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

第三節 前人研究概況評述

目前學界對於袁枚的研究成果十分豐碩,以下僅就與本論文關係較密切者,

分為「袁枚生平及詩學理論」、「袁枚作品研究」及「相關著作」三部分擇要評述。

一、袁枚生平及詩學理論

王英志《袁枚評傳》8為對袁枚生平、思想、作品與主張的綜合研究。書中 從袁枚求學應試、當官至歸隱皆有詳盡探討,以至於袁枚的思想歸向、詩歌創作、

詩學主張、古文觀、小說觀等皆有研究,對於整體掌握有相當助益。

王英志《袁枚和隨園詩話》9對袁枚生平、思想、詩話內容及影響皆有探究。

此外,對《隨園詩話》中的采詩原則、內容也有所闡述。10

司仲敖《隨園及其性靈詩說之研究》11對於袁枚家世、生平、交遊及思想皆 有論述。此書偏重於「性靈說」的探討,在性靈說的意義、淵源,甚至是內容上,

乃至性靈詩說於形式上的主張皆有其看法。

張健《清代詩話研究》12共選七位詩論家作為研究清代詩話的代表。第五篇

〈袁枚論詩要義探究〉主要從性靈說的原理論、方法論、體裁論、作者論及批評 論,建構出袁枚的詩學理論,涉及的面向堪稱周延豐富。

8 王英志:《袁枚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2002 年 5 月)

9 王英志:《袁枚和隨園詩話》(台北:萬卷樓出版,1993 年 6 月)

10 王英志認為一九九九條的詩話中,大部分皆有采詩,而且一條當中所采的詩動則三、四首,甚 至多達十多首詩,數量頗為可觀,因此可以透過所采的五千首以上的詩,了解當代詩風盛景,

以及對於袁枚思想的認識。

11 司仲敖:《隨園及其性靈詩說之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8 年初版)

12 張 健:《清代詩話研究》(台北:五湖圖書出版,1993 年 1 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袁枚詩學理論的相關論文研究成果相當豐碩,周佩芳《袁枚詩論美學研究》

13針對袁枚性靈說的詩論進行研究,從性靈的定義、學說的提出、成立及當代的 詩壇問題皆有所論及。另外,作者從文藝美學著手,檢視袁枚的詩學理論;作者 在研究袁枚詩論後,提出袁枚詩論中充滿「矛盾性」,同時具有「融合性」。

沈玲《袁枚詩學思想述論》14主要針對袁枚詩學理論中性情、性靈的定義、

詩歌語言、創作理論、接受理論,乃至詩歌評論等部分進行研究。另外,對於繪 畫美學則以「神韻」作為論述基石,而園林美學以「美與善」作為治園標竿;至 於生態美學方面則特別強調「民胞物與」及「生態同情」的生態倫理觀。

鄭艷玲《公安三袁與袁枚性靈說的比較研究》15則從比較的角度著手,提出 公安三袁和袁枚皆視「性靈」為文學的本體,而且主張真情流露以及標榜創作者 的獨特性;其差異為公安派的性靈以心學為基礎,較不重視學問;袁枚的性靈主 要以才性說作為基礎,著重天分與學問,並提倡「真」和「雅」的風格。作者從 彼此的時代背景、理論基礎及提倡者的個性氣質等方面進行分析。此論文對公安 三袁與袁枚的詩學主張予以較多釐清,讓讀者更清楚其間的相似性及差異性,對 研究性靈說發展脈絡的承繼與屬於袁枚個人的創新有所探究。

李秋霞《袁枚與唐宋詩關係研究》16主要釐析袁枚的詩歌對唐、宋詩歌觀念 的傳承與創新,並分析袁枚對唐、宋詩的態度,以及袁枚在走出唐、宋的詩歌後,

如何展現自己的獨創性。

王建生《袁枚的文學批評》17對於袁枚生平、文學批評、思想淵源有所探究。

此外,對於當代文壇上的桐城派、神韻派、格調派、肌理派、浙派、聲調派等的 文學批評皆有細緻著墨,且強調袁枚文學理論的特別風格。

13 周佩芳:《袁枚詩論美學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年)

14 沈 玲:《袁枚詩學思想述論》(江蘇:揚州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博士論文,2005 年)

15 鄭艷玲:《公安三袁與袁枚性靈說的比較研究》(新疆:新疆大學文藝學碩士論文,2002 年)

16 李秋霞:《袁枚與唐宋詩關係研究》(江西:江西師大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9 年)

17 王建生:《袁枚的文學批評》(台北:聖環圖書出版,2001 年 12 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

二、袁枚作品研究

車振華《論袁枚散文》18表示袁枚的古文觀與詩學觀迥然不同,主張以古文 為標竿,力斥理學、時文及考據學。從文統、道統、法度、雅潔等方面,與桐城 派進行比較。此外,作者亦將袁枚的散文分為人物、抒情、議論、游記、小品及 尺牘等類型進行解析,從中了解袁枚散文的風格與特質。

張麗華《論袁枚的性靈散文》19提及袁枚的性靈散文雖然佔的比重不高,但 是卻有其獨特內蘊。作者進一步表達袁枚的性靈散文在漢學、桐城派古文盛行的 時代,無論是在題材、形式乃至藝術表現上皆呈現出其獨特性,在文學、美學上 具有一定的功能與價值。

張申《《子不語》研究狀況及資料價值考證》20針對《子不語》的版本進行 考證,並對此書階段性研究作一整理。將《子不語》、《聊齋志異》與《閱微草 堂》等作橫向比較,同時將清代筆記小說的演變作一分析。作者認為《聊齋志異》

