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發現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相較於在新選制下國內選民如何決定“投給誰”受到眾多學者的關注,而“投不投 票”的問題卻較少討論。本研究認為上述兩個問題都是探索台灣選民在新選舉制 度下投票行為的重要面向,但畢竟「有投票」是「投給誰」的前提,因此本研究 針對“投不投票”的問題著手深入分析。本研究採準實驗設計,比較台灣立委選舉 制度變遷前後投票率的改變,從總體資料評估選制變遷的效應。另外,本研究也 進一步從個體選民的角度,藉由定群追蹤資料分析選民在兩種選舉制度下的投票 參與情形,瞭解選舉制度影響選民的投票機制。本文的研究結果不僅可以分析選 民在新舊選制下的投票參與情形,更可以充實台灣選民投票參與穩定及變遷的理 論,和目前國內投票參與的研究進行對話。

以下各節將針對本文的各項研究發現、研究過程所遭遇之問題以及對未來研 究之建議,提出詳細說明。

第一節 研究發現

一、選舉制度對投票率的影響

為了驗證選舉制度對各民主國家國會選舉投票率的影響,本研究蒐集世界各 國在二戰後歷屆選舉的相關資料。藉由 Allison(2009)的固定與隨機效果混合模型,

本研究從選舉規則與選區規模兩個變數分析選舉制度對各國歷次選舉投票率的 影響。

分析結果顯示,採用聯立制的國家投票率顯著高於採用比例代表制的國家,

採用並立制的國家投票率則顯著低於採用聯立制與比例代表制的國家。在選區規 模的部分,我們則發現選區規模愈大的國家,投票率愈高。上述結果顯示,選制 中的比例性愈高,能提供給選民的候選人與政見選擇可能愈多或愈多元時,比較 能夠刺激投票率。除此之外,本研究的特色之一在於分析選舉制度對各國投票率 的跨時影響。研究結果顯示,採用多數決制或聯立制的國家相對於採用比例代表 制的國家,投票率有明顯的下降。這代表採用多數決制或聯立制的國家,其選民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在經歷數次選舉後,會較傾向不去投票。選區規模對各國投票率雖然也有類似影 響,不過其係數值並不顯著。

在其他控制變數的部分,識字率、憲政體制、選舉次數、強制投票規定、投 票年齡規定與選舉期程都對投票率有顯著影響。識字率與投票率的關係呈反比,

但是識字率到達某個程度後對投票率的負向影響變弱。內閣制與半總統制國家投 票率較總統制國家高,選舉次數愈多的國家投票率愈低。有實施強制投票的國家 投票率顯著較高,沒有強制投票的國家不僅投票率低,而且投票率下降幅度較大。

合格投票年齡愈高的國家投票率愈高,有與總統合併選舉的國家國會投票率也愈 高。

二、選舉制度在不同民主波次下對投票率的影響

本研究在跨國比較的部分,重點之一就在驗證民主資歷較淺國家的投票參與,

其受選舉制度的影響是否與資深民主國家有所不同。本研究發現,相較於資深民 主國家,民主資歷較淺國家國會選舉投票率受選舉制度影響的程度的確有所不同。

相對於第一波民主國家,第二波民主國家及第三波民主國家採行聯立制的投票率,

與採行比例代表制國家的差距縮小。雖然三波民主國家採行聯立制的投票率都較 比例代表制高,但是其中以第一波民主國家(紐西蘭)採行聯立制與比例代表制 的投票率差距最大,第二波民主國家(德國)採行聯立制與比例代表制的投票率 差距幅度稍降,而第三波民主國家(例如:玻利維亞與匈牙利等)的差異幅度最 小。在選舉規則的跨時影響方面,相對於採用比例代表制的第二波民主國家,第 二波民主國家採行多數決制者,投票率反而有上升的趨勢,而不像第一波民主國 家採多數決制者,投票率明顯下降。同樣的,採行聯立制的第三波民主國家,其 投票率下降的幅度同樣沒有第一波民主國家的幅度那麼大。

在選區規模的部分,本研究發現,第二波民主國家的選區規模大小對投票率 所造成的影響,與第一波民主國家完全不同。在第一波民主國家的選舉中,選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規模愈大則投票率愈高;在第二波民主國家的選區規模愈大時,投票率反而更低。

