弗拉季高加索

(Vladikavkaz)

6/22/0

2000 年 8 月 8 日 頓河畔羅斯托夫

(Rostov-on-Don)

2/2/0

2002 年 5 月 9 日 莫斯科(Moscow) 13/116/0 2002 年 10 月 23 日 莫斯科(Moscow) 240/174/0 2003 年 8 月 車臣(Chechnya) 50/0/0 2004 年 2 月 6 日 莫斯科(Moscow) 39/140/0 2004 年 5 月 9 日 莫斯科(Moscow) 32/46/0 2004 年 8 月 24 日 莫斯科(Moscow) 71 人死傷 2004 年 9 月 1 日 別斯蘭市(Beslan) 394/491/2000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自 Global Terrorism Database 網站資料,<

http://www.start.umd.edu/gtd/search/Results.aspx?chart=overtime&search=russia>,2015/1/31。

77

伍、別斯蘭事件歷程

二 00 四年九月一日,位於北奧賽提共和國別斯蘭市的第一學校,在上午十 點時突然有三十多名的武裝歹徒乘坐一輛卡車闖入,120以槍械和炸彈脅持了全校 的師生、家長,並將他們挾制到學校內體育館突襲看守,其主要目的是要求俄羅 斯政府立即中止對車臣的侵略並將軍隊撤離車臣,主導別斯蘭事件的巴薩耶夫,

更進一步要求給予車臣獨立的地位。121事件發生後俄羅斯政府在學校周圍部屬特 種部隊及警察,並與恐怖份子展開談判。筆者將別斯蘭事件發生地點平面圖整理 如下圖 3-3:

圖 3-3 別斯蘭事件地點平面圖

資料來源:“Beslan School Siege”, BBC News, <

http://news.bbc.co.uk/2/shared/spl/hi/world/04/russian_s/html/1.stm>,2015/1/1.

120恐怖份子包括十二名車臣男性、二名車臣女性、八名印古什人、二名奧賽提人、二名阿拉伯人、

二名俄羅斯人以及一名卡巴達人、一名韃靼人和一名古蘭人。

121Anderi Smirnov, “Who Attacked Beslan?Profiling the Terrorist Group”, Eurasia Daily Monitor, vol.

1, no 101, Oct 2004, <

http://www.jamestown.org/single/?no_cache=1&tx_ttnews%5Btt_news%5D=26954#.VKS3u4sVHIU

>, 2015/1/1.

78 但根據北奧賽提的衛生部(North Ossetian Health Ministry)等非官方資料,在九 月三日就有超過三百名的的屍體被尋獲,隔天又有一百多名罹難者的屍體被發現。

124最後根據檢察總長辦公室(Prosecutor General’s Office)的說法,此次事件的罹 難者為三百三十人,包括一百七十二名兒童,125但普遍相信死亡人數會比此數字

122 Charles Gurin,“Security Force Storm School in North Ossetia”Eurasia Daily Monitor, vol. 1, no 78, Sep 2004, <

http://www.jamestown.org/single/?no_cache=1&tx_ttnews%5Btt_news%5D=2368452#.VKS3u4sVHI U>, 2015/1/1.

123Lawrence Uzzell,“Aslakhanov:Beslan Terrorist Had List of Demand” North Caucasus weekly, vol. 5, no 38, Oct 2004, <

http://www.jamestown.org/programs/nc/single/?tx_ttnews%5Btt_news%5D=2051&tx_ttnews%5Bback Pid%5D=186&no_cache=1,>,2015/1/1.

124 Lawrence Uzzel,“Could the Beslan Tragedy Have Been Avoided?”North Caucasus weekly, vol.5, no 34, Sep 2004,<

http://www.jamestown.org/programs/nc/single/?tx_ttnews%5Btt_news%5D=2018&tx_ttnews%5Bback Pid%5D=186&no_cache=1>,2015/1/1.

125“How many Terrorists Carried out the BeslanRaid?”North Caucasus weekly, vol.5, no 41, Nov 2004,

http://www.jamestown.org/programs/nc/single/?tx_ttnews%5Btt_news%5D=2072&tx_ttnews%5Bback Pid%5D=186&no_cache=1>,2015/1/1.

126魯瑞海,「331 人質之痛_俄羅斯別斯蘭人質事件評析」,輕兵器,十九期(2012),頁 72-76。

79

不足也是這次死亡人數非常高的原因。詳細的別斯蘭事件相關俄羅斯反恐行動、

分析討論將在下節中作完整的研究。

別斯蘭事件後,俄羅斯政府始檢討其反恐政策整體構成的缺失,在此次事件 中,也無疑地將俄羅斯政府面對恐怖主義行為的準備不足攤至檯面上。因此,可 以說,俄羅斯開始有系統的規劃反恐政策,是始自別斯蘭事件,這也是本文所舉 別斯蘭事件的主要因素。在下一節中,將對於俄羅斯政府在歷經別斯蘭事件後所 做出的反應進行討論,也就是俄羅斯之後的反恐體制的改革研究。而研究的重點 除了放在別斯蘭事件對俄羅斯的影響,也將就俄羅斯自別斯蘭事件後的反恐機制 建設、法案規畫等做比較,並對其他反恐相關的政策逐一討論,藉以建立出別斯 蘭事件後的俄羅斯反恐脈絡架構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