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前言-故事的開始

第一章 緒論

本論文以「一所高中特色課程發展中教師領導之探究」為題,進行探究。

本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為前言,說明本研究進行的起點與契機;第二節敘明 研究背景與動機,俾供瞭解教師領導與稻禾高中特色課程發展的脈絡;第三節 則基於研究動機發展研究目的及擬定研究問題;最後為本研究重要之名詞釋義。

第一節 前言-故事的開始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簡稱十二年國教)為近年最受矚目的教育改革,將 現有九年義務教育年限延長至十二年,後三年採非強迫自願就學,自 2014 年(民 國 103 年)正式實施。延長三年國民教育,無疑是臺灣中等教育改造的大工程,

面對積習已久的高中職入學考試引導國中教學問題尋求解決之道,涉及層面含 括國高中課程發展、教師教學、學生評量、高中職入學方式。

不論是報章媒體、十二年國教說明會或是雙北地區教育局市民服務熱線,

都可見到國中生家長與教師仍將關注的焦點放在入學制度,以及會考與基測在 準備上的差異,少聚焦於十二年國教核心理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適性揚 才、多元進路、以及優質銜接,引領教學正常化、學生五育均衡,臺北市教育 局認知到入學制度固然重要,但為裝備學生二十一世紀所需核心能力,需將更 大的力度放在「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並期待學校能在「課程發展」上有 所突破,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丁亞雯,2012)。

臺北市據此發展校長專業領導、教學知能的精進以及資源整合三大策略,

在校長專業領導方面,透過增能工作坊,如高中特色課程工作坊、校長觀課暨 教師走察工作坊,讓校長得以由傳統行政領導的角色增進對課程與教學領導的 理解,進而帶領校內教師專業學習社群(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同 時,在教師教學方面,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為導向」。前者鼓勵教學設

2

計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帶領學生進行思考、對教材的活用以及引發學生的學習 興趣;後者則強調教學設計須考量「學生在這個課程可以獲得的知識、能力,

以及學生的學習成果能以何種方式進行檢視」,有別於將過去以教師為中心的課 堂轉為讓學生從課堂旁觀者成為參與者(丁亞雯,2012)。為使十二年國教課程 發展與教師教學得以順利推行,資源的整合與挹注,除了開設增能工作坊外,

尚有教育部「高中優質化補助方案」及臺北市教育局主持「課程與教學領先計 畫」之競爭型計畫,鼓勵高中發展校本特色課程,其政策內涵與特色課程相關 如下:

一、教育部優質化補助方案

教育部高中優質化咸信各地區學生資質天賦皆呈常態分布狀況,若能依學 生住所就近創造優質學習環境,必能使學生在地發展茁壯;但是在升學競爭的 不當壓力下,國人傳統對於少數高中的追求依然炙烈,究其原因,實為各地讓 社會大眾信賴的高中數量不足之故。因此,優質化以各區域高中應普遍優質多 元發展為前提,投入資源、建立機制,以促發各高中團隊持續精進能量,為我 國創造更多優質學校,使所有具備潛力的學生皆能欣然就近入學,進而穩健推 動十二年國民教育(高中優質化總召學校資訊網,2012)。

95 年優質化試辦一年後,自 96 學年度起共分 3 個期程辦理,1 個期程為 3 年,3 個期程各有該期程的主要任務目標。第一期程目標為基礎發展,其概念是 在補足各校的軟硬體設備,強健學校基本體質,用以培養未來改革創新的能量。

因此,該期程重視各校基礎硬體與軟體的加強,除了子計畫所欲發展的課程、

教師社群外,許多經費是用在設備的採購上,如:圖書採購、電腦設備更新等;

第二期程的目標重點為焦點創新,根據第一期程的基礎來進行學校的創新活 動,凝聚校內共識,讓校本特色、課程發展方向更加聚焦,各校總結第一期程 辦理三年來的經驗,選定各校要聚焦的方向,擬定相關的計畫與課程。換言之,

第二期程強調經營學校重點項目,提出子計畫作為其焦點創新計劃的執行方

3

案,利用第一期程所建立的基礎,發展各校所欲推行的重點項目;第三期程重 點為特色領航,配合十二年國教,重點為開發各校的特色課程,帶動區域高中 教育品質之提升,各校可結合其歷史文化、地理位置等相關優勢,來發展其以 校為本的特色課程。第二期程子計畫尚可包含補救教學、獎學金等與子計畫無 關的子計畫項目,但第三期程的規劃則必須完全以特色課程為主。換句話說,

