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合作教學與合作諮詢之探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合作教學與合作諮詢之探究

特教教師和普教師的合作,一直是國內外融合教育關心的議題,即 使國外特殊教育已達完全融合的層次,但在面對身心障礙學生的教導與 處遇時,特教教師和普教教師仍會有角色分工的問題 (Lyons, 2012)。而 目前國內在特殊教育的政策與執行上,尚處統合階段,資源班教師在特 教與普教間,更是扮演了積極且重要的角色,資源班教師如何擺脫孤寂 的專業,並且不再侷限在資源班教室的堡壘,合作教學與合作諮詢的結 合運用,將是一項有效解決此困境,以滿足身心障礙學生特殊需求的方 式之一。

壹、合作教學與合作諮詢的意涵

合作教學係指普教教師和特教教師,在同一物理空間內,以協同合 作的方式,積極給予不同學習需求的學生學業與行為上的教導(Bauwens

& Hourcade, 1997; Cook & Friend, 1995; Mastropieri & Scruggs, 2000)。除 了前述一般性的意涵外,亦有以普教與特教合作的觀點出發的合作教學 意涵,將合作教學視為促進融合的一種方式,普教教師和特教教師同在 融合教室中,共同發展、計畫課程與執行教學,並從中進行教學內容、

歷程及環境等課程調整,最後加以評估及管理之(Dettmer, Dyck, &

Thurston, 2002; Fennick, 2001; Friend & Bursuck, 2002; Gately & Gately, 2001)。

而合作諮詢亦強調將各專業人員聚合起來,針對問題與困難,共同 思考和討論出解決方法,一來可維護學生的受教權,二來提供專業間成 長的機會,甚至產生更佳的創意解答。此外,因合作諮詢為一種對學生 的間接性服務,也可降低不必要的人力與資源浪費,比起合作教學更具 成本效益(呂翠華,廖聖惠,2010;Idol, Paolucci-Whitcomb, & Nevin, 1986)。

總歸以上,不論以何種合作的名義,教育的協調合作本身不是目的,

它是一種人員間相互定義具體願景或結果的催化過程(Idol & West, 1991),

共同透過合作的歷程,來設法協助學生從中獲益。

貳、合作教學的模式與運作

Cook和Friend(1995)提出的合作教學的基本模式包含一人教學一人 協助(one teacherand one assistant)、分站教學(station teaching)、平行教學 (parallel teaching)、替代性教學(alternative teaching)和團隊教學(team teaching)等五種。後續雖Mastropieri和Suruggs(2000)、Friend和

Bursuck(2002)、Dettmer、Dyck和Thurston(2002)亦相繼提出合作教學的 模式,但皆以Cook和Friend(1995)的論點為根據,做部分的增添與修改(引

自黃志雄,2006),綜合文獻(鈕文英,2001;黃志雄,2006;Cook &

Friend, 1995)整理如下。

一、一主教,一協助(one teacher, one assistant)

合作成員於教學時,分主要與次要教學者,主要教學者負責主要 的教學工作,明顯領導整個班級,次要教學者負責蒐集、監控學生的學 習表現,在教學過程中,以觀察、巡視教室的方式,適時給予學生個別 化的協助,此模式執行上單純方便,但也容易導致學生質疑協助教師的 權威,相對地,協助教師也會懷疑自己的角色價值,輪替擔任主教是一 解套的方法。

二、分站教學(station teacher)

由班級中的兩名教師,分別負責其中各一項內容或活動的教學,另 可設立第三個站,供學生獨立學習或與同儕進行合作學習,每個教學站 有特定的學習主題和時間,學生分成二或三組,以類似大地遊戲攻站的 方式,輪流在此二或三站中接受教學。這樣的模式可降低無合作經驗教 師之焦慮感,也不易造成教師地位不對等的狀況。活動式的教學,可提 升學生興趣,身心障礙學生也易透過活動歷程融入群體,在低師生比的 狀況下,學生能在學習上多獲益。但缺點為班級秩序掌控較困難,須事 先讓學生清楚活動的規則與流程。

三、平行教學(parallel teaching)

依學生的程度,將學生平分成二組異質小組,兩名教師分別各負責 一組,所教導學習的的主題、概念與時間量相同。與分站教學一樣同為 師生比低的模式,適合需緊密監控及實作多的課程,此模式裡,教師合 作互動較少,難以相互支援,若在同一空間教學,還易彼此干擾,和分 站教學一樣,教學者需注意秩序的掌控。另一種平行教學的合作模式,

則為兩位教師分別教導兩組學生不同的概念,接著學生將組內習得的內 容與另一組分享討論,最終使全體學生對學習主題有全盤性的瞭解。

四、替代教學(alternation teaching)

將全班學生分成一大組與一小組(約 3-8 名學生),當一位教師教 學時,另一教師將小組成員抽離於教室其他角落,依據學生學習狀況,

給予如充實、補救、複習或預習等特定的任務,並隨任務的不同,做 組員的彈性調整,教師所提供的教學內容,可以是選擇性的閱讀教材,

或與大組教學的課程內容架構一樣,但教導的方式或強調的重點有所不 同。替代教學為師生比最低的合作教學模式,有利教師對身心障礙學生 和其他特殊學習需求的學生,但也容易有學生標籤化的問題,小組學生 會過度注意大組的狀況,產生分心與焦慮的狀況,教學者需注意學生的 參與情形。Cook 與 Friend(1995)提到,替代教學模式還可用來教導學生 的「社會技巧」,教師為有社會技巧需求的學生,在小組內安排正向的 同儕楷模,其所教授的課程與大組無異,但著重該生能在課堂上展現合 宜的社會技巧。

