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創作性戲劇活動與語文教學之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創作性戲劇活動與語文教學之相關研究

自西元一九三○年美國戲劇教育學家 Winifred Ward 出版《創作性戲 劇技術》以來,創作性戲劇活動在美國已有近八十年的歷史了。此種教學 法的主要目的是在透過戲劇活動啟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像力,更可以用來 輔助各種領域的教學情境,如:Seidel (1996) 藉由創作性戲劇培養中學生 的領導技能,並有效改善學生的自信、容忍批評、理解他人等特質,同時 提高學生的自我意識和自我接納;Wright (1996) 以創作性戲劇活動協助國 小高年級的學童發展自我觀念、自我差異、角色選擇等能力;Yassa (1997) 則運用在增強中學生的社會互動層面,亦獲得良好的成效;Guli (2004) 嘗 試運用創作性戲劇活動來協助具有社交能力缺陷的特殊兒童;Arieli (2007) 更將創作性戲劇融入了科學教學,加強小學生瞭解科學概念等不勝枚舉。

創 作 性 戲 劇 活 動 甫 引 進 台 灣 之 際 , 主 要 的 教 學 對 象 是 幼 稚 園 的 學 童 (Chen, 1997) ,近十年來更逐漸延伸至國小,甚至更推廣至國、高中等各 年齡層。不論是啟發學童創造力、輔導學生人際關係、促進學校生活適應,

還是應用於藝術與人文領域的表演藝術、環境教育議題、社會領域、語文 領域的鄉土課程……等教學情境,均陸陸續續有許多研究將創作性戲劇融 入其中,足見其在台灣也已佔有不容小覷之地位。

而和本研究息息相關之語文領域教學,則無論是在培養童話創作能力

(蔡孟谷,2003)和口語表達能力(林麗雅,2005;洪慧瑄,2007;楊璧 菁,1997),進行說故事教學活動(謝華馨,2003)、國語文課程(詹美鈴,

2002;黎淑慧,2004)、寫作教學(方鄒珍,2006)等方面,均有研究顯 示運用創作性戲劇活動在語文領域的教學上,能獲得正向的學習成效,同 時擁有良好的影響,茲分述如下:

楊璧菁(1997)將創作性戲劇活動施行在兩所小學的三年級同學身上,

並分別以引導式教學法、觀察記錄法進行實驗課程,藉以瞭解創作性戲劇 活動對學生表達能力的影響。研究發現在相同引導者、類似教材的教學之 下,兩所學校的反應雖相差極大,但是在語文表達能力方面均顯示出正向 成長,同時對學生之自信心、課程參與程度和團體合作關係均有所助益。

詹美鈴(2002)由於發現其所任教之國中一年級新生,在課堂有怯於 表達己見之問題。因此希冀藉由行動研究的方式,探討將國語文課程與「創 作性戲劇活動」結合之可行的策略及方式。研究者透過肢體伸展、默劇、

即興表演及創作性戲劇扮演等內容,瞭解其對學生肢體表達能力及口語表 達能力、師生互動的影響。研究結果發現:

1. 創作性戲劇活動由於包括了閱讀、討論、寫作和展演,能提供 學生語文領域學習所需之聽、說、讀、寫能力的練習空間。其 中口語表達和聆聽方面的進步,在此研究中更是顯著。

2. 倘若將創作性戲劇活動運用在語文領域上,宜搭配課程,同時 以劇本作為兩者結合之媒介,更能藉由劇本所需之人物、情節 和台詞之整體結合,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3. 以分組方式進行的創作性戲劇活動,增加同儕和師生較多的溝 通協調和良好互動機會,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有所裨益,並在 溫暖安全的氛圍中,增加師生之間的信任感,相處也能更加和 諧融洽。透過具競賽性質的戲劇遊戲,能讓原本害羞、裹足不 前的學生較願意嘗試肢體活動,並從中學習成長。

4. 創作性戲劇活動是教師在發展學生多元智慧、實施協同教學時 的理想媒介。

林柔蘭(2003)由於發現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除了說故事最常實施之 外,其他有關於表演藝術的教學活動較少實施。此外,教師通常無法掌握 表演藝術之精髓及缺乏教材,無法將表演藝術融入在實施語文教學活動當 中。因此以行動研究為研究方式,探討表演藝術融入語文教學的教育價值,

以及可能遭遇到的瓶頸和問題。研究者為了解決上述教學問題,以國小一 年級學生共 34 人為研究對象,在語文領域的教科書教學中融入了創作性戲 劇活動,如:暖身活動、戲劇遊戲、故事戲劇、即興表演、戲劇扮演、唸

