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前人研究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代新荀學」29)脈絡地自認其荀學研究乃「後新荀學」30,這便開展了新向度的荀 子哲學研究與理解──肯認性惡論價值並基於此肯定荀學的正當性。

透過以上荀學復興思潮可知,荀學本身就有著自己的正當性、理路與價值。

因此,在吸收荀學動向之後,我們便不會依著、循著、不假思索追隨著宋明理學 的思維脈絡及話語;原因在於,這樣的看法時常是有限的,甚至可能導致偏見的 產生。而且,這種偏見是無論在以宋明理學解讀《荀子》思想亦或《孝經》思想 都可以見到,也是使得兩者長期受到貶低、忽視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吸收荀學 近二十年復興思潮的動向後,今日對《孝經》的研究應該也要移去、拋開成見─

─重新看待、審視《孝經》使其思想原義與價值得以恢復,進而展開研究推進之 必要。

總而言之,以「荀學進路」研究《孝經》的意義在於:透過荀學研究的新方

向,發現與理解以「荀學」立場重讀《孝經》的可能與必要,亦即透過荀學本身 即有價值的認知,進而合理思考──既然《孝經》在荀學氛圍的漢唐時期是被肯 定的,那麼如果回到漢唐氛圍,便可以看出《孝經》價值。歸根究柢,是希望能 突破、跳脫當前以「孟學進路」(宋明理學尊孟的框架)為研究《孝經》的方法;

改以「荀學進路」來肯定《孝經》思想價值,然後思考、理解、詮釋乃至於建構 真正的《孝經》思想系統,不讓《孝經》依舊只在孟學一系的遺緒底下被理解,

以致持續遭受貶低和冷落。

第二節:前人研究成果

歷來學界對《孝經》的研究,是從注疏、版本考證、時代、作者到思想都有 涉及的,就此看來研究範圍其實並不狹窄。而且,單就本論文所關注的《孝經》

思想(哲學)一項來說,此部份的研究成果亦已不在少數。那麼,如今我又何必 要以「荀學」為進路重新再看、再次理解《孝經》呢?簡要地說,正是因為看到 前人對《孝經》思想的誤解,所以今日以不同視野、向度、進路與方法重新理解

《孝經》實為必要。

然而,這也不是在說要將前人研究成果全數揚棄,事實上他們正是吾人今天 得以另起爐灶、重新研究的重要憑藉與借鏡。具體地說,本論文將以過往關於《孝

29參見劉又銘:〈從「蘊謂」論荀子哲學潛在的性善觀〉(頁 50-77)、劉又銘:〈荀子的哲學典範及 其在後代的變遷轉移〉(頁 33-54)、劉又銘:〈合中有分──荀子、董仲舒天人關係論新詮〉(頁 27-50)。

30曾暐傑:《打破性善的誘惑──重探荀子性惡論的意義與價值》,頁 28-4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此類型其一部分的研究是以先秦「孝道發展史」為論述主軸,所以這類研究 的焦點、目的便不是深入理解《孝經》思想的究竟。甚至,在論及《孝經》思想 時,還可能帶著既定的學術框架(或受到該時代「顯學」的氛圍影響),進而誤 解《孝經》思想。

如當代新儒家學者徐復觀〈中國孝道思想的形成、演變,及其在歷史中的諸 問題〉34一文,以中國孝道發展史為論述主軸,正面推崇了「孝」的重要性。然 後,在孝道的發展上,肯認孟子論孝不僅是對孔子說孝的承繼,還是將孝概念有 所擴展者。然而,作為孝道發展環節之一的《孝經》,在其眼中卻是「偽」與「疏 謬」的,這恐怕是當代新儒學學風下(以宋明理學崇孟為尊)而有的對《孝經》

的誤會。35

事實上,這種時代「顯學」氛圍對學者的影響是很大的,所以許多哲學家都 受到影響與心靈召喚。如近代學者肖群忠的《中國孝文化研究》36,其實對中國

「孝」文化的繼往開來是相當有貢獻的;然而,文中對《孝經》思想卻往往有所 誤解。如:

「天地之性,人為貴……父子之道,天性也」強調孝是人們內心所固有的 情感,人們恪盡孝道,只是將這種情感表達出來。37

直觀將《孝經》「性」視為上同於至善天道者,因此「孝」只是內在「固有」的 湧現。然而,若細究《孝經》論「性」其實可以發現,其中是蘊含有「生」性、

「自然情感、欲望」與能善的「性」等面向的。

再者,一般來說中國的「孝道」,主要指的就是「儒家孝道」。所以也有能將 儒家經典並列討論,進而肯認《孝經》乃儒家孝道思想承繼者的研究,如陳桂香

〈試析先秦儒家「孝」的思想──《論語》《孟子》《荀子》《孝經》〉38一文便是 這樣的例子。其中除了將《孝經》視為先秦儒家孝道思想脈絡的承繼外,作者更 以《孝經》論「孝」作為論述軸心,亦即以《孝經》論孝的內容作為主幹再將其

34徐復觀:《中國思想史論集‧中國孝道思想的形成、演變,及其在歷史中的諸問題》,頁 155-200。

35按:朱子《孝經刊誤》之所以同意司馬光改《孝經》中「教」為「孝」,乃因其自身思考理路與

《孝經》所論有隔;因為對宋儒而言,「理」是最高原則,因此作為孝理者絕對高於、先於「教」

的行為的。而繼著孔孟、宋明儒說下去的當代新儒學學者,的確有可能順是而有著對《孝經》的 誤解。

36肖群忠:《中國孝文化研究》(台北市:五南,2002 年)。按:研究論及孝起源演變、孝文化的意 義、孝道與孝行的細部研究,甚至最對孝作歷史反思與當代價值探討。

37肖群忠:《中國孝文化研究》,頁 58。

38陳桂香:〈試析先秦儒家「孝」的思想──《論語》《孟子》《荀子》《孝經》〉,《樂山師範學院學 報》(第 20 卷第 10 期,2005 年 10 月),頁 67-70。按:此文先分述先秦儒家「孝」內涵及特點,