無論是在計畫書的撰寫,或者經費補助上的差異,都可以發現優質化計畫範圍 越發限縮的現象。

此外,優質化計畫原先的辦理原則中有:「審定符合區位考量且具有發展潛 力之學校,藉由適切之措施引導其全面優質化。」意即選定的學校不包含任何 已具備優質化特徵的學校,因此明星高中不能參與優質化計畫。然而從第三期 程開始,明星高中經過審核後,可以直接跳過第一、二期程,直接加入第三期 程的計畫。並且在預算編列上,由於直接跳過前面的階段,相較於其他執行滿 六年的學校執行第三期程拿到的經費為 500 萬,直接加入第三期程的明星高中 可拿到的經費為 1000 萬(教育部,2012)。由上述內容可知,明星高中也需特 色課程的發展,而高中優質化輔助方案重點在促進各高中發展學校特色,課程 與教學乃是一大重點。

二、臺北市 102 年度至 106 年度高中職課程與教學領先計畫

為因應十二年國教推動與培養臺北市學生六大核心能力(品格力、知識力、

閱讀力、思考力、創造力與移動力)的需要,臺北市教育局擬訂臺北市高中職 課程與教學領先計畫,以促發高中職課程的發展。該計畫的目標有三:促發高 中職團隊精進能量,提升教師專業發展效能、激勵高中職課程與教學之研發,

營造探究的學習環境以及深化學生多元學習和適性發展,穩健推動 12 年國民基 本教育。

計畫內容中敘及「發展全校性校本課程(必修或必選);校長實踐課程與教 學領導,並能實施走察及觀課,積極帶領學校發展為學習社群;教學研究會和

4

教師社群活絡專業研討,促進學生學習以及學校持續精進以學生學習為核心的 教與學。」(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12)。領先計畫使用校本課程而非使用特色 課程,來鼓勵高中端能形成團隊,創新教學,進而帶動教師專業成長與學生適 性多元的學習。

筆者於上學期選修教育行政新興議題,該課程曾邀請臺北市中正高中簡菲 莉校長至課堂分享中正高中如何在課程與教學上進行創新與調整,也於 103 年 度下學期參與數次臺北市中正高中「送課程到國中」增能研習計畫,該校物理 教師陳華傑於重慶國中提及中正高中學生統計資料也顯示在近年來學生傾向於 一、三類組,二類組的學生人數有減少趨勢,可以預見的是二類組的弱化,甚 至是類組消失的可能,這對課程與教學的發展都將成為極大的困境。基於此,

中正高中自三年前開始的改變並發展策略:學生學習再定義、教師教學再定位、

學校課程再定向、校園文化再創新等來因應十二年國教帶來的契機與挑戰。 除 了中正高中,全國還有許多動能良好的高中也透過特色課程的發展逐漸進行改 變,筆者的研究場域-稻禾高中亦是(稻禾高中發展特色課程之脈絡詳見第三 章-個案教師所在學校背景描寫)。

初次見到千頌伊(化名)老師是在師大,回憶起那天,還是覺得不可思議。

在遇見她本人前,就曾聽聞老師在校內以全英文教授高中生系統思考、設計思 考及批判思考課程,不論在臺北市或是台灣,這樣的特色課程並不多見。我向 老師提出觀課的請求,即使這樣的舉動似乎有點唐突,出乎意料的,千頌伊老 師大方地為我打開教室的大門並歡迎我的加入。這一連串的故事與我的高中經 驗大相逕庭,對高中生活鮮明的記憶更偏向 Tyack 與 Cuban(1995: 85)所述的:

「以教師掌控的機械世界,封閉且學生依循著如同固有的文法般的學校規則周 而復始運作著」,高中學習三年教科書中零碎的知識、從成績到整潔、秩序間的 競爭。然而,習慣競爭的感覺與競爭力並不是同一件事;而批判思考則是在進 入大學後從理論與實務中才逐漸建立。

5

在觀課前,我很感謝千頌伊老師提前一小時和我見面,讓我有機會了解課 程背景及規畫,一同教授這門課的沈家宜老師首先為我解說上週內容,期間路 過的老師也駐足看看我們在做什麼,接著我就發現他們也一同出現在課堂上。

我急切的想知道這種帶給我全新感受的一切是怎麼發生的?從這個過程 中,千頌伊老師又獲得了什麼?

千頌伊老師笑著說:「我希望我們的學生能夠兼備國際視野及人文關懷。當 他們上完課程,他們會曉得如何去『解讀這個世界』,具有批判能力,能夠過濾 資訊,不再那麼人云亦云。課程規劃以分組方式進行,希望他們能夠合作、經 由討論、互助,產生集體智慧。帶給我很大的震撼是新加坡參訪的經驗,我體 認到,我想帶給學生的英文不只是溝通語言,更是獲取知識的語言。我希望他

千頌伊老師笑著說:「我希望我們的學生能夠兼備國際視野及人文關懷。當 他們上完課程,他們會曉得如何去『解讀這個世界』,具有批判能力,能夠過濾 資訊,不再那麼人云亦云。課程規劃以分組方式進行,希望他們能夠合作、經 由討論、互助,產生集體智慧。帶給我很大的震撼是新加坡參訪的經驗,我體 認到,我想帶給學生的英文不只是溝通語言,更是獲取知識的語言。我希望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