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跨國比較分析

第一節 各國選舉制度與投票率之變化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章 跨國比較分析

要瞭解各種選舉制度如何影響選民的投票參與,藉由跨時、跨國、跨制度資 料的蒐集與分析,是最適當的方式。本章第一節先說明二戰之後民主國家採行各 種選舉制度之情形,以及這些國家投票參與的狀況。第二節將建構合適之統計模 型來分析選舉制度對各國投票率之影響。

第一節 各國選舉制度與投票率之變化

一、各國採用選舉制度之情形

表 4-1(頁 54)呈現的是 1946 年以來世界各民主國家所採用的選舉規則分 布情形,其中左邊的欄位顯示的是各項選舉規則在 1946 至 2013 曾經被採用的次 數分配,右邊欄位顯示的則是目前各國國會選舉所採用選舉規則的分布情形。雖 然 90 年代有不少國家國會選舉改採混合制,比例代表制與多數決制一直是最多 國家採行的選舉規則。其中,曾有 61 個國家曾經採行比例代表制,47 個國家採 行多數決制。目前,也仍有超過五成以上的民主國家國會選舉採用比例代表制,

採用多數決制的民主國家則約三成左右。另外,大約有 16%左右國家曾經採行混 合制,其中又以並立制佔多數。從 1946 至 2013 年間,曾經有 23 個國家採行混 合制,至 2013 年止則剩下 18 個國家仍採用混合制選出國會議員。曾經採用半比 例代表制的國家則不多,包括日本與台灣目前都已經改採並立制,目前唯一仍採 半比例代表制的國家是萬那杜(Vanuatu)。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在選區規模方面,從附錄表 4-1 至附錄表 4-5(頁 120~154)可以得知,大 部分屬於多數決制國家的選區規模中位數都是 1,其中只有部分曾採全額連記制 的國家(例如:模里西斯),選區規模中位數會大於 1。採行半比例代表制、比 例代表制與聯立制國家大多數的中位數都大於 1,不過半比例代表制國家的選區 中位數都不如後兩者那麼大,大多介於 2 與 6 之間。表 4-3 顯示,採用比例代表 制與聯立制國家的平均選區規模都在 19 以上,且平均投票率也是最高,都在 75%

以上。採取並立制的國家選區規模中位數固定為 1,因此其平均數也是 1,平均 投票率僅 63%左右為各種選舉規則中最低。

表 4-3 各選舉規則之平均選區規模與平均投票率

選舉規則 選舉次數 平均選區規模 平均投票率

多數決 279 1.16 72.21

半比例代表制 39 3.63 72.71

比例代表制 613 24.35 75.12

並立制 50 1.00 63.09

聯立制 47 19.57 76.35

資料來源:附錄表 4-1、附錄表 4-2、附錄表 4-3、附錄表 4-4、附錄表 4-5

二、選舉制度改變之情形

不少民主國家在近年都選擇進行選制改革,並期待變革能夠帶來進步與改變。

表 4-4(頁 56~57)整理 1946 年以來世界各民主國家選舉規則改變之情形,其中 包括 19 個國家在這段期間所進行的 30 次變革。29在這 30 次的變革中,其中發 生在 1946 年至 1985 年這 30 年間的僅有 6 次(20%),發生在 1985 年後的則有 24 次(80%)之多。這也凸顯出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及前蘇聯解體之後,選舉制度變遷 的情形明顯變多,所牽涉到的國家雖然以第三波民主國家居多(13 個,68%),但 是也不乏第一與第二波民主國家。在選舉制度改革的方向上,往混合制方向改革 的就佔了 15 次之多,佔了一半(50%),而且這些改革都是發生在 90 年代之後。

29 這 19 個曾經進行選舉制度改革的國家之歷屆國會選舉投票率資料請見附錄表 4-6(頁 155)與 附錄圖 4-1(頁 16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序號 國家 民主波次 年份 變遷模式

