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56

在追求自在通達的生命過程中,往往得歷經困境洗禮,擺脫干擾與束縛,

從中建構出一套價值觀,以安頓自我生命,進而臻於自在自適的境界。此說來 容易,落實起來卻是相當折騰。就袁枚而言,他的一生不斷自我挑戰,企圖尋 繹出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模式,且義無反顧邁向心中夢想的藍圖。

袁枚既是清代文壇巨星也是長壽之星,人生看似一帆風順,其實他的經歷 沒有想像中順遂。在神彩飛揚的生命中,曾受過多方考驗,難道他沒有畏懼嗎?

即使面對前所未見的困難,能為自己解圍的畢竟還是自己;再者,如同潘偉偉 於《性靈與休閑──袁枚自在生命的審美超越》中所言:「『性靈』不僅是詩 歌作為一門獨立藝術的回歸,更是袁枚專為自己而設的一種標準,在一定程度 上,它是向詩人本體的回歸。」7袁枚可謂竭盡心力,著實讓詩歌回歸自我;

另外,如鄒華秀在《袁枚性靈說之美學研究》中書寫道:「由外向內的回歸,由 道德倫理向自然真實回歸,使詩歌回歸到表現的本原。」8是以閱讀袁枚的作 品時,總能感受到他深藏著心事與無奈,而孤寂感也時常在詩歌中反覆被書寫,

但是又時常展現開闊的心境,讓人不禁好奇,他的真實面目為何? 因此,研 究袁枚的生命觀照議題,從袁枚的生命困境談起,看他如何從中穿越這些擾人 心緒的課題,及建構出袁枚自在通達的境界,希盼對生命的理解與人生困境有 所裨益;進而了解他面對困境時如何思索人生挑戰,從中又透顯何種價值觀,

是本章希冀研究的重要議題。茲分為「生命困境」、「生命安頓」及「生命境界」

三個層次,看袁枚的生命如何演進。

第一節 生命困境

人生在世得面對無數考驗,袁枚自然無法免除各種試煉,他所面對的生命困 境,可從「老病別離」及「孤獨寂寞」兩方面觀之。

7 潘偉偉:《性靈與休閑──袁枚自在生命的審美超越》(浙江:浙江大學人文學院碩士論文,2012 年),頁 5。

8 鄒華秀:《袁枚性靈說之美學研究》(湖南:湖南師範大學文藝學碩士論文,2006 年),頁 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一、 老病別離

情感一向濃厚的袁枚,在詩歌中不乏述及老病別離的作品,甚至對此感到困 惑、痛苦。他在詩歌中對於「老」有相當多書寫,且存有萬端心緒。對袁枚而言,

四十歲已邁向「年老」,在〈偶然作〉中云:

……吾年正四十,自覺已衰老。問其所以然,入世嫌太早。

薪勞脂易枯,刀用鋒恆少。傷哉出山時,意氣凌八表。

一自識行藏,不復耻温飽。何圖大鵬翼,化作小山草。……9

乾隆二十二年(西元 1757 年),四十二歲的袁枚回首當年四十歲時的自己,他是

「自覺已衰老」,究其原委,竟然是入世太早,而導致提早衰老。基於提早入世,

下場如同「薪勞脂易枯」、「刀用鋒恆少」般,讓他感受深切。四十歲的袁枚對 於「老」即有體會。另外,於乾隆二十五年(西元 1760 年),四十五歲的袁枚在

〈潘宇情明府見和陶吳壁上詩,書扇相貽兼餉茶荈〉中言:「無官追想在官日,

四旬非復三旬容。不覺三嘆我年老,豈徒再拜君詩工!」10袁枚不自覺的「嘆老」,

「老」似乎與自己的連結愈來愈深,儼然為生命的一部分。

面對四十多歲的自己已是如此感嘆,遑論邁向五十歲的他,慨嘆必定是有增 無減,是以再三感嘆道:「五十初衰一老翁,月中照影空庭立」、11「袁絲袁絲可 惜老」,12袁枚對於「老」的感受更加強烈。

