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反省與後記

如火如荼地書寫第五章的同時,某天瞥見網路上一條頭條新聞:「載通緝犯 未上銬,菜鳥警遭刺頸斃命」 (NowNews, 2009/11/10)。一位大好前程才將要 展開的新手警察,開警車將通緝犯押解回警局,卻因為疏忽與大意,未對通緝犯 作全身之盤查,亦未遵照應有之作業流程將通緝犯上手銬,單獨一人開車載著通 緝犯,由另外一名同事騎警用機車尾隨在後。誰知,坐在後座的通緝犯未如警員 想像中友善,在警員不注意之下,持暗藏之尖刀朝警員頸部刺下,警員在大量出 血後不治死亡。

閱讀著這篇新聞的同時,不知怎麼地竟回想到受訪者的受暴經驗:是不是在 某個我們以為什麼都不會發生的情境下,社會工作者便突如其來的遭遇暴力威 脅。在美國或其他槍枝管控較不嚴苛的國家,因為槍械開放度高,社會工作者在 面對形形色色的加害人或服務對象時,遭遇嚴重程度風險的機會高出台灣的社會 工作者;而台灣的社會工作者,雖然遭受到嚴重程度的暴力威脅可能性較低,多 以言語暴力或威脅恐嚇為主,但突發的狀況會造成什麼結果皆難以預料。此外,

除了大家所熟知的保護性工作以外,其他如醫療體系,也存在著潛在的威脅。自 己現在於醫療體系工作,就曾聽聞同事提及過去發生在工作單位內的人身安全事 件,更加印證了危機的潛在特性。再者,除了有形的威脅以外,無形的威脅也存 在於四周,特別是在醫院必須面對許多不可知,甚至是未知的潛在疾病,社會工 作者暴露在被傳染的危機情境中,這些無形的威脅也是急需我們去關心的議題。

回顧自己從一開始對社會工作者人身安全議題產生關懷,並確定以此作為論 文題目,直到現在論文即將進入尾聲,已經正式進入了社會工作職場,這段歷程 中,大環境的台灣社會對於社會工作者人身安全的重視程度是否有所提升?我想 答案是肯定的。在社會工作者個人意識部分,此議題的能見度提高,社會工作者 的危機意識自然也會有所提升。在愈來愈多的討論之後,我們應該有更多的思 考:不斷拋出對於人身安全議題的疑問能否創造更安全的工作情境?是否還能有 一些實際行動使社會工作者更安全?上述問題這些自己亦不斷在思考,深怕一方 面批判大眾不夠瞭解社會工作者的工作危險,一方面又擔心即使大家都知道社會 工作存在的風險,卻難以有更積極的改變,若是如此,那現在對於安全議題諸多

討論,恐怕就像泡沫一樣,雖然看起來豐富,實際上轉眼又化為烏有,好像不存 在過。因此,即使在論文即將步入尾聲的時刻,有時仍會浮現出莫名的擔心,深 怕只分析了基層社會工作者的工作經驗,難以提出更具建設性的想法與建議。但 事實上,一個備受他人關切的議題,不都是從經驗的探索開始嗎?

隨著研究的進行,對於社會工作者的人身安全議題有更多的關注,也逐漸關 切到更多與社會工作者切身相關的議題。因為社會工作以助人為核心的價值觀,

使得在專業發展與提供服務的過程中,接受服務的案主往往成為我們所關注的焦 點,社會工作者個人權益卻受到漠視。若社會工作者在助人前未先照顧好自己;

在為爭取他人權益的同時,未先讓自己享有應得的權益,如何能夠具說服力、站 穩腳步地為弱勢案主倡導?又如何說服他人、告訴他人社會工作者是充滿力量的 助人專業? 這段漫長的研究過程,特別是訪談的那幾個月,不僅完成了論文最 重要的一部份,也在每次的訪問中從社會工作者身上看到社會工作者堅強的韌 性,每個人的故事背都透露著對於社會工作的期待與熱忱,而這些信念轉化成力 量,讓他們即使在面對暴力威脅時仍能持續為工作付出,對於甫步入社會工作職 場的我,不啻為一劑深具勉勵效果的強心針。期待這一篇論文除了對我個人能有 所刺激與反省,也能讓其他閱讀的人感受到身為社會工作者的生命力量。至於,

對於社會工作者人身安全的維護與保障,能做到什麼樣的程度?我相信會比現在 有更多的空間來改善與進步。

參考文獻

英文部分

Arthur, G. L., Brende, J. O. & Quiroz, S. E. (2003). Violence: Incidence and Frequency of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Assaults Affecting Mental Health Providers in Georgia. The Journal of General Psychology, 130(1), 22-45.

Barish, R. C. (2001). Legislation and Regulation Addressing Workplace Violenc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British Columbia. 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20(2), 149-154.

Jayaratne, S., Croxton, T. A. & Mattison, D. (2004). A national survey of violence in the practice of social work. Families in Society, 85(4), 445-453.

NASW(2007)Hill Briefing Explores Social Worker Safety Issues.

Retrieved 2008.11.27, from

http://www.socialworkers.org/pressroom/2007/071607.asp.

Newhill, C. E. (1995). Client Violence toward Social Workers: A Practice and policy Concern for the 1990s. Social Work, 40(5), 631-635.

Newhill, C. E. (1996).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client violence toward social workers. Families in Society, 77, 488-495.

Newhill, C. E. & Wexler, S. (1997). Client violence toward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Social Workers.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19(3), 195-212.