19 委內瑞拉 2 1993 從比例代表制 改採 聯立制

資料來源:作者自行整理

三、選舉制度與投票率

圖 4-1(頁 58)、圖 4-2(頁 59)與圖 4-3(頁 60)分別呈現世界各民主國家 歷屆國會選舉的選舉規則及選區規模與投票率之間的關係。在圖 4-1 中,縱軸代 表的是投票率,橫軸則代表選舉年,各項選舉規則以不同的標記與顏色來代表30。 在不區分選舉規則之下,我們可以發現在 1975 年之前的投票率平均數大多集中 在 80%這條橫軸附近。在 1975 年之後,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及 90 年代蘇聯解體後 讓民主選舉大量增加,但是大部分的投票率平均數反而都集中在 70%這條橫軸附 近。這顯示出近年大多民主國家的投票率都較過去來的低,且似乎有逐漸下滑的 趨勢。進一步觀察各項選舉規則與投票率的關係,最多國家採行的比例代表制與 多數決制在在 1975 年之後都有顯著下滑的趨勢。除了少數幾個年度,我們也可 以發現比例代表制選舉的投票率平均數都較相對多數決制選舉高。採行半比例代 表制的選舉則一直不多,包括早期的日本與後來的台灣,投票率平均數的波動雖 然較大,不過大多仍介於 70%至 80%之間。在混合制的部分,90 年代之前僅有 德國採行聯立制,因此早期聯立制投票率平均數反映的就是德國國會選舉投票率 的波動。在 1990 年之後,採行並立制與聯立制的國家驟增,從圖 4-1 也可以看 得出來聯立制的投票率平均數落點大多都較並立制來的高。採行並立制的選舉投 票率平均數不僅比其他選舉規則低,而且其投票率平均數有越來越低的趨勢。從 比例代表制與相對多數決制及聯立制與並立制的比較,我們可以看出當選舉規則 的比例性愈高,投票率也愈高,符合我們的預期。

30 由於本研究的樣本共有 1100 多次選舉,各次選舉的投票率散佈圖較難以呈現各種選舉規則的 跨時分布(請見附錄圖 4-2,頁 162)。因此,本研究在這部分將各種選舉規則下所進行之選舉,

以每五年為一個區間取其投票率的平均數,觀察其跨時趨勢。例如:聯立制在 1955 年的投票率 平均數大約落在 70%左右,代表採行聯立制的國家在 1951 年至 1955 年所舉行選舉的投票率平 均數約為 70%左右,餘此類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4-1 世界各國歷屆國會選舉投票率之分布(1946-2013)

圖 4-2(頁 59)呈現的則是世界各民主國家歷次國會選舉的選區規模中位數 與投票率之間的關係。圖中的縱軸代表的是投票率,橫軸則是選區規模中位數的 對數31。另外,圖中各點以不同顏色來區別不同的選舉規則,圖中的迴歸線則是 以選區規模來解釋投票率的配適線(fitted value line)。如同表 4-3(頁 55)所見,

比例代表制與聯立制的選區規模明顯較其他選舉規則來的大,圖 4-2 中顯示選區 規模中位數對數大於 2 的選舉大多都是採用上述兩種選舉規則。其中,聯立制大 多分布於 2 至 5 之間,選區規模中位數對數大於 5 的皆是採用比例代表制。圖 4-2 也顯示,投票率較低的問題大多發生在選區規模較小的選舉,選區規模中位 數對數接近 4 的選舉,投票率至少都在 50%以上。以選區規模來解釋投票率的配 適線也顯示,選區規模與投票率之間呈現正向的關係,意味著隨著選區規模的增 大,投票率也隨著上升。由於有幾次選舉的選區規模在 250 及以上(塞爾維亞四

31 由於選區規模中位數的最大值則高達 450,但是大多國家的選區規模中位數卻集中在 30 以下,

以致散佈圖左方的散佈點過於密集(見附錄圖 4-3,頁 163)。因此本研究在此部分將對選區規模 中位數取對數,更便於我們觀察選區規模與投票率之間的關係。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次、克羅埃西亞兩次),我們將這幾次選舉的排除後重新繪製選區規模與投票率 的關係並以圖 4-3(頁 60)呈現32。從圖 4-3 的配適線來看,排除上述幾個選區 規模較大的選舉並沒有太大影響,選區規模仍對投票率有正向的影響,且影響幅 度與圖 4-2 中的配適線相當類似。

圖 4-2 各國國會歷屆選舉選區規模與投票率(未排除選區規模>250)

32 圖 4-3 的橫軸仍然是選區規模中位數的對數,理由同註腳 31。未取選區規模中位數對數的原 圖可見附錄圖 4-4(頁 16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4-3 各國國會歷屆選舉選區規模與投票率(排除選區規模>25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