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討論

第七節 受試者開放性建議結果彙整

本研究,以使用公務員資訊學習網數位學習的公務人員為研究對 象,有關受試者開放性建議,整理如下。

一、營造符合學習者的系統功能

數位學習網的功能無需太複雜,符合學習者的使用習慣,可達到學 習目標為原則。

二、縮短學習段落的時間

因應公務人員公務繁忙,若能縮短學習段落時間,則可有效利用時 間學習。

三、提高教材內容的互動性

教學過程中,若能適時設計提高與教材內容的互動實作,有效提高 學習者的學習意願。

四、增加單一簽入的功能

若能整合各數位學習網加入單一簽入的功能,以便利學習者取得各 數位學習網之資源。

受試者開放性建議的彙整表,詳細內容整理於附表七。

第五章 第五章 第五章

第五章 結 結 結 結論 論 論 論與 與 與 與建議 建議 建議 建議

本研究以科技接受模式為理論基礎,探討公務人員在公務員資訊學 習網數位學習的情形,與其對此資訊科技接受的程度。本章根據統計分 析整理出研究的發現,並提出結論與建議。本章共分三節,第一節研究 發現、第二節研究結論、第三節研究建議。

第一節 研究發現

經由所得資料的分析,獲得的研究發現,分別說明如下:

一、不同個人基本背景之公務人員對「公務員資訊學習網」系統科技接 受度之差異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公務人員的科技接受度會因不同性別、年齡、使用 網路年資與教育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差異情形,整理如下:

(一)公務人員對科技接受度會因性別的不同有所差異

分析發現,不同性別的公務人員,對「公務員資訊學習網」使 用的對認知有用性,有所差異。

(二)公務人員對科技接受度會因年齡的不同有所差異

分析發現,年齡在 30 歲以下的公務人員,在使用「公務員資 訊學習網」的感受度較好。

(三)公務人員對科技的接受度會因使用網路年資的不同有所差異

分析發現,使用網路年資 5 年以上的公務人員,在使用「公務 員資訊學習網」的感受度較好。

(四)公務人員對科技接受度會因教育程度的不同有所差異 分析發現,碩士及以上與大學教育程度的公務人員,相對於其 他層級教育程度的公務人員,在使用「公務員資訊學習網」學習的 科技接受度,有顯著的差異性。

二、不同個人基本背景之公務人員,在外部變數之差異分析

依研究結果整理,公務人員對外部變數會因年齡、使用網路年資與 教育程度有所差異,性別則無差異,整理如下:

(一)公務人員會因年齡的不同有所差異

分析發現,年齡在 51 歲以上者,顯示對「公務員資訊學習網」

系統的系統品質、教材特性與互動使用感受度較不佳。

(二)公務人員會因使用網路年資的不同有所差異

分析發現,顯示受試者使用網路年資 3~5 年(含)、5 年以上的 公務人員,對於「公務員資訊學習網」系統的系統品質、教材特性 與互動有較好的使用感受。

(三)公務人員會因教育程度的不同有所差異

分析發現,教育程度在大學與碩士及以上的學習者,對於「公 務員資訊學習網」系統的系統品質、教材特性與互動有較好的使用 感受。

三、外部變數(系統品質、教材特性、互動)對科技接受模式變項(認 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系統使用意願)間之相關分析

依研究結果,外部變項對科技接受模式變項間有相關,說明如下:

(一)系統品質、教材特性及互動等外部變項對認知有用性有顯著 的正相關存在。

(二)系統品質、教材特性及互動等外部變項對認知易用性有顯著 的正相關存在。

(三)系統品質、教材特性及互動等外部變項對系統使用意願有顯 著的正相關存在。

(四)認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與系統使用意願等科技接受模式變 項間有顯著正相關存在。

四、外部變項(系統品質、教材特性、互動)對於科技接受模式變項(認 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系統使用意願)之預測分析

(一)系統品質、教材特性、互動等外部變項對於認知有用性之預 測分析

分析發現,系統品質、教材特性、互動對於認知有用性具有預 測力,系統品質可解釋的變異量為 32.9%、教材特性可解釋的變異 量為 6.6%、互動可解釋的變異量為 2.2%,總解釋變異量為 41.7%。

(二)系統品質、教材特性、互動等外部變項對於認知易用性之預 測分析

分析發現,系統品質、教材特性、互動對於認知易用性具有預 測力,系統品質可解釋的變異量為 46.3%、互動可解釋的變異量為 3.4%、教材特性可解釋的變異量為 1.8%,總解釋變異量為 51.5%。

(三)系統品質、教材特性、互動等外部變項對於系統使用意願之 預測分析

分析發現,系統品質、教材特性、互動對於系統使用意願具有 預測力,系統品質解釋量為 32.2%,互動的解釋量為 7.8%,教材特 性的解釋量為 1.0%,總解釋變異量為 41.0%。

