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孝道做為親子相處之道,強調華人社會中親子之間緊密的關係,而做為孝道 實踐的兒女對失能父母的照顧於傳統社會中正是在體現緊密的親子關係。歷經社 會的變遷現代台灣社會,仍然非常重視養兒防老的孝道規範,多數台灣兒女及他 們的父母往往選擇透過親人照顧的方式進行老人照顧,直到 2009 年仍有 63%的 失能老人由親人照顧(其中兒媳佔最多數)。

任何道德規範都需要相應的社會基礎搭配才能順利實踐,有別於傳統社會中 親子長期共居的居住安排,現代台灣社會的親子往往於早年經歷長時段的分居生 活,在分居的歲月中由於沒有生活在一起,雖仍有聯繫或偶爾的探訪,親子仍可 能於這段分居歲月中逐漸有各自的生活重心,形塑鮮少需要顧慮到對方的生活作 息,親子之間的羈絆仍緩慢地於分居的居住歷程中淡化。這使得日後的老人照顧 難以體現原本孝道規範中的意義,反而讓兒女對父母的照顧成為自己生活上的負 擔,甚至可能對親子感情產生負面影響。

為了論證上述的社會事實,本研究分為四個部分,構成本文的研究架構,參 照表 5。首先,本文將探討台灣兒女從小到大與父母的居住安排變遷、透過 2000 人口普查 1%資料檔由巨觀的角度論證近年來兒女與其父母的確有早年的分居狀 況,並配合前人文獻由工作、教育、婚姻三個面向探討兒女的分居原因。

以第一部份為基礎,第二部分透過質性訪談的資料,詳細追蹤十個家庭的居 住歷程(六個曾長期分居、四個從未分居),探討兒女與父母從小到大的居住安 排變遷。討論親子分居或未分居的原因、分居或未分居時的接觸頻率,並透過與 兒女/媳婿、父母各自的對談討論長期分居下的親子對於「家庭」認知上的轉變。

以此描繪出現代台灣社會中親子居住安排的樣貌。

32

33

時,可能產生的心態以及曾做出的調整。

第二節、研究方法

本研究欲論證親子長期分居的居住歷程所形塑的親子關係對於老人照顧的 影響,首先由「2000 年人口普查 1%檔」觀察不同歲數的兒女與其父母的同居/

不同居比例,以「交叉表」來討論兒女早年與父母長期分居的社會事實。

然而該資料的變項有限,無法探討親子不同居住安排下形塑的親子關係對於 老人照顧的影響,加上由於本研究牽扯到諸多家人間對於生活細節的「主觀」看 法、態度(例如兒女/媳婿以及父母對老人照顧的看法),因此再透過質性研究 中「半結構式訪談」的方式針對「正被照顧的失能父母」以及「與父母同住的兒 女/媳婿」蒐集關鍵資料。這種訪談方式的特點在於「研究對訪談的結構具有一 定的控制作用,但同時也允許受訪者積極參與(陳向明,2011)。

如何選擇受訪者往往是質性研究者能否得到適合資料的關鍵,質性研究的抽 樣重點在於資訊的豐富內涵,因此抽樣架構可依「地點」、「事件」、「人」、「活動」、

「時間」來分類。由於重視研究的動態過程之特質,質性研究的抽樣也具備「彈 性化」和「隨研究進展而演變」的特性,也就是下一個抽樣可能會是以進行的狀 況和需要而定,以避免重複並掌握進展(胡幼慧,2008)。於上文提示下,本文 依據研究目的透過「滾雪式抽樣」的方式,針對樣本中含有大量對研究目的切合 且重要的資訊進行資料蒐集。

本研究旨在探討,現代台灣社會親子長期分居的居住安排形塑的親子關係,

對於兒女對老人的照顧所產生的影響。配合本文的研究架構,訪談欲蒐集的重要 資訊如下(訪談大綱請見附錄):

一、釐清兒女從小到大與父母的居住安排變遷,分別詢問年邁父母以及主要 負責照顧的兒女/媳婿過往的居住經歷,以此區分「親子未曾分居」以及「親子 曾長期分居」兩種居住安排的家庭。針對未曾分居家庭,主要欲釐清兒女維持與

34

父母同住的原因以及多年來同住生活的相處頻率;至於曾長期分居的家庭,主要 探求兒女早年離開父母的原因、分居時接觸的頻率(無論是電話、面對面)、分 居的距離,並分別詢問親子分居後對於家庭認知的轉變。

二、比較不同居住安排下的親子形塑的親子關係,釐清歷經不同居住安排下 的親子形塑的親子關係緊密度,透過「親子共同的生活重心的多寡」以及「親子 日常作息上顧慮對方的程度」兩個面向來測量這個親子間的緊密程度,親子共同 的生活重心越多、生活作息上需要顧慮到對方的程度越高,代表他們的親子關係 越緊密。

三、探討父母失能之後的同居生活,論證不同居住安排下形塑的親子關係對 於老人照顧(物質、情感支持)的影響。這部分訪談大綱分成三個部分,(1)基 本問題、親子彼此對於同居前後的關係好壞的認知、對於同居前後生活的偏好、

同居前的生活作息、同住後有沒有什麼生活作息轉變等。(2)孝道實踐之物質支 持面、從飲食、住宿、外出活動三個面向測量物質支持對兒女/媳婿家庭原本的 生活作息造成的影響。例如「.飲食上是否需要顧慮父母/夫家父母的生活作息 或因此而需改變自己的用餐習慣呢?請舉例詳細說明。」(3)孝道實踐之情感支 持面、從聊天、陪伴等面向測量情感支持對兒女/媳婿家庭原本的生活作息造成 的影響,例如「與父母(公婆)作伴、甚至聊天(或進行其他活動)是否轉變您 平時的生活作息?如果有(沒有)為什麼?」

四、探討不同經濟狀況、配偶是否健在的老人對於缺乏緊密親子關係的老人 照顧之心態及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