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原住民學童數學學習之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原住民學童數學學習之相關研究

數學被稱為是「科學之母」,和日常生活也息息相關,重要性自然不言可喻。

不過有關數學學習方面的研究結果顯示,數學課程確實造成一般學生的困擾,對 於原住民學童更是如此(林明芳,2001;紀惠英,2000),其中也突現了數學的 困難性。Skemp(1989)指出,由於數學的本質是抽象的、是屬較高階層的概念,

很難直接的授與,因此學生必須主動地參與建構。

有關原住民數學學習的相關研究,研究者搜尋國內的碩博士論文發現,大多 數的研究皆針對原住民在數學學習上的困境進行研究。由第一節的結果可知,原 住民學生在學業成績上的表現常低於非原住民學生(陳枝烈,1997;張芳全,1997;

譚光鼎,1998),而在數理的表現上亦低於非原住民學生(潘宏明,1995;江文吉,

2001)。在李亦園與歐用生(1992)的調查也顯示了數學是原住民學童最感困難的 學習科目,也是表現最差的的科目(周德禎,2002)。但原住民數學教育關係著原 住民族群在社會中謀生的競爭力,為達到「適應現代生活,並維護傳統文化」的 原住民教育目標,瞭解原住民的數學教育是有其必要性的(戴錦秀,2006)。

本節著重於原住民學童數學學習的相關研究,首先探討原住民學童數學學 習的現況,接著為影響原住民數學學習的原因,最後則是探討相關研究中建議 的部份,一共分為三個部分,以供本研究參考。

一、 原住民學童數學學習現況

有關原住民數學學習的研究,經研究者搜尋、閱讀、整理分析後,分別從 研究結果與研究方法兩方面進行探討。

(一) 研究結果

我國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將數學領域內容分為數與量、圖形與空間、統計 與機率、代數與連結。而在研究者搜尋到相關研究的數學主題發現,多數研究 皆針對數與量、圖形與空間,歸納有數概念、小數、代數、幾何圖形、面積、

空間、以及數學態度和民族數學……等等。

在數概念方面,林蘭香(1998)探討泰雅族學童的數概念中發現,國小一 年級的泰雅族學童在數概念歸納有下列幾點相似點:「不熟悉數字符號 0」、「數 數能力有限」、「缺少數字練習」、「不理解比較問題」、「無法了解序數」等數的 概念。探究其中的原因,發現泰雅族文化背景、數系統影響為甚。諸如泰雅族 的數系統日常不使用太大的數、沒有記數符號、不喜歡比較、強調均分物品等 影響了國小一年級泰雅族新生。除此之外,研究亦發現數概念的來源大多來自 幼稚教育,此點與葛曉冬(2000) 針對國小一年級泰雅族新生與平地新生數概念 之差異的研究結果相同,不過,他也表示平地學童數概念的來源除幼稚園教育 外,家庭因素也佔大部分,強調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比較兩者後發現在比較 問題上,平地學童可以了解差數問題,泰雅學童則否;泰雅學童對 0 的概念不 清楚、對序數不了解,此部份亦呼應了前文所述:文化影響學童的數概念。

而謝燕惠(2000)研究泰雅族二年級的學生時表示,二年級的泰雅族學童 能了解數字符號「0」的意義,皆具有數的表徵能力、唱數能力、皆通過數字保 留能力,但次序(序數)的概念還未成熟,從中發現經過學校教育後,學生的 認知概念也隨之成長。

不過,林瑞玉(2004)研究中發現,儘管到了四年級的泰雅族學童對於序 數概念的部分仍不成熟,顯示序數方面對於泰雅族學童在學習上產生了困難。

探究原因發現,泰雅族的文化中平日少用序數,因此對泰雅族學童在序數方面 的學習產生了困難(林蘭香,1998)。

除了上述針對泰雅族學童所做的研究外,許多研究也表示其他族群在數概 念上與平地兒童有顯著的差異(林軍治,1995;林宜城,1995),而最大的影 響原因即為文化的差異。原住民有其特別的數概念,諸如潘宏明(1995)指出原 住民族群均採十進位,都有一個特性就是數字越大,音節越長,而泰雅族是以

「一大捆」來代表「萬」這個數的意義。李文成(1996)也表示,原住民的數 大多只唸到「千」,而且唸起來語音繁多,造成使用上的不便。另外,漢人習 慣用數字來形容距離,但是原住民常以如「那」字讀音的長短來表示距離的遠 近。在在都顯現出原住民與漢人不同的特殊文化。

幾何概念方面,潘宏明(1995) 以二百名花蓮地區阿美.泰雅.太魯閣、布 農學童為對象,探討他們的數學與幾何概念。研究發現花蓮的幾個原住民族群 對於數學幾何圖型的概念不盡相同,基本上的共同點是對於立體錐、柱體的並 沒有概念,也多用實際圖形來表示幾何圖形而沒有術語,對於面積也沒有精確 的計算概念,例如,泰雅族只大略的表示誰的屋子或土地比較大,都是概略性 的比較而已。

