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動物輔助活動應用於國小「退縮-被拒絕」兒童之輔導效果 75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動物輔助活動應用於國小「退縮-被拒絕」兒童之輔導效果 75

本研究欲探討之輔導效果有二,其一為研究對象的社交評量之前測、後測以 及追蹤後測結果,第二即是A、B、C三位成員之教師評量表,以呈現團體方案 輔導對四位「退縮—被拒絕」兒童的輔導效果。

壹、 社交評量之前、後測比較

A、B、C三人於研究基線階段及追蹤階段,在「社交計量評量」之前、後 測,被正、負向提名次數的差異結果,以驗證研究問題一:動物輔助活動應用於 國小「退縮-被拒絕」兒童是否產生輔導效果。

而表4-1為學生A、B、C三人在「社交計量評量」中正向提名次數以及負 向提名次數的之結果彙整,從表中可以看見三人被提名人數的變化。

表4-1 A、B、C三人在「社交計量評量」前、後測之被提名次數

A (班級人數 33人) B (班級人數 33人) C (班級人數 33)人 人數 百分比 人數 百分比 人數 百分比 被正向

提名次數 0 0.00 0 0.00 0 0.00 被負向

提名次數 9 27.27 8 24.24 16 48.48 前測

無意見 24 72.73 25 75.76 17 51.52 被正向

提名次數 1 3.03 2 6.06 0 0.00 被負向

提名次數 8 24.24 2 6.06 20 60.61 後測

無意見 24 72.73 29 87.88 13 39.39

從上表4-1中可以發現,學生A在「社交計量評量」前、後測的被提名情形:

前測被0人正向提名,佔全部樣本數的0%;被9人負向提名,佔全部樣本數的 27.27%,24 人未提出意見,佔全部樣本數的72.73%;在團體方案結束後進行的 後測中發現後測被1人正向提名,佔全部樣本數的3.03%,被8人負向提名,佔全 部樣本數的24.24%,24人未提出意見,佔全部樣本數的72.73%。所以就百分比而 言,學生A在「社交計量評量」後測相較於前測的受評情形,被正向提名的百分 比增加而被負向提名的百分比減少。

學生B在「社交計量評量」前、後測的被提名情形:前測被0人正向提名,

佔全部樣本數的0%;被8人負向提名,佔全部樣本數的24.24%,25 人未提出意見,

佔全部樣本數的75.76%;在團體方案結束後進行的後測中發現後測被2人正向提 名,佔全部樣本數的6.06%,被2人負向提名,佔全部樣本數的6.06%,29人未提 出意見,佔全部樣本數的87.88%。所以就百分比而言,學生B在「社交計量評量」

後測相較於前測的受評情形,被正向提名的百分比增加而被負向提名的百分比減 少。

而學生C在「社交計量評量」前、後測的被提名情形:前測被0人正向提名,

佔全部樣本數的0%;被16人負向提名,佔全部樣本數的48.48%,17人未提出意見,

佔全部樣本數的51.52%;在團體方案結束後進行的後測中發現後測被人0正向提 名,佔全部樣本數的0%,被20人負向提名,佔全部樣本數的60.61%,13人未提出 意見,佔全部樣本數的39.39%。所以就百分比而言,學生C在「社交計量評量」

後測相較於前測,被正向提名的百分比未出現增加情形,而被負向提名的百分比 卻增加了。

表4-2為為研究者於基線階段及追蹤階段所進行社交計量評量表之彙整。由表 4-2中可以看出研究成員A、B、C三人之社會喜好分數變化。

圖4-1是依據上表4-2所繪製而成,由圖4-1可以看見A、B、C三位學生之社 會喜好分數的變化,在處理階段後,學生A、B之社會喜好分數呈現增加的情形,

而學生C則呈現減少的情形。

-6 -5 -4 -3 -2 -1 0

圖4-1 ABC三人之社會喜好分數前測及後測變化

上圖4-1可以發現:學生A之社會喜好分數,由前測時的-2.21到後測時的 -1.73;而學生B之社會喜好分數,由前測時的-2.35到後測時的-0.29,學生A和學 生B社會喜好分數都呈現進步的情形,其中尤以B進步最多;而學生C之社會喜 表4-2 社交計量評量表結果前、後測及追蹤後測對照

