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研究結論建議與研究省思

第二節 建議

基於前述的研究結論,本節茲針對特色課程中教師領導,提出相關建議;同 時,亦依據本研究的研究限制,對後續研究提出相關建議,如下:

壹、對教師之建議

一、如何成為一名教師領導者

近年來,隨著十二年國教政策的推展,臺北市高中課程與教學工作圈等機制

的運作下,教師逐漸打開教室大門、彼此分享開設課程的經驗,比起從前,有逐 漸跳脫教師在準備課程與教材單打獨鬥之情形。然而同校之間,仍無法避免班級 間考試成績的競爭、同儕基於不冒犯他人的情況下,彼此在專業上的交流並不熱 絡以及其他學校組織成員未能意識到合作以及改變的必要性。由本研究可知,頌 伊、家宜老師試圖藉特色課程在稻禾高中發散影響力,雖不乏受影響之同科教師、

其他領域教師、行政人員及參與課程學生,但授課教師表示教師們的接受度不一,

顯示教師間專業合作的文化仍有進步的空間,以成為教師領導之內部支持條件。

123

此外,除內部支持性條件外,本研究發現專業領導、年資是構成教師領導者正當 性的兩大原因,且由於教師間地位平等,不具有上下關係,教師較能接受不強迫、

較無壓力的方式,意即唯有同時滿足教師在實際教學面與精神面的需求,才能進 一步奠定互信的基礎,進而發揮教師領導的影響力。

二、對現行教師領導者之建議

據本研究之發現,稻禾高中教師領導影響力發散尚待解決人員面、結構面、

技術面的障礙與挑戰,這樣的情形亦可能存在於臺灣各級學校之中,例如有些學 校組織成員不一定能接受或是未能感知到教師領導承擔學校領導責任、特色課程 批判思考、系統思考以及設計思考對學生學習、組織發展重要性新理念價值之人 員面問題。以及,學校為因應少子化造成的衝擊採取多代理、代課教師及超鐘點 舉措,增加教師時間與教學量的負擔,而未能讓有興趣參與教師參與備課與觀課。

還有,課程困難度招致其他學校成員開課之可行性以及深化至全校班級及一般課 程之中之可能性的質疑,面對學生差異化,教師們能否回應全體學生學習需求、

教師排配課是否未來會造成學習資源不均。上述的困難與挑戰還有賴於教師領導 者凝聚出共同願景,跳脫學科、教師、行政個人本位,以學生為主體思考,發想、

匯聚適合該校學生所需學習方式、教材的想法,進而達成學校改善的最終目的。

貳、對學校之建議

十二年國教鼓勵學校辦學創新、發展特色課程,然而在推行政策之際,還需 有相對應的配套措施,僅依據本研究之研究發現,羅列三點建議,分別為規劃學 校行政與教學多元增能管道、培養學校組織成員之系統觀以及支持教師領導特色 讓特色課程內容深耕於全校班級及一般課程之中,以下將詳述之:

一、規劃學校行政與教學人員多元增能管道

特色課程的發展勢必會涉及到人員的信念、組織結構、教材與教學方法技術 性之改變,一如政策的推行需有相對應的配套措施,否則原先立意良好的措施介 入後,引起系統的反應,產生的結果抵銷介入行動帶來的好處。故學校欲推行課

124

程革新之際,應安排頻繁的交流平台、研習增能或是觀摩他校卓越改變的經驗,

雙管齊下加乘教師領導影響力發揮之效益,使得學校成員不斷突破自己的能力上 限,創造真心嚮往的結果,培養全新、前瞻而開闊的思考方式,進而實現共有的 抱負以及持續不斷的共同學習,同時消除學校教師對革新不安感或選擇守舊繼續 以舊理念、舊方法培養不適於這世代的能力。

二、培養學校組織成員之系統觀

除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之個人的學習外,若缺乏系統的觀點,就容易忽 略各項元件之間的連結,若學校組織成員只進行個別的學習,未必能有機地整合,

轉化成組織學習的成果,則可能產生互相排斥抵銷,致使組織效能更低。如組織 未能塑造成員共同熱望之願景目標,則組織成員只會將其視為國家、學校領導人 行政端的個人意志,造成教師與行政端之間的對立、學科本位等問題。

三、支持教師領導的發揮讓特色課程內容深耕於全校班級及一般課程之中

特色課程所規劃之系統思考、批判思考、設計思考能力符應 21 世紀公民所需 之批判性思考與問題解決(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有效溝通(effective communication)、團隊共創(collaboration and building)、創造與創新(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等更具生產力的學習,而這種學習的工具不應只局限於特色課程,而 是適用所有學習乃至於生活的一部分,從學生的自我覺察以及他人看到的改變,

還有最終特色課程的產出-大稻埕紀錄片,可看出將邏輯思辨能力、價值與在地議 題結合,從自身所處的情境看見思考和行動行程的內在需要,將普遍性探索的抽象層 次回到實用層次,即不斷學習、研發創造、高度思考力、與問題解決的能力。

參、對後續研究之建議

一、未來研究可探究特色課程內容於全校班級及一般課程帶來的影響

研究者進入場域的時間為 2014 年 9 月-2015 年 5 月期間,研究者退出研究場 域的 6 月後,頌伊與家宜老師的教師領導影響力仍不斷地在稻禾高中發散,於此

125

同時,參與課程受影響力之教師需要時間瞭解當中的概念、操作性及沉澱反思,

方能展現、應用受影響力後之成效。煙雨老師曾提及將特色課程教授內容於自己 高三的班級中實驗,因本研究僅以特色課程作為主要範疇,無法深入觸及與討論 其他教師受影響力後向他人發散影響力之歷程以及帶來的改變,期待後續相關研 究得以另闢新徑,以期描繪出更真實、更完整之稻禾高中教師領導影響力發散過 程與學校改善結果。

二、未來研究可探究特色課程對其他利害關係人之影響力

教師領導影響力的發散不僅侷限於學校之中,如參與頌伊老師於校內外進行 特色課程分享之參與者,以及接受參與課程學生為構思大稻埕紀錄片進行訪談之 當地社區居民,以及學生家長,皆有可能是教師領導影響力擴及之對象。因本研 究受教師領導影響力對象人員多以學校中成員為主,期待後續相關研究若有擴及 其他利害相關人,可從其他利害關係人視角出發,以更為如實地完整呈現教師領 導影響力之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