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發展學習型學校相關概念及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發展學習型學校相關概念及研究

壹、成為學習型組織之必要

1963 年 11 月 22 日在達拉斯遭刺殺的美國總統 J. F. Kennedy,原本預計公開 演說的演講稿中提及「領導、學習兩者互不可少。」(Leadership and learning are indispensable to each other.)清楚點出領導與學習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單文經,

2013)。

Senge 認為每個人都是天生的學習者,也很有可能成為出色組織,而組織的治 理也與外部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近年來,知識經濟全球化、市場競爭、人 口出生率下降、政治版圖重組、生態環境變遷及後工業時代去中心化組織型態等,

為因應外部環境的挑戰,組織內部唯一長久的優勢便是建立能適應不斷變動的現 實的學習能力(郭進隆、齊若蘭譯,2013)。

在歐美國家,除了Senge 等人的學習型組織實際案例外,更多的企業、政府 機構、學校、非營利組織也參與其中,甚至也適用於跨國或跨區合作的方案

(Longworth, 1999)。而在國內,除了原已略有推展的學習型企業外,在教育領 域,前教育部長林清江更訂定民國87年為「終身學習年」,同時公布「邁向學習 社會白皮書」之後,自此更出現了學習型家庭、社區、矯正機構、公務機構、醫 院、學校、警察機關等方案。

一、學習型組織之定義

Roth(1999)認為,學習型組織的評量重點在於:結果資訊的蒐集,並進一 步與過去的結果比較。組織尚需開放討論這些結果的意義、蒐集的方法,以及對 組織的啟示。因此,評量的過程是組織成員共同參與的過程,同時評量的結果需 開放給參與者共同討論,使組織成員能夠運用評量結果改進、修正過去的經驗,

並賦予評量結果具有指引未來方向的積極意義。

Leithwood與Aitken(1995)所定義的學習型組織為「一群人追求共同的目標,

32

以集體承擔的心志,經常地審視目標的價值,修改使之有意義,不斷發展兼含效 率、效能的方法達成他們共有的目標。」

Senge 在第五項修練一書中為學習型組織下了一個定義,即「成員不斷突破 自己的能力上限,創造真心嚮往的結果,培養全新、前瞻而開闊的思考方式,進 而實現共有抱負,以及持續不斷的共同學習。」(郭進隆、齊若蘭譯,2013:3)。

Roth 的觀點只著墨於組織的績效改進,並依據評量結果設定組織未來目 標,卻未觸及組織願景的建立,與Leithwood與Aitken和Senge兩者有根本性的差 異。Leithwood與Aitken和Senge在界定學習型組織在某些程度上更具有相似度,但 Senge的看法更為強調唯有個人學習才能進而帶動整個組織的學習以及願景是不 會更動的。

本研究採Senge之定義,並歸結學習型組織為一個精於獲取、轉換、運用與創 造知識的組織。學習型組織能運用策略使學習、生活及工作相結合,且學習活動 會持續不斷地發生於個人、團隊、組織、甚至於與組織互動的社群中;學習能導 致知識、信念與行為的改變,並使成員的潛能不斷獲得發展,進而強化組織創新、

不斷成長及具備開創未來的能力,以實現組織與組織成員真心嚮往的共同願景。

二、學習型組織特徵、傳統組織與學習型組織的區別

學習型組織是隱含一種精神與文化的組織,這也意味著若組織能展現出學習 型組織所具備的行為表徵,則可稱之為學習型組織。以下即進一步探究學習型組 織所具備的特徵,以對學習型組織的實質意涵達成更明確的瞭解。

Galbraith與LawlerⅢ(1993)指出學習型組織具下列特色:

(一)組織設計會隨著組織策略和環境而改變

(二)不斷將組織資源運用於發展技巧和知識,並與全體組織成員共享

(三)組織更趨扁平化與行動敏捷

(四)組織擅長於整合許多任務團隊

(五)組織與環境中其他組織形成密切的網路聯結,可互相分享學習

33

資料來源:Tobin, D. R. (1993). Re-educating the Corporation: Foundations for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V.T.: Oliver Wight. pp.3-13.

Watkins與Marsick(1993)更進一步歸納以七個C來說明學習型組織的特徵與 要素(引自周芸薇,2000):

1. 持續不斷的學習(continuous):透過特續學習才能夠不斷地精進 2. 親密合作的關係(collaborative):以加強成員間的支持能力 3. 彼此聯繫的網路(connected):增進成員的互動關係

4. 集體共享的觀念(collective):以結合成組織的力量

34

5. 創新發展的精神(creative):以促進改良與發展

6. 系統存取的方法(captured & codified):善用科技能力與方法

7. 建立能力的目的(capacitybuilding):形成組織與成員繼續學習的能力。

以不同學者對學習型組織之定義進行比較分析發現,在內容上雖略有不同,

但其共通點皆表明學習型組織是一種因應組織變革的理想概念,同時也是一種策 略的運用,同時,從Galbraith與LawlerⅢ(1993)、Tobin(1993)、Watkins與Marsick

(1993)提出學習型組織的特徵與要素,可歸結學習型組織有以下四個共通點:

學習型組織有利成員個人、團體的績效提升,有助於凝聚組織成員向心力,能快 速做出反應以及偵測變革,以及組織出現瑕疵時能進行及時修正。

隨著網路的連結,使溝通技術及全球商業網絡形成更複雜的經濟及社會環 境,同時,知識工作的增加,使組織內的工作及組織成員的社會互動亦趨複雜(李 芝靜,2008)。事實上,今日的組織就像個複雜、需要不斷調適的社會體系,只 有組織中成員透過持續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將學習的結果遷移到工作上,透視出 複雜的情境,才能使正確的決策較易達成。

三、學習型組織與系統思考、設計思考

系統思考與學習型組織的重點就在於穿透細節中的複雜,將其組合成一整體 的故事,以說明問題的起因,以及找到持久、有效的解決辦法。Senge 認為每個人 都是天生的學習者,要發展成未來出色組織需能設法讓各階層人員全心投入,當 組織成員持續擴張其能力,去創造成員真正期望的結果,擴張的思考從而開始被 孕育(郭進隆、齊若蘭譯,2013)。

在《第五項修練》中揭示許多有助於個人及組織進步的思考工具,包含五項 修練的內涵、十一個法則外,另外還提到「反應遲緩的調節環路」、「捨本逐末」、

「目標侵蝕」、「惡性競爭」、「富者愈富」、「共同悲劇」、「飲酖止渴」、「成長與投 資不足」等基模,他們亦是「系統思考」修練的一部分。千頌伊和沈家宜老師在 發展課程的過程中,除了在教學上使用全英文教學外,為轉化使之適用於高中生,

35

特色課程內容參酌過往參與工作坊之經驗、對學生學習、程度的瞭解加以修改,

放入系統思考以及設計思考基礎知識與可應用的法則,以下針對課程內容加以闡 述:Senge 揭示只有透過個人學習,組織才能學習。雖然個人學習並不保證整個組 織也在學習,但是沒有個人學習,組織學習無從開始。意即當組織成員持續擴張 能力,去完成組織成員的共同願景,新的擴張思考就開始被孕育,如同河與河岸 的關係,當組織成員不斷地將現況拉向願景,那所謂的現實的困難就會相對應的 改變,河水漲一點,河岸就退一點。而這種學習是一種相互依賴、循環式的學習 模式,精熟五項修練則是成為學習型組織的先決條件。五項修練包含:

(一)五項修練與十一個法則 1.系統思考(systems thinking)

一種思維方式,提供思考問題的一項取徑,同時也是所有修練的基礎,為一種 見樹又見林,兼含宏觀和更細部的型態檢視資訊的能力。希望藉由五種取向的發展 達到激發熱望、開展反思性交流與理解複雜事物三種能力,其中「系統思維」是所 有修煉的基礎,所以它被稱為第五項修練(the fifth discipline)。

2.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

超越(mastery)一詞,除帶有獲取對人或物支配或控制的意涵外,同時也可 表達精通和熟練的程度。自我超越即個人發展願景,追求卓越、突破極限及終身 學習的過程。故自我超越的過程是學習不斷釐清、能不斷擴展及加深真正的心之 所向,個人學習是組織學習的首要之務。

3.心智模式(improving mental model)

個人、組織內在認知,深植於觀點與行為假設中,進而影響我們對周遭事物 的觀感,我們對行為的假設、推論、成見、印象都源於心智模式。心智模式的修 練要從省視自己開始,把對他人好奇的探詢(inquiry)和自己想法的宣揚(advocacy)

相結合,在有效地表達自己想法的同時,也開放自己的思想。

36

4.共同願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

不同於領導者個人的信念或是發表的願景聲明,而是藉由組織成員深度分享 共同目標、價值觀、使命感,勾勒出共同追求的未來藍圖,為組織中所有成員共 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共同願景促進組織成員休戚與共的歸屬感,影響組織所有 活動,進而接近、達成目標。

5.團隊學習(team learning)

團隊學習的修練要從深度匯談(dialogue)開始,組織成員「懸掛」(即暫時 忘掉)假設和成見,進入共同思考的過程。希臘文 dialogos 是指意義、思想在一群 人之間自由地流動,使集體得以實現個人無法完成的洞悉和領悟。組織成員藉由 共同學習的過程、一起思考試圖找出集體潛在智慧,使得組織效益呈現加乘效果。

在五項修練中,系統思考為所有修練之基礎,它整合其他修練為一個實踐的 體系,沒有系統的觀點,就容易忽略各項修練之間的連結。比如,缺乏系統思考 的願景只能描繪關於未來的美麗圖像,卻無法深刻理解從現實走到未來的過程 中,我們必須把握的各種影響力,然而,系統思考還要兼含開發自我超越,激發 個人動機,並持續地學習和理解自身的行動;心智模式,開闊視野以發現自己看 待世界的方法侷限性的必要過程;共同願景,以促進長期性目標的承諾;團隊學

在五項修練中,系統思考為所有修練之基礎,它整合其他修練為一個實踐的 體系,沒有系統的觀點,就容易忽略各項修練之間的連結。比如,缺乏系統思考 的願景只能描繪關於未來的美麗圖像,卻無法深刻理解從現實走到未來的過程 中,我們必須把握的各種影響力,然而,系統思考還要兼含開發自我超越,激發 個人動機,並持續地學習和理解自身的行動;心智模式,開闊視野以發現自己看 待世界的方法侷限性的必要過程;共同願景,以促進長期性目標的承諾;團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