前測 後測

研究對象

Coie型別 社會喜好分數 Coie型別 社會喜好分數

A 被拒絕 -2.21 被拒絕 -1.73

B 被拒絕 -2.35 普通 -0.29

C 被拒絕 -3.98 被拒絕 -5.69

社會喜好分數

前測 後測

好分數,由前測時的-3.98到後測時的-5.69,則呈現退步的情形。

由上述資料分析中可以發現,A、B兩位學生之被「正向提名次數」較前測增 加,被「負向提名次數」較前測減少,而兩者經過軟體計算所得之社會喜好分數,

也較前測高。僅學生C在處理階段後,「正向提名次數」較前測減少,被「負向提 名次數」較前測增加,社會喜好分數降低。由這樣的結果可以發現,動物輔助活動 應用學生A、B在提昇社交地位部分有立即成效。而學生C而未見立即成效。

貳、 社會計量評量之前測及追蹤後測比較

研究者於追蹤階段後再次進行追蹤後測,結果彙整於表4-3,該表主要在呈 現三位研究對象於基線階段實施之前測以及追蹤階段進行之追蹤後測,以呈現參 與團體方案活動之A、B、C三位學生,在班級中社交地位之保留成效。

從上表4-3中可以發現,學生A在「社交計量評量」前、追蹤後測的被提名 情形:前測被0人正向提名,佔全部樣本數的0%;被9人負向提名,佔全部樣本數 的27.27%,24 人未提出意見,佔全部樣本數的72.73%;在追蹤階段進行的追蹤 後測中發現後測被1人正向提名,佔全部樣本數的3.03%,被7人負向提名,佔全 部樣本數的21.21%,25人未提出意見,佔全部樣本數的75.76%。所以就百分比而 言,學生A在「社交計量評量」追蹤後測相較於前測的受評情形,被正向提名的 百分比增加而被負向提名的百分比減少。

表4-3 A、B、C三人在「社交計量評量」中前測及追蹤後測之被提名次數

A (班級人數 33人) B (班級人數 33人) C (班級人數 33)人 人數 百分比 人數 百分比 人數 百分比 被正向

提名次數 0 0.00 0 0.00 0 0.00 被負向

提名次數 9 27.27 8 24.24 16 48.48 前測

無意見 24 72.73 25 75.76 17 51.52 被正向

提名次數 1 3.03 2 6.06 1 3.03 被負向

提名次數 7 21.21 1 3.03 15 45.45 追蹤

後測

無意見 25 75.76 30 90.9 17 51.52

學生B在「社交計量評量」前、追蹤後測的被提名情形:前測被0人正向提 名,佔全部樣本數的0%;被8人負向提名,佔全部樣本數的24.24%,25 人未提出 意見,佔全部樣本數的75.76%;在追蹤階段後的追蹤後測中發現後測被2人正向 提名,佔全部樣本數的6.06%,被1人負向提名,佔全部樣本數的3.03%,30人未 提出意見,佔全部樣本數的90.9%。所以就百分比而言,學生B在「社交計量評 量」追蹤後測相較於前測的受評情形,被正向提名的百分比增加而被負向提名的 百分比減少。

而學生C在「社交計量評量」前、追蹤後測的被提名情形:前測被0人正向 提名,佔全部樣本數的0%;被16人負向提名,佔全部樣本數的48.48%,17人未提 出意見,佔全部樣本數的51.52%;在團體方案結束後進行的後測中發現後測被人 1正向提名,佔全部樣本數的3.03%,被15人負向提名,佔全部樣本數的45.45%,

17人未提出意見,佔全部樣本數的51.52%。所以就百分比而言,學生C在「社交 計量評量」追蹤後測相較於前測,被正向提名的百分比出現增加情形,而被負向 提名的百分比減少了。