第三波民主國家的選區規模因素對投票率的影響與第二波民主國家類似,只是其 係數值僅接近顯著。

三、台灣立委選制變遷對總體投票率之影響

本研究採用「具比較組的中斷時間序列」(interrupted time-series with

nonequivalent no treatment control group)之準實驗設計來評估 2008 年立委選舉從 SNTV 改採 MMM 選舉制度對總體投票率的影響。在這個研究設計中,我們以立 委選舉為實驗組,以鄉鎮市民代表選舉作為比較組。雖然省轄市與直轄市沒有鄉 鎮市長選舉而無法納入比較,不過本研究在附錄表 5-1(頁 167)分析說明有納 入分析之縣市與沒納入分析之縣市的投票率,在過去歷次選舉中並沒有顯著差異,

因此流失樣本所造成的效度影響應該不大。

分析結果顯示,台灣立委選舉的投票率比 2004 年有顯著的下降。但是,如 果我們與控制組,也就是始終採 SNTV 制的鄉鎮市民代表選舉投票率來做比較 的話,雙重差分的結果顯示,立委選舉投票率雖比鄉鎮市民代表選舉的降幅更大,

但是差值在統計上並不顯著。這反映出,2008 年立委選舉改採並立制雖然學理 上被預期對投票率會有負面影響,但分析結果發現其下降多半是延續先前的趨勢,

而非選制變遷所產生的結果。這或許呼應 Norris(2004)所說,即選舉制度改變所 產生的效應需要較長時間才會明顯,政治人物與選民都需要較多時間理解新選制,

並以他們對新選制的理解修正過去的習慣。可惜 2012 年第八屆立委選舉與總統 選舉合併進行,無法納入分析,我們無法有更長時間觀察選制變遷是否影響立委 選舉投票率。

四、選制變遷如何影響台灣選民個體投票參與

雖然選舉制度變遷對台灣立委選舉總體投票率並沒有顯著的效應,但是本研 究仍關注個體選民的投票參與是否有受到選制變遷的影響。因此,本研究藉由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TEDS 在 2004 年與 2008 年立委選舉之後所蒐集的定群追蹤資料(panel data),檢 視台灣選民在新舊選制下投票參與情形是否有所不同。

研究結果顯示,選民的選制評估與大小黨認同都是解釋他們在新舊選制下投 票參與情形的重要因素。在評估選舉制度對投票意願的部分,認為新選制讓他們 更想去投票的選民,的確有更高機率「從之前沒去投轉換為有去投」;而認為新 選制降低投票意願的選民,則有更高機率「從之前有去投轉換為沒去投」。這代 表選民對於新舊選制的主觀評價,的確反映在他們的投票行為之上。本研究的另 外一個重要自變數,即選民的大小黨認同也有顯著的影響。相對於大黨支持者,

沒有政黨認同及轉向支持小黨的選民在新選制下有顯著從之前有去投轉換為沒 去投」的傾向。上述兩點發現顯示,即使台灣立委選舉的總體投票率下降未必來 自選制變遷,但是從個體選民的主觀評價或客觀從他們的大小黨認同情形,都可 以發現他們投票參與的確顯著受選制變遷所影響。

綜合上述的研究發現,通過跨國比較研究我們確認選舉規則的比例性與選區 規模的大小,的確都會對各國投票率高低產生影響,符合學理預期。不過,選舉 制度的影響在民主資歷較淺的國家則較小,甚至與預期的結果相反。從台灣的個 案研究中,我們發現選舉制度改革雖然讓立委選舉的比例代表性降低,但是新選 制下的第一次立委選舉投票率,卻沒有因選制改革而有顯著下降。不過,對於台 灣個體選民而言,他們對新舊選制的認知、以及他們的大小黨認同,仍顯著影響 他們在新舊選制下的投票參與的穩定與變遷。從這一點,我們或許可以推測,民 主資歷較淺國家的選民由於所經歷的選舉經驗較少,對於選制的理解及認知未必 與資深民主國家相同,因而在跨國比較分析中才會得到上述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