並注意到了四者(《論語》、《孟子》、《荀子》、《孝經》)論「孝」的聯繫。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它(《論語》、《孟子》、《荀子》)有與《孝經》相似內容者一併納入討論。事實上,

像這樣的論述模式,是更可能進一步從中發現《孝經》究竟與何者思想有著更多 聯繫的;然而,作者並沒有針對這個部分作更深一層的探討,而這個方向也正是 本論文所欲處理與發展的層面。

值得注意的是,尚有將《孝經》放在「儒家孝道」脈絡,卻仍以主流眼光看 待其所論的情況。如段江麗〈從家庭倫理到政治倫理──《孝經》在儒家孝道思 想史上的意義〉39一文爬梳並顯發了《孝經》文本中的政治思想;然而,最後結 論卻認為其早已是脫離原本的儒家孝道思想的。以此可知,若未對其整體思想脈 絡進行全觀,又帶著主流眼光(孟學一系)看待《孝經》的話,結果是有可能削 弱《孝經》思想價值的。

這樣看來,不論是以先秦孝道發展史為研究主軸,或是將《孝經》思想視為 先秦儒家論孝思想的承繼者(或否),前人學者在論及《孝經》思想時多仍無法 擺脫學界既有思維的牽引──依舊接著當代新儒家餘緒地以宋明理學(尊孟,將 孟子視為儒家唯一道統)思維模式來理解《孝經》思想;所以即便如後者也嘗試 對《孝經》論「孝」予以消化和理解,都還不一定能進一步察覺其思想脈絡,甚 至還可能基於詮釋者自身的主觀意識,進而誤會《孝經》所論乃至於使其思想價 值受到輕忽。

(二)從其他方面的歷史研究看《孝經》

此部分研究是既以《孝經》為主要研究對象,又以制度史、《孝經》學近代 發展史向度切入,試圖以史料研究將《孝經》價值呈顯,因此可以說是較為「客 觀化」的《孝經》研究。舉例而言,他們恰巧都以《孝經》思想在某一時期的實 際接受情況為探討,而像這樣以接受《孝經》的實際情況來看《孝經》所呈現的,

正是使其價值彰顯的積極作為。

首先,渡邊信一郎〈《孝經》の國家論──秦漢時代の國家とイデオロギ〉40 從秦漢時期的社會政治與官僚體系體認出,《孝經》正是能被實踐的政治理論代 表。基於此,他進一步提出《孝經》是有其自身特殊的國家認識、意識形態與思 想特質的。依上述可見,以「史學」視野看《孝經》,是有可能看到《孝經》思 想特殊性的;這便賦予《孝經》思想研究的新面貌──使其思想價值得以彰顯。

不過,因其主要立於「史學」視角,是以關乎《孝經》「思想」議題的部分並未 有詳細處理,尚待我們今天再次討論、釐清。

39段江麗:〈從家庭倫理到政治倫理──《孝經》在儒家孝道思想史上的意義〉,《中國文化研究》

(秋之卷,2010 年),頁 80-85。

40渡邊信一郎:《中國古代國家の思想構造‧《孝經》の國家論──秦漢時代の國家とイデオロ ギ》(東京:校倉書房,1994 年),第五章,頁 170-25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另外,呂妙芬《孝治天下:《孝經》與近世中國的政治與文化》41將關注焦點 置於《孝經》學在「近世」的發展史上,欲彰顯《孝經》在近世較受重視的情形。

而作者之所以將研究時代劃定於晚明至民初,正是基於宋明學界長期忽略《孝經》; 她更進一步探討《孝經》受到忽略的原由──一言以蔽之,即是不同時代思潮而 有著不同學風,是以採取的詮釋觀點亦有所差異而致。

不過,呂氏雖注意到時代思潮對《孝經》價值造成的影響,卻沒有進一步指 出(甚至是注意到),《孝經》思想受到忽略的宋明時期的學風,正是獨尊孟學(孔 孟一系)而忽略荀學(孔荀一系)的時期。並且,也正因為宋明理學學者多依循 孟學思維模式(以理學解經),因此往往於誤解經典時會有對經典進行刪減、增 字等改經行為;目的在於,使經典合乎其「理想」中的樣貌,那便是合於孟學(孔 孟一系)的思維模式。

這樣看來,受到宋明理學(孟學思維)的影響,以孟學為尊的儒家哲學研究 者並不喜歡《孝經》;不過,在近世(晚民至民初)現實的政教運作層面卻展現 大反其道的情勢。只是,兩者終究都沒有從《孝經》思想理路去接受《孝經》思 維,而當《孝經》淪為一種感受(且只為政教運作之用)是會使其僵化的。因此,

不論是宋明儒的以理解經亦或近世的政教運作之用,都可能使得《孝經》價值備 受爭議。

二、對《孝經》思想本身的研究

有別於史學脈絡研究《孝經》,此部份研究將焦點置於《孝經》思想的探討。

而且,尚有以不同思想層面看《孝經》的分別(如有關注其「政治思想」、「倫理

而且,尚有以不同思想層面看《孝經》的分別(如有關注其「政治思想」、「倫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