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即時通訊軟體運用於親師溝通之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即時通訊軟體運用於親師溝通之相關研究

即時通訊軟體運用於親師溝通是在近幾年才較為普遍,相關的論文研究也集 中於這二年,大部分是以科技接受模式為理論基礎,探討利用即時通訊軟體運用 在親師溝通上的知覺有用性、知覺易用性及行為意圖。茲就與本研究相關的國小 教師運用即時通訊軟體於親師溝通之研究,整理如表 2-1。

14

15

16

17

18

表 2-1(續) 國小教師運用即時通訊軟體於親師溝通之相關研究 研究者

(年代) 研究主題、理論(方法)、發現

許美玲

(2016)

主題:臺南市教師使用行動即時通訊進行親師溝通之研究 方法:採用問卷調查法

主要發現如下:

1. 教師對於群組中家長的反應是有顧慮,不希望有負面的回應出現。

2. 老師對於除了溝通學生的問題外,還需排解班級群組中家長的紛 爭成到有困擾。

3. 教師對於班群裡面,家長串聯發揮群眾效應,要求老師執行某些 建議的問題感到十分困擾。

4. 多數老師會因為上述的三種問題,而對使用即時通訊作為親師溝 通的使用行為降低。

林莉玲

(2016)

主題:國小教師透過 LINE 進行親師溝通之研究-以嘉義縣教師為例 方法:以科技接受模式為理論基礎,採問卷調查法

主要發現如下:

1. 嘉義縣國小教師同意 LINE 進行親師溝通有助於工作效率的提升。

2. 國小教師普遍覺得除了過去互動方式,LINE 是另一種可與家長互 動的選擇,也覺得使用 LINE 和家長互動,是未來的趨勢,但是 在鼓勵家長使用 LINE 與老師進行互動的意願較低。

3. 在不同個人背景變項中,教師在性別、擔任職務、每週使用網路 時間等,在使用知覺與使用行為意圖方面,存在著顯著性差異。

4. 國小教師對使用 LINE 進行親師溝通的使用知覺與使用行為意圖 有顯著相關。

19

表 2-1(續) 國小教師運用即時通訊軟體於親師溝通之相關研究 研究者

(年代) 研究主題、理論(方法)、發現

王雅薇

(2016)

主題:國小導師使用社群資訊平台進行親師溝通意願與行為之探討 方法:以科技接受模式為理論基礎,採問卷調查法

主要發現如下:

1. 導師的部分,教師的年齡越年輕,使用社群資訊平台的自我效能 越高,當自我效能越高時,知覺社群資訊平臺的有用性與易用性 也越高,對於使用社群資訊平臺做為親師溝通管道的態度越正 向,也有較高的使用意願,當他們的態度越正向時,則使用社群 資訊平台做為親師溝通管道的頻率也會增加。

2. 在家長部分,年齡對於家長使用社群資訊平臺的自我效能並不顯 著,使用社群資訊平臺作為親師溝通管道之知覺有用性與知覺易 用性影響並不顯著,自我效能則對於知覺社群資訊平臺有用性與 易用性皆呈現正相關,有用性與易用性是相互影響,有用性與易 用性對於家長使用態度與使用意願皆有高度相關,但對於實際使 用則無明顯相關。

王品淇

(2016)

主題:教師使用LINE進行親師溝通意圖之研究 方法:以科技接受模式為理論基礎,採問卷調查法 主要發現如下:

1. 社會影響對知覺有用性、知覺易用性有顯著正向影響。

2. 知覺風險對知覺有用性有顯著負向影響。

3. 知覺易用性對知覺有用性有顯著正向影響。

4. 知覺有用性對行為意圖有顯著正向影響。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20

隨著資訊的進步、網際網路的普及,親師溝通的方式也更多元,透過數位媒 體運用的親師溝通方式已成為一種趨勢,從較早期的 E-mail、班級網頁、手機簡 訊、部落格,到近期結合行動上網和智慧型手機的即時通訊軟體,都是親師間常 見的溝通工具,而其中較為親師青睞且普遍使用的是 Facebook 和 LINE。這些數位 化溝通模式除了可以一對一溝通外,還提供了群組的功能,教師除了使用私訊與 家長進行溝通外,也可以利用群組來發佈學校或班級活動訊息及通知,或是討論 班級事務及意見交流,甚至可以提供有關教育資訊與經驗分享。從上表所列研究 發現,親師對這一、二年來盛行的親師溝通新管道有著相當高的期待與評價,且 在上述研究實證中得知,運用即時通訊軟體確實是有助於提昇親師溝通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