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南市方言之相關文獻回顧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二節   台南市方言之相關文獻回顧

一、楊秀芳(1988)《台南市志卷二人民志語言篇》

本文主要描寫台南市閩南語的音韻系統(包含聲母、韻母、聲調、連音、詞 彙)、讀書音的音韻系統、閩南語和國語的部分語音對應,並針對台南市閩南語 的 語 法 特 徵 簡 要 的 說 明 。 另 外 作 者 認 為 安 平 區 的 音 韻 系 統 和 市 區 的 系 統 比 較 起 來,差異相當大,作者以一個章節來討論安平區的閩南語,並列出一些特點;如 下:

1. 聲母方面共有十七個,與市區相比,安平區少了一個 dz-聲母。dz-與 l-在 安平區合流為 l-。

2. 在韻母系統,與市區比較起來,二者的不同只在鼻化韻母 25 和喉塞音入 聲 26 韻母。安平區的元音有 a、ç、o、e、i、u 共六個。安平區的 o 則是 圓脣的元音,其高度與市區的 o 元音同 27

3. 聲調方面,安平區的調類與市區同為七類。在變調方面略有不同,和市區 的差異在陽平調的連讀變調,安平唸彽平調 11,市區唸中平調 22。

二、張振興(1997) 《臺灣閩南方言記略》

實際上《臺灣閩南方言記略》已聲明以泉州腔為主,漳州腔為輔的兩種腔調 紀錄,本書利用一位台北人,一位台南人做為發音合作人,對台語的音韻、詞彙、

語法等觀察調查紀錄而成。但可惜的是從這本書無法得知作者生平,語言經歷等 基本資料,甚至提供資料的兩位發音人,一位是台北市出身,講的是泉州腔,另 一位是台南出生,講的是漳州腔,但詳細的個人資料,語言使用都不得而知。

三、洪惟仁(1999:67-107)〈台灣漢語方言之分佈及諸語言之競爭力分析〉 

本文提到台南縣市的閩南語特色歸納如下:

1. 宕開三文讀 iong 韻。

2. 《彙音妙悟》「青」韻唸 B。

      

25 鼻化韻的差異反映在《彙音妙悟》「青」韻例字,唸 t 韻,市區唸 B 韻,如「病」pt33/pB33;以及「箱」

韻例字唸 tu 韻,市區唸 iD 韻,如「羊」tu13/iD13

26 喉塞音入聲韻差別較大的是「血」字,安平唸 huiw3,市區唸huew3

27 筆者隨張屏生老師調查結果發現,安平只有 a、o、e、i、u 五個元音,o、ç兩元音是分不清楚的。和楊 秀芳(1988:41)的描述有些許差異,安平區的後元音 o 與市區 o 不同。市區的 o 介於展脣 7 與圓脣 o 之 間,安平區的o 則是圓脣的元音。

31 

3. 《彙音妙悟》「箱」韻唸 içN 4. 元音 o 唸 )。

5. 《彙音妙悟》「居」韻(中古遇開三)的字特別多,如「鼠 tshu42、薯 tsu12」 皆唸-u,這是屬於同安腔的特色。

6. 台南下營以南至台南市外的安定以北至海邊,喉音入的變調讀高平調,如

「拍球」pha44 kiu13

7. 市區內「入」、「柳」合流,「二十二」讀同「利利」li22 li33。市郊安平沒 有這種現象。

洪 惟 仁 曾 對 台 灣 地 區 的 閩 南 語 做 過 網 狀 的 調 查 , 能 夠 較 細 緻 的 陳 述 方 言 事 實。這段簡要概述說明了台南縣、市閩南語的情況,但唯獨對安平區洪惟仁(1999) 並未論及,而是將其納入台南市閩南語系統。

四、董忠司(1989)〈台南市方音中的[´

]〉 

  本文主要說明台南市方言中的/´/元音這個音值。關於這個問題以下幾位 學者曾討論過:

1. 吳守禮(1970:29)提到:「音值[´],含有此韻者,有台南地方之「高、蠔、

窩、歌」,與國語之「ㄜ」大致相同。」

2. 楊秀芳(1988:41)提到:「市區的 o 元音脣形並不圓,但是也還不到完全 展脣的程度,而是介於展脣 7 與元脣 o 之間的一種脣形。」

3. 洪惟仁(1999:89)提到:「o 讀 ´ 是南部音特色,這個 ´ 和泉州音 ´ 不同 的是,泉州腔舌位偏前,漳州腔則舌位偏後。」

4. 王育德(2002:48)提到:「『窩、多、羅、褒、操』的母音,根據我的觀察 是[´](更正確地說,是[7])。」

董忠司是台南市當地人,根據他自己的審音,他認為「高、蠔……」等字的 元音應該接近[´],但台南市人通常把國語的ㄜ([7])和台南的 ´ ([´])唸同音。 

 

