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創造思考教學方案的課程設計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創造思考教學方案的課程設計

本節說明研究者在設計創造思考教學方案的過程中,所考量及著重的各項 教學要素,如何從教學對象的選定開始,進而設定教學目標、逐步累積蒐集教 材、設計有利於創造思考的教學活動,最後乃至編撰完成教案。

壹、教學對象的設定

任何教學活動,都應以學生為教學主體,配合其身心發展及先備知識能力 進行設計,才能獲得有意義的學習。因此在本研究之初,研究者決定以國中公 民課程民主政治議題為範疇,設計創造思考教學方案,為了增加在實務工作上 的實施可行性,乃配合國中公民課程的安排,八年級上學期是以「政治生活」

為主題概念,因此教學對象的年級選定為八年級上學期。

沒有一套所謂完美的課程適合所有學生,所有課程都須按照教學對象的狀 況量身訂做,即便創造思考教學方案(一)「這樣民主了嗎?」已於先前設計完 成,也必須根據研究實施時的狀況進行調整。當研究者確定於民國 101 學年度 上學期進行本研究時,由於只有任教八年級三個班級,經過指導教授討論,並 徵求學校行政及本校公民科教師同意後,將本研究的研究對象擴大到非研究者 任教的另外三個班級,一共有六個班級。研究者在非科任班級實施創造思考教 學方案,配合學校公民課程及教師進度,在課程安排及時間使用上會有所調整,

94

將於本章第三節、第四節敘述說明之。

貳、教學媒材的蒐集與製作

教材是觸發學生創造思考的跳板,選擇適合學生程度的教學資源,更能幫 助學生快速掌握課程重點,以下說明研究者在編撰兩個創造思考教學方案時,

在教學媒材蒐集上的過程。

一、新聞

公民課程必須和社會接軌,藉由新聞時事案例的探討,和教科書中所學知 識相呼應、比較,讓學生能夠學習到課本上的理論外,更能從生活中的新聞去 連結產生意義。然而身處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學生對於政治相關新聞的關心程 度卻不深,而新聞媒體良莠不齊,新聞報導內容眾多,教學者在挑選課程使用 的新聞事件主題時,需考量與課程主題的連結性,以及學生能否瞭解、是否感 興趣,進而改寫新聞報導成為閱讀文本,當作輔助教學的材料。

研究者根據上述原則挑選符合教學目標的新聞案例,在創造思考教學方案

(一)中的教學活動《給我報報》,挑選三則新聞分別是「金正恩當選北韓勞動 黨第一書記」、「為淹大水負責,北市兩官員下台」以及「馬祖博弈公投通過」。

這三則新聞學生都是上課前近三個月內發生的新聞,所以具有即時性,教學者 選擇此三則新聞有分別的教學目標,希望學生能從「金正恩當選北韓勞動黨第 一書記」新聞中發掘北韓是一黨制的獨裁國家,沒有其他在野黨可以和勞動黨 競爭,北韓領導人的出現並非來自人民的選舉,不符合民主政治中的民意政治 和政黨政治特色;「為淹大水負責,北市兩官員下台」的新聞則是從所處的臺北 市政府在民國一百零一年六月份一次暴雨導致部分地區淹水,為負起政治責任 有兩名官員主動請辭下台,突顯法治國家中責任政治的展現;「馬祖博弈公投通 過」的新聞則是藉由重大議題的公民投票,將有爭議的議題透過民意做為最終 的依據,博弈賭場的設立也必須經過法治過程;選擇三則新聞中的概念能完全

95

涵括民意政治、法治政治、責任政治和政黨政治這四項民主政治的特色。

而在創造思考教學方案(二)延續馬祖博弈公投的新聞事件,以「十三歲 少女反對博弈的一封信」探討政治參與的意義與方式,藉此做為公民行動的暖 身,用一個和學生年齡相近的真實案例,打破一般觀念上參與政治事務是大人 的事情,事實上,青少年也擁有表達意見的權利與自由,如何透過正確的管道 表達聲音,是在公民養成階段必須學習的重要公共參與技能。

二、教學影片及投影片

靈活運用教學媒體可以達到活化教學的目的,透過多樣呈現方式,提供學 生學習的養分,由於課堂時間有限,研究者瞭解學生喜愛在課堂中觀看影片,

在準備教材過程中仍要時時提醒自己,莫忘播放影片的目的,不能為了播放影 片而忽略教學目標,影片內容反而是要緊扣教學目標,否則就失去播放的意義。

由於課堂的時間限制,在本研究的兩個教學方案中,各僅有一段影片做為 教學的素材,時間皆不超過五分鐘,在創造思考教學方案(一)播放希特勒當 選德國總理的歷史介紹,影片中簡單地敘述希特勒是如何透過合法的選舉程序,

