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方式,欲深入瞭解遭受加害人暴力威脅的婚姻暴力防治 社工所面對的受暴情境、調適歷程,以及對於暴力的詮釋與看法,然而在研究進 行的過程中,仍因為部分研究限制因素導致研究論文難以盡善盡美。本節將說明 研究限制,並提出相關建議作為日後相關研究與實務之參考。

壹、研究限制

作為一篇碩士論文,本研究規模較小,受限於人力與時間之考量,將主題聚 焦於婚姻暴力防治社會工作者身上,透過滾雪球的方式,由研究者個人之實習單 位、工作單位與同儕關係出發,於個人網絡中連結適當的受訪對象,以上述選取 方式尋找受訪者,最終找到六位符合訪談標準的受訪對象。雖然婚姻暴力防治工 作內涵大同小異,但受限於全台各地區資源分配與婚姻暴力防治工作模式之差 別,社會工作者所面對的風險危機以及後續的調適歷程都有不同的面貌。研究者 在尋找受訪者的過程中盡量考量地區、工作年資、公私部門等因素,期待能完整 呈現社會工作者特殊性與差異性,然而最終訪談對象之分佈區域上多以北部、南 部為主,未訪談到中部地區的婚姻暴力防治社工;此外,本研究受限於人力、時 間與經費,難以完整探討與呈現保護業務工作者、甚至是社會工作者所有人身安 全議題,僅能縮小範圍作探討,力有未逮之處,實屬可惜,此部分若未來有相關 學者願意投入心力進行研究,相信能有更豐富的成果與發現。

再者,研究者本身亦可能成為限制的因素之一。研究者雖有些許訪談經驗,

但在訪談技巧上仍嫌不夠成熟,加上自己缺乏豐富的實務經驗,可能無法全面且 深入的進入訪談對象的經驗、從受訪者的談話內容中更深入且精確的去追問值得 探索的細節,導致許多有意義且關鍵的問題錯失,亦屬可惜之處。作為一份初探 性的研究,本篇研究或許仍有些許不足之處,若未來有興趣探索此議題之研究者 具備更成熟之訪談技巧,相信能獲得更多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本研究作為一篇初探性之碩士論文,雖有其侷限之處,但仍希冀拋磚引玉,

建議日後有志於此議題之研究者,可再行蒐集更多的訪談資料,並具備更成熟之 訪談技巧,相信能獲得更多有價值的研究成果,歸納出更臻完備之概念與理論。

貳、 研究建議

綜觀現在台灣社會工作界對於社會工作者人身安全議題的探究與重視程 度,一來因為相關實證研究數量仍缺乏,二來社會工作者工作權益意識亦剛起 步,因此社會工作者在工作職場之安全議題仍有許多研究與進步的空間。本研究 分析整理出研究結果,並分別從實務面與研究面提出若干建議:

一、實務面之建議

訪談過程中,受訪者分享了目前所處之社會工作場域現況,也提出了改善社 會工作者人身安全之建議。對於這些受訪者而言,除了工作經驗的累積與遭受暴 力威脅之經驗使其對於整體人身安全議題有更多的思考與想法外,許多受訪者皆 提及具體的建議與改善措施;在整理分析研究結果之後,研究者對於目前實務上 如何促進社會工作者人身安全有若干想法,兩者整理歸納如下,提出社工社群的 建立與連結、教育訓練方案的分級、廣義思考人身安全議題等三點,作為未來實 務界之相關參考:

(一)社工社群的建立與連結

同儕的支持對於社會工作者而言是極佳的撫慰劑,因為類似的工作環境與經 驗,使社工在專業上能有更多的討論空間,情緒上能獲得更多的同理支持。以目 前社會工作環境而言,專業社群間的連結仍十分缺乏,現有之專業團體包括社會 工作師專業人員協會、社工師公會、醫務社會工作協會等,然而並非每位進入職 場之工作者都會加入相關團體,許多社會工作者不僅極少與相關專業團體聯繫,

亦極少參與相關專業活動。台灣的社會工作之蓬勃發展起始於近十幾年,各領域 與機構的成熟度差異極大,若社工在一個專業發展度高的環境工作,則將有較多 精進專業的機會;倘若社會工作者所處的職場專業發展度不高,對於社工缺乏專 業的認同,社會工作者本身又與專業社群缺乏連結,將使得社會工作者專業發展 受限。社工社群的建立與連結除了一方面可以增加正式的教育訓練,使社會工作 者獲得進修與再教育的機會,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社會工作者有更多機會接觸到其 他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增加正式與非正式的往來與資源連結。國內外許多研究顯 示都同儕關係是社會工作者重要的求助與諮詢對象,甚至,強化社工社群間的合 作關係,亦能在其他議題上激起更多討論的火花,豐富社會工作專業的內涵。

