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前導研究

由於本研究主題相關文獻不多,於是研究者進行前導研究,以期更瞭解研究 主題的內涵。首先「前導研究一」是以訪談方式進行成年初顯期關係攻擊之初探,

接著進行「前導研究二」,以開放式問卷廣泛尋求人際激發情境,最後「前導研 究三」則選定不同激發情境,以半開放式問卷瞭解該情境發生的頻率與可能的因 應行為。

壹、前導研究一:訪談

前導研究一的目的在針對成年初顯時期之個體,以訪談的方式初步瞭解其自 身關係攻擊經驗,並分析其特性。茲針對研究參與者、研究工具、研究程序及研 究結果與討論等四方面分述如後。

一、前導研究一之研究參與者

採立意取樣 (purposeful sampling) 的方式,邀請符合研究目的與研究需求的 個體參與研究。因研究主題為「成年初顯期之關係攻擊經驗」,研究場域需有同 儕團體才可能產生關係攻擊經驗,經研究者考量關係攻擊經驗發生之合理性與參 與者徵求之便利性,故選定「大學」做為研究場域。依照研究目的及研究需求,

參與者篩選標準為:

(一)處於成年初顯期之大學生或研究生,年齡介於18 至 25 歲之間。

(二)主觀認定自己在大學或研究所階段有關係攻擊經驗,在其中的角色可 能為攻擊者、受害者、旁觀者,或者兼有之。

(三)對於研究主題有興趣,經瞭解本研究之目的後,願意分享個人經驗。

最後有 18 位研究參與者,其背景資料如表 3-1 所示。從表 3-1 可知,前導 研究一之參與者來自大台北地區六所公私立大學,男女各九人,年齡為20 到 25 歲,年級分佈在大二到碩二之間。

表 3-1 前導研究一研究參與者之背景資料

編號 性別 年齡 學校代號 學院 年級

M01 男 22 A 教育學院 大四

M02 男 23 B 教育學院 碩二

M03 男 21 C 社會科學院 大四

M04 男 25 C 生物資源暨農學院 碩一

M05 男 22 B 教育學院 大四

M06 男 22 C 管理學院 碩一

M07 男 22 B 教育學院 大四

M08 男 23 C 工學院 碩二

M09 男 21 B 教育學院 大三

F10 女 20 C 文學院 大二

F11 女 22 B 文學院 大四

F12 女 23 C 文學院 大五

F13 女 20 D 藝術學院 大二

F14 女 22 E 藥學院 大四

F15 女 22 B 教育學院 大四

F16 女 21 B 教育學院 大三

F17 女 20 C 社會科學院 大三

F18 女 21 F 民生學院 大四

二、前導研究一之研究工具

前導研究一之研究工具包括研究參與邀請函、研究參與說明書、研究參與同 意書以及訪談大綱,分別如附錄一、附錄二、附錄三及附錄四所示。

其中訪談大綱偏重在瞭解研究參與者平常在同儕之間的角色、關係攻擊行為 發生的原因、經過、感受、因應與介入,以及目前若再遇到負向人際互動情境會 如何看待與處理。

三、前導研究一之研究程序

研究者在閱讀過相關文獻後確定前導研究一之目的,並著手擬定訪談大綱,

與指導教授討論並進行修訂。2006 年七月,透過各種管道發送研究參與邀請函,

積極徵求適合的研究參與者,管道包括轉寄電子郵件、張貼訊息於校園電子佈告 欄(BBS)熱門看板以及學弟妹介紹等。

2006 年八月至九月間針對 18 名研究參與者進行每人一次的半結構式訪談,

訪談時間約35 到 110 分鐘不等。在進行訪談之前,先提供研究參與說明書,確 認研究參與者了解本訪談之目的、重要性、應有的權利以及研究者會遵守的研究 倫理,並在徵得同意的情況下進行內容錄音,同時請研究參與者簽署研究參與同 意書。訪談地點選擇在安靜不受打擾的空間進行訪談。過程中以訪談大綱為蒐集 資料的基本架構與方向,研究參與者開放式回答,研究者則視情況調整問題的陳 述。

由於訪談主題有關較為複雜的人際互動,因此研究者提供A4 白紙、彩色圓 形標籤貼紙與油性筆作為輔具,可讓研究參與者貼製為人際結構圖,一方面讓研 究參與者方便描述,另一方面也讓研究者易於理解情況。

訪談後將訪談錄音檔謄寫為逐字稿,接著搭配訪談當時完成的人際結構圖,

進行後續資料分析。

四、前導研究一之研究結果與討論

研究者針對逐字稿內容進行反覆閱讀整理後,歸納出四個向度進行分析:關 係攻擊的激發情境、關係攻擊的方式、關係攻擊的處理、其他共通的特性,最後 再綜合做一小結。各向度的詳細說明如後,另引述部分研究參與者的訪談內容做 為佐證,訪談內容後之英文字母與數字為逐字稿編號。為顧及研究倫理,經研究 者認定為太過詳細的事件描述,可能足以辨識研究參與者身份時,研究者將訪談 內容稍做刪減,至於訪談內容所提及的人名皆以代號表示。

(一)關係攻擊的激發情境

「女孩的社交生活中,未說出口的衝突就像是空氣中流洩的瓦斯般,只要一 點點小火花,隨時都有引爆的危險。」(Simmons, 2002/2003)