以民主的程序當選德國總理,進而漸漸獨攬大權的過程,讓八年級學生在進行 案例故事討論前,能對討論問題的事件背景有更多的瞭解,補充學生在世界歷 史上程度的落差,即便對德國歷史不瞭解的學生,也可針對影片中呈現的內容,

對接下來問題討論部分,搭建創造思考、小組討論的鷹架。

而在創造思考教學方案(二)則播放關於「十三歲少女反對博弈的一封信」

相關的新聞報導影片,也是期望透過影片,儘快讓學生瞭解事件始末,有助於 後續課程進行。教師於教學活動開始前,事先蒐集教學影片並製作教學投影片,

有別於傳統的板書教學,穿插多種的教學媒體,善加使用能使教學活動更為豐 富,對於學生提升專注與學習興趣有莫大的助益。

96

三、學習單

根據葉玉珠(2006)在創造思考教學的原則性建議中強調發問開放性問題 及延伸性問題,因此,編寫本創造思考教學方案的學習單時,有別於傳統制式 化的講義,研究者著重在能設計出引發創造思考發想的問題,以開放式問題為 主,未必會有所謂的正確標準答案;讓學生能藉由思辨問題過程中,去延伸擴 展思考的領域,再經由同儕的分享討論,教師的課堂回饋,共構出有意義的學 習軌跡,加深加廣學習的概念。

舉例而言,創造思考教學方案(一)中《民主放大鏡》學習單,就是採用 循序漸進的六個問題,由淺入深,讓學生按照教堂教學的節奏,一步步引導學 生從簡單具體的客觀事實問題,導入較為抽象的思辨問題,配合個人回答或小 組發表的課堂參與方式,靈活穿插使用於教案之中。

參、教學活動的設計

教學活動可謂是教案設計中的要角,如何編排教學活動的起承轉合,使得 各個教學活動在教案連貫上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教學成效,是教案編撰者腦力 激盪的結果。本研究採創造思考教學融入國中公民課程民主政治議題,所以在 教學活動設計上遵守創造思考教學的設計原則,以下分項加以說明。

一、概念構圖的繪製

在創造思考教學原則中關於知識向度的學習,葉玉珠(2006)提到教師應 運用可促進短期記憶遷移與加速長期記憶中訊息提取的教學方法,也就是教師 宜提供前導架構幫助學生回顧先備知識,並連結新的知識。

基於上述原則的使用,研究者在創造思考教學方案(一)「這樣民主了嗎?」

在進行所有課程之前,先給予學生繪製《我眼中的民主》概念構圖作業單,用 課前作業方式能提供學生充分時間去繪製、思考。藉此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

97

從己身的觀點去建構屬於每個人心目中對於民主一詞的圖像,透過概念構圖的 繪製,經由擴散性思考的過程,不但能幫助學生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有助於 學生連結新舊知識,更能幫助教師知悉學生的先備知識程度,甚至是迷思觀念。

創造思考教學方案(一)在教學活動的最後,再次讓學生重新繪製關於民 主概念的概念構圖,藉由課前與課後兩次的繪製,學生得以重新整理其學習吸 收到的內容;同時,概念構圖的繪製歷程是一種個人取向的多元學習評量,教 師也可藉由概念構圖的繪製,去瞭解、評析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而給予教學指 導。

二、新聞時事的討論

先前研究者已提及新聞案例與公民課程之前的密切關係,公民科教師時常 利用新聞事件或案例故事的教學,讓學生在新聞案例中轉化學習到的課程知識,

在創造思考教學方案(一)的教學活動--新聞事件探討,即挑選三則新聞能分別 看出民主政治的不同特色,當作小組討論、上台報告的新聞案例。

雖然挑選的三則新聞「金正恩當選北韓勞動黨第一書記」、「為淹大水負責,

北市兩官員下台」及「馬祖博弈公投通過」都是實際授課前三個月內的時事,

有的學生可能經由大眾傳播媒體得知相關事件,但多數學生仍對於國際新聞、

政治新聞較為陌生。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每組只會討論分配討論到一則新聞,

但為了讓其他組別在報告時,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其中,並節省上課時間,遂將 三則新聞於課前製作成《公民搶先報》,提供給學生進行課前指定閱讀,在小組 上台分享時,也提供《給我報報》個人紀錄單幫助學生專注於報告者,讓學生 從中閱讀文本及小組討論、上台報告的過程中,分析、紀錄並歸納出民主政治 的特色。

98

三、小組討論與發表

創造思考教學的原則中有一項主張小組的討論與合作學習,經由同儕腦力 激盪的過程,學習傾聽、包容他人不同意見,並刺激個人的認知發展,因此在 課程設計上,給予學生機會與時間,充分的表達自己意見,聽取他人想法,也

創造思考教學的原則中有一項主張小組的討論與合作學習,經由同儕腦力 激盪的過程,學習傾聽、包容他人不同意見,並刺激個人的認知發展,因此在 課程設計上,給予學生機會與時間,充分的表達自己意見,聽取他人想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