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壹、創意思考與寫作

一、創造思維的意涵

會傳承、求變化、有一波波改進向前的推力,是什麼讓人類文明不斷演進,

從遠古採果狩獵至現代電腦技科時代?思考力!尤其是思考力中的創造性思維。

創造才能不只為人類文明進化的最初動力,是迎接未來生活挑戰所必需,亦為國 家繁榮進步所憑藉(林建平,1989)。

思維品質是人們思考活動中文化特徵的表現。培養優秀思維品質是增強思考 力的重要關鍵點,也是掌握思考方法和技巧的重要條件(王慧美,2006)。思維從 不同的切入觀點可大分為定勢思維與非勢思維、正向思維與反向思維、發散思維 與收斂思維……等。而創造性思維可謂是非勢思維、反向思維和發散思維的綜合 體,乃是具備對一問題能有源源不絕的意見或想法流暢性;能觸類旁通、見機行

事的變通性;有新穎觀點與作法、能推陳出新的獨創性;及針對問是精益求精並 入微刻畫的精進性等思維。

思維是人內在思路運作的方式,創意思維是要能跳脫制式線性的單一面向思 考模式。那麼創造思維是屬於先天具備的智能?抑或是可藉由後天環境培養訓練 可得呢?

隨著認知神經科學的蓬勃研究發展,對於人類的思考主體─「大腦」有更為 明確透析的認識,以科學方法得知腦部功能結構與思考運作模式,打破或釐清許 多對人類外顯行為表現的謬思與誤解。大腦有四個主要功能部位:感受區、儲存 區、判斷區和想像區,必須運用想像區的功能才得以創新、足以創造;而思考的 活絡是神經元的擴張與彼此聯結成一大網絡的結果,神經元網絡版圖的大小端視 於外在給予的刺激是否頻繁而有力。故創造性思維並不是先天的,不是與生俱來 的,而是根基於在一般思維所發展起來的,是後天培養與訓練的結果(陳光,2008), 且是源於自身的常識、知識,以及經驗而來,並受其限制。

創造性思維外顯則為創造力的發揮。目前在臺灣提倡創造力概念不遺餘力的 陳龍安(1984)曾綜合歸納各家有關創造力之意義,研擬以下創造力的定義:「創 造力是指個體在支持的環境下給合敏覺、流暢、變通、獨創、精進的特性,透過 思考的歷程,對於事物產生分歧性的觀點,賦予事物獨特新穎的意義,其結果不 但使自己也使別人獲得滿足」(頁 37)。

必須在外在支持環境的配合之下,創造力才得以發展,再度呼應創造思維是 得靠後天外在環境來培養。由此可知,營造一個適合培訓創思環境給國家未來的 主人翁─兒童是件刻不容緩的事。

然創造力的概念初期是投注在資賦優異教育中,認為創造型的兒童所具備的 特徵是所有資優兒童所擁有的,在一般學童的教育中並不強調此概念。隨著近期 的實驗與研究發現,創造力可藉由適當支持的學習環境及後天特意的培訓機制而 養成。如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透過實驗,發現管理人員經過思維創造力的專門訓 練,靈活性和創造力一般可提高 60%~100%,這說明創造力是可後天培訓而成

的,且訓練與不訓練結果大不相同(引自王慧美,2006)。故創意思考教學的重要 性是不顯而明的,那在國小學校基礎教育如何順應此一重要趨勢?教師在教學課 程中應如何落實應用?

「想像原本就為兒童所擁有獨特的資產,從幼兒時期便開始透過想像的發揮 豐富自己的娛樂活動。人類的想像過程,是一個創造力發展的過程,想像的發展 有助於創造思維的發展」(陳會昌、夏菡,2001,頁 10)。如能善加利用兒童天生 的豐富想像能力,再搭以創意思維的訓練,其成效是事半功倍的。

想像是促進創造思維發展的主要動力,兩者可說是相輔相成的。藉由讓符合 兒童發展的需求─發揮想像力,提供訓練學生各類思維的發展的管道,以加強其 創造思維與活動。在學校的課堂上,能經營出一股鼓勵學生發揮創意的熱絡氣氛;

在教師的教學中,能設計出一系列激發學生創意思維的作業、活動,將想像力的 觸角延伸至學校相關課程中,學習成效必然彰顯。

研究者相信每位學生都具有想像和創意的思維能力,且是需要外在力量加以 開啟強化。已經快步入青少年時期的國小高年級學生如果透過相關課程活動的誘 發,仍可展現其充沛的想像力,使其創意思維得以發展。所以研究者在班級中便 亟力經營出一個能讓學生發揮想像、發展創意思維的學習環境。

二、創造思維與寫作

思維和言語的關係是一種互為影響的過程。思維不僅僅用言語來表達,思維 是通過言語才開始產生並存在的(Vygotsky,李維譯,2007)。語言和文字都是傳 達自身思維與人溝通的媒介工具,而「我手寫我口」,寫作就是能有條理、清楚的 將自己內在思維活動呈現的方式。思維需透過寫作文字的鋪陳才得以彰顯,而寫 作需思維的引導才得以成段成篇。寫作正是運用語言文字表達思想、情感的創造 性腦力勞動的活動過程(程紅、吳志強,2002)。

