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6

玉貌仙人衣帶斜,瓢邊橫插兩枝花。穿雲何事頻來去?天上嫌無賣酒家。78

從此首詩可以感受到「沽酒者」猶如從畫中走出來,相當生動自然。袁枚將畫 中主角形塑為「仙人」,鬢邊插上兩枝花,再加上傾斜衣帶,表露其自然無拘 的風致。袁枚此首詩聯想力豐富,與飄飄然的天界結合,為此幅畫添加神秘浪 漫的色彩,自然靈動的仙氣也油然而生。

第二節 觀花果動物起興

袁枚對於 人 、 事 、物的觀察相當入微,即使面對 平凡無奇的畫面,經 過其獨具匠心的構思與歌詠,即能賦予畫作不同面貌。誠如鄭文惠所言:「花 鳥畜獸題畫詩之詩畫對應方式,表達更為廣泛的文化情境,一種比德式與抒情 性的倫理寓意,常隱現於其中。」79袁枚的花果動物題畫詩,主要以物象比擬 才德或將自身情感融入於物象中,是以本節主要從「比擬才德」80與「物我交融」

兩方面進行研究。

與《隨園詩話》中題:「玉貌仙人衣帶斜,腰間瓶插綠梅花。穿雲何事頻來往,天上嫌無賣酒 家。」兩相比照,第二、三句:「瓢邊橫插兩枝花」、「穿雲何事頻來去」與「腰間瓶插綠梅 花」、「穿雲何事頻來往」略有不同,可知袁枚題詩的態度是再三斟酌,可謂相當用心,只為 求得更適宜之字句。

78(清)袁枚撰,王英志主編:《袁枚全集.小倉山房詩集》卷七,頁 115。

79 鄭文惠:《詩情畫意──明代題畫詩的詩畫對應內涵》,頁 363。

80 自然物象經由畫家、詩人的濾化,成為創作主體情感表徵的符碼,在文化歷史的累積下,賦予 自然物象主體情致,而人生價值觀能藉此獲得超越,呈顯出比德式的文化蘊涵。參見鄭文惠:

《詩情畫意──明代題畫詩的詩畫對應內涵》,頁 325-32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一、 比擬才德

袁枚的題畫詩常藉由圖中物象而賦予「才」與「德」的涵義,如在傳統繪 畫題材中,梅花為四君子之一。81雖然梅花的花色比不上牡丹,且不與群花爭 妍鬥豔,然而 梅花自有其天香 氣味 ,在中國人心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且 每每用以象徵高潔堅毅、不屈不撓及具有強韌的生命力,是以畫梅者人才輩出,

詠梅者更不在話下,在〈題童二樹畫梅〉中,袁枚將童二樹筆下的梅花特質烘 托得幾乎無以復加,其詩言:

童先生,居若耶,一隻小艇劃春緑,一枝仙筆畫梅花。畫成梅花不我貽,

遠寄瑤華索我詩。我未見畫難詠畫,高山流水空相思。吾家難弟香亭至,

口說先生真奇士。孤冷人同梅樹清,芬芳人得梅花氣。似此清才世寡雙,

自然落筆生風霜。杜陵既是詩中聖,王冕合號梅花王。愧我孤山久未到,

朝朝種梅被梅笑:如此千枝萬枝花,不請先生一寫照!82

二樹名鈺(西元 1721 年-1782 年),會稽人(今浙江省紹興市),袁枚稱他為山 陰詩人,83其所畫之梅往往只有單獨一枝梅花。詩言:「孤冷人同梅樹清,芬 芳人得梅花氣。」可知二樹所畫之梅與其孤高的性格有異曲同工之妙。再者,

袁枚也坦言道:「我未見畫難詠畫」,因此袁枚透過弟弟香亭的敘述,再加 上自己心中所認識的童二樹,融合為此首詩,並呈顯出畫家與畫作始終保有 一貫的風格。基於袁枚對童二樹的欣賞,是以在詩末言:「如此千枝萬枝花,

