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科技接受模式

一、科技接受模式定義與源起

科技接受模式,係為Davis(1986)在其博士論文中所提出,主要希 望運用這個模式來解釋與預測科技使用者面對新資訊系統時對科技的 接受程度。為求更精準量測,其隨後在1989年更進一步依據科技使用者 主觀的認為使用資訊科技系統會對工作表現幫助程度,以及認知使用資 訊科技系統的容易程度,闡述認知有用性(perceived usefulness)、認知 易用性(perceived ease of use)與科技使用者之行為意向(behavior intention)的關係。關於科技接受模式的理論演進,係由理性行為理論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TRA)及計畫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探討,分別敘述如下:

(一)理性行為理論

理論基礎源自於社會心理學,為 Fishbein 與 Ajzen 在 1975 年所共同提出,為 Davis 提出的科技接受模式最原始的理論基 礎,使用以下 2 個基本假設解釋資訊科技使用者個體行為的行 為意向。

1. 人們大部份的行為表現,都在自我意識控制下,並且合乎理 性。

2. 人們是否採取某行為之行為意向,為該行為發生與否的決定 因素。

此理論認為行為意向為最直接影響個人的行為,而行為意 向最主要受態度(attitude)與主觀規範(subjective norms)這 2 個構所面影響。因此,當個人對行為的態度愈正向,則行為意 向愈高;反之,當個人對行為的態度愈負向,則行為意向愈低。

另外,由於主觀規範涉及社會習俗、他人意見或壓力等相關因 素,相對的也會影響行為意向,模式如圖 2-3 所示:

圖 2-3 理性行為模式圖

資料來源: Fishbein 和 Ajzen(1980)

當研究所要預測的行為符合假設理性行為理論所假設的範圍 時,理性行為理論對於個人行為具有高度的預測力。反之,若研究 的行為非受行為意向因素所影響時,此理論對於行為的解讀能力則 減少。為此延伸出計畫行為理論的發展。

態度

主觀 規範

行為 意向 信念與評估

規範信念與 順從動機

實際 行為

(二)計畫行為理論

計畫行為理論係為 Ajzen 於 1985 年提出為理性行為之延伸,

不同於理性行為理論主張個人行為意向可影響行為。計畫行為理論 強調人的行為意向,除受該行為所持的態度與主觀認知規範外,亦 受到行為控制(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模式如圖 2-4 所示:

圖 2-4 計畫行為模式圖

資料來源:Ajzen(1985)

行為控制反應使用者過去的經驗和預期的阻礙,行為控制涵括 了內在及外在兩大因素。內在因素包含如個人差異性、資訊技術能 力等項目;外在因素則包含如時間、機會與他人的協助等項目,可 以經由時間或環境的改變,或經由策略性的轉換而重新產生新的行 為意向,對於導致行為意向的變化通常只是暫時性的。計畫行為理 論補強理性行為理論,用來解釋使學習者在採用新資訊科技行為 時,是否屬於自願行為,或是否具有一些不可抗拒之外在因素及障

主觀規範 行為

意向

實際 行為 態度

行為控制

理性行為理論和計畫行為理論雖然對於人的行為具有很強的 解釋力,但需針對不同的情境,依行為意向、主觀規範、行為控制 來發展量測工具。基於如此,Davis(1986)提出科技接受模式理 論。

(三)科技接受模式理論

Davis 提出科技接受模式,其目的為有效解釋並預測使用者對 資訊科技系統接受的決定因素。此理論有 2 個重要的構面,分別為 認知有用性(perceived usefulness)與認知易用性(perceived ease of use),可瞭解個人使用資訊科技系統時,受到哪些外部因素影響 使用者內部的信念(beliefs)、態度與行為意向,進而影響科技使 用的情形(Davis, 1986 ; Davis, Bagozzi & Warshaw, 1989)。理論主 張及模式圖如下:

1. 使用者對資訊系統的實際使用行為,均受行為意向所影響。

2. 行為意向受到使用者對於資訊系統的使用態度與認知有用性 影響。

3. 使用態度受使用者對資訊系統的認知有用性與認知易用性所 影響。

4. 認知有用性與認知易用性均對使用態度有正向影響。

5. 認知易用性對認知有用性有正向影響。

6. 認知有用性是影響行為意向的主要因素,認知易用性則為次

二、科技接受模式的構面

由科技接受模式理論的模式圖,可得知其模式中有3個不同於理性 行為理論與計畫行為理論的重要構面,Davis(1989)對這些重要構面的 定義如下:

(一)認知有用性

定義為使用者認知到資訊科技系統對於可提昇工作的績效 表現的程度。在此模式中,認知有用性受使用者對採用系統的 態度所影響,認知到系統的有用性程度愈高,採用系統的態度 愈正向。認知有用性同時也受外部變數與認知易用性的影響。

(二)認知易用性

定義為使用者認知到使用資訊科技系統時容易使用的程 度,當使用者認知到資訊科技系統愈容易使用,使用者則對於 使用系統的態度愈正向。認知易用性與認知有用性,同時受外 部變數的影響。

(三)外部變數(external variables)

其他可能潛在影響使用者認知系統有用性、系統易用性的 一些外部因素(Venkatesh & Davis, 1996)。Straub et al.(1995)