創造性思維是國家社會持續求新、求進步的創造性發明之根基,其公民必須 從小就加以培訓,而培訓的最佳方式是就是能透過學校課程中的寫作教學。學生

要有清楚的思維才能寫出一篇言之有序、談之有物的文章;而有靈敏的創造性思 維才得以完成一篇不落俗套窠臼、匠心獨具的好文章。當一篇篇由自已構思完成 的寫作成品,都可視為一件件創作品的產出。

國民小學基礎教育中,在教學的課程活動設計上就要多多提供學生「寫」的 機會,當然此處的寫不包含一般低層次的練習生字語詞的抄寫,而是必須透過學 生自行構思、運用思維能力才得以成段成文的寫。

此外,聯想和想像力是創造力的主導,是展開思路的驅動力(王禹,1993)。

藉由能啟發學生聯想與想像的思維活動之課程設計,才能達到訓練強化學生創造 力的目的。想像的過程正是創造的過程,也是將所學語文基礎知能和日常觀察與 生活積累轉化為實際寫作能力的過程(程紅、吳志強,2002)。而聯想和想像力是 以學生自身經驗和知識為基礎,對一個生活歷練淺薄的國小學生而言,生活經驗 的累積和語文知識的擴張最有效的方式是─閱讀。質量並重且類型多元的閱讀方 式,必會擴展學生的生活視野與經驗,增進寫作的技巧與能力。

因此,研究者在班級透過大量而多型態的寫作和閱讀之學習活動,以經營出 一個能讓學生發揮想像、發展創意思維的學習環境。

貳、創造思考教學與寫作

一、創造思考教學

中國傳統的兒童教育著重句讀訓詁,古文賞讀,強調背憶的能力,書塾學堂 總是傳出齊口朗朗的讀書聲。而這呆板制式的「老師講,學生聽」傳業方式,亦 在臺灣一直延續至五、六十年代。有人稱之為「五板」教學法,即為「表情死板、

語言滯板、教學呆板、只寫黑板、看天花板」,師生間缺乏互動,這種單向式的教 學引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遑論要激發起學生主動的求知慾望。

在大環境逐步由農業、工商業社會轉型至資訊科技時代後,在封閉自守的生 活區域擴及至無國界的地球村生活空間概念中,在強調「地球是平的」的國際化 競爭壓力下,教育出更具實力與競爭力的下一代是刻不容緩的要事,這股新興提

振的教育改革之風儼然在全球狂掃而起。除了目前國民小學課程增設英文課與電 腦課,以培養學童的國際外語溝通力與電腦網際網路的使用能力之外,一個更為 基本與必要的是─「思考力」的養成與強化,於是創意思考教學更具重要與迫切 性。

創造思考教學(Teaching for Creativity)的主要目標在啟發學生創造的動機、鼓 勵學生創造的表現,以增進創造才能的發展。就創造思考教學的內涵來看:是教 學者藉由課程的內容及有計畫的教學活動,提供一種支持性的環境,激發和助長 學生創造行為的一種教學模式。

如何營造出能讓學生敢言、敢想、敢恣意揮灑想像的安全和善學習環境,此 乃教學者─教師所應關切的首部曲;已拉開創思教學的序幕後,如何利用創意思 考教學的策略,有效適切的融入於教學課程中,是接下來教學者得孜孜矻矻去落 實推動的。

在經營一個創意思考教學環境應要注意的要項,陳龍安(1988)提出以的意見:

(1) 提供自由、安全、和諧相互尊重氣氛。

(2) 讓學生在輕鬆中學習,但保持「動而有節」的原則,既不太放任,

也不會過於嚴肅。

(3) 重視學生所提意見,並增強各種與眾不同的構想。

(4) 鼓勵全體學生都參與活動,並能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與興趣。

(5) 讓學生從錯誤中學習,從失敗中獲得經驗。

(6) 鼓勵學生有嘗試新經驗的勇氣,多從事課外的學習活動,養成獨立 研究的習慣。

(7) 讓學充分利用語言、文字、圖畫…等方式,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

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師並能分享全班同學創造的成果。

(8) 教師的教材教法要多變化,不獨佔整個活動,儘量激發學生的想像 力。

(9) 對於學生的意見或作品,不立刻下判斷,當意見都提出後,師生再

共同評估。(頁 21-22)

故研究者就秉持以輕鬆具彈性的師生互動方式作為班級經營的基調,強調師 生間彼此尊重的觀念。在課程規畫設計上以鼓勵學生多多發揮批判與創造思維為 主,利用多元的教學活動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習主體,在班

故研究者就秉持以輕鬆具彈性的師生互動方式作為班級經營的基調,強調師 生間彼此尊重的觀念。在課程規畫設計上以鼓勵學生多多發揮批判與創造思維為 主,利用多元的教學活動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習主體,在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