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灣近年來親子的居住安排以及分居原因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第一節、 台灣近年來親子的居住安排以及分居原因

過往探討台灣子女於不同生命周期與父母居住狀況的文獻,多半指出台灣 自 1970 年代開始,子女於早期生命周期離開父母親居住的狀況便日趨普遍

(Weinstein, Sun, Chang and Freedman,1990; Freedman, Thornton, Tang, 1994; Sun and Liu, 199; 簡文吟、伊慶春,2001)。其中更有研究特別探討台灣親子早年分 居的原因(楊靜利、陳寬政,2002),指出現代兒女分居的原因包含就業、婚姻、

求學等因素。本文在開始質性訪談前,先透過 2000 年人口普查資料探討台灣男、

女的離開父母親的歲數以及離開父母親的原因,透過量化資料的預先檢視,提供 本研究一個較為巨觀的視野。

40

41

42

歲數區 15-19 歲減少近 16 個百分比,是同時期的男性的一倍。25-29 歲更是女性 離家的高峰,與 20-24 歲區間相比足足減少了近 33 個百分比,由 77%急遽滑落 至 44%,同區間的男性部分仍然維持 69%與父母同住,換言之於 25-29 歲區間與 父母同住的男性仍是多數,然而與父母同住的女性卻只有四成。

一直到 30-34 歲才是男性離家的高峰,與 25-29 歲相比減少了 27 個百分比,

僅剩下四成的男性與父母同住,然而女性於這個區間剩下不足二成維持與父母同 住。最後,女性離家的步調除了較男性早外,也比男性來的集中,女性離開父母 的歲數集中於 20-24、25-29 以及 30-34,這三個歲數區間各自與前一個區間相比 分別減少了 16%、33%以及 25%;男性則出現於 25-29 以及 30-34 以及 35-39,

這三個歲數區間各自與前一個區間相比分別減少了 17%、27%以及 15%。從減少 的數字中可以看到女性離家的高峰較男性集中許多。

接著,讓我們將從工作、求學、婚姻的面相探討兩性離家的主要因素,並比 較兩性於這三個面向的微妙差異,由於本文主要關注子女「早期」離家的原因,

因此歲數部分僅看 15-50 歲。

首先就男性的部分,可以從下圖中看到 15-50 歲男性有、無工作的男性與父 母同住比例(黑圈線、黑方線),從圖中可以明顯看出「有工作」以及「無工作」

的男性與父母同住隨著歲數漸長逐漸下滑,除了 19-21 歲以及 47 歲之後因為樣 本數較少導致無工作的與父母同居比例低於有工作外,其餘歲數均呈現一致的分 配,即「有工作」男性相較於「無工作」男性與父母同住比例較低,這表示在台 灣「進入勞力市場」的確是一個影響男性早期與父母分居的因素。

43

44

圖 6. 台灣地區 2000 年男性 15-50 歲與父母同住百分比分布(按教育程度分)

資料來源:2000 年人口普查 1%資料檔。

相對於男性,女性呈現的情況較為複雜,由圖 7 可見雖然大專以上教育程度 者,於 18-21 歲這段念大專的歲數中,呈現略低於其他教育程度的同住比例。但 自 22 至 40 歲之間,我們卻可以明顯看到,大專教育程度以上(黑線)的女性與 父母同住比例幾乎都較其餘教育程度來的高5。三種教育程度中反而是「國中以 下(黑方線)」教育程度的女性,於多數歲數中,明顯出現最低的與父母同住比 例。高學歷的女性比低教育程度的女性傾向於維持與父母同住,反而是國中以下 的教育程度者於多數歲數中呈現明顯最低與父母同住比例,關於這個情況,將於 後文探討。

5 僅有 33、36、39 歲中出現大轉以上教育程度者略低於高中職教育程度者的狀況。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31 33 35 37 39 41 43 45 47 49 國中以下 高中職 大專以上

45

46

47

48

高於未婚者,其中最明顯地莫過於國中以下教育程度,其中已婚者佔 81%、未婚 者佔 19%。這表示事實上決定低教育程度(國中以下)者離開家庭的主因在於她 們多半已經結婚,而決定高教育程度(高中職、大專以上)者維持與父母同住的 原因在於她們多半未婚。

透過 2000 人口普查的資料,我們得以從巨觀的角度觀測到現代兒女與父母 親早年分居的社會事實的確存在,搭配前人的文獻,主要從工作、教育以及婚姻 三個面向討論台灣男女兩性分家的原因,發現有工作的男性與父母同住比例往往 低於無工作男性;高教育程度(大專以上)男性與父母同住比例往往低於低教育 程度(高中職、國中以下)男性;已婚的男性與父母同住比例也低於未婚男性。

至於女性部分情況則較為複雜,在還沒關注女性樣本的婚姻狀況前,我們發現無 工作、低教育程度的女性較有工作、高教育程度女性傾向於呈現較低的與父母同 住比例,而比較婚姻狀況後發現已婚女性非常明顯地較其他組別呈現較低的同住 比例,再透過交叉表的比較後才發現原來女性中無工作、低教育程度者當中已婚 者的比例遠遠高於未婚者,反之有工作、高教育程度者當中反而是未婚者的比例 高於已婚者,這說明無工作、低教育程度女性與父母同住比例會低於有工作、高 教育程度女性的原因在於前者「已婚」、後者「未婚」。這樣的發現也與楊靜利、

陳寬政(2002)的發現相同,相對於男性,最主要影響女性離家的因素為「婚姻」。

以量化大規模資料的發現為基礎,我們於下一節透過質性訪談的資料探討曾 長期分居家庭以及未曾分居家庭的居住歷程,透過兒女、父母受訪者個人的訪談 自述考察他們分居或未分居的原因以及於不同居住狀態下的相處頻率,最後也將 探討不同居住歷程對於親子彼此的家庭認知的影響。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