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勞工育兒責任思想簡史

第二章 勞工育兒責任的國際基準

第一節 勞工育兒責任思想簡史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勞工育兒責任的國際基準

第一節 勞工育兒責任思想簡史

本節主要探討的是勞工育兒責任在不同的歷史背景下,其意義和內涵的變化,

尤其產業結構的巨大轉變以及新思想運動的興起,導致經濟、社會觀念、制度和 改革思想等陸續衝擊人們的工作以及生活。由於生產模式的改變,勞動的意義和 方式對於個人和整體經濟帶來完全不同的體驗,甚至影響個人在工作與家庭之間 的關係,進而開始產生工作與家庭之問題。首先,本節從探討家庭的變遷,了解 家庭的內涵在歷史演變中產生的變化和調整,以及近代社會中在育兒責任方面之 問題。接著,本文透過文獻資料觀察,發現影響工作與家庭中育兒責任的主要兩 個潮流為十八世紀興起的資本主義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興起的女性主義思潮,

兩者在勞工育兒責任思潮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前者乃外部環境帶來的衝擊,後者 則是內部角色功能轉變的影響。

壹、 家庭的歷史演變

「家庭」的概念,從古老的法典、經典或辭典,至爾後許多偉大的歷史學者 及哲學家,對於家庭職能的意涵、家庭的組成結構以及國家和法律對於家庭的保 護等皆有所詮釋,甚至在不同年代和社會經濟背景下有些許的改變。《牛津法律 大辭典》(Walker, 1980/2003)中的定義:「家庭主要由一男一女兩個成年人組成,

共同生活,在許多活動中共同發揮作用,是生兒育女的社會基本單位。」而不同 的家庭形式,皆會引起具有重要社會意義的各種法律關係的產生和法律問題。「各 種法律制度通常視家庭為一種應予保護和支持的社會制度。」《大英百科全書》

中的定義:「家庭是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通常來自不同的宗族,彼此無血緣關係) 的結合,加上他們的子女,居住在一個私人和單獨的房屋內。這種生活方式,更 具體地稱為核心家庭。」兩本書所提及的家庭型態基本上都包含核心家庭與其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生的大家庭,較特殊的有單親或認養形式,以及某些國家較為特殊的多配偶制。

雖然這些定義中稍微提及了不同模式的家庭型態,但現代社會中的家庭型態又因 為價值觀的改變和時代的演進更加多元化了。

亞里斯多德的著作《政治學》描述家庭在不同層面和對不同對象而言,具備 不同價值的功能或功用:「在婚姻方面,提供感情和心理方面的安全感;透過對 生育制度化和對兩性行為之節制提供指導的社會和政治功用;發揮撫育和培養子 女及家庭成員生病或殘廢時予以照顧等人道主義活動,乃對社會有益的社會功能;

在經濟方面,家庭提供衣、食、住和其成員的人身安全,例如提供兒童或老年人 的基本生活必需品;最後,社會方面,家庭可以促進整個社會的秩序和穩定。」

由此可見,家庭乃社會基本元素與社會經濟單位,是為了滿足人們日常生活 需要自然形成的共同體。家庭的職能包含撫養與教育、贍養與扶助,由於家庭是 由夫妻關係、父子關係所組成,國家若是要優良強盛,便要從婦女和兒童的教育 和保護做起。

工業革命後出現的現代家庭與以往的家庭有很大不同。例如,家長統治逐漸 由男女之間的平等關係所取代。受到女性主義思潮影響的同時,照顧孩子和家庭 不再是女性特有的責任,掙錢謀生和參與社交活動也不再為男性所獨有的權力和 權益。由於整體社會結構的轉變,使得家庭本身的結構從外而內的受到衝擊,這 些因素包含經濟體制的改變、國家政策與法律、社會福利制度以及勞動體系的轉 變。家庭多樣性係指家庭結構產生了一些新的形式,例如雙親家庭、單親家庭、

未婚家庭、分居家庭或同性伴侶等核心家庭或擴展家庭等(Susan, 1996 & Denise, 2008),並且單親家庭與母親為主的單親家庭型態比例正在提高。家庭型態的轉 變與社會產業結構的轉變乃互相影響的,換言之,工作的型態與家庭的型態彼此 之間尋求平衡點而各自產生調整,家庭透過彈性化的工作安排與社會或企業的私 人支持以達到養家餬口的基本需求目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貳、 資本主義歷史背景下的影響

一、工業革命與生產制度的變革

十八世紀於英國發生的農業革命和圈地運動導致的結果,使農業勞動力過剩,

不得不尋求新的就業機會,因而有助於推動工商業的發展。在世界貿易起飛的背 景,以及資金和機械發明的助力,便引發工業革命與資本主義的興起。生產制度 和技術革新儘管帶來經濟與社會的進步,同時也衍生出一些社會問題,勞工問題 即是在此過程中逐漸受到歷史學家及哲學家關注,進而發展出許多相關的學說,