五、董忠司(2001)《台灣閩南語辭典》 

這本辭典是由董忠司主編,城淑賢、張屏生擔任副主編。其收錄的詞彙及標 音以台南市閩南語為主體來編纂。採用教育部公告 TLPA 音標排序,將台灣閩南 語方言差異分為五類:海口腔、偏海腔、內埔腔、偏內腔、通行腔。此辭典於比 較特殊的「海口腔」、「內埔腔」有所標明。其它的亦偶或表出。對於台灣地區調

32 

查到的不同說法也著錄在釋文中。

六、王育德(2002:131-184) 〈台南方言的音韻體系〉 

        王育德出生於台灣台南市,留學日本,是位台語研究者兼發音人,所記錄的 音正是自己的台南市腔,他認為現代台南市方言: 

      1. b、l、g 只能出現在非鼻化韻母之前;m、n、N只可以與鼻化韻母結合。 

    2.認為 l 是個有爭議的音韻,介於 d 和 l 的中間音。

      3.在台南,z 音有人有,有人沒有。凡「入」字頭都和泉州音一樣讀成 l,但 在《台灣語常用語彙》中,卻有一個 r-字母表﹝dz-﹞音 28

    4.在韻母方面將其分為陰韻(16)、陰韻入聲(13)、陽韻(14)、陽韻入聲(13)、鼻 化韻母(12)、鼻化韻母入聲(8)、聲化韻(2)、聲化韻入聲(2)。

      5.o 和 ´ 的關係,王認為是[o<] 對[7<]。

6.唯獨 ioN為宕攝開口三等陽韻只存在台南方言,其他地區皆發為 iun[i\], 

      為了實用起見,統一為 iun。 

        這本篇文章只是將台南市的音和其他學者的意見做了一番比較及說明。較有 爭議的是 z-這個音。 

 

七、張屏生(2008)《台南市安平區閩南話的調查與研究》 

       

該篇報告乃是張屏生對安平區所做的短期研究計畫,內容記錄了安平區閩南

話的音系及閩南話詞彙並附錄了台灣閩南話語音詞彙差異對照表。其所列安平語 音特點如下: 

1. 聲母:安平沒有 dz-聲母。「入」母都唸做 l-。

2. 韻母:安平元音有/a、o、e、i、u/五個。

安平/ç、o /不分。

iN韻以前唸 eN韻,現在唸 i´N。

3. 聲調:安平陽平變調唸為/11/乃是偏泉腔的特色。

        筆者將以此篇報告為基礎,加以補充、分析及說明,並加入社會方言學部分 探析安平區語言的流變及加入文化語言學的部分將安平特有的魚諺、漁業用具與 魚名一一呈現。

      

28 王育德解釋說:「這個(r-)音只有漳州人及一部分廈門人才有,泉州人和大部分廈門人都發 l-音,我也發 l-音。﹝dz-﹞相當於中古「日」母字,羅馬字化時保存了這個「歷史的標音法」是方便的」。

33 

第三節 台灣閩南話社會方言學相關文獻探討 

一、林珠彩(1995)《台灣閩南語三代間語音詞彙的初步調查與比較—以高雄 市小港區林家為例》

        該篇論文主要以高雄市小港區林家三大為調查對象,此區原屬偏泉腔地區,

但受到偏漳腔及高雄市閩南語的影響而產生變化。

作者主要是透過方言調查,了解台灣閩南語在共時的環境下,同一個家庭不 同年齡的三代人,有怎樣不同的語音和詞彙現象。作者記錄了台灣目前普遍的音 變現象,dzÆl,ianÆen,以及詞彙貧乏化的現象。

此篇論文若能增加樣本數及當地原籍小港區山明里人,可使其論證更具說服 力。

二、陳淑娟(2004)《桃園大牛欗方言的語音變化與語言轉移》

        這篇論文從語言接觸的角度,探討大牛欗方言與台灣閩南語優勢音接觸產生 的語音變異與變化,並分析其與客語長期接觸後的語言維持與轉移。作者曾實地 住入當地,並觀察當地居民語言的互動實況,透過深度訪談及問卷調查,將其資 料數據化並加以探討與解釋。 

