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當權力遇見審議式民主

第一節 北投地區推動審議式民主的歷程

一、審議式民主在臺灣的發展

起源於西方民主國家的審議式民主概念,在西方國家發展了二十年之 後,於臺灣也逐漸受到政府與民間的重視。2001 年,民進黨首次執政,行 政院衛生署成立「二代健保規劃小組」進行全民健保的結構改革。新政府 延續過去國家組織與學術社群的互動模式,邀請多位學者參與研究與規 劃,鑑於全民健保的體制運作缺乏有效的公民參與,為解決民眾參與不足 問題,特別設立「二代健保公民參與小組」,由臺灣大學社會系陳東升教授 所領導。該公民參與小組從文獻中接觸到丹麥科技委員會所發展出來的公 民會議,於是在 2002 年 7 月及 8 月間,以「全民健保的給付範圍」為議題,

召開臺灣首次的公民會議。這場試驗性質的公民會議是以審議式民主為理 論基礎,研究效果顯示,公民會議能夠提高公共政策的說理成分、養成公 民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的德行,其成功的效果讓該研究團隊深受鼓舞,公民 會議因而被賦予「改善民主運作」的意義(林國明,2009:175-176;陳東 升,2010:ix-xi)。

從 2002 年到 2004 年共 3 年的二代健保規劃期間,主要是以審議式民 主為理論基礎,並且以其他具有審議式民主精神的各種公民參與模式為實 驗。除了公民會議之外,陸續推動法人論壇、審議式民調、願景工作坊等,

並且評估這些模式在臺灣的適用性(陳東升,2010:xi),行政院研究發展 考核委員會也在 2007 年編印「行政民主之實踐」系列研究報告,將各種審 議式民主公民參與模式的操作細節記錄下來。經過學術界的努力,使得審 議式民主這種嶄新的公民參與模式,逐漸在行政部門、學術社群以及民間 社區間流傳。

第五章 當權力遇見審議式民主

審議式民主理念受到國家的大力支持,當時的行政院長游錫堃甚至要 求在半年內,行政院八部五會都必須針對具有爭議的議題舉辦兩個公民會 議(林國明,2009:180;劉正山,2009:118),公民會議因而在全臺遍地 開花,從 2004 年到 2005 年兩年的時間,臺灣就舉辦了 22 場次公民會議,

成為全世界舉辦公民會議次數最多的國家(林國明,2009:163)。民進黨 執政期間,因國家高層的支持,而使審議式民主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45。 然而,這也出現了一個弔詭的問題:原本應該「由下而上」來形成結論的 公民會議,為何卻是「由上而下」地由國家來推動?此也成為公民會議後 來在臺灣發展受限的隱憂。

二、北投地區與審議式民主的相遇

(一)學術單位的介接

自從 2002 年臺灣大學社會系引進審議式民主的公民參與理念後,各種 不同的審議式民主活動陸續在臺灣推動,北投也在此時趕上頭班列車。2003 年,在民主基金會經費的支持之下,以臺大社會系為首的學術團隊開始與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接洽;2004 年,獲得北投社區大學校長楊志彬與北投 文化基金會(即北投社區大學的經營團隊)董事長洪德仁的支持,臺灣大 學與北投社區大學展開推動審議式民主的工作,由臺大社會系提供訓練及 實務操作等協助,北投社區大學為實際的負責團隊(陳東升,2010:

xi-xii),進一步將審議式民主參與模式擴大到社區層級:

大概在 2003 年前後…陳東升老師就跟我提到這個東西。他那時 候跟我講的是說,這樣的一個方法,有沒有可能在社區裡面推 動?不是「這樣一個工具,有沒有可能在社大推動」,很清楚的。…

他跟我講說,有沒有這樣的一個審議式民主的操作策略,可以 在社區裡面,觀照我們社區自己的議題,來做推動的可能性。

(2011 年 5 月 5 日訪談 F)