Newhill, C. E (2003/2007). 案主暴力與社會工作實務(陳圭如、孫世維譯)。 台北:心理。Client Violence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Prevention, Intervention,

and Research. New York: Guilford.

Privitera, M., Weicman, R., Cerulli, C. & Tu, X., Groman, A., (2005). Violence toward mental health staff and safety in the work environment. Occupational

medicine, 55, 480-486.

Ringstad, R. (2005). Conflict in the workplace: Social workers as victims and perpetrators. Social Work, 50(4), 305-313.

Shields, G. & Kiser, J. (2003). Violence and aggression directed toward human service workers: an exploratory study. Families in Society, 84(1), 13-20.

Smith, M., Nursten, J. & McMahon, L. (2004). Social workers’ responses to experience of fear.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4, 541-559.

Spencer, P. C. & Munch, S. (2003). Client violence toward Social Workers: The Role of Management in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Programs. Social Work, 48, 532-544.

OSHA (2004). Preventing Workplace Violence for health Care & Social Service

Workers. U. S. Department of Lab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

中文部分

王秀燕(2007)。從社會工作者面臨暴力來源與類型探討國內對工作者人身安全 維護政策。高風險家庭處遇之社會工作者人身安全建構研討會,台中亞洲大 學。

王麗馨(2008)。公部門保護性業務社會工作人員關於案主暴力攻擊類型、因素 及因應對策之探討。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汪淑媛(2008)。論台灣社工教育對社會工作職業風險之忽視。台大社工學刊,

17,1-42。

林萬億(2002)。當代社會工作—理論與方法。台北:五南。

邱琇琳(2005)。專業助人者之替代性受創與因應策略—以公部門家防社工為例。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祝健芳(2002)。婚姻暴力防治網絡中地方政府社工人員角色之研究。國立暨南 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高淑雲(2004)。家庭暴力防治社會工作者壓力與因應之探討。東海大學社會工 作學系碩士論文。

徐震、李明政(2004)。社會工作思想與倫理。台北:松慧。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圭如(2005)。社會工作者遭受服務案主暴力攻擊問題初探。社區發展季刊,

108,209-215。

陳麗欣(2007)。臺灣社會工作員之人身安全、被害恐懼感與預防之道。載於蔡 宏進等人(主編),高風險家庭處遇之社會工作者人身安全建構。內政部:

社會福利工作人員研習中心。

黃彥宜(2007)。保護性業務一線社會工作者職場暴力之初探:權力的觀點。高 風險家庭處遇之社會工作者人身安全建構研討會,台中亞洲大學。

黃盈豪(2008)。台灣社工社群新討戰-社工勞動權益與人身安全議題與討論。追 求公平正義社會:社會工作專業的挑戰研討會,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

楊士隆(2003)。職場暴行:原因、型態與預防對策。透視犯罪問題,2,14-27。

楊士隆(2004)。暴力犯罪:原因、類型與對策。台北:五南。

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無日期)。各年度工作成果報告。2010.1.17,取自 http://www.tasw.org.tw/p2-photo-list.php

鄭麗珍(2006)。家暴社工的處境與問題。性別平等教育季刊,37,12-18。

鄭麗珍(2007)。社會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議題關注與因應提議。高風險家庭處 遇之社會工作人身安全建構研討會,台中亞洲大學。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潘淑滿(2007)。親密暴力:多重身份與流動。台北:心理。

劉淑莉(2007)。國內兒童少年保護工作者工作安全需求評估。東吳大學社會工 作學系碩士論文。

簡春安、鄒平儀(2004)。社會工作研究法。台北:巨流。

附錄一

社會工作者經驗暴力威脅之風險—以婚姻暴力防治工作為例

【訪談大綱】

一、工作概況

1. 請問您從事婚姻暴力防治工作多久?如何決定進入婚姻暴力防治工作領 域?

2. 請問您目前服務的內容為何?

二、遭受加害人暴力威脅之經驗與影響

1. 請談談從事婚姻暴力防治工作過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遭遇加害人暴力威 脅事件? 事件發生的情境為何?發生在您與案主工作的那個階段?

2. 暴力發生當下,加害人對您的威脅或暴力樣態與內容為何?您如何因應與處 理?

3. 本次事件發生當下與事件後,對您的心理或生理造成了何種影響?

4. 加害人暴力威脅後,您尋求了哪些機構內外(正式與非正式)的資源協助?

5. 經歷加害人暴力威脅事件前後,您如何看待發生在工作過程中的加害人暴力 威脅?

6. 除了您本身的經驗以外,是否曾聽過同事或朋友有類似的經驗?同事的經驗 與處理方式對您是否有些影響?

三、機構提供之策略、協助與態度

1. 在處理社工遭受人身安全威脅之議題,機構是否發展出相關處理流程、課程 訓練、或硬體設備?內容為何?

2. 您認為政府或專業團體應如何促進社會工作者在工作中的人身安全?

附錄二

訪談同意書

您好:

感謝您同意參與本研究訪談,本研究主題為「社會工作者經驗暴力威脅之風 險:以婚姻暴力防治工作為例」,旨在深入探討婚姻暴力防治社會工作者遭受加 害人暴力威脅之經驗、暴力威脅對於社會工作者的影響,以及社會工作者的因應 策略與看法。

為確保您接受訪談的權益,以及考量研究倫理,在研究過程中研究者將承諾 以下數點:

1. 訪談過程原則上全程錄音,但您可以要求中止錄音。

2. 若您在訪談過程中有任何不舒服的感受或想法,您可以立即提出;您有權利

2. 若您在訪談過程中有任何不舒服的感受或想法,您可以立即提出;您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