劉芸旻(2003)的研究以文獻內容分析法分析國小幾何教材,以排灣族國 小六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調查學生的 Van Hiele 幾何思考層次。研究發現學生 皆能辨識正方形、圓形,但對於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辨識能力較低。他 也表示在排灣族生活中可以見到一些幾何圖形,也有代表這些圖形的說法,只 是每個村落的說法或音調可能會不一樣。一些數學上的專有名詞都是外來用 語,排灣族社會中並沒有這些說法,雖然排灣族使用等腰三角形作為雕刻的圖 形,但並沒有代表等腰三角形的說法。另外,吳天泰與吳家瑩(1995)也發現,

原住民的語言結構和國語並不相同,例如數學課本中描述一個正四邊形的四邊 都等長,學童並不明瞭「等長」的意思,如果改用「一樣長」,學童就知道意 思了。此研究結果表示了,原住民的數學文化皆在生活中,只不過與主流文化 所表達的方式不同,其中並無優劣之分,更不能斷言原住民沒有數學概念。

數學學習態度方面,蔡順清(2003)發現數學態度與面積成就之間有顯著 正相關(P<0.05),顯示出了有良好的數學態度,則在學習上有所助益。針對 原住民學童的數學態度。紀惠英(2000)亦表示在學習特性上,原住民學童喜歡 自由、無拘束的學習方式

陳錫湖(2000)的研究結果顯示,原住民學童常選擇簡單可以獲得成就感的 問題來思考,但若遇到問題是困難的或是容易失敗的,他們就選擇不想再去思 考。另外,同儕對於學習也有很大的影響,高成就的學生不再認真思考、努力 作答,表現水準降低;低成就的學生則依賴高成就學生的答案,表現似乎提升,

但實際是依賴而無法學習成長。這樣的學習態度,對於原住民學童在數學學習 上確實有其有不良的影響。

另外近年來有一些民族數學方面的研究,從文化的角度來看原住民的數學學 習,例如紀惠英(2000)以泰雅族學童進行數學概念的研究,結果發現,由於學校 教學依賴國語文為溝通工具,使原住民國語文較差的學童,又多一層語文理解上 的障礙與困難。另外亦指出當前學校所採用的的課程、教材、教學及評量方式均 與原住民兒童本身的學習特性與傳統文化有極大的差異,這是造成原住民數學學 習成就低落的重要原因。

簡淑貞(1998)以蘭嶼雅美族人之文化觀點,探討文化對數學影響的可能因 素。研究也表示雅美語言中數字系統的複雜性,及無書寫文字的事實,可能是 造成兒童數學學習困難的原因;文化中的分配原則、強調分享而不是累積的競 爭原則、沒有貨幣制度的經濟活動、不重視學校教育的兒童教育觀,也可能是 造成兒童學習數學動機低落的因素。

以上有關原住民數學學習的相關研究整理如表 2-7 表 2- 7原住民學童語文領域的相關研究

研究者 研究題目 研究方法 相關論述 主題 吳昭毅 台東縣國小 量表 在辨認數字大小的能力上:漢 數感

(2006) 高年級漢、原

翡翠國小為

Hiele 幾何層

究 對序數不了解。

1999;譚光鼎 1998),且研究測量工具多以主流文化為內容,以多數族群文化

為判斷標準,實具有文化的偏誤。因此,在實務應用上必須謹慎而有限制。

2、 質性研究

多數探討原住民學童數學學習的質性研究,是從原住民的學習困境切入,

以學校或班級為單位,透過進入教學現場觀察、訪談、搜集相關文件、文獻分 析等方式,探討造成原住民學生數學學習表現不佳的微觀因素。但是鮮有針對 學習表現優良的原住民學童進行個案研究,這部份的資料相當缺乏。原住民學 童需要的是正向學習的引導,而不是學習弱勢刻板印象的不斷複製。

二、 影響原住民學童數學學習的因素

由上述原住民學童數學學習的現況中得知,原住民學童在數學學習上的確 有其困難處,而到底是什麼因素影響了原住民學童在數學上的表現呢?經研究 者歸納分析文獻後,將分別從文化因素、社區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與自 我因素五方面探討。這些因素影響原住民數學學習,彼此之間也互為影響。族 群文化影響社區,形成當地社區的特殊文化,而社區文化亦影響家庭觀念,家 庭觀念即為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觀,對孩子的學習造成影響。而孩子的學習取決 於學習態度,有良好的學習態度亦有不錯的學業表現,因素之間彼此息息相關、

環環相扣。分述如下:

(一) 文化因素

文化是一個複雜的整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是總 體的生活方式,透過傳遞和累積,影響到整個族群以及個人,包括對於數學的學 習(徐右任,2001)。D'Ambrosio(1994)認為從數學(mathematics)的拉丁語源來 講,數學是對環境的解釋、了解與複製的技巧,換句話說,數學是人認識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