說明外部變數會間接地影響到使用者的行為意向與實際使用行 為。在科技接受模式中,對於影響認知有用性與認知易用性的

外部變數,並無明確的規範,必須依主題特性探討選擇不同的 外部變數(Venkatesh & Davis, 2000)。

三、科技接受模式構面之間的關係

科技接受模式之間的關係,分別有以下5種關係(孫合翊,2008):

(一)「實際行為」受「行為意向」的影響:

孫合翊(2008)在其研究中提及,系統使用(system usage)

可代表「實際行為」,常常以使用頻率與使用時間來衡量系統 使用。當使用頻率越高與使用時間越長,代表系統的使用程度 越高。

(二)「行為意向」受「認知有用性」與「態度」的影響:

使用者對於新科技的「行為意向」會受到「認知有用性」

的影響。另外,當使用者對於新科技的使用「態度」愈正面, 則 使用新科技的意圖就越強。

(三)「態度」受「認知有用性」與「認知易用性」的影響:

當使用者認為新科技能增進自己工作的程度愈高、容易使 用,則對採用新科技的態度愈正面。

(四)「認知有用性」亦受「認知易用性」的影響:

「認知易用性」也會直接影響使用者的「認知有用性」。

度可能會愈高。但 Davis(1989)強調「認知易用性」必須在「認 知有用性」的條件下才會影響使用者對於系統的實際使用行 為。換句話說,意指「認知易用性」並不會單獨影響使用者對 於系統的實際使用行為。

(五)「認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受「外部變數」的影響:

「外部變數」可能影響到使用者「認知有用性」與「認知 易用性」。

四、科技接受模式相關研究探討

國內外以科技接受模式理論為其基礎架構,如「認知有用性」、「認 知易用性」、「態度」、「行為意向」與「實際行為」等的相關實證研究眾 多,分別依國內外文獻彙整如下:

(一)國外文獻之探討

Davis(1986)以科技接受模式研究 IBM 共 120 名員工,

針對兩個公司所用的郵件系統與編輯軟體填答問卷,實驗發現

「認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分別與「系統使用」間,皆 存在有相當顯著之正相關。

Lin 和 Lu(2000) 以科技接受模式來預測對於新聞網站的 使用行為,探討外部變數為網站特性(資訊系統的品質,包含 資訊品質、網站存取性與回應時間),對「認知有用性」與「認

知易用性」的相關性,並進而影響網站的使用意向。實驗發現,

外部變數對「認知有用性」與「認知易用性」有影響。

Lederer et al.(2000)以工作上使用網際網路者為研究對 象,探討使用前後,「認知有用性」與「認知易用性」和網際 網路使用者行為意向的關係。實驗發現,「認知有用性」與「認 知易用性」可以預測網際網路使用者的行為意圖。

(二)國內文獻之探討

探討臺北市動態公車資訊系統使用意圖之研究-以科技接 受模式為基礎,研究顯示行為意向受到「認知有用性」、「認 知易用性」正向且顯著的影響,且「認知有用性」受到「認知 易用性」的顯著影響(謝佩育,2008)。

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推動電子貿易關鍵因素之研究,顯示 業者對電子化貿易相關資訊科技的行為意向受到「認知有用 性」、「認知易用性」正向且顯著的影響,且「認知易用性」

會正向影響「認知有用性」(陳柏志,2004)。

探討使用手機為載具閱讀數位內容意願研究-以科技接受 模型為例,研究顯示手機書「認知易用性」對手機書「認知有 用性」、「使用意願」有正向影響,手機書「認知有用性」對

探討功能性認知與網路使用行為之關聯:科技接受模型之 驗證為例,研究顯示「認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皆能夠 顯著預測使用者行為意向的程度,其中以「認知有用性」最達 顯著相關(黃耀緯,2008)。

探討城鄉差距對國小學童網路學習現況的影響,研究顯示

「認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皆能有效預測電腦網路學習 的使用意願(黃彰聖,2008)。

探討超媒體學習系統中互動性對系統認知態度、滿意度與 學習成效之影響為例,研究顯示「認知易用性」對「認知有用 性」無顯著關係(徐玉瓊、薛雅明,2006)。

綜合以上可知,「認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在科技接受模式 中,為很重要變數。Davis(1989)在研究中發現「態度」對於「行為意 向」上的影響相對較低,只有少部份的中介效果。許多研究結果亦發現

「態度」對「行為意向」有時影響關係並不顯著,所以有些學者主張去 除「態度」構面,直接以「認知有用性」與「認知易用性」解釋使用者 對於資訊科技系統的行為意向(Adams,1992;Srinivasan,1985;Straub et al.,1995;Venkatesh & Davis,2000)。Venkatesh & Davis(2000)認為 省略「態度」,更能顯現「認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與「行為意

「態度」對「行為意向」有時影響關係並不顯著,所以有些學者主張去 除「態度」構面,直接以「認知有用性」與「認知易用性」解釋使用者 對於資訊科技系統的行為意向(Adams,1992;Srinivasan,1985;Straub et al.,1995;Venkatesh & Davis,2000)。Venkatesh & Davis(2000)認為 省略「態度」,更能顯現「認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與「行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