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人員

本節將針對本研究之研究對象—台中市哈哈國小五年丙班 31 位學生 和研究者本身,以及本研究之三位協同教師之相關背景資料做一說明。相 信對於學生的起點行為、協同夥伴的基本資料,擁有更深入的瞭解之後,

研究的進行將能更加順暢。

一、 研究對象

本研究主要以台中市哈哈國小五年丙班為研究場域,以全班 31 位學 生,包含男生 18 位,女生 13 位為研究對象。十一、十二歲的孩子步入高 年級之後,正逐漸進入青春期,適逢孩子身心開始大幅轉變。而認知上的 發 展 則 邁 入 形 式 運 思 期 , 皮 亞 傑 認 為 此 時 青 少 年 的 思 維 能 力 已 經 發 展 成 熟,能夠進行抽象思考,從假設去推得邏輯上的結論(張春興,1996)。宛 如小大人的他們,對於各種事物已逐漸有自己的定見和想法,同時願意抒 發心中的見解與感受。洪文瓊(1994)認為教師們可針對此時期的學童,

適當的介紹關於文學的批評,並加強一些有關文學和欣賞的知識,因為此 時的青少年已經能在將部分重要的情節和附屬情節銘記在心,進而推敲、

臆測故事日後的發展與走向。

從九十七學年度上學期的「五丙親師交流通訊」問卷(詳見附錄二),

以及學生四年級的學習成績表現,和開學兩個月的師生互動觀察下,可以 整理出五年丙班學生的相關背景資料。表 3-2 為本班學生九十六學年度四 年級下學期,在日常生活表現和語文領域的學期成績統計表。從表格中可 以發現本班學生日常生活表現尚佳,並無行為過度偏差、日常生活成績為 乙以下的學生。然而語文領域的成績卻有四名學生,較一般同儕低落許多。

自九十七學年度開學以來,從課堂上表現和平日作業表現觀察到,S4、S7、

S16、S24 是班上語文領域成績表現較弱的四名學生,即九十六學年度四年 級下學期學期成績表現為「乙、丙」的學生,且這些學生閱讀能力表現也 有些問題存在。茲將上述四名學生學習情況及閱讀能力表現整理如表 3-3。

表 3-2 五年丙班學生九十六學年度四年級下學期學期成績統計表

學期成績 優 甲 乙 丙 合計

日常生活表現 25 6 0 0 31

百分比(%) 81 19 0 0 100

語文領域 20 7 3 1 31

百分比(%) 65 23 9 3 100

表 3-3 五年丙班語文領域成績較弱學生之學習情況及閱讀能力表現說明

學生代號 語文領域表現

S4

S4 字跡相當漂亮工整,然而在記憶國字和注音、造句、

造詞均有困難,甚至有些字重複訂正了十多次,仍錯相同的地 方。他的學習動機強、不會偷懶懈怠;但因為動作慢、理解較 差,每天規定的閱讀作業,時常無法完成。家長有時見他為了 寫作業花費了眾多時間,十分不捨,亦曾代他詢問老師可否延 後作業繳交期限。

S7

S7 字跡極為潦草,而且由於筆畫順序沒有確實習得,常 常會有書寫方向錯誤和筆畫計算錯誤等問題。對於將字詞運用 在造句上,和標點符號斷句的地方有較多的錯誤。閱讀能力的 表現也不佳,除非老師規定閱讀作業,該生較少主動閱讀,且 閱讀作業時常錯誤百出,內容的理解有諸多問題。

S16

S16 的母親為越南外籍配偶,自幼學習環境影響,國字的 讀音較不標準,注音錯誤率極高,特別是「ㄟ、ㄝ、ㄛ、ㄡ、

ㄣ、ㄥ」等注音符號及四聲標註時常混淆不清。然而閱讀能力 似乎沒有因此受到太多的影響,在同樣也需倚重閱讀能力的社 會領域,S16 卻能獲得相當高的分數。而且平時的晨讀時間也 總是興致高昂的借閱許多自然科學讀物來閱讀,然而讀物的選 擇較不符合高年級文字多、頁數多、圖畫少的選擇標準。

S24

S24 自幼母親因病過世,父親在大陸工作,奶奶將其帶 大。由於從小文化刺激少,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均落後同學一 大截,每一個科目的成績均不甚理想。雖然她上課相當專注,

且讀得出句子,然而對於句意的理解能力不到三成,光靠專心 上課是無法進展的。負責監督其作業完成的安親班,甚至會拿 參考書來讓她抄襲作業,不顧她是否理解所抄下來的句子,日 積月累之下,成績一直沒有起色。每天規定的閱讀作業,若是 安親班沒有提供協助,該生隔天便無法交出。也曾表示對於沒 有注音且頁數多的書籍感到困難,只能閱讀一些簡單文句的繪 本或故事書。

哈哈國小位於台中市這個繁華的大都會區,五年丙班家長的教育程度 半數為高中職或專科以上。職業方面,以商業、工業及服務業居多,且無 農業這項類別。值得注意的是,五年丙班家長職業類別之所以「不詳」比 例很高的原因,是因為 S1、S16、S24 均有一名家長已過世,且 S3、S10、

S18、S20、S31 父母均離異,全班屬於單親家庭的人數共有八人之多,是 全五年級比例最高的。同時本班共有六名家境較為清寒的學生,其中四名 更是繳不起午餐費和學費,需申請相關補助,清寒人數比例亦為全學年最