馬克思為首的左派學說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產生的。

當產業技術革新的生產模式改變後,使得原本有技術與生產工具的工匠成為 無產階級的工人,便只能以勞動換取報酬。換言之,勞工以勞動過程創造的價值,

其中利潤卻放入資本家的口袋,非勞工本身,勞工必須透過資本家給予其工資(勞 務報酬)才能獲得收入。在馬克思的勞動商品「交換價值」概念裡,工資必須涵 蓋的三大部分包括:1.生活必需品;2.下一代的養育費用;3.教育費用。並且,

勞務報酬的最低限度應以家庭為單位的支出作為計算基準。

在資本主義模式的產業結構下,帶來生產方式的巨大轉變、利益分配不均的 現象、和改變以勞務獲取報酬的途徑,進而影響個人以及家庭的收入。在資本主 義剛開始盛行時,由於機械化的自動生產線取代了人力,導致工廠和工匠等原本 依靠手工和技藝的人們失去了工作和收入,家計受到威脅,兒童被迫離開家庭和 學校的保護和受教的權利,紛紛進入工廠做工,例如十九世紀時的英國,當時有 大量的兒童被父母強迫外出工作而成為童工。這樣的現象的主要原因在於資本主 義體制下的勞僱關係使得勞工的勞動價值被資本家剝削,導致許多勞工越趨窮苦,

而「童工」的其中一個來源便是貧窮工人的孩子:勞工因為生活所迫而不得已將 自己的子女送入工廠做工,以維持生活所需之費用。上述情況的意義正是資本主 義的剝削方式,馬克思《資本論》認為這是透過消滅父母權力相適應的經濟基礎,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造成父母權力的濫用,換言之,是資本對未成年勞動力的直接或間接剝削。除了 童工的問題,最基本之家庭對於孩童的照顧保護義務以及養育責任也在當時嚴重 的受到影響,資本主義的社會制度促使,勞工忽視其家庭義務,特別是對孩子的 義務,這在當時的英國勞工階級中乃普遍的狀況,可見平衡和兼顧工作與家庭的 問題早已出現。

工業化以前,工作與家庭兩者的關係是緊密結合的,由於工業化與市場經濟 的發展,使得工作與家庭皆呈現多樣性,且開始有了分割。工業革命後的社會型 態遭受巨大的改變,在這樣的社會制度下,使得家庭發展受到挑戰,與勞動市場 之間形成推力和拉力。換言之,此乃生活在此社會制度下,以及這個歷史時代背 景的人們所受到的制約: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書解釋此乃 來自勞動的發展階段與受到家庭發展階段的制約;勞動越不發展,勞動產的數量 甚至社會累積的財富則越受到限制,也因此社會制度受到血緣、家族的支配程度 較大,相反地,勞動越是發展,勞動產品的數量以及社會的財富,也就是資本,

則會朝向更大的積累,即受到勞動發展的支配變越大。工業革命和隨之而來的城 市的興起,除了家庭的組成起了許多變化,工業化和城市化使生活和工作方式發 生劇變,特別是許多未婚青年離開農村到城市裡成了產業勞工,這個過程便導致 了許多大家庭的解體。

二、經濟全球化下的轉變

工作性質和型態的轉變受到社會、科技和經濟的力量,致使工作內容從農業 導向至工業導向,再到服務導向為主的工作,影響了大多數人所從事的工作型態、

勞資關係,以及工作本身的重組和調整(Denise, 2008)。除了工業社會帶來的影響 外,現今全球的工作型態又轉為以服務業為主的趨勢。受到資本主義所擴張的全 球化影響,二十世紀後半期使得跨國之間經濟合作和貿易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並且使得人口和資本的跨國界流動成為現代世界的經濟常態。伴隨全球化而來的 是許多跨國公司的出現,而資本在跨國之間的快速流動,加上人口、文化、產品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等的自由交流,也對傳統的國家控制權力產生挑戰。投資人往往為了尋求更低成 本的工資,將生產過程中的勞力密集階段外包到工資便宜的國家,這些發展都讓 一些人認為國家主權因為全球化而受到「侵蝕」(Evans, 1997)。

由此可知,工業化國家就業本質的變化,從傳統、全職的就業安定環境,轉 變成不穩定的就業形態,彈性化伴隨的不安定就業環境成為目前的趨勢,而勞工 面臨的現實問題是,工作時間更長且更加辛苦。工作於非標準制或輪班制的工作,

是許多家庭中的主要家計者面臨的實際現況(Denise, 2008)。生活於經濟全球化的 現實狀況是創造了許多非家庭友善的跨時區工作,例如正大幅成長中的海外客服 中心、跨越大西洋的服務市場等,從事這些服務工作的勞工接獲各地客戶來電時,

是許多家庭中的主要家計者面臨的實際現況(Denise, 2008)。生活於經濟全球化的 現實狀況是創造了許多非家庭友善的跨時區工作,例如正大幅成長中的海外客服 中心、跨越大西洋的服務市場等,從事這些服務工作的勞工接獲各地客戶來電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