也就是說,北投社區大學之所以會發起審議式民主會議,主要是想要 藉由社區大學此一場域,來進行社區營造,而審議式民主則是進行社區營 造的方式之一:

這是用社大的一個場域,去操作這個議題。所以社大在這個時 候的功能,是場域的一個提供。…它(審議式民主)並沒有跟社

45 本研究統計自 2002 年至 2010 年之間臺灣曾經舉辦的審議式民主會議,共有 77 場次,

如附錄 1 所示。

大的任何課程在做結合的。(2011 年 5 月 5 日訪談 F)

為了讓審議式民主更普遍地推行,北投社區大學開始將審議式民主的 精神融入其他課程中,而設計出各種符合審議式民主理念的工作坊,這也 是基於社區大學「解放知識、建立公民社會」的理念:

對社區大學來講,我們一直在談所謂「公民素養」這件事情…。

問題是,長期以來大家覺得說,你只用三個小時去談,某個程 度還是只用學者專家的角度去談公共議題。我們過去有個現象 是說,台下的人都不太講話,只有少數人講話。第二個是說,

你用三個小時,對這些人來講,不夠清楚那個背景知識。所以 那時候楊志彬來找我的時候,跟我談這個審議式民主,我覺得 這是一個可以嘗試的模式,讓我們一般的公民能夠對一個議題 能夠更清楚一點,然後才去做一個判斷。所以某種程度我們在 實踐辦社區大學的理念,只是換一個形式。(2011 年 4 月 19 日 訪談 E)

2004 年 6 月,北投社區大學在臺大社會系的協助下,承辦了全國第一 場由在地社區自主籌辦的公民會議-「『北投溫泉博物館何去何從』社造協 定公民會議」,舉辦的效果顯示「公民會議代表對於公共討論的信心、共善 的價值與關懷都有正面的轉化」(洪德仁、潘蓬彬、楊志彬,2005:223)、

「會議跳脫是非二分法的政策思維,而是從共識中謀求結論,對臺灣民主 政治發展和地方自治歷史,都是無可磨滅的成就」(洪德仁、潘蓬彬、楊志 彬,2005:224),獲得各界的讚揚及肯定。同年 10 月間,北投社區大學又 接續辦理「『北投老街的明天,創造我們想要的生活環境』實體及視訊公民 共識會議」。同年 12 月,北投社大與基隆、蘆荻、屏東等四所社區大學共 同舉辦以「稅制改革」為議題的公民會議。在稅制改革公民會議之後,有 更多的社區大學選擇不同的議題舉辦公民會議,如苗栗社區大學、曾文社 區大學、內湖社區大學、嘉義市社區大學、宜蘭社區大學、淡水社區大學 等,皆曾投入審議式民主的行列。

從上述對於審議式民主理念的引進、擴散,以及審議式民主在社區實 踐的討論,可以發現學術社群扮演著關鍵的角色。

(二)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的推廣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於 1999 年 9 月 19 日成立,其創設宗旨是為了要 協調全國各地的社區大學,彙整、累積、交流不同社區大學的辦學經驗,

共同化解所遭逢的各項困難,並對未來社區大學的發展進行長遠規劃(社 區大學全國促進會,http://www.napcu.org.tw/2012/about_setup.html,取用日

第五章 當權力遇見審議式民主 2007.09~

10

舉辦日期 討論議題 採取形式 主辦單位 備註 2007.12.2

2、23

「十二年國教與教育總預算」立 委選舉公民論壇(2008 立法委員 選舉公民願景審議論壇)

公民願景 論壇

公共電視

2008.06~

11

「用 GIS 看地方」2008 年北投公 眾參與式 PPGIS 社區培力工作坊

開放空間

(工作坊+

公共論壇)

北投社區 大學、奇 岩社區發 展協會 2009.09~

10

「北投纜車弊案」社區督工工作 坊

世界咖啡 館+工作坊 +公共論壇

北投社區 大學

案例二

資料來源:本研究自製。

第五章 當權力遇見審議式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