高班級,人數與百分比表詳如表 3-4、3-5、3-6、3-7。

此外,研究者在九十七學年度上學期學期初,為了對新接任的五年丙 班 的 閱 讀 行 為 有 所 瞭 解 , 於 是 針 對 學 生 的 閱 讀 行 為 進 行 調 查 ( 詳 見 附 錄 三)。發現五年丙班學生喜歡的課外讀物中,以故事排名第一,小說排名第 二,而且探險類的小說和校園故事是學生最喜歡的類型。因此本研究將根 據五年丙班學生特質及閱讀喜好,選擇探險類的小說和校園故事,以及關 於勵志或教導學生如何面對人生挫折的優良兒童讀物。希望學生們透過閱 讀相關讀物,獲得閱讀能力和閱讀動機的提升,同時讓他們更有勇氣、更 積極地面對和同儕不同的人生遭遇。

表 3-4 五年丙班學生家長教育程度統計表

家長教育程度 國中 高中/職 專科 大學 不詳 合計 人數(人) 8 29 8 11 6 62 百分比(%) 13 47 13 18 9 100

表 3-5 五年丙班學生家長職業統計表

家長職業類別 公職 工業 商業 服務業 家管 不詳 合計 人數(人) 2 15 20 12 5 8 62 百分比(%) 3 24 33 19 8 13 100

表 3-6 五年丙班學生家庭經濟狀況統計表

家庭經濟狀況 富裕 小康 普通 清寒 合計

人數(人) 0 18 7 6 31

百分比(%) 0 58 23 19 100

表 3-7 五年級各班學生單親及清寒人數統計表

家庭狀況 甲班 乙班 丙班 丁班 戊班

單親家庭(人) 4 4 8 1 3

清寒家庭(人)

需補助午餐費 1 1 4 2 2

二、 協同教師

由於本研究所選用的四本書籍,皆為哈哈國小校內班級閱讀箱書中,

屬於高年級的兒童讀物;因而在邀請協同教師時,考量到該教師若能同樣 是任教於高年級,同時也曾在班級上帶領過本研究所選定之書籍,未來在 進行相關教學內容的討論、分享與建議,將會更深入、更有意義。基於上

述原因,本研究所邀請的協同教師包括六年級的芳芳老師、五年級的如如 老師,及曾任教於高年級的活動組長純純老師共三位;而且三位教師均曾 經在過去或現在任教的班級,帶領或導讀過本研究的部分書籍。茲將三位 協同教師的相關背景資料,以及未來進行研究時的協同方式說明如下:

(一)芳芳老師

芳芳老師畢業於屏東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目前任教於台中市哈哈 國小六年級,且正在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攻讀音樂教學研究所碩士。芳芳老 師在日常的學習中相當重視學生的閱讀習慣,她會要求學生每天記錄看電 視或上網,以及閱讀的時間;同時鼓勵學生時間分配要均衡,以免因沈迷 在電視或網路,而忽略的閱讀的重要。在每週閱讀課程,芳芳老師傾向由 學生主持,以培養學生自主能力;同時透過接龍發問遊戲,讓閱讀課程充 滿歡笑,進而提升閱讀動機。由於芳芳老師也是校內閱讀課程的重要推手,

因此能夠在研究過程中和她互相切磋、請益,真是相當榮幸!

(二) 如如老師

如如老師畢業於屏東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目前任教於台中市哈哈 國小五年級。她是一個對於學生相當用心付出的老師,不僅教學認真,煞 費苦心輔導行為、學習偏差的學生,放學後還常為課業較低落的同學進行 補救教學,同時和家長擁有相當良好的互動。如如老師時常利用週五放學 時間,邀請對閱讀有興趣的小朋友留校進行讀書會,她對學生的犧牲奉獻、

不辭勞苦,常是校內同仁們一致讚揚的好榜樣!

(三) 純純老師

純純老師畢業於國立嘉義大學管理研究所,目前擔任台中市哈哈國小 活動組長,及中年級自然領域教師。純純老師曾在 95 和 96 學年度擔任高 年級導師時,藉由班級箱書推廣閱讀,她相當重視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

閱讀習慣的養成。在她的班級裡,首重品德教育,「誠實」是第一準則。純 純老師不會因為學生成績好壞,而對他們有所偏好喜惡;然而,若是品德 欠佳的學生,則一定賞罰分明,務必追根究底,致力於良好德行之養成。

在她的班級裡,如果聽到源源不絕的笑聲,想必純純老師一定又是運用了 各種做中學的小遊戲,讓學生樂在學習中吧!

(四) 協同方式

在進行四本兒童讀物的閱讀教學之前,研究者將訪問三位老師對文本

之相關看法,包括應該著重哪些教學重點、哪些延伸活動適合這些文本、

教學結束學生期盼獲得哪些知識或解決問題的方法……等等,藉以在進行 教學之前對於文本有更多的瞭解、蒐集更豐富的資源來充實教學內容。在 教學活動進行時將錄影記錄,並在活動結束後邀請協同老師觀看,同時討 論教學活動中的問題、優劣之處,藉以提供下次教學的借鏡,同時促進研 究者和協同教師彼此的專業成長。除此之外,希冀透過和三位協同教師在

教學結束學生期盼獲得哪些知識或解決問題的方法……等等,藉以在進行 教學之前對於文本有更多的瞭解、蒐集更豐富的資源來充實教學內容。在 教學活動進行時將錄影記錄,並在活動結束後邀請協同老師觀看,同時討 論教學活動中的問題、優劣之處,藉以提供下次教學的借鏡,同時促進研 究者和協同教師彼此的專業成長。除此之外,希冀透過和三位協同教師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