表4-4為研究者於基線階段以及追蹤階段所進行社交計量評量表之彙整。由 表4-4中可以看出研究成員A、B、C三人之社會喜好分數變化。

表4-4 社交計量評量表結果前、後測及追蹤後測對照

前測 追蹤後測

研究對象

Coie型別 社會喜好分數 Coie型別 社會喜好分數

A 被拒絕 -2.21 被拒絕 -1.45

B 被拒絕 -2.35 普通 -0.03

C 被拒絕 -3.98 被拒絕 -3.55

下圖4-2是依據上表4-4繪製而成,學生A、B、C三人之在追蹤階段後進行 之追蹤後測,其社會喜好分數之變化可由圖4-2可看出。

-5 -4 -3 -2 -1 0

A B C

圖4-2 ABC三人之社會喜好分數前測及追蹤後測變化

上圖4-2中,學生A在基線階段前測所得分-2.21到追蹤階段所進行之追蹤後 測得分-1.4;而學生B之社會喜好分數,由基線階段之前測時得分-2.35到追蹤階 段所進行之追蹤後測時的-0.03;而學生C之社會喜好分數,由基線階段之前測時 的-3.98到追蹤階段所進行之追蹤後測時的-3.55。

由上述資料可以看出,三位學生之被「正向提名次數」較前測增加,被「負 向提名次數」較前測減少,而兩者經過軟體計算所得之社會喜好分數,也較前測 高。而在後測中,呈現退步情形之學生C,在追蹤後測中「正向提名次數」較前 測增加,被「負向提名次數」較前測減少。由這樣的結果可以發現動物輔助活動 對三位「退縮-被拒絕學生」之輔導效果中的社交地位部分,有持續的成效。

參、 社交計量評量之連續變化

由表4-5中可以看出,研究對象學生在基線階段之前測以及追蹤階段之後測 和追蹤後測中可以發現三位學生皆有其不同的變化情形,以下就研究對象的社會 喜好分數變化加以敘述。

社會喜好分數

前測 後測

表4-5 研究對象之社交計量評量之連續變化

前測 進步百分比 後測 進步百分比 追蹤後測 進步百分比 A社會喜好分數 -2.21 0.00 -1.73 21.72 -1.45 34.39 B社會喜好分數 -2.35 0.00 -0.29 87.66 -0.03 98.72 C社會喜好分數 -3.98 0.00 -5.69 -42.96 -3.55 10.80

由上表4-5中可以看出,學生A在基線階段前實施之前測得分-2.21,到了追 蹤階段之後測得分-1.73,與前測相較進步21.72%。到了追蹤階段後,研究者再度 進行追蹤後測,探討本團體方案之持續成效,學生A之社會喜好分數到了追蹤後 測時得分-1.45,與前測相較進步34.39%。可以發現學生A在本團體方案介入後在 社會喜好分數部分,有增加的情形。而由學生A之社會喜好分數百分比來看,在 追蹤階段也有持續進步的情形。

學生B則是在基線階段實施之前測的得分-2.35,到了追蹤階段實施之後測得 分-0.29,與前測相較進步87.66%。到了追蹤階段後,研究者再度進行追蹤後測,

探討本團體方案之持續成效,學生B之社會喜好分數到了追蹤後測時得分-0.03,

與前測相較進步98.72%。可以發現學生B在本團體方案介入後在社會喜好分數部 分,有增加的情形。而由學生B之社會喜好分數百分比來看,在追蹤階段也有持 續進步的情形。

學生C在基線階段實施之前測得分-3.98,到了追蹤階段實施之後測得分 -5.69,與前測相較退步42.96%。到了追蹤階段後,研究者再度進行追蹤後測,探 討本團體方案之持續成效,學生C之社會喜好分數到了追蹤後測時得分-3.55,與 前測相較進步10.80%。可以發現學生C在本團體方案介入後在後測社會喜好分數 部分,有減少的情形,而在追蹤後測則又增加,正向提名也增加了。

下圖4-3為三位學生之進步百分比曲線圖,由圖中可以看出,三位成員之社

下圖4-3為三位學生之進步百分比曲線圖,由圖中可以看出,三位成員之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