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六節 研究步驟與期程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取向,主要透過設計並實施兩個「民主政治議題創造思 考教學方案」的歷程,瞭解創意思考教學運用在國中公民課程上的限制與成效。

行動研究取向特別強調實際問題的解決、觀察過程並反思、適時調整修正行動 方案、再次行動的歷程。因此,研究者從選定研究主題到行動方案設計與實施,

後續研究的資料蒐集分析,乃至最終撰寫研究報告,研究者一方面必須不斷地 蒐集、閱讀大量的中、西文文獻資料,以適時調整、修正研究工具;另一方面,

研究者也需持續透過有聲思考法中的錄音內容、課堂觀察紀錄、教師教學省思、

學生的課堂回饋單、非正式訪談紀錄等資料,當作改進創造思考教學方案的依 據。接下來將先詳述研究步驟,再說明研究期程的規劃。

壹、研究步驟

一、決定研究方向與主題

研究者擔任國中公民教師多年有感,現在學生對於社會上發生的大小事鮮 少願意主動去關心與瞭解,對於政治相關議題,態度不是過於偏激就是過於冷 感,且大多學生對八年級上學期的政治課程感到枯燥繁瑣、興趣缺缺。而在極 度緊迫且有限的教學時間壓力之下,研究者渴望能改變現況,提升學生對政治 議題的學習動力,卻時常覺得無奈也無力改變。

直到研究者於民國一百年七月至十月間,有機會受邀參與由臺灣師範大學 董秀蘭教授、鄧毓浩教授共同指導的「國中社會領域創造思考與情意教學研究 計畫」,與多位優秀的國中教師共同編寫公民科教案,因而開始接觸創造思考教 學的課程設計,發覺創造思考教學的方式,或許可以為艱澀瑣碎的國中八年級 政治課程,在教學現場帶來一絲改變的契機,遂決定以此做為教育行動研究的 主題。

86

二、撰寫創造思考教學方案(一)

參與研究計畫時,研究者與本校公民科 T1 老師共同撰寫「這樣民主了嗎?」

國中八年級民主政治議題教案,教案發想之初,我們兩人以腦力激盪的方式,

創作出教案的基本架構。

完整教案成型乃經過董秀蘭教授和鄧毓浩教授不厭其煩的指導,並與研究 計畫中優秀的教學團隊進行意見交換,集合眾人之力給予教案內容與細節具體 建議,協助教案後續修正,最後才能順利完成以「民主的真諦」為概念主軸的 創造思考教學方案。

三、實施前導研究並進行修正

所有的教學方案沒有經過真正實施於教育現場,也只是紙上談兵而已,因 此在一百學年度上學期的時候,教案撰寫人 T1 老師以自身任教的八年級學生為 教學對象,實施「這樣民主了嗎?」創造思考教學方案,研究者在實施過程中 擔任協同研究者的角色,觀察學生反應並於課後與 T1 老師討論、修正教案內 容。

進行前導研究時,研究者並未任教八年級,但仍想親自實施觀察學生反應,

於是在不影響課程進度之下,配合九年級學生程度,研究者將修正後的教案再 進行些微調整後,挑選兩個九年級班級實施,並針對教學活動操作與課堂實施 情形,和 T1 老師討論並進行調整。

研究者從實施於九年級和觀察八年級教學狀況中,得到不少寶貴經驗和修 正想法,並確實感受到創造思考對於教師和國中生而言,都是一項非常值得嘗 試的新挑戰,從創造思考教學模式裡可以聽見學生的多元聲音,但也深刻感受 到要兼顧課本知識與創造思考教學,在時間控制與運用上,研究者必須花費更 多心力,解決分組方式、作業數量且教學時數不足等問題。

87

四、擬定研究計畫

從前導研究中獲得實務經驗後,研究者開始蒐集、閱讀相關文獻資料,與 指導教授討論,並開始著手撰寫此研究計畫。此外,研究者根據前導研究收穫,

重新修正「這樣民主了嗎?」教案設計,而在研究計畫正式擬定完成前,仍需 經過多次修正。

五、設計創造思考教學方案(二)及課堂回饋單

研究者以閱讀文本、同儕討論、有聲思考等方法,蒐集教材資料以構思另 一個創造思考教學方案,第二個創造思考教學方案的主題設定為「公共參與」,

一百零一學年度上學期開始後,將教案初稿設計完成。待兩個創造思考教案完 成後,研究者進一步設計課堂回饋單,並聘請專家檢核內容,給予修正意見,

以增加課堂回饋表之效度。

六、採取行動實施創造思考教學方案

本研究於一百零一學年度上學期實施,共有兩個創造思考教學方案,第一 個教學方案乃於學期初實施「這樣民主了嗎?」,期望在八年級剛開始學習政治 議題時,就先讓學生思辨民主的意義與價值,並熟悉創造思考教學方式。

第二個創造思考教學方案「公民動起來」於上學期末實施,此一安排除了 配合課程進度之外,更重要是希望讓學生有機會、有時間去累積去吸收所學,

因為態度和行為的改變並非一朝一夕可及,希望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能慢慢 激發學生創造思考能力,培養關心公眾事務和建立民主素養的態度。

七、反思創造思考教學方案,修正後再實施

教育行動研究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包含了「評估、規劃設計、行動、反思、

修正、評鑑」的循環階段,於是每次研究者在實施創造思考教案後,會針對不

88

同班級的狀況和反應,對課程內容安排進行紀錄和檢討,並擬定下個階段的具 體改進措施,堅持發現問題而後處理問題,直到能解決問題。

八、回饋與反思

研究者對於每節課堂實施創造思考教學方案的回饋和反思,將用錄音方式 隨時紀錄腦海中靈光乍現的想法,並以文字紀錄於教師教學札記,把對於課程 可供改善的地方清楚記載下來,當作下一次課程調整的基礎。研究者在批改學 生作業過程中,也可能會發現一些來自學生的回饋,研究者也將列入課程安排 的考量。

除了研究者個人的回饋,還有協同研究者的觀察發現,也是本研究中重要 的資料來源,每節課後將與協同研究者討論課程實施狀況,適時做出修正,上 述相關回饋與反思紀錄都將整理歸檔,以利後續的資料分析整理。

九、資料蒐集與分析

每個教學方案結束後,研究者開始整理利用研究工具蒐集而來的大量資料,

並對資料進行重新編碼整理,資料包括:教師教學札記、學生學習單、課堂觀 察紀錄表、課堂回饋表、非正式訪談紀錄等。

等到資料初步整理後,研究者開始進行以質性為主的資料分析,並針對課堂 回饋表部分輔以量化敘述統計方式整理分析。

十、撰寫研究報告

待研究資料分析告一段落,研究也即將步入尾聲,研究者將重新審視研究 發現,並開始著手撰寫研究報告,在研究報告中對應研究目的與回答研究問題,

提出對國中階段實施創造思考教學的具體建議。

89

圖 3-1 研究流程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繪製

資料編碼與分析

撰寫研究報告 訪談學生 回饋與反思 決定研究方向與主題

撰寫創造思考教學方案 (一 )

擬定研究計畫

實施前導性研究並進行修正

設計創造思考教學方案 (二 )

採取行動實施創造思考教學方案 閱

修正創造思考教學方案,再實施 整理研究資料

90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