進入老境,有何困擾?在〈老境〉一詩中有所敘述,他如此說:

老境居難慣,新居一倍愁。白鬚芟更莽,病齒痛偏留。

作楷書難小,高談語易偷。看看名與姓,大局定千秋。13

9(清)袁枚撰,王英志主編:《袁枚全集.小倉山房詩集》卷十三,十三首之十,頁 242。

10(清)袁枚撰,王英志主編:《袁枚全集.小倉山房詩集》卷十六,頁 308。

11(清)袁枚撰,王英志主編:《袁枚全集.小倉山房詩集》卷二十,頁 410。

12(清)袁枚撰,王英志主編:《袁枚全集.小倉山房詩集》卷二十,頁 40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58

以「老境居難慣」一語道破其困擾,首先,他得面對居住習慣的改變,還得不時 地面臨除不盡的白鬚,以及承受牙痛的折磨;再者,逃不過視力愈來愈差,而字 需寫得相當大的困擾;聽力不佳,話需講得極大聲的情況,其用「愁」字形容此 心境可謂相當適切。此外,面對「老」的真實情況外,還有內心上的調適,他說:

「看看名與姓,大局定千秋」,似乎感覺自己的人生已然定局,恐怕已無法有新 的建樹,於此全然托出內在無可奈何的心緒。從此詩中,讓人感受到袁枚對老境 有強烈感受,無論在生理或心理上皆有極大衝擊。

在〈染鬚〉中袁枚更直言:「二毛不肯久欺人,時時將老來相告。我昔留鬚 已惆悵,於今鬚也非前狀。」14即使內心上想忘卻「老」,但是象徵著老化的「二 毛」卻不斷提醒自己,因而從所留的鬍鬚感受到今、昔大不同,著實讓他感受到

「老」的壓力。

年老影響所及不僅是外貌看得到的變化,還有內心的改變。袁枚言:「老去 神衰夜不眠,更籌數盡五更天」,15進入年老時期,徹夜難眠的慘狀隨之而來,

「老」真的擾人至深。然而,令人不堪的還有心境上轉變,他說:「垂老意愴然」,

16消極、失意之感油然而生。此外,尚有難以調適的生活作息,袁枚在〈覺老〉

中闡述:

行時躑躅坐瞢騰,自覺今年老不勝。藏物怕忘憑筆記,看山雖好讓人登。

宵眠不待更三點,晝食曾無粟半升。大概衰翁何所似?春來殘雪曉來燈。17

此詩作於乾隆四十六年(西元 1781 年),六十六歲的袁枚感嘆道:「自覺今年老 不勝」,健忘確實已經影響到生活的各個層面,因而需要靠筆記將收藏之物一一 記下。至於,睡眠品質依舊困擾著他,總是「宵眠不待更三點」,而飲食上有明

13(清)袁枚撰,王英志主編:《袁枚全集.小倉山房詩集》卷十六,頁 322。

14(清)袁枚撰,王英志主編:《袁枚全集.小倉山房詩集》卷十八,頁 366。

15(清)袁枚撰,王英志主編:《袁枚全集.小倉山房詩集》卷三十七,頁 910。

16(清)袁枚撰,王英志主編:《袁枚全集.小倉山房詩集》卷二十六,頁 544。

17(清)袁枚撰,王英志主編:《袁枚全集.小倉山房詩集》卷二十七,頁 58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顯改變,已是「晝食曾無粟半升」,凡此種種變化讓人難以適應。於詩末袁枚更 以「春來殘雪曉來燈」,形容已垂垂老矣的自己,顯得相當無奈且悲觀。

另外,在〈重九後七日赴桂林,香亭送至江口〉詩中提及:

阿弟送我怕我悲,誓言明歲辭官歸。我道明年即相見,此別愁容休上面。

可奈臨歧淚又流,總緣「老」字在心頭。江邊望見舟車影,各學雙鳧立不休。18

「總緣『老』字在心頭」一語,清楚呈現出「老」已深烙袁枚心中,以如此心境 面對離別更是難以招架。一向體貼的香亭感受到兄長的心思,深怕兄長無法承受 離別之苦,而「誓言明歲辭官歸」,讓離別不再降臨,以此安撫袁枚。進入老年 的袁枚,對離別呈現出不堪承受的情緒,由是可知,老化對其心理已產生相當程 度的影響,他在〈自驚〉中又言:

蕭蕭落葉滿階庭,冉冉流光老自驚。世事過來惟有夢,古人一去總無聲。……19

因為感受到自己已衰老,因此袁枚對於時光的流逝特別在意,他說道:「冉冉流 光老自驚」,基於歲月總是催人老,而無數古人無聲無息地離開人世間,著實讓 袁枚感受到人生如夢般,因而難以掩抑落寞的心緒。

處在「老」的情境中,袁枚真切體會到「老」的滋味,從〈攬鏡〉中得知:

朝來攬鏡不覺惱,袁絲袁絲汝竟老!面色斑斕似凍梨,鬢毛飄颯如蓬葆。

記否當年試殿中,王侯簇簇看終童?……誰知清晝六時長,漸漸晨光變夕陽。

朱顏緑鬢去無迹,老似奇兵遽相逼。我未分明鏡已知,強誇矍鑠終何益!

擲鏡啞然笑向天,大書緑字焚霞箋。不求藥,不求仙,只求還我當初美少年!20

18(清)袁枚撰,王英志主編:《袁枚全集.小倉山房詩集》卷三十,頁 705。

19(清)袁枚撰,王英志主編:《袁枚全集.小倉山房詩集》卷三十一,頁 739。

20(清)袁枚撰,王英志主編:《袁枚全集.小倉山房詩集》卷二十四,頁 49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0

一句「袁絲袁絲汝竟老」,可謂道盡心中複雜的心情與感慨。面對凍梨般枯皺不 堪的面色,還有散亂如蓬葆般的鬢毛,與當年在試殿中神彩飛揚的自己,可謂天 壤之別。眼前的自己不再是「晨光」,而是已近尾聲的「夕陽」。「朱顏緑鬢去無迹」,

鏡子清楚呈現衰老不堪的容顏,即使是勉強作出「矍鑠」的樣子,也掩蓋不了老 的事實。於詩末袁枚話鋒一轉,他說:「不求藥,不求仙」,心中最大的企盼則 莫過於回復「當初美少年」,由此觀之,袁枚對於「老」存在著強烈的抗拒心理。

在〈惡老八首〉中,袁枚更是赤裸裸地表述出他對「老」的感受:

看老天光景,漸漸不相容。有目漸不明,有耳漸不聰。卿輩雖難記,

徐陵終不恭。訓人至萬語,……鼽嚏又受風。圍棋陣易劫,看書卷難終。

驚視倉山嶺,斜陽紅不紅?21

昔吾少也賤,性却愛豪奢。慕人衣裘美,羨人膳飲嘉。……於今衣頗華,

老醜不相稱。旨畜亦多珍,果腹能幾頓。我欲訴真宰,還我前景光。

寧可少時富,老來貧不妨。22

生理上的視力不明,耳力不聰及易受風寒的身軀;無法控制的脾氣,對人喋喋不 休的訓語;能力上明顯退化,則在屢屢受困的棋局,及看書難終卷中展現無遺。

尚有讓他難以釋懷的,則是到老之時經濟漸入佳境,然而造化弄人,華衣卻無法 與老態相稱;面對山珍海味亦無法盡情享受,種種苦楚讓袁枚道出「寧可少時富,

老來貧不妨」的慨嘆。在此〈惡老〉詩中,袁枚寫盡「老」的窘境與困擾,對於

「老」可謂厭惡至極。

另外,他在〈余三十三而致仕,有句云:「可借巢與由,此身不肯老。」今 八十一矣,偶讀此句不覺失笑〉中云:

另外,他在〈余三十三而致仕,有句云:「可借巢與由,此身不肯老。」今 八十一矣,偶讀此句不覺失笑〉中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