(四)認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對於系統使用意願之預測分析 分析發現,認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對於系統使用意願具有預 測力,認知有用性對系統使用意願的解釋量為 45.7%,認知易用性 對系統使用意願的解釋量為 1.8%,總解釋變異量為 47.5%。

第二節 研究結論

綜合上述研究發現,本研究所獲得結論,分別說明如下:

一、公務人員參與數位網學習的特性

(一)公務人員參與數位學習,女性與男性參與的人數相當。

(二)年齡越長者數位學習的參與性越低。

(三)網路使用年資較長的公務人員,對系統較有使用的意願。

(四)教育程度越高,對數位學習認同性較高,參與意願也越高。

二、公務人員認知使用數位網學習可提高工作績效的表現。

三、公務人員在學習網新科技上會因年齡、網路使用年資與教育程度有 所差異

(一)學習網的系統品質、教材特性與互動性,為學習者對學習新 科技的認同與接受及促使學習者參與的重要因素。

(二)年輕的族群,適逢資訊科技蓬勃發展的時代,有較多的機會 碰觸到電腦或使用電腦進行學習,對學習網的系統品質、教 材特性與互動性使用的感受度較佳。

(三)網路使用年資較長的學習者,對學習網的系統品質、教材特 性與互動性使用的感受度較佳。

(四)教育程度較高的學習者,對學習網的系統品質、教材特性與 互性使用的感受度較佳。

四、學習網的系統品質、教材特性與互動性,均與學習者認知使用數位 網學習可提高工作績效的表現、使用資訊科技容易的程度有相關 性。其中以學習網的系統品質,為新科技系統被認同的最重要元素。

五、學習網的系統品質、教材特性與互動性,將可大部分預測該學習網 的被接受程度,其中以系統品質的預測力最佳。

第三節 研究建議

本研究依據文獻探討與實證研究的結果,提出本研究所得之相關建 議,內容陳述如下:

一、學習網

對於學習網之建議,本研究整理如下。

(一)宜思考鼓勵年長者的使用意願的策略。

(二)學習網的功能不需太複雜,以能達成學習目標為原則。

(三)學習網上所提供之教材宜持續更新。

(四)公部門整合各數位學習網宜整合並具有單一簽入的功能,以 利學習者取得各數位學習網之資源。

二、後續研究之建議

本研究就研究方法、研究範圍與研究學習網研究等方面提出後續研 究:

(一)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係採結構式問卷調查方法,結果僅依受試者所填寫 之資料做歸納,無法得知受試者深層的想法。因此,未來研究 除透過問卷調查外,建議可輔以深度訪談等質性研究的方法,

增加研究之周延性。

(二)研究範圍方面

根據國內外科技接受模式的相關理論與文獻,影響科技接 受模式的外部變數眾多,本研究受限於時間、物力與人力等,

僅對系統品質、教材特性與互動性部份探討,其他外部變數則 有待後續研究做進一步的探討。

(三)研究學習網方面

本研究僅對「公務員資訊學習網」做研究,研究無法推論 到其他公務員數位學習網。建議後續研究者可對不同的學習網 進行探討。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公務員資訊學習網(1999)。公務員資訊學習網網路資料公務員資訊學習網網路資料公務員資訊學習網網路資料。2010 年 8 公務員資訊學習網網路資料 月 25 日,取自 http://itschool.dgbas.gov.tw/

任雯萍(2008)。探討行動遊戲使用者意願及滿意度之研究探討行動遊戲使用者意願及滿意度之研究探討行動遊戲使用者意願及滿意度之研究。大葉大學探討行動遊戲使用者意願及滿意度之研究 011 年 1 月 21 日,取自 http://www.rdec.gov.tw/public/Attachment/9 121510143871.pdf

習成效影響之研究

者使用購物網站之行為意圖

04 產業電子化運籌管理學術暨實務研討」,高雄。

圖畫。

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itschool.dgbas.gov.tw/newbie1/player.html

劉兆漢(2008)。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結案評估報告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結案評估報告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結案評估報告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結案評估報告。2010 年 7 月 26 日,取自 http://teldap.tw/Files/EN9296RP.pdf

謝佩育(2008)。臺北市動態公車資訊系統使用意圖之研究臺北市動態公車資訊系統使用意圖之研究臺北市動態公車資訊系統使用意圖之研究-臺北市動態公車資訊系統使用意圖之研究--以科技接-以科技接以科技接以科技接 受模式為基礎

受模式為基礎受模式為基礎

受模式為基礎。大同大學事業經營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羅燦博(2009)。以科技接受模型探討高科技產業員工對綠建築之使用以科技接受模型探討高科技產業員工對綠建築之使用以科技接受模型探討高科技產業員工對綠建築之使用以科技接受模型探討高科技產業員工對綠建築之使用

羅燦博(2009)。以科技接受模型探討高科技產業員工對綠建築之使用以科技接受模型探討高科技產業員工對綠建築之使用以科技接受模型探討高科技產業員工對綠建築之使用以科技接受模型探討高科技產業員工對綠建築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