是憤慨批判,《子不語》是冷酷揭露,《閱微草堂》則是理性糾正,作者強調《子 不語》為「過渡」的作品,實不容忽視。

關於袁枚詩歌研究,張健《袁枚詩新論》21對於袁枚詩歌作品相當首肯,認 為袁枚不僅是清代性靈派代表,且各方面造詣皆首屈一指。張健將袁枚的詩作分 為文哲、史地、藝術與動植物等類別進行研究,面向相當廣泛,對於袁枚詩歌的 掌握有所裨益。

18 車振華:《論袁枚散文》(山東:山東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4 年)

19 張麗華:《論袁枚的性靈散文》(蒙古:內蒙古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3 年)

20 張 申:《《子不語》研究狀況及資料價值考證》(吉林:東北師範大學古典文獻學碩士論文,

2008 年)

21 張 健:《袁枚詩新論》(台北:文津出版,2012 年 5 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劉興仁《袁枚古體詩研究》22從自我抒懷、現實諷喻及自然書寫等三個主題 研究袁枚古體詩。作者認為袁枚的古體詩語言以平易為主,取材生活化,思想 表現出自由的精神。

林純禎《袁枚詩中「趣」的研究》23對於袁枚詩中「趣」的產生,與時代 背景及袁枚本身的性格特質密切相關,因此讓「趣」無處不存在。作者從旅遊、

宴遊、閑情、遊戲與人生思想等方面,研究袁枚詩歌中與「趣」相關的範疇。

在藝術表現上,作者從立意、謀篇、意象及修辭等方面進行剖析,並回歸「性 靈」的主軸。

賈君《袁枚詠懷古詩研究》24將袁枚詠史懷古詩分為君主、女性、英雄、忠 烈、隱逸、文士、歷史人物等題材解讀,所涉層面廣泛。作者對於詠史懷古詩 藝術風格有所論及,並表示袁枚以七律七古見長,其具有翻新出奇、辭淺意深 等特色。

孫紅梅《論袁枚的山水詩》25就袁枚山水詩的藝術方向,從語言、用典、白 描等藝術形式進行辨析。再者,袁枚山水詩的表現形式以古體詩為主,並運用詩 組充分顯現寬廣的內容。作者認為袁枚的山水詩具有「生趣」、「諧趣」及「奇 趣」等特徵,並能回歸袁枚性靈詩學主張。

楊淑玲《袁枚贈答詩研究》26,主要探究袁枚的贈答詩,從袁枚的官場省思、

友情、親情、生死及生命思考等,了解袁枚與當時文人的往來,建構以袁枚為中 心的互動平臺,而袁枚的形象因而更為清晰且多元。

22 劉興仁:《袁枚古體詩研究》(宜蘭:佛光大學文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0 年)

23 林純禎:《袁枚詩中「趣」的研究》(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3 年)

24 賈 君:《袁枚詠懷古詩研究》(陝西:陝西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系碩士論文,2012 年)

25 孫紅梅:《論袁枚的山水詩》(北京:中央民族大學文學與傳播學院碩士論文,2005 年)

26 楊淑玲:《袁枚贈答詩研究》(台南: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1 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

結合詩論與詩作研究亦有相當成果,郭佳燕《袁枚詩論之實踐研究》27以袁 枚詩學理論作為基礎,探討袁枚詩學理論的落實度。從袁枚的性情、人品、內 涵與識見等條件,分人、事、景、物,進行詩歌作品的研析,將袁枚的詩歌理 論與詩歌作品實踐作一細緻研究。

張紹華《詩人之詩:性靈主題與袁枚詩歌的審美特徵》28闡述袁枚對其他詩 學理論的批評,主要以「性靈說」作為評判標準。此論文對袁枚的詠史懷古、

吟詠女性、吟詠山水,以及自嘲自贈的作品作一探析,並回歸袁枚性靈說主軸,

印證詩作與理論的統一性。

陳文新《袁枚的人生哲學──率性人生》29對袁枚的詩情與遊趣,乃至於說 文論史皆有所涉獵。以袁枚的《隨園詩話》、《子不語》、《續子不語》等作 為評述基礎,用平易自然的筆調,將袁枚的思想、主張及行為融入其論述中。

筆調輕鬆自然外,又不失袁枚的核心思維,讀者能從中理解袁枚的行事風格,

是一部通往袁枚內心世界的作品。

潘偉偉《性靈與休閑──袁枚自在生命的審美超越》30認為袁枚有「愛閑」

的本性,追求個性自由、真我真趣,對於情欲秉持肯定態度外,同時享受居家 生活情趣及山水之樂,並以此頤養性情及持續創作。

王怡雲〈此心安處即吾鄉──論袁枚詩中的安頓之道〉31以隨園作為袁枚

「重起爐竈」的論述主軸,對袁枚從隨園的主體設計、硬體設備、隨處盡是花 木與空間佈置上觀之,袁枚有意讓隨園成為「安居」的空間。在隨園中袁枚享 受自在愜意的人生,其生活指標為「習靜」,是袁枚特意為自己建造「心為身 之主的地方」,居住於此,自由且不受外在羈絆。

27 郭佳燕:《袁枚詩論之實踐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2010 年)

28 張紹華:《詩人之詩:性靈主題與袁枚詩歌的審美特徵》(安徽:安徽師範大學學美學碩士論文,

2007 年)

29 陳文新:《袁枚的人生哲學──率性人生》(台北:揚智文化事業,1995 年 12 月初版一刷)

29 陳文新:《袁枚的人生哲學──率性人生》(台北:揚智文化事業,1995 年 12 月初版一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