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普通班教師與特殊教育教師於合作過程中的省思與專業成長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普通班教師與特殊教育教師於合作過程中的省思與專業成長

教師自我反省、交互建議與公開討論是專業成長的動力,其可活絡 行動並催化合作行動的成功(Stenhouse, 1981)。下列即以社會技巧介⼊教 學之整體成效,以及三位⾝⼼障礙學⽣的改變作為引⼦,進⾏導師與研 究者於合作後,省思與專業成⾧之相關探討。

壹、普通班教師於合作過程中的省思與專業成長

根據行動方案後正式訪談話題之歸納結果,導師於合作中的省思與 專業成長可分為下列三項類屬。

⼀、於介⼊教學成效中,⾒證普教教師合作對學⽣類化社會技巧的重要 三位導師中,僅⼩光導師曾教導過有社會技巧需求的⾝⼼障礙學⽣。

⼩光導師從以往與特教教師的合作經驗中發現,⾯對社會問題嚴重的學 生,單以抽離式的社會技巧訓練,又缺乏普教教師與特教教師適切的合 作,無法有效促進學生類化所學。

「我以前和巡迴輔導老師合作過,那時他是把學生整個抽離到諮商室上課,但那 孩子還是常情緒大暴走,摔東西、打同學。老師只會過一段時間『諮詢』,給我他 的紀錄『結果』,但我也不知道他上課的方式、內容,當時我就不知道要怎麼去處 理那孩子,效果非常不好(光師正後訪20160118-15)」

而小童與小路之導師,也感嘆過去帶班時,班上有情緒困擾的普通 班學生,既欠缺社會技巧策略的學習,也無其他支援角色,共同協助學 生改變自己不當的社會表現,導致導師總因此疲憊不堪,而學生的社會 技巧亦毫無起色。

「小童是我帶的第一個特殊生。以前有個有情緒問題的學生,也想融入大家,那 可能就沒有人幫助他,沒有人教他正確的方法。那另外就是想幫助他的人,也許有

給他建議,但是他並沒有嘗試著要改變,老師幫忙他很重要,讓他願意變(童師後 正訪20160119-14)」

「之前我沒有合作的經驗,去年我都自己來,真得有差,我也有跟你說過嘛,一 個有情緒問題的美術班小孩……,因為你不會只聽到小孩子不斷在那裡發脾氣,然 後你又沒有人可以幫忙解決(路師後正訪20160627-30)」

相對於過去費力卻又無成效的社會技巧介入方式,導師在本研究之 行動方案中,不僅見證了三位身心障礙學生社會技巧的改變,也在介入 的歷程裡,明白普教教師和特教教師「角色」配合的重要性,導師需在 大班教學,對身心障礙學生堅持原則,而又保有彈性;而特教教師則需 具有「多變」的特質,填補導師調整的難處,一邊積極作為導師的後援,

一面為身心障礙學生「搭起」成長的橋樑,透過普教教師與特教教師雙 方的分工合作,才能有效改善身心障礙學生的社會技巧。

「我覺得這樣的合作方式可幫助他把資源班所學類化到普通班啊!你看他跟同 儕的那些改變,不就是有很大的影響嗎?這些影響跟我們『搭配』很適合有關啦!

因為我們兩個很『互補』,有時導師在大班會有難處,你的角色就會一直跟著導師 角色和方法去調整,所以你不要說導師很重要啦!你的角色也很重要!你要能『多 變』,但還好你可以做到!我以前自己處理他的時候,他不理我的啊!但你有很大 的幫助啦!他因為『愛』你願意聽我的,你就是『愛』的橋梁(童師後正訪20160614-31、

童師後正訪20160614-33、童師後正訪 20160614-27)」

「以前大家各管各的,等到事情大條時,已經過了介入時間點了!但現在這樣的 模式效果不錯耶!他就是需要我們說的『黑臉』、『白臉』, 有時導師在大班會有

『公平』的難處啦!那我覺得就不同層次的輔導,至少他在大團體不行還可以在小 團體補救,你再直接套回原來環境時就可以直接去演練,這樣效果比較好!現在小 路不再孤單,同學也不會把他當作是不一樣班級的小朋友,只是放在我家而已(路 師後正訪20160119-25、路師後正訪 20160627- 27、路師後正訪 20160627-29)」

「那他行為越來越進步,我對他的感覺也就越來越好!同學不排擠他了,不就是 我們合作的結果嗎?我發現孩子其實他可以的話,不妨多要求他一點,他會表現得

更好!那我們『多聊』,分工合作,就可以知道他能做到的有哪些,那我就可以知 道要多要求他什麼(光師正後訪20160118-14、光師正後訪 20160623-32)

綜上所述,導師們各⾃將以往的教學經驗,以及三位⾝⼼障礙學⽣

的改變交相對照,共同肯定此次社會技巧教學介⼊的合作,確實對學⽣

社類化所學有所助益。

⼆、於問題解決的歷程裡,獲致了專業知能的成⾧

研究者以往在實務⼯作上常能感受到國⼩導師「權威」的形象,⽽

於此次執⾏研究的過程裡,不論在正式訪談,或是第⼀階段的教師衝突 裡,我更深切感受到三位導師在「管教」學⽣上,對於「公平」、「樹

⽴威信」的重視。然⽽,歷經近⼀年的溝通、磨合與合作,⼩光和⼩童 導師表⽰,當他們重新⾯對⾝⼼障礙學⽣時,已能「調整」⾃⼰的⼼態 和作法。「調整」不等同對孩⼦有所妥協,他們試著與研究者從根本去 瞭解個案的背景,分析其⾏為脈絡,視個案所需調整⾝段和態度,在積 極解決個案社會技巧上的歷程裡,習得「處理問題⾏為」的有效策略。

「那透過這樣的合作我就比較有『方法』,我覺得就像『練功』,有時沒遇過這 樣的人,沒學過這樣的招式,就不知如何面對,現在覺得能力有因為這樣更深一級!