兒歌等方式。結果發現使用創作性戲劇活動在語文教學,能使學生的語文 興趣提升,同時促進語文能力。而在進行相關教學時,教師應扮演領導者 的角色,且留意同儕間的互動、要用不同的技巧來引導不同特質的學生,

方能提升教學成效。

蔡孟谷(2003)由於發現學校中的學生由於文化刺激低,休閒生活以 玩耍和工作賺錢為主,缺乏閱讀和寫作等知識性活動。因此不喜歡閱讀、

不懂得如何閱讀、寫作能力低落和缺乏創作能力成為教學上的問題。因此 以行動研究為研究方式,藉由創作性戲劇活動的主要內容之一:角色扮演,

來探討其對國小五年級學生童話創作能力的影響。研究發現角色扮演能夠 激發孩子的想像能力、認知能力、創造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利用角色 扮演的教學功能,更有助於學童發揮想像力來進行童話創作,使學童所創 作出的童話作品擁有較完整的結構、較豐富的內容。

謝華馨(2003)透過行動研究的方式,將創作性戲劇說故事教學活動,

實施在國小一年級兩個不同班級上。經兩年之研究發現:在第一個學年度 時,教師運用圖畫書的故事作為素材,較容易進行戲劇性的扮演;第二個 學年度配合國語課文故事內容所進行之教學,則能使語文學習領域更為活 潑生動。此外,在同一學年度中,藉由說故事人口述故事,將故事戲劇化 的教學方式,則能有助於學生彼此生活經驗交流的增進。

黎淑慧(2004)認為目前的教學方式仍採聽、說、讀、寫的方式,來 促成學生的學習,方法有些單調且缺乏實作學習演練。因此希望能在語文 教學中,引進創作性戲劇之統整、統合的概念,讓語文教學展現不同的風 貌與成效。其研究採行動研究方式,探討「創作性戲劇」之角色扮演教學 活動,應用於國民小學四年級「國語文課程」之可行途徑、課程設計和學 生學習情況。研究發現透過創作性戲劇活動,可以提升學生對於國語課程 的學習動機;此外,藉由彷彿身歷其境的角色扮演活動,能讓學生覺察到 語文能力中的聆聽、說話、識字與寫字、寫作之息息相關,並在實作的課 程 活 動 中 加 以 活 用 和 融 合 , 同 時 在 討 論 過 程 中 學 到 分 享 與 相 互 合 作 的 美 德……,這些均顯示創作性戲劇活動的確有助於國語文學習領域教學情境。

林麗雅(2005)的研究指出,雖創作性戲劇對於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影響不顯著,但對於幼兒故事理解能力有顯著影響。然而洪慧瑄(2007)

的研究卻發現,將創作性戲劇教學融入國小五年級的語文領域能增進學童 的口語流暢力。洪慧瑄由於發現學生的國語文表達能力有待加強,特別是 口語表達方面,學生時常不敢在公開場合侃侃而談,生活中又缺乏機會練 習。因此以 33 位五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採行動研究方式,進行為期十二 週,二十七節課之教學。透過量表的分析、觀察學生和教師之訪談,瞭解 了學童在接受創作性戲劇教學後,的確有助於口語流暢力之提升。

方鄒珍(2006)採準實驗研究的不等組前後測設計,將「創作性戲劇 寫作教學方案」應用在國中一年級記敘文寫作教學。研究發現創作性戲劇

活動能部分提升國中一年級學生的寫作能力,參與實驗的學生喜愛戲劇表

Gourgey, Bosseau, and Delgado (1985) (p<.001)

Pappas (1979)

表 2-2(續)創作性戲劇活動對閱讀發展國外相關研究 Myerson

(1981)

六班六年級 學童

表較前測與後測:

—創造性戲劇之前 測和後測

—無控制組

—加州成就 測驗

—自我概念 測驗

—32 項學習 成效測驗 (自行發展)

—戲劇對學 習成效測驗 有正面效 果,包含字 彙發展、情 節發展、即 席合作、口 頭流暢度

—即席創作 能力的增進 與概念之增 進有顯著正 面相同性 資料來源:出自林玫君(2002:33-34)

綜上所述,創作性戲劇活動在語文教學方面的相關研究,不論是在國 內或是國外,均有相當豐富多元研究內容,以及眾多肯定其成效的研究結 果。然而,語文領域中的閱讀層面,國外已有許多研究成果問世,國內卻 乏人問津。此外,大部分的研究所使用的戲劇文本為教科書、繪本或圖畫 書,缺乏使用適合國小高年級文字量較多、頁數較多的兒童讀物之相關研 究。因此研究者期盼能藉由本研究,將創作性戲劇活動運用在國內的閱讀 課程,同時採用文字量較多、頁數較多的兒童讀物為文本,瞭解是否同樣 也有利於我們的學童,是否也能帶來顯著的學習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