五、團隊教學(team teaching)

小組教學中,由兩名教師以接力方式輪流主導教學,並進行教學與 協助角色的互換及調整,如當一位負責解說時,另一位則提供示範及協 助器材的使用,另外,他們也可以利用角色扮演及共同對學生適當提問 等方式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模式合作互動多,彼此地位也較平等,合 作教學的教師們都可以能看到整體狀況,互相提醒,更了解學生狀況,

激盪出更多新穎的教學想法,然這樣的模式,有賴教師雙方高度的互信 及默契,事先的討論與計畫須更嚴謹,才能讓上課程序更為流暢。

從上述我們可以發現,合作教學以「合」為貴,兩位教師彼此都需 有一定的信任與默契,誠如Friend 與 Cook (2003)提出的五項成功要 素:(1)雙方為對等的關係;(2)擁有共同的目標;(3)共同決策;

(4)分享資源與共同承擔責任;(5)珍視彼此的選擇與專業,各項合 作教學模式並不相斥,彼此可依課程需要及學生之個別需求,交錯安排,

綜合運用(柯懿真、盧台華,2005),注意各模式的限制,並善用各模 式之優點,把握成功的要素,將使合作教學更流暢而有效。欲著重社會

技巧的教導,「一位主教,一協助」與「替代教學」此兩類型是可採取 的模式。而不論以何種模式,合作教學大抵遵照研擬實施計畫、決定可 能的合作對象、發展實施計畫、修正計畫、評估計畫及分享成功經驗等 六步驟實施之(Dieker & Barnett, 1996),且普教教師與特教教師循著初始 期、妥協期、合作期之階段,從謹慎的保守溝通,逐漸邁向開放的溝通 互動,透過相互扶持與肯定,使物理環境安排、課程熟悉度、課程目標 與調整、教學計畫、課程教授、教室管理、評量等要素之合作,更為流 暢,進而使身心障礙學生獲致學習上的成長(Gately & Gately, 2001)。

參、合作諮詢的模式與運作

合作諮詢模式最初由 Idol 等人(1986)所提出,並於後續加以修正和 釐清(Idol et al, 1994)。合作諮詢模式基本上是以被諮詢者、諮詢者與個 案三個人為一組(李重毅、蔡桂芳,2004)。Idol 等人認為合作模式可 用三個相交的圓圈來表示三個相同的圓各代表三位合作者(C1、C2、C3),

以平等的關係合作解決共同的問題,位共同的目標(T)而努力,如圖 2-3-1。

溝通互動技能

圖2-3-1 合作諮詢模式(Idol, Nevin, & Paolucci-Whitcomb, 1994)

如上圖所示,成功的合作諮詢,有賴於參與人員對基礎知識及溝通 互動技巧領域之專精,並具備積極的內在態度,茲將「基礎知識」、「溝 通互動技巧」、「內在態度」與「步驟發展」之內涵陳述如下。

基礎知識 內在態度

T

一、基礎知識

周天賜(2008)指出,基本知識為方案實施技術層面有關的內容,

課程調整、教學介入與班級與學生的管理等。

二、溝通互動技巧

有效的溝通,才能引發更有建設性的意見已解決問題,研究重整 Idol 等人所提出的合作諮詢,原則如下。

(一)合作諮詢前要和小組成員建立非正式關係。

(二)使用情境領導,調整領導風格以滿足彼此需求。

(三)建立互信互賴的關係:尊重地對待小組成員,並主動分享資訊,

且願意接受小組成員的回饋。

(四)掌握溝通技巧:適時透過訪談技能,獲取對方的感受、發現、想 法與計畫,並專注傾聽他人分享,勿隨意評價,適時給予他人讚 美與回饋,並注意非語言的訊息,不論在口頭或書面溝通,使用 適當和非術語的語言。

(五)蒐集實用的資料及資訊以協助做決定。

三、內在態度

在合作諮詢運作的過程裡,合作教師需具備面對恐懼、分享幽默感、

表現正直、生活充滿喜悅、冒險、能自我決定、深思熟慮、創造新準則、

積極進取與自我區分等態度,將能帶給合作小組更多正面的影響。

四、步驟發展

合作諮詢的發展有以下六個步驟(Idol et al., 2000)。

(一)組成合作小組,建立共同目標。

(二)進行問題釐清,評估議題,確認目標。

(三)凝聚共識,發展介入策略。

(四)定訂實施步驟與具體計畫。

(五)設計評鑑的方法,決定參與評鑑的人員。

(六)追蹤成效,若未成功則決定,則決定部分修改或重新設計,再次 評量;另一種決定是終止。

Dettmer、Thurstone 與 Knachendoffel(林珮如譯,2014)亦從問題 解決的歷程出發,提出進行合作諮詢的十個步驟如下。

(一)做好合作諮詢的準備:協同教育人員聚焦在共同關注的事項,準 備和統整教材,準備可能的行動或策略,並安排適切聚會場所。

(二)開始進行合作型的互動:包含建立關係、確認議題及瞭解彼此需 求等。

(三)蒐集和組織相關的資訊:為能清楚界定問題,從各種來源來獲得 資訊是主要關鍵。

(四)界定問題:成功問題解決有賴問題的界定,需先瞭解問題的本質

(四)界定問題:成功問題解決有賴問題的界定,需先瞭解問題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