(二)教育訓練方案的分級

教育訓練是最直接可協助社會工作者提升對於人身安全風險之敏感度與因 應策略的方式。透過教育訓練,首先能使社會工作者意識到此議題的存在;再者,

利用課程的安排與設計,提供一個對話的空間讓社會工作者去思考風險存在的可 能性,並且利用同儕團體的對話討論讓社會工作者腦力激盪出更多的預防策略或 危機處理方式。近年來對於社會工作者人身安全議題的重視,有愈來愈多相關訓 練課程開設讓社工員學習,尤其近兩年之相關人身安全工作坊所開設的課程愈來 愈全面與豐富,然而,開設課程的數量與現有之社會工作人力相比之下,接受相 關訓練比率仍然偏低,加上內容現僅針對保護性業務之社工,實屬可惜。建議未 來相關專業團體或機構辦理教育訓練時,可加入不同年資、領域與層級之社會工 作者之考量,開設符合其需求之教育訓練課程,使參加的社會工作者人數增加,

才能達到辦理教育訓練之目的與期待。

在課程內涵部分,除現有之課程內容外,建議可再增加下列幾項重要議題:

1.增強對於暴力行為的預測與因應策略

在何種工作過程容易存在危險?當面對加害人暴力時該如何面對?個人可 採取何種因應策略?機構的態度與政策又可提供哪些協助?這些是社會工作者 應具備的錦囊法寶,使其足以應對工作中個突發狀況。

2.了解遭遇暴力後的創傷反應

預防甚於治療,但倘若社會工作者在面臨加害人暴力威脅之前,已經瞭解可 能產生哪些壓力反應與情緒狀況,並被鼓勵尋求壓力諮詢與協助,對於創傷的調 適與復原將有所助益。

3.督導能力的加強

此部分特別針對機構主管與督導,應加強其對於一線社工的督導能力。在社 工遭受暴力威脅時,主管與督導應扮演提供討論與支持的角色,倘若身為機構督 導者無法肩負起督導的角色,將使社工更容易感受到無力與沮喪。

(三)創造安全的工作環境

創造安全的工作環境前,需先用一個更寬廣的視野思考與社會工作者的人身 安全議題。社會工作者的人身安全並完全來自於加害人的暴力威脅,對於家庭暴 力防治社工而言,加害人的暴力威脅是最顯而易見的,然而,對於其他領域的社 會工作者而言,亦有其不同的風險來源,例如協助非自願案主的社會工作者,可 能面臨案主的威脅恐嚇;在醫院工作的社會工作者可能面對憤怒的病患與家屬,

以及潛在不知名的疾病威脅;精神領域社會工作者可能遭遇來自案主的暴力威脅 與失控狀況,甚至,除了來自外部的加害人或案主暴力外,機構內部亦可能形成 一種壓力與壓迫,例如機構對於社會工作者不平等的對待與壓迫,上述都是社會 工作者可能面臨的處境。然而這些議題長久以來被漠視與壓抑,即使愈來愈多的 焦點關注與討論,但整體而言仍過於狹隘。建議未來不僅著重於狹義的社會工作 者人身安全議題,亦能廣義的思考社會工作者的處境與工作現況。唯有當助人工 作者可以正視自己的權益,提供自己足夠的重視與照顧時,才有可能對服務對象 有更多的關心與同理。

如何提升社會工作者對自我工作權益的覺醒?除了社會工作者養成教育過 程中應不斷提及外,政府機關與專業組織也該致力於此部分。回應到黃盈豪

(2008)所提及的目前台灣社會工作現況,社會工作者扮演了安定社會的角色,

卻無基本知識保障自身權益,被剝削的權益包含薪資、勞動時間、休假、工作安 全等問題,而存在已久的問題卻未有相關單位提出具體性政策,因此他呼籲社工 與勞工之主管機關應提出具體化的改善策略。而愈來愈多的社會工作界伙伴與社 會工作學生亦無法滿足與認同長久以來助人者所扮演照顧者的角色,卻未照顧自 己的現狀,因而成立了社工工會籌備小組,關注於社會工作者勞動權益的議題,

積極地倡導與發聲,以提升社工勞動條件,此即為創造安全的工作環境最好的例 子。鄭麗珍(2007)亦提到主管機關可先調查社工人身安全議題的嚴重性,配置 相關款項以辦理相關安全計畫與訓練,並透過法規的制訂與修改,訂定相關教育

積極地倡導與發聲,以提升社工勞動條件,此即為創造安全的工作環境最好的例 子。鄭麗珍(2007)亦提到主管機關可先調查社工人身安全議題的嚴重性,配置 相關款項以辦理相關安全計畫與訓練,並透過法規的制訂與修改,訂定相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