我現在帶小光已經沒有太大的困擾。下次再遇到這樣的孩子,我會知道他不是『故 意』的,可能會更想知道他行為背後的原因,不會很『硬』的處理,直接看表象,

就說,你不乖,我要處罰你!(光師後正訪20160118-18、光師正後訪 20160623-25)」

「我第一次遇到不聽我指令的小孩,那我發現一直用同一種方法、同一種態度去 對待他,效果沒這麼好!我不是一個有耐心的人,所以正好在這研究裡面發現,小 朋友其實你需要有不同的方式,給他不同的對待,可能就是有時候你可能要對他強 硬一點,但是有時候你必須要溫柔一點,那『溫柔一點』這部分,剛好是我欠缺的

(童師後正訪20160119-16、童師後正訪 20160614-29)」

⽽⼩路導師甚⾄表⽰,其不僅在處理個案問題上有了⼼態和作法上 的調整,她甚⾄明⽩要如何透過課程設計,以及「歷程的調整」,協助 個案順利與同儕共同參與學習活動。

「我們溝通,我就很清楚的知道孩子要什麼,我下次要做類似的事情時,對他我 就知道怎麼去『調整』,尤分組活動阿或是在小團體教學時,就很明顯可以快速抽 出來,需要引導的我就要把你分到哪裡去,你適合做哪一類……因為你可能因為什 麼環節,我就先幫你,有人先告訴我他的點在哪裡,我不用再去試,我就不會在那 裡衝突來衝突去(路師後正訪20160627-35、路師後正訪 20160627-39)」

整體而言,「調整」意義的瞭解與具體作法,是導師於行動方案合 作後最大的收穫。三位導師無論於「學生問題行為的處遇」,抑或對身 心障礙學生「課程歷程調整」上,皆獲致了專業知能上的成長。

三、介⼊教學對全體師⽣皆有助益,增強了未來普特合作之動機與意願 導師除了肯定研究行動,確實能為身心障礙學生的社會技巧帶來正 向影響外,其也認為透過這樣合作的形式,同時能讓全體學生在需要大 量「操作」、引導「創作」的體育、美勞課學習中受益。

「我們班學生不算多,但是你還是沒辦法全部學生都顧到,你可能在處理這邊的 時候,那邊你就不知道他們在做什麼,那多一個人畢竟比較好,尤其是『操作』。

我是比較權威式的管理,那小朋友有些東西就是需要一個溫柔的對象(童師後正訪 20160119-19)」

「藝文課本來就要備課,真的講到創意,你得花更多時間去講,可是因為有你參 與,我就不需要去細講這些事,當然就是『互相幫忙』,我們就是交錯,我們各負 責一半,這樣效果很好!不會有小孩被忽略!(路師後正訪20160119-21、路師後正 20160119-24)」

「可幫助指導所有學生的動作,注意他們的安全,一起評量也可以節省時間(光 師後正訪20160623-25)」

而小路班上「外放型」的同學,也在替代教學及資源班社會技巧課 的參與中,和三位身心障礙學生共同獲致了社會技巧上的成長。

「他和易和他衝突的兩個人坐在那邊,不管怎麼分工,中間那個過程,兩個可以 去協調,其實是有效的。我常和你做合作諮詢,你也常常跟路儕2 糾正他說話的口 氣,因為我覺得兩人口氣都有改變,所以衝突就會減少(路師後正訪20160119-15、

路師後正訪20160627-3)」

此外,對導師⾃⾝⽽⾔,不管是研究者所提供的間接諮詢,或是實 質上的直接介⼊,與研究者⼀起對三位⾝⼼障礙學⽣,執⾏社會技巧介

⼊教學,皆能有效減輕他們教導⾝⼼障礙學⽣⾝⼼上的壓⼒,若下次他 們再度遇到⾝⼼障礙學⽣的社會技巧問題時,將更有動機和意願,尋求 特教教師的協助,採取合作介⼊的形式解決困難。

「前兩個月真的很戰戰兢兢,很多時候我就透過你然後知道家長在想什麼或是知 道要怎麼『治』這個小孩的方式,我就覺得這個對我來說就不會覺得帶他很『辛苦』

(光師後正訪20160623-23)」

「孩子常常你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談,抓不到點下去,或是小孩子也不知道怎麼 跟你講,就會發脾氣,或是用其他方式來表示。但現在有另外一個支援時,好處就 是我可以知道我今天我這件事情已經到哪裡,那剩下的後半我可以給另一個老師接 手,不會孤立無援(路師後正訪20160627-34)」

「我以後遇到這樣的學生,我就要想辦法找個人來幫忙(手指著研究者),如果有 一個比較有耐心、願意傾聽的人,對小孩會比較有幫助!(童師後正訪20160119-20、

童師後正訪20160614-30)」

⼩路導師甚⾄以「很好玩」來形容此次普教教師與特教教師的合作,

「解決不了才真是耗時⼜耗⼒」的看法,更是⼀解研究者最初深怕導師

「視合作為負擔」的憂慮,讓研究者感到相當欣慰。

「視合作為負擔」的憂慮,讓研究者感到相當欣慰。