不請先生一寫照」,言下之意是想邀請先生為隨園的梅花摹畫,以捕捉梅花

81 明代黃鳳池所輯〈梅竹蘭菊四譜〉中有言:「文房清供,獨取梅、竹、蘭、菊四君者無他,則 以其幽芳逸致,偏能滌人之穢腸而澄瑩其神骨。」世人遂將梅、蘭、竹、菊合稱為「四君子」。

參見(明)黃鳳池:《唐詩畫譜》(台北:廣文出版社,1972 年 4 月初版),頁 713。

82(清)袁枚撰,王英志主編:《袁枚全集.小倉山房詩集》卷二十四,頁 488-489。

83《隨園詩話》卷六中對於童二樹有此記載:「二樹,名鈺,山陰詩人。」(清)袁枚撰:《隨園詩 話》卷六,頁 17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紙奇」,是對其畫藝極高的肯定。畫梅至此,可見白衣山人能將屬於梅特有的 形與神展現無遺。此外,袁枚更提及白衣山人的梅花畫作是善於捕捉梅花意象,

即使「風殘花落春已去」,而「山人腕力猶淋漓」,顯現白衣山人掌握繪畫的 高超技巧。是以袁枚對山人精湛藝術造詣,讚許可謂不遺餘力。87

梅花之所以如此吸引人,則是它具有高超氣節,袁枚在〈到清江題河庫觀 察謝藴山先生〈種梅圖〉〉詩云:

官署河防管庫名,官閑日日讀書聲。梅花手種三千樹,香入黃河水亦清。88

種罷寒香月滿階,可還春夢憶蓬萊?佳人病起珠簾捲,防有飛花點額來。89

雛鳳趨庭玉笋姿,百花頭上立三枝。種梅辛苦看梅樂,太傅由來自教兒。90

運用嗅覺將梅花的氣味全然烘出,觀畫時不只感受到梅花無窮的魅力,還有 梅花陣陣香氣彷彿從圖中飄出來,一句「香入黃河水亦清」,對其清香極力 讚賞,閱讀至此,梅花如同在眼前,並從畫中傳出迷人的氣味。接著寫「種 罷寒香月滿階,可還春夢憶蓬萊」,連蓬萊也比不上梅香引人入勝,袁枚對 梅花的稱許已至無已復加的程度。至於梅獨特的氣韻,袁枚言:「雛鳳趨庭 玉笋姿,百花頭上立三枝」,以「雛鳳」及「玉笋」比喻梅,可見袁枚認為 梅具有超凡的氣節,不是一般平凡之物所能企及。同樣地,人若有高超的操 守,如同具有清香的梅花般,在袁枚的價值觀中自是無與倫比。但是要擁有 脫俗迷人的氣味得付出代價,是以袁枚以「種梅辛苦看梅樂」一語道出栽種 梅樹的辛勞,也唯有歷經此過程,無窮樂趣方能緊隨而來。

87 詩末袁枚直言:「更畫一張來贈我」,此無疑是對白衣山人畫梅的肯定。由於袁枚對梅花情有 獨鍾外,對於白衣山人的畫更是愛不釋手,是以期待山人能將園中之梅的神態全然捕捉。

88(清)袁枚撰,王英志主編:《袁枚全集.小倉山房詩集》卷三十三,四首之一,頁 819。

89(清)袁枚撰,王英志主編:《袁枚全集.小倉山房詩集》卷三十三,四首之二,頁 819。

90(清)袁枚撰,王英志主編:《袁枚全集.小倉山房詩集》卷三十三,四首之三,頁 81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0

花品可謂為人品的象徵,若對於高潔的梅花敬愛有加,則是對於操守的肯 定。基於梅花是高雅純潔的象徵,因此世人對梅具有無可取代的崇敬之情,而 崇敬至極的方式莫過於「拜梅」,袁枚在題〈吳蘭雪秀才〈拜梅圖〉〉詩中,

將拜梅之人寫得相當傳神:

吳生抱異才,長劍青天倚。忽然見梅花,再拜不能起。

此膝久不屈,胡為恭若此?想被此花迷,寒香入骨髓。

如迎緑萼華,甘心投五體;如對藐姑仙,嗒然先喪己。

老人披圖驚,私心為梅喜。隨園七百株,看君來行禮。91

此詩作於乾隆五十七(西元 1792 年)至五十八(西元 1793 年)年間,已近八十 高齡的袁枚觀賞此圖的心境已然不同,看著畫中「甘心投五體」拜梅的吳生,

以一句「胡為恭若此」而道出心中的疑惑。梅花為何能讓傑出的吳蘭雪如此著 迷,想必是因為「寒香入骨髓」。吳秀才看到梅花,如同以迎接仙女、仙冠般 誠敬的態度,可見其對梅花敬愛之心。一向對梅花情有獨鍾的袁枚,看到圖中 拜梅之人,以一句「私心為梅喜」,欣喜之情躍然紙上,同時為隨園七百株梅 樹感到欣慰,設想若能邀請吳蘭雪秀才到隨園對梅花誠摯「行禮」,想必會為 梅園增輝不少。

同為四君子之一的蘭花,同樣為袁枚所喜愛,在〈題方問亭宮保〈貯蘭圖〉〉

92詩中,透過貯藏蘭花的過程,既清楚表述蘭花的珍貴,且表明梅花為「人才」

的象徵,詩中言:「所以樹木人,貯材擇其好。公為八州督,報國恆苦少。惟有 儲人材,栽之如香草。當門勿輕鋤,孤根畜使老。盆舊發花稠,泥深得春早。」93

91(清)袁枚撰,王英志主編:《袁枚全集.小倉山房詩集》卷三十四,頁 846。

92 袁枚在此首詩中寫出屬於蘭的精髓,令人眼睛為之一亮,同時將屬於蘭的典雅高潔及心靈情致 展現無遺。基於此,袁枚認為清雅幽蘭不宜用七古詩來歌詠,他主張用五言古詩較能呈現出蘭 之淡雅優美的本質,理由何在?袁枚在《隨園詩話》中言:「蘭為幽靜之花,七古乃沉雄之作:

考鐘鼓以享幽人,與題不稱。若必以多為貴,則需知米豆千甔,不如明珠一粒。……此貴少之 證。」由此可知,飄散幽香的蘭花在袁枚心中是如此高雅幽靜,絕對不是雄放的七古詩能凸顯 其特質。參見(清)袁枚:《隨園詩話》卷十四,頁 493。

93(清)袁枚撰,王英志主編:《袁枚全集.小倉山房詩集補遺》卷一,三首之二,頁 968-96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2

武午橋對於良馬遭 逢 亂世且被廢棄不顧,而牛羊卻當道,為此感到憤懣 不平。他為扭轉此「是非顛倒 」的局面,而「自取銀河洗眼障」,並遍遊

「滄海西蓬萊」,且「朝朝高坐看」, 方能 具 有相 馬 、 識 馬的 功 力 。即 使 已「 霜 滿鬢 」, 仍 舊 堅持 畫 八駿 圖 供世 人 觀賞 , 如此 一 來, 世 人才 能分 辨出 真 正 的良 馬 。 詩 末言 :「 相牛相彘終天年」, 採 用對 照 法 , 表述 出相 牛、 相 豬 尚 且 需「 終 天 年」, 而 相 馬 所需 的 時 間 定然 不 僅 於 此 , 勢 必 需 要更多的心 力,方能識出真正的良馬。從此首題畫詩中,袁枚 視良馬為 人才,若良馬被棄置,即意謂著天下 人才被棄之不理,同時 發 出尋得真 正人才著實不易之感。

二、物我交融

宗白華曾於《美學的散步》中闡述對藝術的觀點,他表達對於萬物的喜愛,

不僅要愛其外形,更是打從心底愛其內在,99而袁枚確實更愛萬物的內在。因此 袁枚常以自覺的人格意識觀照外物,讓花鳥動物具有主體意識且將之融入詩 中,進而與畫作中的物象合一,100達到彼此遇合、物我交融之境。在〈題何春巢

〈賣花圖〉〉中,袁枚雖然表達出即將被賣出的花朵擁有美好迷人之姿,且價 值不斐,然而袁枚最關心的莫過於「人間解語花」,此才是心中的「知音」,

是以袁枚以細膩筆法,從「賣花聲」流淌出對花的期待之情:

是以袁枚以細膩筆法,從「賣花聲」流淌出對花的期待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