        文中提到大牛欗的方音特點有二:(一)同時具有兩個典型的漳音特點[ĩ ũ]韻 與[ĩ õ]韻,(二)具有一些受客語影響的特殊語音。 

        但因頻繁的語音接觸,大牛欗的方音特點正逐漸向台灣閩南語優勢音靠攏。

其變化取決於語言因素及社會因素。 

        語言因素是接觸語音的音韻距離及音變對音韻系統一致性的影響,文中以八 組音變作為觀察研究對象,包括「[ĩ ũ]變成[q],[ĩ õ]變成[ĩ ũ],[eq]、[ek]變成[i)q]、

[i)k]」、「[ç]、[o]不分與[ç]、[o]有別」、「日母字讀[dz/z]或[g]、[l]」;以及三組個別 詞項的語音變化:「”兩[no33]”變成”兩[nq33]”」、「[q]聲母與[g]聲母的變異」,以及

「部分全濁聲母清化讀送氣或不送氣的變異」;音變亦受社會因素影響,包括年 齡、性別、社會網路及方音的社會評價等因素,採量化分析。可惜的是作者在受 訪者 326 位中的年齡的劃分以幾歲為界並未詳細定義。 

         

三、吳順興(2007)《記高雄一個偏泉腔方言—紅毛港閩南語初探》

34 

        本文描寫紅毛港的閩南語,先整理分析紅毛港的聲母、韻母和聲調系統,再 探討紅毛港的連音變化。文中分析了紅毛港語音特色如下: 

1. 紅毛港聲母相當完整,有 18 個聲母。並無〈入〉歸〈柳〉的現象。

2. 紅毛港的母音只有 a、e、i、o、u 五個元音。屬ç/o 不分地區。

3. 居韻分化為 i 與 u 二韻。

4. 青韻唸 ĩ 韻,屬偏泉腔。

5. 科韻包含了漳腔與泉腔。

6. 雞韻中的「做」變化做大,紅毛港唸 o,高雄普通腔唸´。

7. 恩韻唸 in。

8. 關韻中,「關」字唸 uãi;「縣」、「懸」唸 uan。

9. 飛韻唸 uiw。

10. 除了旗津有偏泉的 ue,紅毛港讀 e。

11. 箴韻中的「蔘」字唸 sam/sim 尚保留偏泉色彩。

12. 鉤韻屬ç/o 不分。

13. 聲調上,陰平的本調[33]與鹿港、麥寮有相同的特色。

14. 陰上的變調[51>33/55]。

15. 陽平變調[13>11]。

紅毛港因東臨高雄港,西近台灣海峽,屬偏泉腔。其資料提供了筆者在進行 安平區的調查有一個語音的參考資料。

四、謝孟宓(2007)《高雄市小港區大林蒲閩南話語音調查與研究》

        此篇碩士論文針對高雄市小港區大林蒲的閩南話語音及詞彙進行探究,並搭 配社會調查將其歷時與共時的語音現象做一完整的呈現。該篇介紹了大林蒲閩南 話明顯與高雄的普通腔有所差異,屬偏泉腔。其語音特色如下: 

1. 聲母方面保存「日」母 dz-。

2. 聲調有八個聲調,保存古濁上聲字讀陽上調的特性。但筆者認為應有九 個聲調。

3. ç/o 有分。

4. 青韻唸 ĩ 韻而不唸 B。

5. 飛韻唸 uiw 而不是唸 uew。

35 

        臨海的偏泉腔若不經調查,可能都將它歸於同一語音,還好有前輩的調查才 發現紅毛港是ç/o 不分,而大林蒲卻是ç/o 有分,這是最顯著的差異。 

 

五、蔡惠名(2009)《高雄市旗津區閩南語研究》

這篇碩士論文主要研究目的是將:1.比較高雄通行腔、大林蒲及紅毛港語音 與詞彙差異;2.採用 Glottogram 研究方法和方言州圈論等相關理論,探究旗津地 區不同世代的語音差異,並繪出圖表。3.將旗津魚諺和金門、東石、安平及紅毛 港等方言點的魚諺進行比較分析,並說明旗津閩南語的特色。

文中採用傳統語言學及地理語言學及文化語言學進行研究,其研究發現旗津 語音特色如下:

1. 旗津老年層仍維持 dz-語音現象。

2. 韻母特色為:ĩ>B、ui/uiw>ue/uew 及ç/o 不分。但受到高雄普通腔滲入隊 音類產生變化。

2. 韻母特色為:ĩ>B、ui/uiw>ue/uew 及ç/o 不分。但受到高雄普通腔滲入隊 音類產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