訪談發現會引發關係攻擊行為的情境皆為激怒情境,但要尋找出最根源的起 因並不容易,有時候是多種原因結合,經過長時間累積後,遇到某個激怒情境成

為進行關係攻擊的導火線。同時激怒情境內容複雜多樣,研究者欲抽絲剝繭,使 之更有條理,於是發現激發情境大抵可分為兩類:一種牽涉「友誼關係」在其中,

包括對方有了更要好的朋友,於是自己遭到冷落;對方限制或干涉自己的交友情 況;甚至是遭受關係攻擊而引發另一方以關係攻擊加以報復等等,研究者將這類 的情境稱為關係性激發情境。另一類情境較為一般、較不帶有關係在其中的激 怒,根本原因大多來自於看法與態度上的歧異,包括共事時發現對方不負責任、

拖延進度;或是彼此對於事情的看法不一致、互相感到不滿;與室友的生活作息 不同,造成困擾;看不慣對方某些人格特質或習性;常常不來上課卻得高分,對 此覺得相當不公平等等,研究者將這類情境稱為一般性激發情境。上述情況都可 能構成激怒,而根據多位研究參與者的經驗,情境是會累積加乘的,若遇到同一 標的人物不斷激怒自己,那麼可攻擊的點會隨著時間不斷累積,這類「翻舊帳」

式的關係攻擊層出不窮。

1. 被對方冷落

平常與某人極為要好,但出現另一名異性或同性朋友之後,即感到自己在對 方心目中的地位遭到威脅,因為被對方冷落而心生不滿,有時候也會因此對出現 的這一名「競爭者」生氣。

參與者M05:「有個女生跟他在一起以後,要找人都很難找,A 受蠻大影響的,

因為那時候A 的重心是在他身上,那時候我也是覺得有些空虛,就突然一個好朋 友不見了。」 [M05-N-11] [M05-N-33]

參與者F15:「他跟 B 開始變熟,所以我會覺得,他漸漸覺得 B 能夠成為他更好 的朋友,勝過於我,我會覺得好像失落了一個什麼東西,就是之前好像他是對我 最好的,而且那陣子心裡還會生氣B,就覺得說好像把我一個什麼東西搶走了。」

[F15-N-114]

2. 對方干涉自己的交友

有些人的佔有慾較為強烈,會試圖控制或影響好友的其他交友情形,有的會 希望自己的好朋友不要和其他人太要好,有的則以這名好友做為通往其他友誼的 管道,不斷藉由這名好友來認識其他新朋友。至於遭到干涉的一方往往會覺得每 個人都已經是獨立個體,有自己選擇朋友的權利,不需要對方來干涉。

參與者F14:「他本來不知道我跟 C 也很好,很不巧他約我出來的那一天,就是

剛好我跟 C 剛吃完飯。他看到就問我『原來你跟 C 這麼好,跟他聊那麼久可以

聊什麼?』然後一直不信任我,聊其他的事情聊一聊又帶回來這個話題。」

[F14-N-545]

3. 遭受關係攻擊後進行反制

遭受關係攻擊而引發被攻擊者也可能發動關係攻擊加以報復,是一種攻擊者 與被攻擊者的角色轉換。由於關係攻擊的方式繁多,舉凡遭人造謠、毀謗、大肆 批評、甚至是擺臉色、影射嘲諷…等等,都可能讓原本的被攻擊者不甘示弱,也 以關係攻擊進行反制,因此這裡僅綜合性的列為一項關係攻擊的激發情境。

參與者F11:「D 從別人那邊聽到 E 到處批評自己,D 就很生氣,跟宿舍那邊的 人講,宿舍的人就全部在MSN 上封鎖 E。」[F11-N-844]

參與者F17:「我不知道他原來有部落格,有一天他朋友把他在部落格上寫的一 篇文章寄到我信箱,要我知道他心裡對我感到不舒服。那篇文章其實就是抱怨我 對待他很容易讓他覺得好像做錯了什麼事情很虧欠我。」[F17-N-330]

4. 共事時對方不負責任

這個發展階段的個體有更多和他人合作的經驗,例如合辦活動、合作報告 等。由於接觸頻繁,且每個人對於活動或報告重要性的認定並不相同,願意投入 的心力也會有所差異,因此容易產生摩擦。

參與者 M03:「做報告的時候,令人覺得他是很不負責任的一個人。我們這組 人數本來就比人家要少,但變成我們其中兩個負責。我大概打了三分之二吧。然 後他就只負責打一個東西叫做目錄。我們兩個在計中打到天亮,但是他們其他人 一直在睡覺。」[M03-N-310]

5. 與對方意見不一致

如同上段所言,個體有許多的機會與人合作或是發表意見,尤其在這個階段 的教育與文化是鼓勵反思與批判的,個體會以發表不同意見來展現自己的獨立 性,也往往帶來意見不一致時的激辯與衝突。

參與者 M08:「後來我發覺事實上問題很大,我們的分配好像太誇張了點,這 樣比是有錯的,從他的試算表當中看起來,根本就是有有問題的。後來就是大家 在寄群組信討論,我先發完信之後,他回信更好笑,因為他拿出來的說法是,我

參與者 M08:「後來我發覺事實上問題很大,我們的分配好像太誇張了點,這 樣比是有錯的,從他的試算表當中看起來,根本就是有有問題的。後來就是大家 在寄群組信討論,我先發完信之後,他回信更好笑,因為他拿出來的說法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